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玉米青枯病是玉米生长后期发生的整株很快青干枯死的突发性病害,又名玉米茎腐病,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危害玉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分布广,危害大,一般发病率10%左右,重的20%~30%,更重的在60%以上,甚至全田枯死。一、症状玉米青枯病田间病害在玉米乳熟期前没有明显的症状,乳熟期后开始表现症状,乳熟期至蜡熟期达到发病高峰。病原菌主要侵害玉米根系及茎基1~3节,症状有急性型和普通型两类,急性型发病快,在1~2d内全株  相似文献   

2.
孙建红 《现代种业》2011,(6):29-29,58
玉米青枯病也叫玉米茎基腐病或茎腐病,是危害玉米根和茎基部的一类重要土传真菌病害。发病率一般为3—5%,严重的可达30%以上。个别地块甚至达80%以上。青枯病一旦发生,全株很快枯死,一般只需5—8天,快的只需2—3天。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已成为制约玉米高产的主要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3.
玉米茎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茎腐病,又称玉米青枯病。玉米茎腐病是世界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重要土传病害。国内20世纪70年代以来,先后在河南、河北、广西、吉林等20多个省份相继发生,大田发病率在10%~15%,严重地块达80%以上,甚至完全枯死。目前仍呈扩展趋势,危害逐年加剧,已成为继大、小斑病、丝黑穗病之后玉米生产上的又一个重要的病害。此病一般是在玉米生长后期,  相似文献   

4.
包颖春  王久波 《新农业》2013,(18):31-32
辽宁省玉米生产上目前流行的病害主要有玉米丝黑穗病、黑粉病、青枯病、弯孢菌叶斑病、纹枯病、灰斑病、大斑病和小斑病等。研究辽宁省玉米病害发生现状、流行原因和育种对策,对指导辽宁省玉米抗病育种工作,选育优质、高产、多抗和适应性广的玉米新品种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玉米青枯病病原菌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青枯病是危害玉米的主要病害,它是病原复杂的土传病害,本文对关于病原菌研究的国内外概况进行综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玉米青枯病,是由几种镰刀菌或腐霉菌单独或复合侵染所引起的危害玉米根和茎基部的一种土传真菌病害,而弯孢菌叶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叶鞘和苞叶都是对玉米生产影响较重的病害。一、玉米青枯病发生与防治1、发生原因1.1栽培与管理因素。不合理栽培导致种植过密、田间郁蔽、通风透光不良;偏施氮肥、磷钾肥和有机肥不足,植株生长过旺、抗病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随着农业生产品种的更换和耕作制度的影响以及玉米大面积的连年种植、玉米病害的发生和危害呈加重趋势,发生严重的有玉米丝黑穗病、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青枯病、粗缩病、揭斑病、纹枯病、苗枯病等,对玉米产量造成了很大影响。本文着重阐述了这些病害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最后还提出了一些具体预防和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火焰苞、灰苞、是玉米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县玉米产区均有发生,一般发病率在10%左右,严重的达30%。因玉米丝黑穗病危害后,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减产50%以上,玉米丝黑穗病主要危害雌穗和雄穗,是苗期侵染的系统性病害,到穗期才出现典型症状。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随着玉米新品种的推广、应用,玉米锈病是玉米上发生较普遍的病害。发生范围广,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使玉米植株干枯,籽粒不饱满,造成减产。轻者减产20%左右,重者达30%。  相似文献   

10.
玉米是兴城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25万亩左右,占我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玉米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我市农业生产的发展。丝黑穗病是危害玉米的主要病害,近年有增加的趋势,一般地块发病率在8%10%,严重的高达20%以上,给玉米产量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了解和掌握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发展原因,对于有效地防止病害的发生,提高玉米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品种的更换及耕作的改变,玉米病害的发生和危害呈加强趋势,发生严重的有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青枯病、褐斑病、纹枯病、苗枯病、粗缩病、锈病等,对玉米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病毒病,一旦得病产量损失严重,是一种毁灭性病害,由于耕作制度的改变和种植感病品种而逐年加重,,现已发展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一种主要的病害。  相似文献   

12.
玉米粗缩病也称玉米条纹矮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性病害。玉米粗缩病危害超过其它任何一种玉米病害,严重影响玉米产量。黑龙江省玉米种植区域的个别地块已经发现了此病。田间调查发病率在10%~20%,严重地块达到30%。发病后及时用药制防治能有效控制病情蔓延,缓解病情减轻病害,使病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随着农业生产品种的更换和耕作制度的影响以及玉米大面积的连年种植、玉米病害的发生和危害呈加重趋势,发生严重的有玉米丝黑穗病、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青枯病、粗缩病、揭斑病、纹枯病、苗枯病等,对玉米产量造成了很大影响.本文着重阐述了这些病害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最后还提出了一些具体预防和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玉米茎腐病研究进展和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玉米茎腐病是世界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重要土传病害。美国、加拿大、印度、法国、南斯拉夫等23个国家均有发生的报道。其中美国发生普遍,危害严重,遍布22个州,减产达20—30%,被称为玉米生产上的头号病害。在我国20年代该病即有发生,60年代后随着抗大、小斑病和丝黑穗病玉米品种的选育推广,由于主推的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对茎腐病多数抗性不强,因此很快成为玉米上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实施大面积的玉米连年种植,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升,玉米产品耕作制度以及更换制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导致了玉米病害时有发生,玉米病害的危害呈现出了加重的趋势,发生了十分严重的病害威胁,主要包括玉米丝黑穗病、玉米苗枯病、玉米纹枯病、玉米褐斑病、玉米粗缩病、玉米青枯病、玉米小斑病以及玉米大斑病等等,这些病害对于玉米产量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影响。再加上我国农业水平的提升,玉米危害的发生已经呈现出了上升的趋势,除此之外,玉米自身生育期间恰巧赶上高温的季节,这一季节中的涝灾以及旱灾频频发生,往往会引起多种的玉米危害发生以及流行,最终导致十分严重的玉米减产现象,为农民造成了十分惨重的经济损失,下面,笔者就对玉米病害防治技术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玉米大面积的连年种植,农业生产水平、品种的更换及耕作制度的影响,玉米病害的发生和危害呈加重趋势,发生严重的有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玉米丝黑穗病、青枯病、粗缩病、褐斑病、纹枯病、苗枯病等,对玉米产量造成了很大影响。本文着重阐述了这些病害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最后还提出了一些具体预防和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在发病后期形成菌瘿,菌瘿破裂后散发大量黑粉。丝黑穗病又称乌米或黑疸,主要危害玉米的果穗(雌穗、雄穗),受害果穗完全呈黑粉,仅剩下丝状纤维组织,故名“丝黑穗”。玉米丝黑穗病已成为影响玉米的主要病害,一般减产20%~40%,严重时个别地块甚至达到60%以上。因此,研究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规律,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对减轻病害发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玉米锈病的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锈病是玉米生产上发生较普遍的病害之一,发生范围广。近年来,随着密植型玉米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种植密度不断增大,玉米锈病的发生危害呈加重趋势,已成为玉米生育后期的重要病害,轻微发病危害较小,发病重地块常造成玉米叶片提前枯死,粒重下降,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30%,更重时,造成叶片从受害部位折断,全株干枯。笔者通过大量田间调查和查阅资料,将锈病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  相似文献   

19.
玉米灰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灰斑病是近两年在罗平县玉米生产上危害严重的主要病害。2003年零星发生,2004年发病面积迅速扩大。据调查,2003年全县发病面积仅4hm^2,2004年发病面积增加到143.16hm^2,特别是2005年8月以后,玉米生长处在灌浆期,持续降雨,高温高湿,有利于灰斑病的发生蔓延,部分田块发病率达90%以上,有的田块甚至绝收。发病趋势坝区比山区重,低洼地块比山地、坡地重,种植密度过大的地块比密度小的重。玉米灰斑病已严重威胁玉米生产,使玉米单产损失达30%~50%,现已成为罗平县玉米生产上的主要障碍因素。因此,加强玉米灰斑病的防治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玉米纹枯病是我省近年来玉米生产上日趋严重的一种病害,由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我省玉米产区零星发生上升为吹要病害。笔者认为,随着高产密植品种的推厂、土肥条件的改善。玉米纹枯病将上升为主要病害,其危害程度不亚于水稻纹枯病、小麦纹枯病。玉米纹枯病一般造成减产10%左右,严重地块减产30%~40%。2005年我市邵原镇花园村134公顷玉米制种田严重发生玉米纹枯病危害。病株率72%~100%,出现大面积枯死,减产6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