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于伟咏  朱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887-14888,15021
从成都市近郊旅游市场的时间和空间特征、供需配置、消费结构3方面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建议和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2.
城市近郊小城镇旅游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青  张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423-10424
按照旅游吸引要素的不同,将城市近郊小城镇划分为三大类型,并对其旅游动力模型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城市近郊低洼地的再利用是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介绍了低洼地开发、建设原则及途径。以聊城市为例,分析了城郊低洼地区土地利用现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城市近郊构树次生林群落的结构特征,为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基础数据、为同类型的次生林群落研究提供参考思路。【方法】以构树群落为研究对象,在典型地段设置20个10m×10m样方,结合物种组成结构、区系特征、Raunkiaer频度定律、物种多度累计分布、垂直结构图谱及重要值等数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2 000m2的取样大小是合适的,能够反映出该区域构树群落的基本特征;2构树群落内现有物种51种,隶属于29科45属,组成结构上松散,没有突出的优势科或优势种;3属的区系特征表明,该群落的温带分布类型略多于热带分布类型,具有一定的过渡特征,与该群落的分布地区相一致;4 Raunkiaer频度定律在该群落的物种组成上表现为A>B>C>D>E;5该群落垂直结构简单,乔木层以7m以上的物种占有较大的比例,其中以构树为主要建群种;6重要值数值显示,构树在乔木层占有绝对优势(51.83%),灌木层以野蔷薇(23.63%)占有较大的优势。【结论】构树群落是一种不稳定的过渡植被类型,有被演替取代的可能;同时,构树群落对环境的适应性又极强,对当地城市生态环境有重要的贡献,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李燕  张鹏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4,(18):6125-6128
在对江苏地区6个文明村调查的基础上,呈现了农村居民对乡风文明建设在重要性和内容上的认知水平,并探讨了个人因素、建设活动的开展情况以及政府相关制度的落实情况对于农村居民乡风文明建设认知的影响,由此得出相关的建议,认为需要因人制宜,从多方面提高农村居民的认知水平,开展丰富活动,切实有效的落实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6.
陈彩仙  聂海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719-10720,10729
在对城市近郊森林公园的内涵、特点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以靖安县雷公尖森林公园为例,从指导思想、规划原则、性质、主题定位、分区规划、发展战略6方面探讨了近郊型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手法.  相似文献   

7.
旅游中心城市在区域旅游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旅游中心城市的培育和建设带动了整个区域旅游业的发展,而中小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或集散地的功能也在日益加强。本文以昆明和宜良县为例,阐述了中心城市的地域枢纽特征,使得近邻和周边地区旅游景点可以作为补充要素,参与城市旅游过程,弥补中心城市的时空局限,资源局限等,发挥其特长,构成丰富的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8.
笪玲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1):120-123
[目的]完善旅游社区参与模式研究,为相似区域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模式的构建提供借鉴.[方法]以重庆市璧山县为研究对象,分析都市近郊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特点,并通过该类区域PSR模型的分析,探讨不同游憩带适宜的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模式.[结果]通过充分考虑PSR模型下的区域特点,分别总结出城市游憩圈带、近程游憩带和远程游憩带的游憩地配置模式、社区参与模式及社区发展核心.[结论]乡村旅游社区开发模式的选择应当依托区域要素,构建合理发展机制,避免各种经济、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9.
作为多山地区的六盘水地区,山地旅游已经成为该地区旅游发展的热点。本文在山地旅游资源的概念理解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地区的山地旅游资源,并对资源特征进行总结,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对城市近郊森林公园研究的基础上,以衡南县云集森林公园为例,从生态经济思想方面初步探讨了城市近郊森林公园的营建,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得到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解决在城市近郊森林公园的营建和发展中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1.
门头沟区乡村旅游产业升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北京市门头沟区乡村旅游市场一直处于蓬勃发展中,该区特有的生态环境和乡村文化吸引着众多市区居民到此旅游。在经历了蓬勃发展之后,该区乡村旅游产业开始遭遇瓶颈,优化升级问题迫在眉睫。为了进一步推动该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应认真分析并克服自身存在的不足,不断完善旅游产品要素,积极开发特色乡村旅游项目,注重全方位营销,实行品牌经营化战略,发挥旅游行业协会的作用,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坚持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黄红星  罗仕伟  张志勤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2027-12028
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的消极影响。在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的影响因素、影响方式和影响结果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发展"软性旅游"、"文化自觉"教育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潘长宏  张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579-1582
对扬州市的宝应县、仪征市和江都市具有代表性的6个镇,共900人进行了出游特征的调查。通过对有效问卷进行详细分析,得出结论:①农村居民的出游意愿普遍较强,且出游意愿与月收入不成正相关;②农村居民出游时间段不稳定,但是其预期出游天数较长且一次出游消费较高。分析得出居民外出旅游受到多方面的主、客观因素影响,从而提出有效改善当地居民出游现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建立家禽无公害饲养技术规程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家禽养殖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3个环节无公害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5.
乡村文化视域下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281-19282,19286
为了更好地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解读乡村旅游的涵义以及深入分析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乡村文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乡村民俗文化资源、举办富有文化内涵的节庆活动、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文化氛围等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态旅游的内涵及发展意义,研究制订社区居民对于推动生态旅游认知与态度的问卷调查指标体系,建立完整的实证研究框架.通过以镇江世业洲居民为调查对象的实地调研,了解不同居民对于发展生态旅游的认知与接受态度的差异性,研究居民对于所在地发展生态旅游的认知与接受态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认知上,不同婚姻状况、学历、职业、生态活动参加情况的居民存在显著差异;在态度上,不同性别、婚姻状况、学历、生态活动参加情况的居民存在显著差异,认知与态度存在正相关.针对现行的旅游开发与管理模式,提出旅游产品开发与推广,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完善利益回馈机制,健全生态旅游制度规范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振兴实施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宁区作为南京市涉农大区,其乡村振兴的实施具有空间全覆盖、产业多类型、实施多主体等特征。本文介绍了江宁区依托大城市、立足乡土特色实施乡村振兴的历程和主要做法,以期为大城市周边乡村振兴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伍新蕾  张颖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3):248-249,264
以发挥乡村的人文、自然资源优势,摆脱传统观念与产业对乡村发展的制约为出发点,对广东省河源市乡村旅游资源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对开发乡村旅游产业、发挥旅游扶贫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提出了推动河源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水域景观是开封发展旅游的一个独特优势条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分析了开封居民和来汴游客对开封水域景观特色的认知以及对水域旅游开发的看法和参与水域旅游活动的可能性。基于此,提出了开封水域旅游开发的原则和理念,水上游览活动的开发设计以及水域环境的净化等旅游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永波  魏永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935-5936
[目的]为了了解甘肃省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来源。[方法]基于基尼系数、均值对数偏差指数和泰尔指数分析了甘肃省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并对上述指标进行了分解。[结果]甘肃省1998~2005年的基尼系数没有超过0.3,农村居民处在“相对平均”时期,其收入差距主要是由家庭经营收入引起,其次是工资性收入,在空间上主要是区域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所致。分析结果还显示出甘肃省农村居民收入差异在总体上呈现减小的趋势,与全国的趋势正好相反。[结论]甘肃省区域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异性造成区域间农业收入不平等,进而成为区域间收入分配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