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池塘准备 面积以1-5亩为宜,水深1.5~2米,进排水方便的池塘。放养苗种前,池塘水深加至0.8米,每亩施生石灰150公斤或漂白粉20公斤进行清塘消毒。施用生石灰7天或漂白粉5天后,药物毒性消失即可放鱼。放鱼前7天左右,亩施有机肥400-600公斤,或割草放入塘中沤肥,让云斑鮰下塘后有丰富的天然饵料摄食。  相似文献   

2.
李宁 《新农村》2006,(11):17-17
1·生活习性黄颡鱼,俗称黄骨鱼。属淡水底层鱼类,白天喜欢栖息于水底层,不常活动,夜间游至水体的中、上层觅食。养殖黄颡鱼,要求水质清淡,溶氧较高,适宜温度为0~38℃。黄颡鱼为温和肉食性鱼类,喜食小鱼、小虾、螺蚌肉和人工配合饲料。2·苗种培育每亩(1亩=667平方米)放苗量为10~12万尾,肥水下塘,培养生物饵料,也可泼洒豆浆、花生饼或黄等。养至3~4厘米规格后分塘培育,每亩3~4尾,养至6~8厘米规格后进入放养阶段。3·成鱼养殖(1)池塘主养池塘面积以3~8亩为宜,水深1·2~1·5米,每亩水面放养黄颡鱼苗种5000~10000尾,当年可养成尾重75~100克的商…  相似文献   

3.
黄颡鱼又名黄腊丁,是一种小型淡水经济鱼类,属名特优品种。要养殖好黄颡鱼,重点在于抓好黄颡鱼的病虫害防治。要提高黄颡鱼的单位面积产出,就要分期分批地向鱼塘中投放苗种;同时,要经常不断地从鱼塘中捕捞黄颡鱼上市。因为黄颡鱼本身长不大,分期分批地向鱼塘中投放苗种,再分期分批地从鱼塘中起鱼上市,1亩鱼塘可以当5亩鱼塘使用。通过捕大留小,一年收获多次,可进行黄颡鱼的集约化养殖经营。一、冬季池塘的清整消毒1.干池清塘先将塘水放干(或留水6~9厘米),每亩(1亩=1/15公顷,下同)用生石灰75~100公斤加水乳化,不待冷却立即均匀遍洒全池。清…  相似文献   

4.
1,池塘条件。黄颡鱼对于池塘条件的要求不高,面积2.10亩的零星小塘均可用来养殖黄颡鱼。要求水源充足,水质符合养殖用水标准;池塘进排水方便,池底平坦,水深1.5米左右,按0.2千瓦/亩配备增氧设备,以保证养殖全过程不发生缺氧现象。  相似文献   

5.
黄鮰学名叫云斑鮰,其外观与黄颡鱼相像。通常所见个体0.2公斤左右,池塘亩产可达500公斤以上;当年养殖即可上市,目前各地市场价格15~30元,/公斤不等。  相似文献   

6.
黄颡鱼,又名黄腊丁,黄芽头、黄古、嘎鱼、黄刺、盎公鱼和黄骨鱼等,是一种小型淡水经济鱼类。是一种名特优品种。养殖好黄颡鱼,重点工作在于抓好黄颡鱼的病虫害防治;要提高黄颡鱼的劳动生产率和单位面积产出,就要分期分批的向鱼塘中投放苗种,同时,要经常不断的从鱼塘中捕捞黄颡鱼上市!因为黄颡鱼本身长不大,分期分批的向鱼塘中投放苗种,再分期分批的从鱼塘中起鱼上市,一亩鱼塘可以当五亩鱼塘使,捕大留小,—年收获无数次.集钓化养殖经营!一、冬季池塘的清整消毒(办法有两种)(1)干池清塘:先将塘水排干(或留水6~9厘米),每亩用生石灰75~100公斤…  相似文献   

7.
(续上期) (六)池塘养殖 1、池塘准备面积以1~5亩为宜,水深1.5~2米,进排水方便的池塘.放养苗种前,池塘水深加至0.8米,每亩施生石灰150公斤或漂白粉20公斤进行清塘消毒.施用生石灰7天或漂白粉5天后,药物毒性消失即可放鱼.放鱼前7天左右,亩施有机肥400~600公斤,或割草放入塘中沤肥,让云斑()下塘后有丰富的天然饵料摄食.  相似文献   

8.
增刊启事     
罗青 《福建农业》2005,(4):31-31
黄颡鱼是目前较具发展潜力的淡水养殖品种,其肉质细嫩、口感纯香而个体较小,自上市以来一直销售甚旺,在国内市场上是中档鱼中价格最高的品种之一。近年来,天然水域中的黄颡鱼数量锐减,因而人工养殖黄颡鱼市场前景看好。现结合黄颡鱼的池塘主养和池塘套养的生产实践.借鉴、吸收外地池塘养殖成功经验.将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黄颡鱼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慢于鲤科鱼类。但对该品种本身而言生长较快。当年繁殖的鱼苗当年能达到商品规格.且群体产量较高。如果大规模人工养殖有一定困难,则开展混养方式。鱼池中混养黄颡鱼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可以摄食池中低值小杂鱼虾、鱼类残饵、有机碎屑、浮游动物等,提高鱼池净产量:二是黄颡鱼摄食水体中锚头鳋等寄生虫.可以减少鱼病的发生:三是在不影响主养品种产量的基础上.每亩增养黄颡鱼5~20公斤.亩增效益在100~400元。  相似文献   

10.
一、第一茬鱼养殖(商品鱼养殖) 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0.3~1.3公顷,池深2~3米。要求保水性能好,池底平坦,淤泥厚度不超过20厘米,0.3~0.6公顷水面配备一台3千瓦的叶轮式增氧机。2、放养前的准备鱼种放养前7~10天进行清塘消毒。清塘消毒2~3天后,每亩施粪肥100~200公斤,注水0.8~1米深。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2016,(12)
正黄颡鱼肉多刺少、肉质细嫩,肥而不腻,是一种优质的食用鱼类。但在黄颡鱼的养殖过程中容易感染出血病,从而影响养殖效果。因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以防出血病的危害。1.养殖条件(1)养殖池塘黄颡鱼的养殖池塘面积要求不高,具体可根据养殖数量而定。池塘水深应保持1.5米以上,池底淤泥要定期清理,避免泥沙堆积过厚。池塘养殖要求具备基本灌溉条件,做到水量充足便利。鱼苗入池前每亩(1亩=667  相似文献   

12.
冬季鱼货销售后.对池塘进行修整.保留15~20厘米厚的淤泥.修复池埂:二是用生石灰进行1次全面杀菌消毒.具体使用方法:干法清塘,留水10~20厘米.使用量每亩60-75公斤;带水清塘.水深1米.每亩用量为120~150公斤。待毒性消失后向池塘注水(最好在放苗前10~15天清塘,注水要过滤.防止鱼卵和野杂鱼入池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一、池塘条件与放养前准备 池塘面积8亩,水深2米左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配有增氧设备,周围无污染源。池塘每亩用75~100公斤生石灰清塘消毒.放苗前7.10天注水至1米深。  相似文献   

14.
一、池塘条件 主养黄颡鱼可采用一般无工业污染的池塘.要求水深1.5米左右,以3—10亩面积的池塘容易管理:有条件的地方.每口池塘应安装增氧机,可增加放养密度.提高亩产量。  相似文献   

15.
瓦氏黄颡鱼(嘎呀子)在分类学上属于鱼鲶形目,鲑科鱼类,在中国长江、珠江、黑龙江流域的江河、湖泊等水域中均有分布,均能形成自然种群,瓦氏黄颡鱼是中国江河流域水体中重要的野生经济型鱼类。瓦氏黄颡鱼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肌间刺、营养丰富,极受消费者欢迎。养殖池塘以每口3~5亩、水深1.5~2.0米为宜,换水条件良好,并配套增氧机。  相似文献   

16.
黄颡鱼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慢于鲤科鱼类。但对该品种本身而言生长较快。当年繁殖的鱼苗当年能达到商品规格.且群体产量较高。如果大规模人工养殖有一定困难,则开展混养方式。鱼池中混养黄颡鱼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可以摄食池中低值小杂鱼虾、鱼类残饵、有机碎屑、浮游动物等,提高鱼池净产量:二是黄颡鱼摄食水体中锚头鳋等寄生虫.可以减少鱼病的发生:三是在不影响主养品种产量的基础上.每亩增养黄颡鱼5~20公斤.亩增效益在100~400元。  相似文献   

17.
1.生石灰清塘 抽干水或放水后剩5~10厘米的水,在池中挖几个小潭,倒进石灰,待它吸水溶化后,不等其冷却即向四周泼洒。每亩用生石灰60-75公斤,不能干水的池塘,可按每亩水深1米.125~150公斤的用量,把生石灰溶化后泼洒全池。7天后可放苗,生石灰能杀死池中的害鱼、水生昆虫、蟹及各种病原体,同时还能起施肥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依据青虾、黄颡鱼、塘鳢等品种与河蟹共生互利、优势互补的生物学特性,适当降低蟹种放养量,提高青虾、黄颡鱼、塘鳢等优质鱼类放养量,发展蟹虾、蟹虾鱼高产高效生态混养,可提高河蟹养殖池塘综合产出率和经济效益。一、蟹虾高产高效生态混养1.池塘清整冬季抽干池水,清除过多淤泥,留淤15厘米,用于种植水草和培育底栖生物。修护池埂池坡,使坡比达到1∶2.5以上。池塘冻晒1个月后,上水40厘米,每亩用生石灰250公斤化水全池泼浇,消毒杀菌。  相似文献   

19.
黄颡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目前,其市场价格已上升至每500g20 ̄30元。但现在市场上销售的商品鱼大部分来源于自然水体中的野生资源,仅有少量来源于精养池塘套养。实践证明,在常规精养池中套养适量黄颡鱼,在不增加投饵的情况下,每亩池塘可增产黄颡鱼30 ̄80kg,亩增利润5  相似文献   

20.
1.池塘条件黄颡鱼对于池塘条件的要求不高,面积1300~6000平方米的零星小塘均可用来养殖黄颡鱼。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符合养殖用水标准;进排水方便,池底平坦,水深1.5米左右,按0.2千瓦/667平方米配备增氧设备,以保证养殖全过程不发生缺氧现象。2.放养前的准备投放苗种前,新旧池塘都必须清整消毒。老池塘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