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优良灌木树种的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引进灌木树种的物候期、生长规律、抗旱性、抗寒性进行研究,各树种之间差异较大,美国李、银水牛果、欧李,北美稠李生长表现良好,抗寒、抗旱性强,适宜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西部沙樱、针叶樱桃,当年生长表现较好,第2年春季有抽梢现象,抗寒性、抗旱性居中;美洲朴、毛核木当年新梢生长量大,第2年春季地上部分全部抽梢,抗旱性、抗寒性弱。  相似文献   

2.
以引进的香茶藨子、新疆忍东、美国稠李3种灌木树种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丙二醛含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比较分析抗旱性。综合各抗旱指标,3种引进灌木树种抗旱性大小顺序为:香茶藨子美国稠李新疆忍冬。  相似文献   

3.
辽西地区几种引进树种的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美稠李、欧李、银水牛果、美国李、西部沙樱、毛核木、美洲朴、针叶樱桃进行物候期、生长节律观测,以及实验室抗逆性生理指标、水分利用效率测定等方法,对各个引进树种的抗旱性进行了研究,旨在为辽西地区抗旱树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2006—2009年,在齐齐哈尔地区选设试验点,通过播种育苗、硬枝扦插育苗及造林对几种灌木在寒温带半干旱地区的引种进行试验。经过4a观察,在30多个参试灌木树种中,初步筛选出西部沙樱、银水牛果、沙枣、甘蒙柽柳、大叶卫矛等生态型灌木树种和金雀锦鸡儿、台湾忍冬、紫叶稠李等观赏型灌木树种。  相似文献   

5.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是我国西部生态环境最恶劣的地区之一,尤其是二十世纪末大量的人为活动更加速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有的地方甚至出现逆向演替.为了给该地区植被恢复与重建中的树种选择提供依据,本实验以杂谷脑河干旱河谷区域内,自然生长的白刺花(Sophora davidiana)、马鞍羊蹄甲(Bauhinia faberi var.microphylla)、刺旋花(Convolvulus tragacanthoides)和铁杆蒿(Artemisia gmelinii)为研究材料,通过大量抗旱生理指标对它们的抗旱性进行了研究,发现4种灌木不仅在不同的生理指标上表现有差异,而且相同树种的同一指标在不同的生长时期也有差异.同时,由于单一(部分)抗旱指标对林木抗旱能力很难准确评价,本文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对4种灌木的抗旱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发现4种灌木的抗旱能力大小表现为:白刺花>马鞍羊蹄甲>刺旋花>铁杆蒿.这为在该地区与及其类似地区造林树种的选择中,尤其可以在作为先锋灌木树种的选择中,选择抗旱能力较强的马鞍羊蹄甲、白刺花等乡土树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欧李属于落叶灌木,不仅是生态修复功能极强的生态树种,还是重要的经济树种。在京津风沙源治理、西部地区荒漠化治理等生态工程建设中欧李是最好的先锋树种,可以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章古台沙地上10个科16种灌木树种进行的成活率、保存率、树高、地径等指标的调查,结合各树种定性的生长表现,初步筛选出11种灌木。又连续2年对这11种灌木的树高和地径进行调查,进一步筛选出7种灌木,分别是蒙桑(Morus mongolica)、黄柳(Salix gordejevii)、欧李(Cerasus humilis)、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ia)、树锦鸡儿(Caragana arborescens)、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小叶鼠李(Rhamnus parvifolia)。这7种灌木可以在沙地上健康而稳定地生长,没有回枝现象,4年生苗木树高可达1m以上,地径可达1cm以上。  相似文献   

8.
国内林木抗寒抗旱性评定的主要指标及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旱、寒冷的气候条件是我国北方,尤其是广大西北地区树种分布和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不同的树种其抗旱耐寒能力明显不同,分布区广的树种,不同分布区的种群间其抗寒、抗旱性也有显著差异。所以,正确评定树种的抗旱、抗寒能力,筛选出适合我国干旱、寒冷地区生长和造林树种,对这些地区发展林业生产、恢复森林植被、保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1 评定林木抗寒抗旱性的主要指标1.1 评定林木抗寒性的主要指标(1)形态指标:冻害指数、组织褐变、生长恢复状况。冻害指数是田间测定林木越冬抗寒性的常用指标,通常按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9.
兰州地区梭梭引种初获成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种概况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Mey)Bunge)是藜科的灌木或小乔木,枝杆坚实,易燃烧、火力强、是优良的薪炭用材,嫩枝条骆驼喜食,为育肥上骠的好饲草。梭梭抗旱性极强,能在沙漠地区形成蔬林,是我国西北荒漠地区固沙造林的重要树种。兰州地区荒山造林树种单一,适生树种不多。因此我们于1980年在兰州开始引进梭梭,1983年以来在兰州东岗大转洼山进行较大面积栽植,同时又将梭梭引到永登等地、据观察、  相似文献   

10.
辽西地区主要造林树种抗旱性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郑希伟  赵荣慧 《林业科学》1990,26(4):353-358
辽西地区属于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温度为7.1—8.2℃,年降水量为400—600mm,年蒸发量为1600mm,为降水量的3—4倍。干燥是该区总的气候特点。该区的植物群落主要为旱生的森林灌丛或草本植物群落,针叶树建群种为油松,阔叶树为蒙古栎,元宝槭,黄榆;灌木主要为荆条和酸枣。土壤是在各种岩石风化物残积母质上,以及黄土、红土母质上发育的淋溶褐土和褐色性土,土壤干旱瘠薄。水分是这一地区限制造林树种成活及生长的主要因子,本文试图通过对树种抗旱性的测定和分析,确定树种的抗旱能力,从而为辽西地区的造林提供树种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银水牛果、蒙古扁桃、花棒、白刺、蒙古莸、霸王、长柄扁桃、醉鱼草、沙柳、黄柳、乌柳等11种引进灌木树种的成活率,其中:白刺成活率最高为86.2%,花棒和银水牛果成活率较低,分别为20.4%和40%,其他树种的成活率在52.4%~74.6%之间。以成活率为指标将以上树种的抗旱能力分为4个等级:白刺抗旱能力最强,霸王、蒙古扁桃、沙柳、乌柳、醉鱼草次之,黄柳、长柄扁桃、蒙古莸中等,银水牛果、花棒较差;初步得出了比柠条抗旱力强的6种树种,即:白刺、霸王、蒙古扁桃、沙柳、乌柳、醉鱼草。  相似文献   

12.
紫叶矮樱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紫叶矮樱属蔷薇科李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为世界著名的紫叶树种,由美国引入国内,紫叶观赏效果好,紫色周期长,在半荫条件下仍可保持紫色,生长迅速,嫁接或扦插繁殖,耐修剪,树型紧凑,抗寒,抗旱,耐轻度盐碱,是城市园林绿化优秀的彩叶配置树种。  相似文献   

13.
分别在花期和完全展叶期对几种绿化树种的叶保水力、含水量、水分饱和亏、自由水和束缚水、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这几种绿化树种间的基本水分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等有差异性;同一树种随着叶片的生长,抗旱性增强,叶绿素含量增加;在四树种中,紫丁香、连翘、日本晚樱的抗逆性强于榆叶梅。    相似文献   

14.
为了丰富阿拉善干旱荒漠地区城市绿化树种,于2004年春季,从河南鄢陵引种3年生(胸径3.5 cm)丝棉木(Euonymus bungeanus Maxim.)实生苗,通过7年的引种栽培试验,对其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以及抗寒性、抗旱性、生长表现等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丝棉木物候期与当地气候相吻合,相适应,抗寒、抗...  相似文献   

15.
从抗寒性研究、抗旱性研究、组织培养技术研究方面对我国北方地区竹子引种情况进行了介绍,分析目前还存在的地理环境因子限制,抗逆性方面的研究还须加强,组织培养技术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加强引种驯化及抗逆性研究,充分应用原有竹种并引进新的竹种,注重科学管理等引种栽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仁用杏品种的引种栽培及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掖市寺大隆林场于2001年引进仁用杏良种龙王帽、一窝蜂等品种,通过设点定植观察,4个品种的综合性状都表现出良好的栽培适应性,龙王帽结果性状尤为明显,平均株产2.77 kg,最高株产8 kg。干仁质量从大到小排列:龙王帽、优一、一窝蜂、白玉扁,龙王帽丰产性好且杏仁口感好,香甜无余苦。同时,从其抗旱性、抗寒性、抗病虫能力上对不同仁用杏品种进行研究,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应张掖市特殊气候条件早果丰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人工模拟低温处理,通过对樱花、樱桃、黄栌、胶东卫矛1年生休眠期枝条的游离脯氨酸、丙二醛(MDA)及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和冷冻后恢复萌芽试验,对它们的抗寒性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的加剧,4种灌木绿化树种的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含量大体呈上升趋势,萌芽数呈下降趋势,且3种生理指标测定结果与冷冻恢复萌芽试验的结果基本一致。4种灌木绿化树种的抗寒性强弱依次为黄栌 > 胶东卫矛 > 樱桃 > 樱花。    相似文献   

18.
Root and shoot characteristics related to drought resistance were compared among cultivated peach (Prunus persica (L.) Batsch.), P. andersonii (Nevada Desert almond), P. besseyi (western sand cherry), P. maritima (beach plum), P. subcordata (Sierra or Pacific plum), and P. tomentosa (Nanking cherry). In all species, shoot characteristics were mo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drought adaptation than root characteristics. The most xeric species, P. andersonii, had the lowest specific leaf area, smallest leaves, highest stomatal conductance (before stress), highest rate of carbon assimilation (A), high root length/leaf area and root weight/leaf area ratios, and the highest leaf nitrogen content on an area basis. Root hydraulic conductivity was similar for all species, indicating a lack of importance of this parameter for drought resistance. During a 5-7 day drought, water use efficiency (WUE) increased as shoot water potentials (Psi) declined to -3.0 to -4.0 MPa for the xeric P. andersonii and P. subcordata, whereas after an initial increase, WUE decreased with declining Psi in the -1.5 to -3.0 MPa range for the more mesic P. maritima, P. persica and P. tomentosa as a result of non-stomatal limitations to A. Carbon assimilation rate decreased linearly with Psi during drought in all species, but the Psi at which A reached zero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drought adaptation. We conclude that the variation in leaf characteristics among Prunus species could be exploited to improve the drought resistance of commercial cultiva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