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盐胁迫下不同耐盐性水稻幼苗叶绿素荧光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NaCl胁迫浓度和时间的增加,2个供试水稻品种(Pokkali和Peta)的初始荧光、最大光化学效率、表观电子传递速率、光量子产量和光化学猝灭系数不断下降;100 mmoL/L NaCl胁迫下2个水稻品种叶绿素含量、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先上升后下降;200 mmoL/L Nacl胁迫下2个水稻品种的叶绿素含量不断下降,Pokkali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先上升后下降,Peta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不断下降;相同处理条件下Pokkali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最大光化学效率、表观电子传递速率、光量子产量、光化学猝灭系数、非光化学猝灭系数明显高于Peta,这与Pokkali的耐盐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盐胁迫下不同浓度锌对水稻幼苗生长及细胞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在盐胁迫下不同浓度锌对水稻幼苗生长及细胞膜的影响,为水稻的抗盐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锌对盐胁迫下的水稻幼苗进行处理,测定相应的形态指标(地上部鲜重)和生理指标(相对外渗率、MDA、SOD、POD和PPO)。[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锌对水稻地上部鲜重有明显的影响,对相对外渗率、MDA、POD和PPO都有一定作用。在1.0 mg/L处理的浓度下,MDA和相对外渗率分别比对照下降17.5%和18.0%,POD活性比对照增加13.4%;在浓度为0.5 mg/L时,SOD活性比对照增加23.3%;在浓度为1.5 mg/L时,PPO活性比对照增加22.9%。[结论]锌浓度为1.0 mg/L时,对细胞膜起到保护作用,能提高水稻对盐害的抗性。 相似文献
3.
以铁观音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聚乙二醇(PEG)胁迫对茶树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EG胁迫下,茶树幼苗叶片的基础荧光(Fo)显著升高,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显著下降,说明PEG胁迫使茶树幼苗叶片PSⅡ反应中心受到伤害;PEG胁迫还降低了茶树的光化学反应速率(Prate),缩短了荧光上升时间(T1/2)、抑制了PSⅡ反应中心电子的传递(ETR降低),导致天线色素热耗散速率(Drate)和光合功能相对限制值[L(PFD)]升高,光化学猝灭(qP)和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盐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对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实生幼苗生长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为促进塔里木河下游胡杨繁殖更新提供依据。【方法】以1年生胡杨实生幼苗为材料,设置0.2 g/kg(对照,CK)、3 g/kg(S1)、6 g/kg(S2)和12 g/kg(S3) 4个NaCl处理水平,每个NaCl水平下设接种AMF和不接种AMF进行对比,采用盆栽控制试验研究接种AMF对盐胁迫下胡杨幼苗根系菌根侵染率、菌根依存度、幼苗生长、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1)随着盐胁迫的加剧,胡杨幼苗根系菌根侵染率显著降低,菌根依存度在S2和S3处理下与CK差异显著,表明盐胁迫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AMF对胡杨幼苗根系的侵染。2)盐胁迫的加剧导致胡杨幼苗株高相对增长率、基径相对增长率、总根长、细根长、根表面积和生物量降低,但同水平盐胁迫下接种AMF能提高幼苗的上述指标,其中S1处理下的根系表面积和S2处理下的根冠比在接种AMF与未接种AMF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说明接种AMF对盐胁迫下胡杨幼苗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3)盐胁迫导致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v/F0)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较CK下降,但是接种AMF能提高盐胁迫下叶绿素荧光指标,其中Fv/Fm、Fv/F0、qP在S2和S3处理下显著高于不接种AMF组;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在S3处理下接种AMF组显著高于不接种AMF组,且较CK增加了18.3%,表明接种AMF能减轻盐胁迫对胡杨幼苗光系统的损伤,也可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结论】接种AMF能提高胡杨幼苗对盐胁迫的抗性,有助于胡杨幼苗快速度过生长脆弱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NaCl不同浓度胁迫处理对杨树和紫丁香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0(对照),200,400,600,800mmol/L NaCl溶液处理杨树和紫丁香叶片,研究两者在盐胁迫条件下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随着NaCl处理浓度的增大,杨树和紫丁香叶片的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非循环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PSⅡ实际光能转化效率(ΦPSⅡ)以及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呈下降趋势。比较而言,杨树Fv/Fm下降并不显著,且在非胁迫环境或较低盐胁迫条件下,杨树叶片的Fv′/Fm′、ETR、ΦPSⅡ以及qp值高于紫丁香叶片,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值低于紫丁香叶片。【结论】在非胁迫环境或较低盐胁迫条件下,杨树叶片光合作用的光化学性能优于紫丁香叶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高温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方法]以不同耐热性的2种水稻品种为材料,303、54、04、5℃温度下处理2 h后于25℃恢复3、6 d,分别在第03、6、天进行光合指标和叶绿素荧光的测定。[结果]高温胁迫导致2种水稻的净光合速率(Pn)的下降。相同温度胁迫下,热敏感品种中优9801号光合速率下降的幅度大于Ⅱ优7号。Ⅱ优7号净光合速率的下降是可逆的,而中优9801号净光合的下降是不可逆的;在30~35℃高温下引起Ⅱ优7号Pn下降的主要因素为气孔因素;当温度达到40℃以上时,Ⅱ优7号Pn的下降主要依赖非气孔因素。非气孔因素是导致高温下中优9801号Pn下降的主要因素;在高温下能够迅速通过降低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从而减少水分丢失可能是Ⅱ优7号较中优9801号耐热的原因之一;高温引起热敏感品种中优9801号F0升高,Pn、Fv/Fm、qP、ETR显著下降,表明其PSⅡ反应中心遭到破坏或可逆失活,从而导致电子传递受阻,光化学效率降低,这是造成其光合速率下降的非气孔因素之一。[结论]在同样的高温胁迫下,耐热品种Ⅱ优7号的荧光参数F0升高以及Pn、Fv/Fm、qP、ETR下降的幅度均明显小于中优9801号,并且在高温结束后6天可完全恢复到对照水平。PSⅡ较强的稳定性及自我修复能力是Ⅱ优7号耐热性较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盐和淹水双重胁迫对3种丁香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丁香(Syringa-oblata)、暴马丁香(Syringa amurensis)、小叶丁香(Syringa microphylla)为试验材料,利用叶绿素荧光分析仪研究了NaCl和淹水双重胁迫对3种丁香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以及对细胞膜伤害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aCl和淹水双重胁迫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和胁迫深度的增加,各处理丁香幼苗叶片的最大荧光(Fm)、PSⅡ光系统活性(F(v)/Fo)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电子传递速率(ET.R)和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逐渐下降,初始荧光(Fo)、丙二醛质量分数呈上升趋势,细胞膜透性逐渐增大,PSⅡ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先上升后下降,丁香幼苗叶片的光合机构受到了破坏,并且伤害了叶片的膜系统.3种丁香对盐渍和淹水双重胁迫的耐受能力表现为暴马丁香>小叶丁香>紫丁香. 相似文献
9.
聚乙二醇胁迫对茶树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铁观音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聚乙二醇(PEG)胁迫对茶树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EG胁迫下,茶树幼苗叶片的基础荧光(Fo)显著升高,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显著下降,说明PEG胁迫使茶树幼苗叶片PSⅡ反应中心受到伤害;PEG胁迫还降低了茶树的光化学反应速率(Prate),缩短了荧光上升时间(T1/2)、抑制了PSⅡ反应中心电子的传递(ETR降低),导致天线色素热耗散速率(Drate)和光合功能相对限制值[L(PFD)]升高,光化学猝灭(qP)和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盐胁迫对不同高粱品种幼苗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为高粱栽培管理、耐盐品种的选育及耐盐胁迫人工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高粱耐盐品种(辽杂15号)和盐敏感品种(龙杂11号)为材料,人工气候箱内营养液培养,湿度60%,光照/黑暗为12 h/12 h,光照强度为134 μmol•m-2•s-1,昼/夜温度为28℃/25℃。从3叶期开始进行NaCl处理(NaCl浓度为0、50、100、150、200 mmol•L-1),研究盐胁迫下高粱幼苗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低浓度NaCl(50 mmol•L-1)胁迫可以增加叶绿素含量,但是高浓度NaCl(100-200 mmol•L-1)胁迫明显降低叶绿素含量;盐胁迫使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最大荧光(Fm)、Fv/Fo、Fv/Fm、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下降,初始荧光(Fo)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提高,低浓度盐胁迫(50 mmol•L-1 NaCl)使胞间CO2浓度(Ci)降低,高浓度则相反。辽杂15号受盐胁迫的影响程度小于龙杂11号,表现出较好的耐盐性。【结论】50 mmol•L-1浓度的低盐胁迫对高粱幼苗的影响不明显,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孔限制;100-200 mmol•L-1浓度的高盐胁迫对高粱幼苗有很大影响,引起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非气孔限制。盐胁迫下,耐盐品种能有效保护内部的光合机构,增强对盐胁迫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盐胁迫下大豆叶片有机物质及荧光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浓度分别为0、150、300mmol/L的NaCl盐溶液对豫豆25进行盐胁迫,研究了NaCl胁迫下有机物质和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NaCl胁迫下大豆叶片中可溶性糖(SS)、脯氨酸(Pro)、游离氨基酸总量(TPA)及Pro/TFA比值均呈显著上升趋势,盐胁迫下叶绿素荧光参数Fv/Fo、Fv/Fm、φPSⅡ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盐胁迫下马瑟兰/101-14嫁接苗和自根苗光合生理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质量浓度为4g·L~(-1)和8g·L~(-1) NaCl胁迫下马瑟兰/101~(-1)4嫁接苗和自根苗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光合速率(P_n)、荧光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盐质量浓度的增加,马瑟兰嫁接苗与自根苗Pn均逐渐降低,在4g·L~(-1) NaCl胁迫下两者的Pn无显著差异,而质量浓度为8g·L~(-1) NaCl胁迫下嫁接苗的P_n显著大于自根苗。4g·L~(-1)盐胁迫下嫁接苗和自根苗的P_n均随着胞间CO_2摩尔分数(C_i)下降而降低,说明气孔限制是导致P_n降低的主要原因;8g·L~(-1)盐胁迫下嫁接苗和自根苗的C_i升高,而P_n下降,表明非气孔限制是导致P_n降低的主要因素。随着盐质量浓度的增加,马瑟兰嫁接苗和自根苗叶片初始荧光(F_o)逐渐升高,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Y(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_P)和无线色素转化效率(F_v′/F_m′)逐渐降低,说明盐胁迫使PSⅡ的反应中心受到破坏,PSⅡ电子传递受抑制;但马瑟兰嫁接苗荧光参数的变化幅度小于自根苗,说明嫁接苗PSⅡ的反应中心伤害程度小于自根苗,这可能是盐胁迫下嫁接苗Pn高于自根苗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不同基因型花椰菜幼苗生长和叶片光合色素及质膜透性对盐胁迫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本以球型松紧不同基因型花椰菜自交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0、68、136 mmol·L-)胁迫对花椰菜幼苗生长、水分生理、光合色素以及质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尤其是高浓度NaCl( 136 mmol·L-1)胁迫,显著降低了花椰菜幼苗的株高生长量、叶片长宽、植株干鲜重量、植株相对含水量( PRWC)、叶片相对含水量(LRWC)、细胞膜稳定指数(CMSI)、叶绿素( Chl b)、总叶绿素(Chl)、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和类胡萝卜素/总叶绿素(Car/Chl);显著提高了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叶绿素a/b(Chl a/Chl b);叶绿素a(Chl a)含量变化因品种和盐浓度而异.盐胁迫抑制了花椰菜幼苗的水分吸收和光合色素合成,同时破坏了叶片细胞膜的完整性,进而影响了其幼苗的生长发育.与对照(0 mmol·L-1 NaCl)相比,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幼苗的株高生长量、干鲜重量、PRWC、LRWC、CMSI、Chl b和Chl含量的降幅及MDA含量的增幅均为YM-80< RZ-50,表明两自交系的耐盐性YM-80> RZ-50. 相似文献
14.
盐胁迫对鲁单981号玉米品种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测定鲁单981号品种玉米在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的生长及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随NaCl浓度的增加,植株叶绿素含量下降,生长减慢,干物质生产减少;叶片中脯氨酸、MDA含量升高,质膜相对透性增大。60~90mmol/LNaCl浓度是该玉米品种的耐盐临界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一种甲基紫精诱导完整水稻叶片产生氧化胁迫对叶片无损伤的处理方法。[方法]建立叶鞘引入法,分别用浸根引入法、叶鞘引入法和涂抹引入法处理水稻幼苗叶片后,测定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和Rubisco含量,分析不同氧化胁迫诱导方法和不同处理液浓度对诱导效果的影响。[结果]通过叶鞘引入100μmol/LMV的氧化胁迫诱导方法对水稻叶片无损伤,其效果比涂抹引入法和浸根引入法要好。在此条件下,20~40μmol/L MV处理可使水稻第5叶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发生显著变化。当处理液浓度达到100μmol/L时,Rubisco含量下降约50%。[结论]叶鞘引入法可用于以叶绿素荧光参数或Rubisco含量为标准进行水稻抗氧化胁迫突变体的筛选。该方法的建立为水稻抗氧化胁迫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比较分析辽宁省不同特性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灌浆期叶绿素含量及荧光特性,为筛选及选育高光能利用率和耐光抑制的优良水稻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辽粳9、辽优1106、东壮2号3个辽宁省水稻品种为材料,利用便携式叶绿素仪和调制荧光仪MINI-PAM测定自然条件下灌浆结实期叶绿素含量及荧光参数Ft、Fm'、Yield、ETR、qP的变化情况。[结果]在叶绿素含量上,辽粳9、东壮2号整个灌浆期始终保持较高的水平,但辽优1106灌浆中后期迅速下降。叶绿素荧光参数值总体上辽粳9、东壮2号灌浆各时期变化平缓,且趋于一致,辽粳9均略高于东壮2号;而辽优1106荧光参数中除Fm'和qP与上述2个品种变化趋势相同外,其他参数均表现出灌浆中后期急剧下降。[结论]杂交稻辽优1106和东壮2号中后期的光适应能力较弱,光能利用率急速下降;辽粳9对整个灌浆期的光适应能力及光合利用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以耐盐小麦品种(德抗961)和盐敏感品种(鲁麦15)幼苗为材料,用0 mmol/L NaCl和200 mmol/L NaCl处理3 d,研究盐处理对小麦幼苗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处理抑制小麦幼苗的生长和光合放氧速率,且对鲁麦15的抑制程度大于德抗961;盐处理下小麦幼苗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没有明显变化;初始荧光(Fo)、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降低,而非光化学猝灭(NPQ)则升高,说明盐处理下PSⅡ原初光化学活性没有受到抑制,而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降低,起光保护作用的热耗散提高,但盐处理下品种间各参数变化幅度不同,Fo、ΦPSⅡ和qP均为抗盐性强品种变化程度小,而NPQ则升高幅度大。说明叶绿素荧光参数可以作为小麦耐盐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