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彭阳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彭阳县是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自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科学规划,稳步实施,6年(2000—2005)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建设131.5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75.6万亩,宜林荒山荒沟造林55.9万亩,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计划122万亩的108%,使全县12个乡镇156个行政村42776户20.53万农民受益,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现状及发展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退耕还林工程在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安徽省自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共有17市84个县均不同程度的参与到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截止到2009年,安徽省已完成退耕地造林面积330.86万亩,其中生态林建设面积305.6万亩,经济林建设面积25.26万亩;主要造林树种包括16类,淮北平原区造林树种为4类,江淮丘陵区为10类,沿江丘陵区为13类,皖南山区16类,大别山区为10类;杨树在造林中所占的比例为最大,达到145.66万亩;造林保存率均达到97.7%。  相似文献   

3.
<正>1退耕还林工程基本情况退耕还林工程涉及石家庄市19个县(市)区、159个乡(镇)、1 820个村、15.4个万农户,其中退耕地造林工程县13个,138个乡镇,1 699个村,退耕农户11.05万个。2002~2015年,石家庄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217.3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42.3万亩,人工荒山荒地造林92万亩,封山育林83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累计完成林业产业基地建设25.1万  相似文献   

4.
<正>1石家庄市退耕还林工程及后续产业发展基本情况1.1退耕还林工程1.1.1石家庄市自2002年起,开始承担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工程建设以改善省会周边生态环境为目标,以农民增收致富为落脚点。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198.15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42.3万亩,荒山荒地造林92.25万亩,封山育林63.6万亩。工程涉及18个县(市)区、159个乡(镇)、1 820个村、15.4万农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们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机遇,把退耕还林作为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全市累计完成造林绿化面积9.4万亩,其中退耕造林3.3万亩,与之匹配的“两荒”造林3.5万亩。退耕还林工程在全省49个县市综合评比中名列第一,被省政府授予全省退耕还林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6.
麦积区作为甘肃省退耕还林试点县之一,内1999年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以来,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把退耕还林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切入点,截止2005年年底,全区累计完成省市下达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面积58.29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5.69万亩,配套荒山造林40.60万亩,封山育林2.0万亩。共涉及垒区十七个乡镇,一个街子林场,一个风凰造林站,416个行政村,人口36714户14.93万人。累计使用国家工程建设投资资金14263.30万元,其中苗木补助赞2914.60万元,现金补助资金10469.50万元,生活赞补助资金879.20万元。  相似文献   

7.
《吉林农业》2015,(4):30
<正>2014年,我国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在陡坡耕地较多的地方优先安排500万亩;2015年拟安排1000万亩。到2020年,将全国具备条件的坡耕地和严重沙化耕地约4240万亩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林工程实施15年来,累计完成工程建设任务4.41亿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39亿亩,荒山荒地造林、封山育林3.08亿亩。相当于再造了一个东  相似文献   

8.
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展开的大规模退耕还林工程为种苗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据有关人士透露,目前很多地方的种苗都不能满足植树造林的需要,投资建立苗圃基地,培育优质种苗有望获得丰厚回报。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继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之后又一项重大造林举措,规划在未来十年时间里。我国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地区坡度在 25度以上,总面积达 7000万亩的农田将逐步退耕还林,而且每退耕一亩地还要在区域内的荒山上造林 2- 3亩,造林总面积约 2亿亩,国家投入达 400亿元左右。国家林业局、国家计委、财政部联合下发了通知,今年将在 13个省的 174个县开展试点示范,退耕还林 515万亩,相应安排荒山荒地人工造林种草 164万亩。与此同时政府还给予退耕补助粮食,为农民退耕还林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该工程的建设直接涉及到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千家万户,致使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同时也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脱贫致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西吉县从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工程建设进展顺利,至2006年底,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100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68万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1999年以来,清水县抓住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举全县之力大搞退耕还林.至目前,退耕还林扩大到全县所有乡镇,累计完成"一退两还"造林17.0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8 45万亩,配套荒山造林8.6万亩;新发展以刺槐、油松、侧柏落叶松为主的生态公益林12.22万亩,以核桃、仁用杏、山杏、扁桃、花椒等为主的干果类生态经济林4.45万亩,以梨、葡萄等为主的鲜果类生态经济林0.38万亩;涉及退耕户19012户,占全县总户数的31.7%;初步形成了东、南、西、北、中5条辐射全县,纵横交错的林网带,16个重点流域也得到初步治理.2002年,我县被列为全省首批退耕还林示范县之一,被国家财政部列为全国退耕还林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示范项目县之一,2003年全县将完成退耕还林10万亩.  相似文献   

11.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加快小康建设步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襄樊市退耕还林工程在试点的基础上已于2002年全面铺开,范围涉及全市的9个县市区。去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工程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已完成造林1.6万hm~2(24万亩),其中坡耕地退耕还林7333hm~2,荒山造林8667hm~2,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12.
围场县自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到现在已经10年了,10年来围场县退耕还林将近100万亩,将全县的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0%,取得了很大成绩,近几年来也顺利地通过了国家林业局的检查验收工作,受到了上级好评,现将围场的主要退耕还林造林模式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在林业生产中,设计合理的造林模型,是在更好的把握适地适树的自然规律基础之上,能更好的利用地力,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合理安排。围场县自2000年实行退耕还林以来,已经在全县实施了91.2万亩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丰收,现将本县退耕还林中比较成功的一种造林模型—落叶松纯林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14.
自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燕格柏乡已经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5万亩,10年间,在我国国民经济大发展、各项事业腾腾起步的时候,该乡林业工程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现将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燕格柏乡退耕还林成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1平凉退耕还林的现状及成绩地处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和丘陵沟壑区的平凉市,辖6县1区,总人口222万人。总面积1.10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07万亩,25度以上坡耕地200万亩。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该市高度重视,抢抓机遇,全面贯彻“十六字”方针,累计完成307.07万亩,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初步改善了生态环境。新增造林地307.07万亩,控制水土流失面积2051.3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由1979年的8.50%提高到目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西部开发办日前宣布,2002年退耕还林工作具体目标是:新增退耕还林面积226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造林面积266万公顷,其中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面积27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造林面积27万公顷。落实退耕还林“目标、任务、资金、粮食、责任”五到省的规定,要采取个体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西部开发办日前宣布,2002年退耕还林工作具体目标是:新增退耕还林面积226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造林面积266万公顷,其中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面积27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造林面积27万公顷。落实退耕还林“目标、任务、资金、粮食、责任”五到省的规定,要采取个体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西部开发办日前宣布,2002年退耕还林工作具体目标是:新增退耕还林面积226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造林面积266万公顷,其中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面积27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造林面积27万公顷。落实退耕还林“目标、任务、资金、粮食、责任”五到省的规定,要采取个体  相似文献   

19.
对龙江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的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县2002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截止到2006年(2007年,没有计入统计)。共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2.13万hm^2,使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3.2百分点。其中退耕地造林6800hm^2,荒山荒地造林2667hm^2,生态林草2667hm^2.封山造林1.18万hm^2.退耕地造林共涉及农户8874户.平均每户退耕还林0.77hm^2。在退耕地造林6800hm^2中.按林种分:经济林为657.3hm^2.山杏兼用林1453.3hm^2;生态林中杨树4745hm^2,占生态林的89.9%。并且30%以上造林面积营造了乔乔、乔灌混交林。退耕还林的深入开展.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二、三产业及多种经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西吉县退耕还林补助收益与养羊收入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以来,我县生态建设实现新造林100多万亩,其中退耕还林68.2万亩。全县30%的黄土高坡与丘陵沟壑开始变绿了。然而据2008年统计,羊出栏超过1.24多万只,年增长幅度达1.6%,由此而导致的林牧矛盾越来越突出。为了巩固林业和生态建设成果,通过对西吉县2008年退耕农户收益和养羊收入效益对比分析,退耕还林补助收益远远大于养羊带来的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