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6 毫秒
1.
问 现在食品工业中使用的天然食用色素越来越多,那么天然食用色素的来源和品种有哪些 答 人们传统上都是用天然色素来为食品调色的,但天然色素的着色性和稳定性受光、热、氧化和介质的pH值影响很大,而且提取困难,成本较高,限制了天然食用色素的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问现在食品工业中使用的天然食用色素越来越多,那么天然食用色素的来源和品种有哪些答人们传统上都是用天然色素来为食品调色的,但天然色素的着色性和稳定性受光、热、氧化和介质的pH值影响很大,而且提取困难,成本较高,限制了天然食用色素的开发和应用。1856年英国人发明出第一种合成色素苯胺紫之后,这种色泽鲜艳、着色力强、稳定性高、价格又低的合成色素迅速取代了天然色素。20世纪60年代,科学研究发现,有些合成色素会形成致癌物质β-苯胺和α-氨基萘酚,人们开始高度重视合成色素的安全性,合成食品色素品种从最多时的100多种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3.
天然食用色素是非常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它赋予食品以诱人的色泽,给人以美的享受,对增加食欲有重要作用,同时还是鉴别和评价食品质量的基础.天然食用色素已经成为当今人们崇尚自然、崇尚安全的世界食品发展潮流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4.
随着世界各国有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大部分有毒化学合成色素已被淘汰。那些不仅具有染色功能,而且还有营养和保健功效,并能赋予食品许多新功能的天然色素将迎来广阔的市场前景,相关企业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我国疆域辽阔,有着天然色素生产所需的丰富植物资源,目前已经开发出 80余种不同原料来源的食用天然色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食用色素的年产量约为 2.1万 t,主要品种有焦糖、辣椒油树脂及辣椒红、栀子蓝、高粱红、可可壳棕、甜菜红、虫胶红、叶绿素铜钠、姜黄色素、紫草红、红花黄、紫苏色素、萝卜红及紫甘蓝色素等。 随着…  相似文献   

5.
天然食用色素--花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介绍了作为天然食用色素的花青素的来源、基本结构特性及其在食品科学、生物技术方面的应用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6.
色素的种类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色素是影响食品感官性状的重要因素之一,食品的颜色给消费者视觉以第一印象。天然的杨梅、柑橘、葡萄等水果的固有特性颜色,满足了人们的视觉,能增进食欲。天然食品的颜色受光、热、氧以及加工处理过程的影响,有时会失去其天然色泽,使人产生食品变质的错觉,商品价值大大降低。为了使食品的外观色泽均匀一致,就必须利用各种食用色素来改善食品的外观,提高产品的商品性。  相似文献   

7.
据韩国报道,所含抗癌成分是现在玉米10倍的紫色玉米在韩国开发成功。江原大学教授李海翊11月23日表示:“成功开发出了被广泛认知为抗癌物质的天然食用色素——花青素含量是现有玉米10倍以上的品种。”花青素是黑莓等草莓类中含量很高的色素,  相似文献   

8.
万寿菊是一种叶黄素含量很高的草本花卉植物,其成熟后的鲜花经过萃取,可以提炼出含有各种维生素的脂溶性的红色膏状物,这种膏状物是一种、无毒、无害又能增进人体健康的天然食用色素,可广泛应用于各类饮品、面食糕点和化妆品的颜色添加,是目前世界上广泛应用的添加色素。在人们  相似文献   

9.
紫色甘薯色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紫色甘薯色素是从紫色甘薯块根中浸提出来的一种天然食用花青素类色素。在块根内,紫色甘薯色素的分布通常为外层的含量高于内层,其生物合成主要决定于甘薯的基因型,而栽培条件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目前,该色素主要采用酸性溶剂法直接提取,其主要成分为被咖啡酸、阿魏酸或对羟基苯甲酸等芳香酸酰化的矢车菊素和芍药素等花色苷。紫色甘薯色素的光和热稳定性较好,具有抗氧化、抗突变、改善肝机能等多种生理功能,在食品、化妆品及医药等行业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食品腐败变质是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探索绿色、快速的食品腐败变质检测和监测方法,提出以天然色素为新型气敏材料的气味可视化检测方法。以桃花、映山红、紫薯、黑米为原料,采用无毒无害方式提取其中的天然色素(桃花色素、映山红色素、紫薯色素和黑米色素),并研究了4种天然色素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显色特性;选取对pH值显色敏感的天然色素作为气体敏感材料,固定于基底材料制成可视化传感器;并用于检测猪肉变质过程中产生的气味。结果表明,以天然色素为气敏材料的可视化传感器能够检测食品腐败变质产生的气味。该新型传感器与文献已报道的可视化传感器相比,具有不包含对人体有害的化学成分,检测过程中不会污染检测样本等优点,但应用时应避光。  相似文献   

11.
近年的研究表明,番茄红素是一种重要的类胡萝卜素,其功能在许多方面优于β-胡萝卜素。番茄红素不仅是一种天然食用色素,而且在有效预防各种疾病、防癌抗癌和抗衰老等方面,显示出其生物学功能作用。重点介绍了番茄红素的制备以及在生物学方面的应用情况,并对番茄红素的应用开发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紫苏等4种天然色素抗氧化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以紫苏、紫甘蓝、黑米、紫甘薯这4种天然色素为试验材料,从还原力、抗脂质过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等方面对它们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这4种色素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对亚油酸过氧化有抑制作用,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最大抑制率分别为24.56%,33.04%,45.61%,54.39%;对DPPH自由基有明显的清除能力,最大清除率为92.59%,93.2%,78.4%,66.29%;对超氧阴离子也有一定的清除能力,最大清除率为46.85%,57.69%,41.2%,65.08%。紫苏、甘蓝、黑米、甘薯色素是优良的具有抗氧化功能的天然色素。  相似文献   

13.
以食用菜籽油为对象,研究了大豆天然VE对植物油脂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作为抗氧化剂,大豆天然VE比叔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和二叔丁基甲苯(BHT)更适合于添加至食用油脂中;在添加量为0~95mg/L时,随着大豆天然VE添加量的增加,食用油脂的氧化稳定性指数(OS)I值也增高,其抗氧化效果愈好。  相似文献   

14.
药食同源植物紫背天葵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简述不同科属紫背天葵特点,评述药食同源植物紫背天葵繁殖、栽培及病虫害防治等人工驯化栽培研究现状;总结紫背天葵食用特点、多种营养成分、特殊保健功效、花青素变化、挥发油和总黄酮等提取、元素分布及其与土壤的相关性研究;归纳紫背天葵保健品开发及红色素提取等相关加工利用研究。提出紫背天葵相关深加工研究、保健品开发方向;展望了紫背天葵品种间比较研究及筛选、新品种选育以及相关功能基因克隆运用方面分子生物学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核桃青果皮色素成分分析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开发利用天然色素,提取核桃青果皮色素:在合适的条件下利用超声萃取的方法提取色素,并用酸沉法使色素析出,干燥得到固体。对色素中的主要染色成分进行分析,并对色素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色素中单宁和黄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8.07%和4.86%;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耐光性;在酸性条件下产生沉淀,碱性条件下溶液颜色加深;H2O2对其有一定影响而,Na2SO3对其没有影响;金属离子Na+、K+对色素色泽无明显影响,而Ca2+、Al3+、Cu2+、Fe3+与色素分子形成络合物。  相似文献   

16.
板栗壳色素是一种天然色素,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抑菌作用。综述了板栗壳色素的理化性质,重点介绍了板栗壳色素的提取方法,展望了板栗色素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食用有毒植物的种类,食用植物中天然毒素的种类及毒理特性,介绍了生活中常见食用植物中毒的症状及预防措施,为防止食物中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笔者分析了贵州省食用菌产业特点与产业优势,认为贵州食用菌产业在自然条件、交通条件以及政策条件等方面均具有较大优势;全省食用菌规模逐渐扩大,品牌效应凸显。进一步总结了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存在的问题,即缺乏行业规范,产品结构较为单一,行业人才匮乏。继而提出了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可持续性发展建议,即加大食用菌产业的开发程度,加强科技支撑及专业人才培养,政府统筹,建立行业标准,重视菌渣的综合开发利用,以实现本省食用菌产业的后发赶超和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天然彩色棉纤维色素提取及光谱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白色棉、绿色棉、棕色棉成熟纤维为材料,选用氯仿、乙酸乙酯、乙酸乙酯-乙醇(1:1)、乙醇、蒸馏水等5种不同的中性溶剂,分别对经石油醚脱脂后的不同颜色纤维中色素进行提取。结果表明,绿色棉纤维色素乙酸乙酯-乙醇(1:1)提取效果最好,棕色棉纤维色素蒸馏水提取效果最好;绿色棉纤维色素乙酸乙酯-乙醇(1:1)提取液有3个吸收峰,由弱到强分别在252 nm、300 nm和328 nm,其色素随相对浓度减小,光吸收值相应变小,300 nm和328 nm处吸收峰的光吸收值与浓度的变化有明显的线性关系;棕色棉纤维色素蒸馏水提取液在237 nm处有1个吸收峰,其色素随相对浓度的减小,光吸收值也相应变小,但吸收峰迅速向紫外短波长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20.
黑粒小麦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黑粒小麦是中国近几年育成的一类新品种,其富含丰富的天然黑色素和营养价值。为了从黑粒小麦中提取天然色素并研究其理化性质,以黑粒小麦为材料,对它进行天然色素的提取及色素稳定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天然黑色素易溶于水、乙醇等极性溶剂,为水溶性色素;在酸性条件下呈现红色,碱性条件下为绿色;黑粒小麦色素较耐热(<80℃);Ca2+、Ba2+、K+、Fe3+、Al3+、Cu2+、Mg2+这些金属离子对该色素都有一定的增色作用,但Ba2+、Al3+、Fe3+使其有沉淀出现;Vc、H2O2使色素色泽变浅,Na2HSO4对色素有较强的褪色作用;食盐、蔗糖、柠檬酸对黑粒小麦色素有增色的作用。由此得出,黑粒小麦色素的理化性质比较稳定,是较理想的天然色素添加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