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项研究选取云南切梢小蠹寄主植物云南松的针叶和藏柏、樟树、滇青冈等20种非寄主树种的叶与云南松针叶混合物(质量比为1∶4),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其趋向行为,测试云南切梢小蠹对纯云南松针叶、混合样及空气间的趋向行为选择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以云南松针叶作参照,云南切梢小蠹对云南松+藏柏、云南松+缅桂、云南松+滇朴、云南松+旱冬瓜的趋向率较低,分别为32.3%、33.4%、32.3%、31.5%;以空气作参照,混合样趋向率由小到大依次为云南松+藏柏、云南松+缅桂、云南松+滇朴、云南松+旱冬瓜,分别为38%、39%、40%、42%,均小于50%;藏柏、缅桂、滇朴、旱冬瓜4个树种对云南切梢小蠹表现较强的趋避作用,可作为营建抗云南切梢小蠹虫危害的混交树种.  相似文献   

2.
山桂花(paramichelia baillonii)又名山缅桂,拟含笑等。属木兰科,为云南热带和南亚热带落叶大乔木树种,在西双版纳海拔550—1700米的热带森林中常形成上层高大优势树种。山桂花生长较快,树干通直圆满,高可达30米,胸径1米左右。本材纹理略有交错,结构细,不挠曲,少开裂,耐腐和抗虫性能强,为建筑、家具及胶合板等优良用材。当地群众喜用作梁柱、枋、大板,家具等,由于砍伐严重,目前已处于濒危状态。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广东省高州县环城乡西岸村村前池塘边,生长着一棵珍贵的缅茄树。树高21米,围粗需六七人拉起手才能合抱住,树冠如巨伞,覆盖面积约一亩余,树龄达360多年。此树枝繁叶茂,结实不衰。有趣的是,在云南勐腊县也发现了缅茄树。对此,有关方面正进一步调查其资源。缅茄树为苏木科阿芙豆属,果实为荚果,种子藏于荚中,体积近似一颗大荔枝核,分上下两截,上截是深黄色腊头,下截是黑色的种子,种子质地坚实,  相似文献   

4.
我国紫胶产区在云南。六十年代初,国家为了增加紫胶的产量,开始向川、桂、粤、黔、闽、湘、赣等省引种试放紫胶虫,经过多年反复实践,紫胶虫已在川、桂、粤、闽获得引种成功,生产也初具规模.很多同志都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对前人提出(指标)的验证云南紫胶主产区位于哀牢山以西的南亚热带,分布在海拔800—1300米的河谷两岸的“二半山”区。由于受西南季风影响,气温日暖夜凉、干湿季分明,日照充足,霜期  相似文献   

5.
黄兰(Michelia champaca L.)别名黄缅桂、缅桂、老樟巴、大黄桂,为木兰科含笑属常绿大乔木树种。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百日青树之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海乡曼真村旁,有一株树龄达250年的百日青树。此树高达24米,胸径96厘米,是我国记录到的百日青树中最大的一株。在离它几十米远的地方,还有另一株树龄200多年,高22米,胸径65厘米的百日青树。百日青(podocarpus neriifolius),是罗汉松科中的孑遗植物,属活化石之一,世界上许多地方已经绝迹。在我国滇、粤、桂、琼、川等地有分布。云南是主要产地。在云南的景洪、勐海、麻栗坡等县海拔540~1300米地带的阔叶林中常可见到。百日青树是常绿乔木,叶长7~15厘米,很像夹竹桃叶,故在广东、广西又被称…  相似文献   

7.
高州缅茄树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缅茄树(Afzelia xylocarpa(Kurz)Craib),为苏木科缅茄属大乔木,高25—40米。偶数羽状复叶;小叶2—4对,椭圆形,长5—7cm,革质深绿色,圆锥花序顶生。五月开花,花瓣紫红色。能育雄蕊7枚。荚果坚硬,通常在12月成熟。果长10-17cm,长圆形,略扁,内有种子3-6粒;种子近卵形,2—5cm长,黑褐色,基部有坚硬角质的象牙色瘤状种阜。种子可入药,种阜可雕刻成工艺品。缅茄树原产缅甸,分布中南半岛。我国广东茂名、廉江及海南、广西、云南等地有栽培,而以高州产的最著名:  相似文献   

8.
王子福 《云南林业》2004,25(4):29-29
春城无处不飞花。即便是在炎炎夏日,紫薇、一串红、太阳早菊、荷花、百合、蝴蝶兰等花卉,早就按捺不住寂寞,争芳吐艳,竞相比美。惹得蜜蜂、蝴蝶大献殷勤,围着鲜花团团起舞,让人分不出是春还是夏。在这百花争艳的众香国里,我最喜欢的是缅桂花。缅桂属木本花卉,叶子四季葱绿,夏日  相似文献   

9.
《中国林业》2013,(3):F0002-F0002,I0001-I0008
高黎贡山如一条长龙腾游于云南西部中缅边境,又如一名驯兽师将奔流直下的怒江归顺于其东侧,护卫着伊洛瓦底江的上游支流沿西而下,成了两江的分水岭。高黎贡山北接青藏高原,南衔中印半岛,东邻横断山系的怒山山脉,西毗印缅山地,纵跨中国云南西部,从北到南,绵延600余公里。  相似文献   

10.
<正>5000万年前,在由南而来的印度次大陆与欧亚大陆神秘的碰撞中,高黎贡山诞生了。随后,经过大约3000万年的成长,形成了高黎贡山今天的壮阔面貌:纵跨中国云南西部,北接青藏高原,南衔中印半岛,从北到南绵延600余公里、跨越5个纬度。南北走向的高黎贡山北高南低,最高点为云南省贡山县境内的嘎娃嘎普峰顶,海拔5128米。最低点在云南省盈江县的中缅界河交汇处,海拔仅210米。南  相似文献   

11.
一 听说参加 1999年珠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作会议的同志要去宜良县国有花园林场参观,昆明南林业局副局长陈玉余和营林处处长王   有点坐不住了,提前半天,赶到林场看点。这一看,他们长长地舒了口气。 来自全省的40多位珠防林工作负责同志如期来到花园林场。一进场部,大家顿觉眼前一亮:宽宽阔阔的水泥路,整整齐齐的苗圃地,修剪成宝塔状的行道树,繁花似锦的三角梅花廊,枝繁叶茂的香樟树,清香四溢的米兰、缅桂……宛如真的置身于花园胜地。细看苗圃,参观者更皇啧啧称赞。同来的中德合作云南二期造林项目德方咨询专家钱晓鸣…  相似文献   

12.
菩提树为桑科榕属大乔木,佛教称“觉树”、“道树”。相传释迦牟尼在树下觉悟成佛,成为佛教四大圣树之一。云南傣族视为吉祥之树,现存古树多植于缅寺内外,群众和僧侣即日焚香敬花,绕树作礼,有“敢砍菩提树者,重则杀头,轻者贬为寺奴”的规定,因此保护良好。永德县忙石寨缅寺这株菩提树,人称“佛树王”,高30米,  相似文献   

13.
缅枣是西双版纳的野生水果之一,大多分布在州内海拔900米以下的河边、园边、荒丘和疏林中。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傣族人民,很早就将它作为庭园经济林木来培植,有些村寨几乎户户农家庭园都种植缅枣。一年伊始的版纳早春,正是水果淡季,而熟透了的缅枣却点点红于绿叶之中,甚令人唾涎。版纳缅枣,傣语称为“嘛典”,属鼠李科植物,别名:滇刺枣、酸刺枣、毛叶枣、西西果等。品种分为大果、小果两类,其经济生态利用价值有下述几方面:  相似文献   

14.
听说参加1999年珠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作会议的同志要去宜良县国有花园林场参观,昆明南林业局副局长陈玉宗和营林处处长王哺育点坐不住了,握前半天,赶到林场喜点。这一看,他们长长地舒了回气。来自全连的408位珠防林工作负责同志90期来到花园林场。一进场部,大家顿觉眼前一亮:霓霓阔阔的水泥路,整整齐齐的苗圃地,修剪成宝塔状的行道树,繁花似锦的三角梅花廊,枝繁ot茂的雷樟树,清香四溢的米兰、缅桂…宛如真的置勇于花园胜地。细蕾苗圃,参观者王皇愤愤称赞。同来的中德台作云南二用造林项目除分留询专家钱晓鸣女上一边…  相似文献   

15.
冷冬是影响云南省樟树生产的重要原因之一。经低温处理云南樟、新樟、细叶香桂、银桂4种植物的离体新鲜叶片后,用电导法测定叶片浸提液电介质渗出率,并计算各植物的半致死温度。根据半致死温度,就能合理布局云南省云南樟、新樟、细叶香桂和银桂的生产。  相似文献   

16.
在永平县的宝台山和博南山中,生长着一种珍贵而奇特的花卉,当地人把它称为山栀子和皮袋香。山栀子属木兰科常绿植物。野生的一般呈灌木状,经人工栽培后,则可长成粗壮的大树。山栀子与缅桂花同属同科,每年三四月,是盛花期。它的花朵极似缅桂,花色乳白,清香纯正。花蕾上密生着许多棕红色绒毛。因为它开放之时芳香浓郁,几里之外便能闻到,故又有“十里香”  相似文献   

17.
这幅图印证了云南的一句俗语“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江面海拔1800米,雪山是云南的最高峰卡瓦格博,海拔6740米,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云南的立体气候与垂直植被。澜沧江边没有什么植被,这是水土流失的表现,云南的大江大河已经承载了太多东西  相似文献   

18.
缅桂花     
春夏两季缅桂绽放着青春彩色的花瓣,那白色艳丽的花姑朵夹杂在翠绿的叶子间,张开小眼偷偷地俯视着周围的一切,似乎有些害羞.花在绿叶的掩映下,无论白天黑夜都不停地散发出阵阵扑鼻的清香,令人陶醉.  相似文献   

19.
高黎贡山保护区自北向南横亘在云南西部中缅边境地区,峰谷南北相间排列,拥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热带雨林,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被誉为"世界物种基因库"。作者深入保护区,探寻高黎贡山的一种两栖爬行动物棕黑疣螈。  相似文献   

20.
<正>德宏是国家"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开发开放的重要节点。随着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的全面推进,德宏从边缘地区变为开放前沿,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更加突显,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提出的"云南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要求,德宏州林业局将敢闯敢干,勇于实践,围绕"沿边特区、开放前沿、美丽德宏"的总目标,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