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园艺》2020,(3):171-173
乡村自古以来就是人类聚居和发展的摇篮,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景观的建设也备受关注。通过研究和探索江南园林的美学特点,梳理江南园林美学和乡村景观的特征,将江南古典园林的造园理念和方法应用到现代乡村景观设计中去,在满足现代乡村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达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通过对江南园林美学的特征分析,分别从"道法自然""建筑美"造园思想的应用和空间的艺术处理手法的应用方面着手,在继承江南园林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为现代乡村景观设计提供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
潘彦  郭华瑜 《现代园艺》2014,(12):77-79
本文主要从江南地区造园历史及其主要特点、江南园林诗画意境塑造传统的形成原因及江南地区园林诗画意境塑造的类型与方法 3个方面,探讨了诗画意境作为江南地区建筑文化中最重要的特征在江南园林中的表达类型与产生的方式,并以此为江南园林诗画意境的研究作补充。  相似文献   

3.
张珺 《花卉》2018,(16)
如何在西北地区体现江南的景观设计,这个是有挑战性的。江南园林特色:叠石理水,花木种类众多,建筑风格淡雅,朴素。本文就如何在西北地区使用江南园林的景观设计应用作出说明。  相似文献   

4.
江南园林以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成为一个闪亮点,它的发展同中国的诗画艺术密不可分,诗画艺术对江南园林布局和意境的创造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分析明末清初江南园林营造特点,从意境、理水、叠山、空间序列、植栽等5个角度进行研究,最后分析天人合一思想在明清时期江南园林中的充分体现,对明清古典园林中所体现的"天人合一"思想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6.
赵泽惠  张茜 《现代园艺》2023,(2):130-132
我国古典园林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形成了独特且鲜明的民族风格。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造园成就的巅峰时期,江南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私家园林,其中一些园林在今天仍然极具盛名。在我国古典园林中“,水”元素是构成园林景观最基本的要素之一,理水讲究“师法自然”,基础在于遵循自然水景的规律,模拟自然山水的形态,效法自然山水的意境,因地制宜,因借地势、山石、植物、建筑等一切自然界中的物体。我国古典园林理水讲究“天人合一”,以艺术的手段,营造体现人格精神的意境,反映哲学思想和传统文化。通过探析明清时期江南园林理水文化,以江南园林理水发展史为研究对象,以小见大,传承江南园林遗产美学观念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存的古典园林多是明清两代遗物,其精粹集于江南,正可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而历史悠久的苏州园林和扬州园林则是江南园林的两大代表,凭借独树一格的风格,在中国园林中占有鼎要的地位。两者在造园手法风格上趋近却不趋同,差异性主要体现在造园时间、园主身份、分布形式、建筑空间、色彩风格和"画风"等方面。地域文化上的差异,使苏州园林和扬州园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美。  相似文献   

8.
林琳 《现代园艺》2014,(12):111-112
江南园林是我国多年历史沿革后形成的具有东方民族特色,包含人文历史内涵的景观园林,在现代造园中人们依然或多或少的借鉴、沿用和革新手法,创造既符合现代人生活需要,又体现江南特色和人文历史的景观。  相似文献   

9.
人们对园林的要求逐渐从学习外来转向发扬传统特色。巴渝园林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江南园林、北方园林等类型有着明显的差别。从阐述巴渝园林的特点出发,并以重庆园博园龙景书院的园林景观环境为实例对其进行具体分析,对现代巴渝园林的建设具有实践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江南园林以其高超的造园手法、经典的理论著作、大量的园林建设成为中国三大园林地方风格中造诣最高的园林类别。江南园林的造园思想内涵丰富,也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新中式园林是当代园林中最能继承发扬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通过对江南园林造园思想和手法的总结,赋予其新的时代背景。以乌镇互联网会展中心、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探究江南园林造园手法中的叠山、理水、植物配置与园林空间等手法,以期对新中式园林的发展和设计更好地体现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发挥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佛家意境理论和道家阴阳观两种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观点出发,对可园的空间布局和造景手法进行分析,并对其建筑特色进行阐述,归纳总结岭南园林不同于江南园林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2.
充分借鉴江南古典园林的空间意境,在第八届花博会"常州园"内,通过立体交通的构建、多维空间的自由转换、动静结合的文化体验,承载源远流长的读书文化,呈现一座与古为新的江南园林。  相似文献   

13.
山西园林与江南园林风格影响因素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湘阳 《现代园艺》2011,(17):57-58
山西园林和江南园林虽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部分,由于地理环境和地域文化的不同,它们又有着本质的不同。文章就影响其发展的物质、精神两方面的因素进行比较,由此分析找出造成它们园林风格上面异同的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海礁石具有轻、脆、瘦、皱、漏、透的特点,常为窝洞状,表面皴裂粗糙、宛转险怪。在掇山叠石中,总体构图常采用"三安、三峰"方式,局部则山石对置。海礁石与植物、建筑、水体以及其他山石搭配均能形成特别的景观效果,营造出独特的海洋文化氛围。岭南园林和江南园林海礁石假山常通过以小见大,体现中国园林"介子纳须弥"的造园思想;或通过内部洞穴,形成通透空灵山体来节省材料。岭南庭院由于规模小,以纯石山为主,主要采用"堆砌法"、"塑石法"与国画画理结合;江南园林假山有土石山、石山、石笋、置石、驳岸等多种形式,主要采用"堆砌法"与国画画理结合。通过对传统园林中海礁石掇山艺术和技法的分析总结,为当代使用乡土石材塑造假山景观提供思路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中国园林的发展史上,叠山与理水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王道子的"首阳山"到建章宫的太液池,再到奇峰林立的狮子林和超乎自然的环秀山庄,无不展现着叠山与理水的融合魅力。尤其在后期的江南园林当中,叠山理水的成就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获得了"江南园林假山甲天下"的美誉。山石与水体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两大主要构景要素,正如明代邹迪光在《愚公谷乘》中所说,"园林之胜,惟是山与水二物"。叠山与理水在园林中有着唇齿相依的关系,"水随山转,山因水活"恰好说明了造园中叠山与  相似文献   

16.
不同于北方园林的严谨、庄重,江南园林的钟灵俊秀,广西园林是采用建筑群体与周边风景结合的一种设计手法,是典型的岭南园艺设计手法。园林景观美化环境,刺激旅游,根据广西古典原理的造园手法和特色,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园墙是岭南古典园林中极为常见的景观小品。清晖园的园墙形式多样、材质丰富,使空间富于变化,同时,是见证岭南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岭南园林与江南园林糅合的历史物证,其形式和应用可在现代园林建设中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正>江南古典园林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一个类型,上海地区的豫园、吉猗园、秋霞圃、醉白池等都是江南园林的典范。海派盆景是一个以上海命名的民族优秀传统盆景艺术流派,蕴含文学和美学,及园林艺术和植物造型艺术于一体。海派盆景起源于上海地区,师法自然、苍古入画,受古典园林特色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19.
唐义  郑文俊 《广西园艺》2009,20(3):43-44
自计成的《园冶》和文震亨的《长物志》以来,无数的先辈们均对造园手法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北方园林和江南园林在我国古典园林史上占据了很大的篇幅,但岭南园林同样以其特有的造园艺术形式占据着一席之地。本文以岭南名园——桂林雁山园为例,深入解读其造园艺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赣州市"滨江-东方胜景"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案例分析,提出注重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建立人与整体环境的新关系,促成公共空间与交流空间的出现。小区设计选择江南园林的韵味、意境作为园林景观元素的灵魂,体现江南文化更精彩的小区景观设计,以实现宜居、舒适、自然并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居住区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