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7 毫秒
1.
棉花无土育苗移栽密度试验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为了探索了无土育苗与营养钵育苗的生长特点及最佳移栽密度,为今后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2015年南阳市农学会联合宛城区种子技术服务站进行了棉花无土育苗移栽与营养钵育苗对比试验。1试验品种豫杂35号2试验设计本试验设4个因素(即营养钵育苗移栽、无土育苗移栽),共4个处理(A、B、C、D)。1)营养钵育苗移栽设1个密度水平(苗龄两叶一心)A、1600株/亩(并以此作为试验对照CK)。2)无土育苗移栽设3个密度水平(刚见真叶)B、1600株/亩(与营养钵育苗移栽同等密度);C、1800株/亩(比营养钵育苗移栽密度增加200株/亩);D、1400株/亩(比营养钵育苗移栽密度减少200株/亩)。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密度对山西蒙古黄芪种子种苗出苗情况及蒙古黄芪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合山西蒙古黄芪种子育苗密度及种苗移栽密度。[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蒙古黄芪种子育苗密度分3种方式(60、75、90 kg/hm2),蒙古黄芪一年生种苗移栽密度分3种方式(8 cm×25 cm、12 cm×25 cm、15 cm×25 cm),研究不同密度对山西蒙古黄芪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得出山西蒙古黄芪种子最适宜育苗密度和种苗最佳移栽密度。[结果]蒙古黄芪种子育苗密度试验得出,60 kg/hm2密度最好,其种苗株高为16.10 cm,茎粗1.50 mm,功能叶片数16.93个,主根长27.34 cm,根粗为4.35 cm;蒙古黄芪种苗移栽密度试验得出,12 cm×25 cm移栽密度最佳,其出苗率为90.67%,与8 cm×25 cm和15 cm×25 cm移栽密度相比,其一年生和二年生蒙古黄芪根系生长指标及种子药材产量相比均有所提高。[结论]山西蒙古黄芪种子的最佳育苗密度为60 kg/hm2,山西蒙古黄芪种苗的最佳移栽密度...  相似文献   

3.
绵黄芪是山西省名贵中药材,主产于我省介休市绵山地区,因其产地独特的气候土壤生产条件,形成极佳品质,而成为享誉省内外的地道中药材。绵黄芪的种植也逐步成为当地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收入的重要选择。现将绵黄芪的规范化种植技术总结如下。一、选地整地选择海拔在800米  相似文献   

4.
油菜品种绵新油28在勉县已种植三年,为了全面掌握该油菜品种在勉县土壤、气候、栽培条件下育苗移栽最佳密度,完善油菜高产创建技术体系,我们进行了绵新油28油菜移栽最佳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绵新油28在生产中栽植密度应控制在每亩7 200~7 500株,栽植中应推广行距80 cm,株距22~24 cm,双株耙齿型移栽,可充分发挥品种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5.
黄芪的栽培及采收加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柯英  张守宗 《宁夏农林科技》2009,(6):186-186,120
黄芪是深根性植物,以土层深厚、透气性强的沙质土壤及石灰性壤质土壤生长较好。栽培中以育苗移栽为好。采收时以生长4-5年者为最好。因黄芪是豆科植物,易感病虫害,所以,生产中病虫害防治是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一、培肥土壤,育苗移栽选择地势较高,土壤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涝能排水、旱能灌溉,土壤砂质、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地种植。先整好地.施足水肥,每亩于植株旁开沟施人人畜粪尿肥1500公斤、饼肥50公斤、尿素10公斤,覆土盖肥。3月底至4月初采用催芽籽进行温床育苗.双膜覆盖.可以提前50天左右出苗移栽.促进花芽提早分化,提早结果。块根移栽掌握地温稳定在5℃时进行.带苗移栽掌握气温在10℃时较为适宜.采取地膜覆盖.促进生根发芽。  相似文献   

7.
棉花营养钵育苗是栽培技术上的改革,是夺取棉花高产的有效途径。我们从1970年推广育苗移栽以来,面积逐渐扩大,1978年全社6500亩棉花,育苗移栽5500亩,占棉田面积84%,一般亩产皮棉150斤以上。河(?)大队769亩棉花,全部育苗移栽,单产皮棉200.7斤。实践证明,棉花营养钵育苗比直抪好处多。主要是:1.早种、早发、早结桃。一般3月15日抪种,比直抪棉花早一个多月,可以抓住伏前桃。据1976—1978三年调查,育苗移栽的  相似文献   

8.
黄芪的栽培及采收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芪是深根性植物,以土层深厚,透气性强的沙质土壤及石灰性壤质土壤生长较好。栽培中以育苗移栽为宜。采收时以生长4~5年者为最好。因黄芪是豆科植物,易感病虫害,所以,生产中病虫害防治是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甘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和根状茎入药。具有补脾益气、止咳祛痰、清热解毒、缓急定痛和调和药性之功效。甘草栽培可直播、育苗移栽和根状茎繁殖,一般采用育苗移栽,即在苗圃地中育苗1年,当年秋季或翌年春季将苗移入大田栽植,育1(亩)苗,可栽植大田5~7(亩)。其技术要点是:  相似文献   

10.
造化公社闸上大队是种植香瓜历史较久,经验丰富的大队。自1978年以来,对香瓜生产进行了育苗移栽试验。经两年大面积种植,看出有以下优点:1.产量高。经多次对比,育苗瓜比直播瓜平均亩增产3倍多。1978年开始试验时,第四小队种植香瓜12亩,其中育苗移栽2亩,产瓜6000斤,直播瓜10亩,产瓜10000斤;1979年育苗15亩,产瓜52500斤,直播5亩,产瓜4000斤;1980年育苗移栽160亩,平均亩产3000斤,最高4000多斤。2.经济价值高,早熟早上市,能倒茬,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同一品种的香瓜,采用育苗移栽技术,能比直播瓜提早15天。在8月上旬拉秧后,还可种秋菠菜或移栽秋白菜,亩收入能增加4~5倍。第四小队在1978~1979两年育苗移栽的香瓜,亩产值都在400元以上,下  相似文献   

11.
<正> 我省棉花育苗移栽历史较长,早在五十年代就有小面积试种.到1980年棉花育苗移栽面积发展到81万亩,占全省植棉面积900万亩的9%.为了发展棉花生产,进一步提高育苗移栽技术,我们曾先后两次到商丘、鹿邑、扶沟、鄢陵、南阳等县棉花育苗移栽较好的社队进行考察.这五个县植棉面积122万亩,实  相似文献   

12.
1、土壤选择 选择2年以上未种过瓜菜类作物,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力良好的砂壤土,土壤的酸碱度在pH6.0~7.5为好。 2、播期安排 第一茬黄瓜安排在3月中旬棚室营养体育苗,4月上旬地膜移栽到大田,6月中下旬采收。第二茬黄瓜在5月下旬育苗,6月中旬移栽,7月至8月上旬采收。此茬播种不能过晚,第三茬在7月  相似文献   

13.
贾娟花  张儒令  张荣  张艳 《农技服务》2014,(4):55-55,59
通过对酒用高粱育苗与直播进行对比试,结果表明,育苗移栽与直播产量差异与经济效益差异并不显著,育苗移栽亩产302.08公斤,直播亩产269.32公斤,育苗移栽比直播亩增产32.76公斤,增产12.16%。但直播比育苗节约成本育苗、移栽等成本约为200—300元/亩。说明直播与育苗移栽均适合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黄芪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人工种植黄芪是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好途径。本文根据多年种植经验,从育苗技术、移栽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总结黄芪育苗移栽高产栽培技术,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玉米育苗移栽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育苗基质中的氮素营养水平对移栽玉米的生长发育有着深刻的影响。在每kg育苗土壤中加入氮素营养0 mg或者300 mg皆不利于移栽玉米的大田生长。这与移栽时幼苗体内的氮、磷营养状况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每kg育苗基质中加入150 mg氮素培养下的玉米移栽苗可以获得较好的氮、磷营养状况,并在后期形成较高的干物质积累和产量。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育苗基质中的氮素供应以中等水平为宜。  相似文献   

16.
<正> 棉花育苗移栽已在生产上普遍应用和推广,收到了显著的增产效果.为了更好地掌握育苗移栽技术,进一步探讨不同移栽期、苗龄、温度与缓苗和棉苗生育的关系,找出育苗移栽的适宜时期和苗龄及培育壮苗的措施,为生产提供依据,我们于1975—1977年连续三年进行了育苗移栽试验研究。一、试验方法试验地为两合土,PH 值7.5左右,地下水位约1.5米,有机质0.76%。试验均采用营养钵塑料薄膜保温育苗,品种为徐州142。1975年试验面积为1亩。3月20日播种育  相似文献   

17.
1.1育苗盆 育苗时应用推荐使用的穴盆或育苗盆。不要直接播在地里。如直接播在地里,土壤传播的病虫害较多,地温较低。水分和湿度不易控制,影响发芽率。穴盆育苗还便于统计发芽率而且移栽时不损伤根系。  相似文献   

18.
1)省种:可以节约种子用量.直播油菜一般亩用种子量在300~500 g,而育苗移栽油菜亩用种量只需20~50 g. 2)增加经济效益:育苗移栽除需少量的苗床地外,其余的可以用来种一季短期的苗菜,也可以直接撒油菜苗做蔬菜卖,增加经济效益. 3)减少茬口矛盾:收获较晚的作物如生姜,蔬菜地无法按时收割的通过育苗移栽,间接的可达到适时播种.  相似文献   

19.
土面增温剂是一种农田化学复盖物,具有保墒、增温、压碱等作用,在棉花育苗上应用可以代替塑料薄膜,培育壮苗。一九七四年全县用增温剂育苗移栽大田3700亩,一九七五年我们又土法上马,生产增温剂230吨,育苗移栽面积发展到28000亩。为了研究这项育苗技术对棉花生  相似文献   

20.
<正>黄芪是岷县种植历史悠久的中药材,传统种植采取露地移栽的方法,易受旱缺苗,或雨涝腐烂,种植区域有限。近年我们试验示范地膜覆盖移栽种植黄芪,表现抗旱抗涝,产品品相好,优等品比例提高,比露地移栽亩增产30%左右,亩增收40%,增温保墒作用使黄芪在岷县的种植区域扩大。该技术适用于岷县及同类气候地区。其栽培技术如下。一、选择地膜和种苗地膜选用幅宽50厘米的黑色或白色超薄地膜。种苗挑选无病斑、无腐烂、无机械损伤的优质黄芪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