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胡泽兵 《畜禽业》2009,(12):68-69
应用甲硝唑等药物对某奶牛场奶牛子宫内膜炎进行处理和治疗。结果对急性子宫炎的治愈率为78.12%;对慢性子宫炎的治愈率为46.15%;试验结果表明,甲硝唑等药物组对奶牛急性子宫炎疗效最显著,对慢性子宫炎效果一般。  相似文献   

2.
卓炳德  张玉西 《畜禽业》2006,(14):34-35
应用甲硝唑注射液、头孢拉定粉针和PGC对母犬子宫炎进行处理和治疗。结果(1)急性子宫炎:甲硝唑+头孢拉定+PGC组、甲硝唑+头孢拉定组母犬的配种受胎率分别为87.5%和76.92%,治愈率分别为66.67%和53.33%,平均产仔数分别为6.14和5.2头;(2)慢性子宫炎:甲硝唑+头孢拉定+PGC组、甲硝唑+头孢拉定组母犬的配种受胎率分别为66.67%和50%,治愈率分别为38.46%和18.18%,平均产仔数分别为4.67和3.33头;统计学分析,PGC处理组的配种受胎率、治愈率、平均产仔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结果表明,PGC处理母犬子宫炎有利于子宫炎症的康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浅谈母猪子宫炎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猪子宫炎是一种常见病。据不完全统计,猪场在种猪非正常淘汰中,因子宫炎淘汰一般为20%左右,个别严重猪场高达35%。但是,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部分优秀猪场子宫炎的发生率不到2%。优秀猪场普遍认为:母猪子宫炎根除是很难的,但控制在5%或以下,是可行的。下面主要从病因、临床症状、分类、防治等四方面论述。  相似文献   

4.
应用甲硝唑注射液、头孢拉定粉针和PGC对母犬子宫炎进行处理和治疗。结果(1)急性子宫炎:甲硝唑+头孢拉定+PGC组、甲硝唑+头孢拉定组母犬的配种受胎率分别为87.5%和76.92%,治愈率分别为66.67%和53.33%,平均产仔数分刺为6.14和5.2头;(2)慢性子宫炎:甲硝唑+头孢拉定+PGC组、甲硝唑+头孢拉定组母犬的配种受胎率分别为66.67%和50%,治愈率分别为38.46%和18.18%,平均产仔数分别为4.67和3.33头;统计学分析。PGC处理组的配种受胎率、治愈率、平均产仔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结果表明,PGC处理母犬子宫炎有利于子宫炎症的康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刘信连 《畜禽业》2012,(1):90-91
<正>母猪子宫炎是母猪生殖器官常见病,患子宫炎的母猪产后会引起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泌乳减少或无乳,使仔猪得不到足够的乳汁,从而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在断奶后母猪还会因子宫炎症而不发情或发情后屡配不上,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造成母猪淘汰率提高,给养猪场带来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韩学芝 《畜禽业》2012,(5):69-70
<正>母猪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生产之后抵抗力降低,常会发生多种疾病,既影响仔猪的成活率,又影响自身生理机能的恢复,从而给饲养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抓好母猪产房的管理,避免这些产后疾病的发生,可提升母猪的生产性能,提高其繁殖率。1产后子宫炎母猪产后子宫炎表现为母猪产后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集约化猪场的发展,作为"繁殖机器"的母猪在单体限位栏和高位产床上的活动空间非常小,只能作简单的起卧动作,运动减少,体质下降,抵抗力衰弱。同时由于长期缺乏青饲料,导致维生素缺乏,特别是高温季节,在热应激作用下,母猪采食量急剧减少,产干尸和死胎数增加,由此导致母猪感染子宫炎机会大大增加,再加上由于配种、分娩前后消毒不严格及产后胎衣不下、恶露不尽、死胎滞留等因素,均易造成子宫内膜发炎。感染子宫炎后会引起母猪体温升高,食欲减少或废绝,泌乳减少甚至无乳,从而影响仔猪发育,导致仔猪疾病增多。在断奶后母猪往往会因炎症推迟发情或发情不正常、屡配不孕或妊娠后发生胚胎死亡、流产等,最终淘汰。有些规模化猪场每年因子宫内膜炎而淘汰的母猪占总淘汰率的48%~50%,可见子宫炎是造成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防治好子宫内膜炎对提高整个猪场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16,(12)
母猪子宫内膜炎是子宫黏膜发生黏液性或化脓性炎症,引起母猪屡配不孕、发情不正常甚至流产的繁殖障碍性疾病。结合实践经验,综述母猪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症状及种类、发病原因、预防措施以治疗方法;并对目前基层兽医工作者常用的三种治疗方法进行了治疗效果对比。结果表明:最通常使用的青链霉素子宫内投药治愈率仅为23.3%,明显低于使用头孢菌素治愈率80.4%和使用中西药制剂的治愈率84.6%。  相似文献   

9.
猪子宫内膜炎病原分离鉴定及药物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彩虹 《畜禽业》2005,(8):30-32
对56头母猪子宫内膜炎分泌物进行病原分离鉴定,病原有葡萄球菌、链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化脓棒状杆菌,并针对病原选择有效药物治疗,其治愈率达到98.2%。  相似文献   

10.
母猪缺乳是目前养猪生产中经常遇到的难题,由于常和母猪乳房炎、子宫炎同时发生,所以又称无乳综合征(MMA)。母猪产后无乳或缺乳,多由饲料单纯、营养不良、内分泌机能失调、后备母猪配种过早而乳腺发育不良或年龄老化、用药不当、意外惊扰以及乳腺炎、子宫炎等因素引起,必须因地制宜地采取适当措施及时加以防治,否则可能会造成全窝仔猪死亡的严重后果。藏母猪繁育过程中无乳综合征也是经常遇到的问题,通过调查掌握西藏林芝地区藏母猪出现无乳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一定防治对策,减少因无乳综合征给猪场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王雪岩 《畜禽业》2010,(3):33-35
<正>2009年5月,我区部分地区发生以体温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治愈率低为特征的猪病,受害猪群包括生长猪、育成猪和部分母猪。药物治愈率低,用抗菌药、抗病毒药、解热镇痛药  相似文献   

12.
规模化猪场母猪子宫内膜炎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宇  朱文连  徐军 《畜禽业》2006,(9):51-52
随着养猪生产方式的改变,家庭散养正逐步过渡为规模化养殖。母猪子宫内膜炎是繁殖障碍中主要疾病之一,此病对规模化猪场影响很大,该病常带来配种受胎率不高、死胎多、产后母猪食欲不振、少奶,乳猪发生黄白痢等诸多疾病,如果发展成顽固性子宫炎后,则会增加生产母猪淘汰率,根据对2个猪场调查发现因子宫内膜炎原因占淘汰生产母猪比例达55%~60%。(调查情况见文后表1)1发病原因1.1配种、人工授精、阴道检查时未对公、母猪生殖道,外部消毒以及器械、操作人员手臂未进行消毒或消毒不严格而引起感染。1.2难产、胎衣不下、阴道脱、子宫脱等造成母猪…  相似文献   

13.
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的病因及防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PPDS)也称乳房炎-子宫炎-无乳综合征(MMA),又称泌乳失败、产褥热、毒血症性无乳症。是指母猪产后表现乳房肿胀,缺乳或无乳,厌食,精神委顿,体温升高,便秘,排恶露,对仔猪反应冷淡等一系列症状的综合症候群的一种常见的复杂的繁殖性疾病。  相似文献   

14.
丁玉  孙学全 《畜禽业》2013,(5):95-96
<正>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PPDS)也称乳房炎-子宫炎-无乳综合征、泌乳失败、产后菌毒血性无乳症,是猪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可造成母猪产后泌乳减少,乳汁稀薄如水,乳汁中带有凝乳絮片;也可造成部分产后母猪长期不发情、发情不规律,产仔数减少,严重的使母猪淘汰;仔猪生长发育不良,低血糖症,下痢,死亡率增高,严重的甚至整窝仔猪死亡。1发病原因及原因分析1.1营养因素营养不良或过剩,均可导致母猪生理机能下降、内分泌紊乱和抗病力差、无乳或缺乳。  相似文献   

15.
《畜禽业》2013,(5):10
<正>1激素治疗可以适当用各种激素治疗机能性繁殖障碍如卵巢发育不全、卵巢囊肿、持久黄体、卵泡发育障碍等及母猪产后康复、子宫炎,但不能过分的依赖激素。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PG600(400IU PMSG和200IU hCG)后备母猪性成熟和发情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在PG600诱导母猪发情后的第二个情期进行配种,其妊娠26d的胚胎数显著高于第一个情期配种  相似文献   

16.
陈良富 《畜禽业》2007,(12):35-35
<正>母猪乳房炎是一种以乳房红、肿、热、痛,泌乳量减少或停止泌乳为特征的疾病。多发生在产生泌乳期内。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往往造成母猪的哺乳能力下降或失去哺乳能力,影响母猪的生产性能。临床上表现为急性和慢性。现将母猪乳房炎的防治方法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母猪产后子宫内膜炎是特指母猪产仔后发生的子宫黏膜的急性炎症,常发生于母猪分娩后的数天之内。如果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炎症易于扩散后引起子宫浆膜和子宫周围炎,并转为慢性炎症,最终可能导致该母猪长期不孕;近年来,该病在德宏州养殖场户中发病率较高。主要分析总结细菌性母猪子宫内膜炎发生与防治方法,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袁圣  曹秋阳 《畜禽业》2006,(17):22-23
提高种母猪繁殖率、提高仔猪存活率和断奶重是实现养猪业高产高效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途径,虽然现阶段规模化养猪场都经过严格的选种和选育,种猪的生产性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每到夏季,由于高温及其它各种因素影响,导致猪场母猪采食量下降、奶水减少;仔猪腹泻上升、存活率下降;母猪子宫炎、乳房炎、无乳综合征(MMA)上升返情明显增加,死胎率上升,产仔数减少。如何正确分析造成母猪夏季繁殖生产水平下降的原因,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就此作初步探讨。1夏季高温对母猪繁殖生产的影响1.1母猪受胎率低,在热…  相似文献   

19.
张士霞 《畜禽业》2018,(4):74-75
部分母猪户由于饲养管理不善,产科疾病时有发生。介绍利用中药治疗母猪产科疾病的方法,临床共治疗368例病例,治愈率达95.4%,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养猪生产方式的改变,家庭散养正逐步过渡为规模化养殖。母猪子宫内膜炎是繁殖障碍中主要疾病之一,此病对规模化猪场影响很大,该病常带来配种受胎率不高、死胎多、产后母猪食欲不振、少奶,乳猪发生黄白痢等诸多疾病,如果发展成顽固性子宫炎后,则会增加生产母猪淘汰率,根据对2个猪场调查发现因子宫内膜炎原因占淘汰生产母猪比例达55%~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