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发舟曲优良灌木资源──沙棘马福友,陈立新(舟曲县林业局)一、种类及分布概况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也叫酸刺醋柳,是胡颓子科的落叶灌木,它广泛生长在我县大部份地区。我国沙棘有4个种:中国沙棘(H.rhamnoidesL.subsp....  相似文献   

2.
我国沙棘引种、杂交及新品种选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我国沙棘遗传改良的研究现状。全国大规模的引种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集中在华北、西北及黑龙江等省区,以引进俄罗斯、蒙古良种及其实生优良株系为主。90年代开展了沙棘的杂交育种研究,主要将中国沙棘与国外品种杂交,以期获得适应性良好并且果实经济性状亦佳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沙棘》1994,(3)
古中国沙煎*中亚沙棘O$古沙棘@云甫抄棘。江孜沙棘~西藏沙棘《肋果沙赦口柳叶沙棘回高加祟沙棘八溪生沙殃A海滨沙棘沙棘属植物的主要分布及传播示意图  相似文献   

4.
吕荣森 《沙棘》2007,20(1):24-27
我国引种和栽培俄罗斯大果沙棘优良品种已有20多年的历史,这对于我国沙棘栽培和育种事业起了很大的作用.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德国在培育适合自己自然条件的品种方面作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很好的结果,现已选育出几个标准品种在生产上推广.为了增加我国沙棘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我国有关单位于2006年春季已经引种了一批德国沙棘优良品种的苗木进行试种.介绍德国推广的几个沙棘优良品种的经济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技术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的抗寒果树育种事业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在过去的80多年历程中,俄罗斯的抗寒果树育种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在沙棘、黑加仑、金银花(忍冬)、欧洲荚蒾等良种选育方面,成就斐然,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文章重点介绍俄罗斯抗寒果树沙棘新品种培育、种质资源育种材料的保存及对我们新疆沙棘产业化发展方面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由辽宁省水利厅立项,阜新市水利局、中国林科院林研所、辽宁省沙棘办共同承担的沙棘良种选育项目的研究于1994年7月21日通过省级鉴定。 这一课题的研究工作是1988年确定的,于1989年春正式开始,经材料收集、育苗、造林、比较测定等各项工作,至1992年将计划项目中的前期工作全部完成,建立了沙棘种质资源保存区、子代测定区、小群体比较试验区和一个供良种育苗的苗圃。引进了国内的具有特色的各类种质资源,蒙古的主要沙棘种质资源和全部沙棘栽培品种、俄罗斯的大部分栽培品种、芬兰的主要沙棘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7.
德国与法国的沙棘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德国、法国的沙棘开发利用考察 ,介绍了该国的沙棘种质资源、栽培管理、产品加工及开发利用概况 ,同时 ,通过交流沙棘的有关研究成果 ,提出了今后进一步加强我国沙棘有关方面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沙棘属植物的种质资源及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棘属植物种质资源非常丰富。这一属植物共有15个种和亚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和亚洲。其中只有4个亚种被研究和开发。本文综述了沙棘属植物种质资源利用的现状和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建在北京近郊怀柔县的国家沙棘苗木繁育中心经过几年的建设,已初具规模,正式投入运行.国家沙棘苗木繁育中心是水利部根据我国沙棘资源建设的需要而兴建的,其目的和宗旨是最大限度的活体保存国内外的沙棘种质资源;建立优良品系的母本国;开展工厂化沙棘优良苗木繁育技术的研究;培训基层沙棘育苗技术人员;繁育沙棘优良苗木,供沙棘资源建设,特别是国家重点沙棘资源建设项目用苗;进行国际沙棘种苗的交流等.该中心是目前国内占地面积最大、品种保存最多、设施最先进的苗木繁育机构.几年来,中心先后承担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中国沙棘开发项目中的沙棘种质资源保存库建设项目.向晋陕蒙砒砂岩沙棘生态工程建设供应沙棘苗木的任务,代表中国政府向巴基斯坦和玻利维亚政府提供沙棘苗木等重要的国内外活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沙棘的胚珠和胚囊发育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太鑫  廉永善 《沙棘》2000,13(2):1-6
采用常规切片技术,对中国沙棘(H.rhamnoides L.subsp.sinensis Rousi)的胚珠和胚囊发育过程进行了仔细地观察研究,描绘了发育过程,讨论了胚珠和胚囊发育的速率,胚珠和胚囊发育过程与开花过程的关系,胚珠和胚囊发育速率与类群进化水平的相关性,以及刺激胚囊发育的可能条件。  相似文献   

11.
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沙棘工作的深入开展,有关单位和个人通过不同的渠道,引进了不少俄罗斯、蒙古等国家的沙棘栽培品种,这方面的成就很大,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绝大部分的沙棘种质资源和沙棘栽培品种我国均有活体保存.进入90年代以后,又分别在中国沙棘种质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引种,通过选择、杂交、驯化等多种手段,已培育出一批沙棘优良类型.目前由于国家加强生态建设,沙棘的种植面积和地区逐年扩大,相应的对种植的质量也提出了较高要求.但是由于在有些基本概念上不清,有些单位和个人急功近利甚至弄虚作假,使沙棘优良类型的引进栽培工作出现了混乱,此种情况如不及时给予纠正,将来必将给沙棘的种植和良种选育工作带来伤害.突出的问题有两个:1 盲目扩大引种范围,提高优良类型规格,夸大其性能特征的问题应该说明的是,本文指的“引种”并非科研育种上讲的引种,而是指一个地区为了绿化或者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的沙棘资源及开发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甘肃省的沙棘种质资源、类群分布及其生态生物学特性,并就如何更好地利用、保护和发展资源,提出了设想和看法。一、甘肃省的沙棘种质资源沙棘在全世界有5种8亚种,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温带及亚洲的亚热带高山区。多生长在河谷灌丛、河滩沙砾地及林缘。我国有5种4亚种,分布于华北、西北及西南高山地区。甘肃省现在已知有3种2亚种。 (一)鼠李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外来杨属种质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中国天然分布和从国外引进的杨属(PopulusL.)种质资源。总结了中国天然分布的杨属种质资源的派别、种类、分布范围和分布特点。在中国杨属5派中,以青杨派(Tacamahaca)种类最多,白杨派(Populus,以前称Leuce)分布最为广泛,黑杨派(Aigeiros)最具经济价值。将中国杨属树种引种历史划分为解放前的零星引种时期、50年代至80年代的以引进国外培育成功的优良品种为主时期和90年代后注重种质资源引进时期三个阶段,介绍了每个阶段的引种特点和引进的种质资源。在过去50年种,中国天然分布的白杨派和引进的黑杨派(Aigeiros)种质资源在中国的杨树栽培和育种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廉永善  孙坤等 《沙棘》2003,16(1):28-28
卧龙沙棘 (亚种 )HippophaerhamnoidesLinn subsp wolongensisLian ,K SunetX L Chen ,subsp nov 落叶小乔木 ,高 (3) 4~ 7m。一年生枝条柔软 ,棕褐色 ,通常稍镰状弯曲 ,先端多成小刺 ,密被污褐色鳞片状鳞毛 ,表面具多数细条纹状文饰 ;老枝深褐色。叶互生 ,极少近对生 ;叶片椭圆状披针形 ,长 5 0~ 85mm ,宽 6~ 16mm ,先端急尖至渐尖 ,基部楔形至宽楔形 ,有时稍偏斜 ,叶缘多少呈明显地波状 ,波谷常向背面稍反折 ,上面鳞片早落而呈深绿色 ,下面密被银灰色鳞片状鳞毛 …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是中国沙棘的一个重要分布区。祁连山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青海省沙棘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本区沙棘种质资源比较丰富,分布有大面积的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subsp.sinensis Rousi),大量的西藏沙棘(H.thibetana Schlechtend.)和肋果沙棘(H.neurocarpa S.W.Liu et T.N.He)。西藏沙棘和肋果沙棘中国仅在青藏高原上有分布。为了给合理开发利用本区的沙棘资源提供科学  相似文献   

16.
为了搜集沙棘种质资源,掌握各种沙棘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经济性状,以便开展引种工作,我们于1986年9月至10日在新疆沙棘主要分布区之一——伊犁河谷进行了考察,现将考察结果报告如下。一、蒙古沙棘的分布生境与群落特征新疆伊犁河谷分布的沙棘,其形态特征为:落叶灌木(一般3—4年生树高3米左右,7—8年生树高6米左右),幼枝灰色或褐色,老枝粗壮,侧生棘刺,纤细,常不分枝;叶较大,互生,叶长40—60毫米,宽5—8毫米,中部以上最宽,顶端锐形;果实圆形或近圆  相似文献   

17.
论沙棘植物生物学研究与沙棘引种育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廉永善  陈学林 《沙棘》1994,7(1):13-16
引种育种是加速野生经济植物由野生变栽培并不断提高其经济效益的一项中心工作.通过分析沙棘属植物的种质资源本底,对引种育种有关的种质资源特征,包括种下类型的数量和分布与类群进化的相互关系,以及枝刺数量、果实大小、植株高矮,果实中V—C含量、胡萝卜素含量和油含量等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进行探讨,并从沙棘属植物种质资源本底和对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的认识出发,对沙棘属植物引种育种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8.
油桐育种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种质资源和品种的研究 80年代之前,我国没有进行过有计划、统一的油桐种质资源调查与整理工作,只有四川、广西、湖南、浙江各自在省内部分产区进行过局部的品种调查。1981年正式开展全国性油桐地方品种清查和整理工作。通过大规模的清查,大体摸清了我国油桐的家底,发现了许多有价值的种质资源。到1989年止,建立了华东(设于浙江、福建)、华中(湖南)、华南(广西),西南(贵州)、西北(河南)5个全国性的油桐基因库,以及19个省、地级油桐基因库,共收集保存种质资源1849号。  相似文献   

19.
笔者通过文献检索研究,对沙棘种质资源、生物学、生态学、育种及在传统医学和商品开发利用的研究进行综述,提出开发利用沙棘植物资源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对青河沙棘种质资源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沙棘品种果色、果型、果实大小等的差异性。通过进一步调查和选育品种,确定青河优良沙棘品种。通过开展沙棘基础性评价研究,为沙棘产业优良品种推广、大规模繁育及沙棘产业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