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3 毫秒
1.
咸蛋制作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咸蛋风味独特,细嫩鲜美,食用方便,加工简单,不需特殊设备,利于久放,又有保产增值的作用,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一、鲜蛋的挑选品质好的鲜蛋,表面不光滑或不太光滑,较粗糙,有一薄层似粉状的物质,无裂纹、破损、霉斑(点),壳色均匀。蛋壳有裂纹、破损、霉斑(点)、水珠、红斑、黑斑、粗气孔等,是质量不好或已  相似文献   

2.
高温条件下涂膜贮存对鸡蛋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择具抑菌作用的壳聚糖为保鲜剂,对产后24h内褐壳鸡蛋进行涂膜处理,研究高温条件下鸡蛋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保存25d,对照组蛋壳表面菌落总数为6.9×10^44 cfu/g,大肠菌群为132MPN/100g;蛋清、蛋黄混合物菌落总数为5.6×10^44cfu/g,大肠菌群为112MPN/100g,超过鲜蛋卫生标准和绿色鸡蛋标准,但壳聚糖组蛋壳表面和蛋清蛋黄混合物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均未超过鲜蛋卫生标准和绿色鸡蛋标准;保存25d时,对照组出现散黄蛋,哈氏单位仪检测均为阴性,壳聚糖处理组降为次鲜蛋;壳聚糖组鸡蛋失重率、蛋黄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壳聚糖能有效抑制细菌繁殖,具有延长鸡蛋保质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看:鲜蛋的蛋壳干净,较毛糙,并附有一层霜状的粉末,色泽鲜明;陈蛋的蛋壳比较光滑,表面的粉霜脱落,臭蛋的外壳发乌,壳上有油渍,呈乌灰色或暗黑色,有露斑。  相似文献   

4.
1.外观鉴别.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研究室博士赵燕说,其实只要盐和碱就可以做出皮蛋,添加硫酸铜的皮蛋壳有斑点,只用碱和盐做出的皮蛋就没有斑点.选择皮蛋时要观察其外观是否完整,有无破损、霉斑等.也可用手掂动,感觉其弹性,或握蛋摇晃听其声音.优质皮蛋外表泥状包料完整、无霉斑,包料剥掉后蛋壳亦完整无破损;去皮后有弹性;摇晃时无动荡声.劣质皮蛋包料破损不全或发霉;剥去包料后,蛋壳有斑点或破、漏现象,有的内容物已被污染;摇晃后有水荡声或感觉轻飘.  相似文献   

5.
蛋鸡在正常情况下,所产的鲜蛋表面清洁、光滑、蛋壳坚固完整,颜色均衡稳定,蛋形大小一致,拿在手中沉重感良好,互相碰撞时声音清脆而不破裂,打开蛋壳后,内无杂质异物,蛋黄完整饱满,蛋白稀稠分明.  相似文献   

6.
家禽产蛋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往往旺季生产有余,淡季供应不足,而禽蛋又不耐久存。为了使市场一年四季均有鲜蛋供应,就需要采取适应鲜蛋特点的贮藏方法。一般来说,鸭蛋和鹅蛋的产量比鸡蛋少得多,而且多加工成再制蛋。本文主要介绍鸡蛋的贮藏。为了保持鲜蛋品质,禽蛋在贮藏时应掌握以下基本原则: 1.保证禽蛋清洁,防止微生物污染。 2.设法堵塞蛋壳气孔,防止微生物侵入蛋内;同时增加二氧化碳的浓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和比较不同蛋壳颜色鸡蛋的品质性状。方法以白壳蛋、粉壳蛋、褐壳蛋、绿壳蛋为试验材料,检测鸡蛋常规蛋品质、蛋黄胆固醇含量和蛋清抗氧化性、蛋黄脂肪酸组成等指标。结果褐壳蛋质量显著高于粉壳蛋和绿壳蛋(P0.05),粉壳蛋蛋壳强度和厚度均显著高于白壳蛋(P0.05),绿壳蛋蛋黄比率显著高于褐壳蛋(P0.05),绿壳蛋抗氧化性显著高于白壳蛋(P0.05)。有色鸡蛋蛋壳强度和抗氧化性均高于白壳鸡蛋,蛋黄胆固醇含量无显著区别。绿壳鸡蛋棕榈酸(C16:0)、棕榈烯酸(C16:1)和亚油酸(C18:2)含量均显著低于粉壳和白壳鸡蛋(P0.05)。褐壳鸡蛋蛋黄中的亚油酸(C18:2)含量显著高于其它蛋壳颜色鸡蛋(P0.05)。结论有色蛋壳鸡蛋蛋壳强度和蛋清抗氧化性均高于白壳鸡蛋,蛋黄品质在不同颜色蛋壳鸡蛋中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8.
1.感觉法一看。看蛋壳的颜色及蛋壳是否完整无损和清洁等。新鲜蛋的蛋壳表面有一层粉霜似的物质,其色泽鲜明,褐皮蛋红润,白皮蛋洁白。如果粉霜脱落,壳色油亮或呈乌灰色,则为陈蛋。二听。取三四  相似文献   

9.
废弃蛋壳包括蛋壳、蛋壳膜和壳内残留的蛋清,它们含有很多有效成分,是饲料行业的宝贵原料。然而。蛋壳历来被当作废物扔弃,既是一种浪费,也污染环境。文章介绍了蛋壳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展望了蛋壳在饲料工业中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打蛋机工作效率,减少蛋壳内蛋液残留量,测定蛋壳内蛋液残留量及其与蛋壳悬置时间和鲜蛋Haugh单位关系。结果表明:在静止状态下,被打蛋器打开的鸡蛋壳悬置0.8s之前,蛋壳内蛋液残留量不稳定,1s后基本稳定,1.4s时蛋内97.9%的蛋液已流出蛋壳,仅残留2.1%;后续时间内蛋壳内蛋液残留量变化微小,据此可确定蛋壳最佳悬置时间为1.4s。在蛋壳悬置1.4s的情况下,不同Haugh单位的鲜蛋,蛋壳内蛋液残留量变化显著(P=0.030.05),趋势是随Haugh单位的减小而减小。根据鲜蛋合格标准,确定打蛋时最佳Haugh单位为57.5~60.0,并据此决定鲜蛋库存时间。  相似文献   

11.
童建松 《农家顾问》2005,(10):56-56
1.种蛋的选择鹌鹑种蛋的品质是影响孵化率的重要因素。在选择种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一般应选择5天之内的鲜蛋入孵,才能保证孵化率和健雏率;②蛋用型鹌鹑种蛋以10.5~12克为宜,肉用鹑种蛋以13-14克为宜;③蛋形应呈纺锤形或卵圆形,蛋形指数平咎为1.4左右;④蛋壳要坚实,蛋壳强絮要好,壳色正常,剔除畸形蛋;⑤选择鹌鹑开产后4~8个月内的种蛋为最佳。  相似文献   

12.
1.鲜蛋与生姜、洋葱 生姜、洋葱散发出来的强烈刺激气味,容易通过蛋壳的小气孔透进蛋内,造成鲜蛋变质、发臭.  相似文献   

13.
将 4 0 0羽 5 9周龄海兰褐壳蛋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 2 0 0羽 .实验组在千克基础日粮中添加Eggshell 4 91g,试验持续 70 d.结果表明 :实验组的不合格蛋率比对照组下降 1.3% ;实验组的蛋质量 (蛋壳厚度、蛋壳强度、哈氏单位、蛋密度 )、血 Zn、血 Mn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蛋的受精率、孵化率及血 Ca、血 P、蛋壳成分 (Ca、P、Zn、Mn)及蛋重 ,两组无显著差异 (p>0 .0 5 ) ;蛋壳结构电镜观察表明实验组蛋壳乳突较小、大小一致 ,乳突与壳膜连结紧密 ,壳膜纤维交织密度高 ,而对照组蛋壳乳突较大、大小不一致 ,乳突与壳膜连接不紧密 ,壳膜纤维交织密度稀 .可见 ,在产蛋后期日粮中添加具有生物活性的 Zn、Mn可显著提高蛋壳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蔚密 《油气储运》2009,(11):64-64
怎样挑选鲜蛋鲜蛋 壳上有白霜,壳体清洁完整,把蛋对着灯光透视(或对着光亮处照看),可见全蛋透明呈微红色,气室小,蛋黄略有阴影,位居中心,无斑点,也可将蛋放在10%~20%的盐水里,立刻沉下去的是新鲜的,还可将蛋放在耳边轻轻摇晃,不响的是新鲜蛋。  相似文献   

15.
1.蛋壳鲜蛋壳色纯正,有石灰质微粒,没有光泽,有污迹;陈蛋蛋壳不清新,有光泽;孵化过的无精蛋蛋壳很光亮、干净. 2.气室鲜蛋气室小,陈蛋气室大;无精蛋气室大且界线模糊,蛋白较稀. 3.蛋黄新鲜蛋的蛋黄居蛋的中心位置,凸起,边缘整齐光亮,黄色鲜艳;陈蛋由于浓蛋白的液化,蛋黄平坦或凹陷甚至散黄,靠近蛋白黄色较淡,没有光泽,一晃动就飘浮不定. 4.手感新鲜蛋较粗糙,光泽度差;陈蛋手感较滑,光泽度好;孵化过的种蛋及无精蛋光泽高,会反光,手感滑,并有“蜡”感. 5.蛋白新鲜蛋的蛋白较稠,透明度较差,有朦胧感;陈蛋及无精蛋因时间长,蛋白浓度液化,透明度好,质稀,平摇时易晃动. 6.比重识别种蛋是否新鲜,最简便、有效的方法是水浮法.由于陈蛋蛋内水分蒸发,气室大,在水里的上浮力强,如把这种蛋放在盆里,则会大头向上浮起,新鲜蛋则相反,会下沉.  相似文献   

16.
1.选好种蛋。孵化应选择优秀、健康的种禽所产的种蛋。种鸡缺乏维生素可导致种蛋在孵化后期胚胎大量死亡;种鸡带病,可直接传染给种蛋,导致孵化过程中胚胎死亡或雏鸡出壳后带病。胚蛋表面要干净清洁,蛋重适中,蛋形椭圆,蛋壳质地致密均匀,壳厚适度,无裂纹、钢皮、沙壳、畸形、气室不正、血斑、散黄等现象。  相似文献   

17.
<正>一、蛋品质量存在的问题1.蛋壳质量差由于品种不纯、营养不全面或缺乏、环境应激和疾病发生等原因,造成蛋壳颜色差异大,蛋壳薄厚不匀,沙壳蛋和畸形蛋数量多,蛋壳破损率高。  相似文献   

18.
对番鸭白壳蛋、青壳蛋、砂壳蛋的失重率,蛋壳的矿物成分、厚度和气孔数进行测定,并用扫描电镜观察蛋壳结构,研究它们对孵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番鸭白壳蛋的孵化率(89.1%)显著高于青壳蛋(67.4%)(P0.05),极显著高于砂壳蛋(48.7%)(P0.01).青壳蛋孵化率低于白壳蛋的原因不在于壳厚(P0.05),而在于青壳蛋的蛋壳气孔数明显低于白壳蛋(P0.05).砂壳蛋蛋壳结构异常与蛋壳的磷含量显著高于白壳蛋有关.对番鸭蛋壳超微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番鸭白壳蛋、青壳蛋、砂壳蛋不仅外观有差别,而且在超微结构上也有差别.  相似文献   

19.
鲜蛋与生姜、洋葱生姜、洋葱的刺激气味,容易通过蛋壳小气孔进入蛋体而使鲜蛋变质、发臭。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2016,(2)
正鸡蛋蛋壳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种蛋和苗鸡的质量,及商品蛋鸡的鲜蛋质量和效益等。1.钙、磷比例适宜钙、磷是影响蛋壳质量的主要营养因素。日粮中含钙量偏低,产蛋鸡的薄壳蛋和软壳蛋比例就会明显增高;但日粮中钙含量过高,也会影响饲料的适口性和产蛋率。磷则与蛋壳的弹性及钙的代谢密切相关,磷过高或过低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