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为厘清玉龙雪山暖温性针叶林大型真菌资源的物种组成,采用样地调查法对玉龙雪山南麓针叶林内的大型真菌与伴生木本植物进行调查与采集。结果表明,有真菌资源22科39属79种,其中毒菌19种,药用菌7种,食用菌46种,还有7种野生菌的资源利用情况不明;红菇科、牛肝菌科和鹅膏菌科为优势科,鹅膏属、牛肝菌属、红菇属和乳菇属为优势属;生态类型包括粪生真菌、木腐真菌、土壤腐生菌、外生菌根菌和真菌共生菌等5类,以外生菌根菌的种数最多;伴生木本植物有14科17属41种。暖温性针叶林内菌类资源与植物种类组成较为丰富,优势类群明显,极具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2.
一六八道卜斯Charles Geoffrey Dobbs英国真菌学家。1996年4月病逝,享年88岁。初学物理,尤善文学,是位心清文秀的诗人。1933年开始专攻真菌学,并得博士学位。1941年在青霉属(Penicillium)的菌体上发现寄生菌Piptocephalis xenophila。在抗生菌体上找出寄生菌,这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资源利用又加深了理解。他对土壤真菌的特性,有深入的了解。他较早的提出制霉菌素mycostatin,真菌共生mycosymbiosis,菌质郁积mycostasis等生理和化学的概念,来理解真菌的抗体和代谢物质交换和合成的问题,这开拓了对药用真菌的生理,  相似文献   

3.
西藏农牧学院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孕育了丰富的大型真菌资源。为探明校园内大型真菌的资源状况,以便为科学保护和利用真菌资源提供基础和依据,采用随机踩踏法采集大型真菌并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出大型真菌150种,隶属于2门5纲12目48科89属,优势科为蘑菇科Agaricaceae、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优势属为蘑菇属Agaricus、红菇属Russula。通过查证经济价值及生态习性得出,其中有食用菌56种、药用菌11种、食药兼用菌17种、毒菌28种、土生菌83种、木生菌35种、外生菌根菌32种、西藏新记录种22种。  相似文献   

4.
《食药用菌》2012,(5):262+266+270+281+284+288+291+299+314
浙江省大型真菌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研究有突破性进展日前,浙江省农业厅组织专家对"浙江省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保护"专项之一"浙南山区大型真菌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研究"成果进行鉴定,由国内菌物知名专家、华中农业大学吕作舟教授为组长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成果在大型野生真菌的调查鉴定与驯化利用相结合方面居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并取得突破性进展。项目组根据浙南山区资源生态类型,通过5年多时间,对山顶灌丛草丛带、阔叶林带、阔叶针叶混交林带、灌丛针叶林带和河滩湿地等6种生态系统,采集了4 000余份野生大型真菌标本。采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查明浙南山区有大型真菌1 014种,分属于担子菌亚门、子囊菌亚门的5纲17目60科229属。其中310个大型真菌为浙南山区新记录,其中浅黄褐湿伞、苞脚鹅膏菌、红汁小菇等12个为浙江省新记录。确认360种为可食用真菌,209种为药用真菌,极大地丰富充实了全国大型真菌资源名录。项目组编制了"浙南山区大型真菌名录",出版发行了《浙南山区大型真菌》一书。该书被列为2012年度浙江省农林类唯一重点出版物,是浙江省首部大型真菌图片专辑,不仅学术价值高,而且具有科普性与艺术性,对浙江食用菌资源开发利用有积极的意义。项目组在国内首次成功驯化了有很高药用和经济价值的密环纹灵芝、铜褐裸伞、假根蘑菇等野生大型真菌,为浙南山区野生真菌资源的利用和产业化开发奠定了基础。"浙南山区大型真菌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研究"项目是由浙江省农业厅农作局牵头,丽水市农作物站、丽水市林科院、丽水市农科院等单位共同完成。各项目执行单位将继续做好大型真菌资源的调查与开发利用工作,进一步挖掘浙江省大型真菌物种资源,注重食药用菌资源开发和特殊用途菌物的开发研究。省科技厅、农业厅等相关部门领导参加了鉴定会,并表示将继续支持这项涉及社会和产业发展的公益研究事业,让资源更好地造福人类。(作者:浙江省农业厅农作局何伯伟;浙江省丽水市农作站顾新伟)"平泉滑子菇"和"海林黑木耳"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日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12年8月3日发布的第1813号公告中,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规定,河北省承德市"平泉滑子菇"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黑木耳"等134个农产品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经过初审、专家评审和公示,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程序和条件,准予登记,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据悉,近年来,食用菌产业一直是平泉县县域特色产  相似文献   

5.
丽江主要经济真菌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丽江市是我国大型真菌资源最午富、产菌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通过实地调查、收集、整理,鉴定出2亚门、4纲、46科、160属大型真菌,其中重点介绍了57种经济价值较大的珍稀食用菌,并简要描述了该菌的生长习性和分布位置,以期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这一地区的真菌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紫溪山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紫溪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收集、鉴定,并对优势科、属,营养类型和利用价值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紫溪山大型真菌有2门5纲12目49科135属291种。占优势的科有7个,占总科数的14.29%,包含166种,占总种数的57.06%;占优势的属(种数≥5的属)有10个,占总属数的7.41%,包含103种,占总种数的35.40%。按营养方式可以分为腐生、共生、寄生3个类型:腐生菌最多,有187种,占全部种数的64.26%;共生型有101种,占总种数的34.71%;寄生较少,仅有3种,占全部物种数量的1.03%。按照利用价值可分为食用、药用、毒菌3类:可食用的有184种,占总数的63.23%;可药用的有56种,占总数的19.24%;有毒菌27种,占总种数的9.28%。  相似文献   

7.
辽西地区野生大型真菌的种类及分布进行摸底调查,共采集到大型真菌标本133种,初步鉴定隶属于担子菌亚门和子囊菌亚门中的5个纲、12目、42科、77属,为大型野生真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大型真菌的多样性研究历史已有近百年,2016年整理的江西省大型真菌名录,记载大型真菌659种,数量较多的类群为多孔菌科、红菇科、口蘑科、牛肝菌科、鹅膏科和蘑菇科等,但依然存在大型真菌资源多样性被低估,调查研究不深入、不全面、不精细的问题。指出原因有:标本采集受多因素制约;仅利用宏观形态特征进行物种鉴定,失误率较高;开展相关研究的重要性未被充分认识等。还需开展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底细,并实现对真菌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9.
2012-2014年对新疆阿勒泰地区喀纳斯山区大型真菌展开了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共采集到170种大型真菌标本,经分类鉴定分别隶属于5目17科40属;生态类型包括土生菌17个属,木生菌16个属,外生菌根菌6个属,粪生菌1个属;经济用途以食用菌为主,其中食用菌35种,药用菌17种,毒菌7种,具有抗癌作用的真菌15种。  相似文献   

10.
采用真菌分类学研究方法,对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珍贵的大型野生食用真菌资源丝膜菌种类、发生量和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共分布有5种大型丝膜菌(Cortinarius),其中紫红丝膜菌(C.rufoolivaceus)发生量最大,约占90%;丁香紫丝膜菌(C.lilacinus)和米黄丝膜菌(C.multiformis)发生量次之,各约占3%;白丝膜菌(C.albovilaceus)和蓝丝膜菌(C.caerulescens)各占2%。白丝膜菌、米黄丝膜菌和蓝丝膜菌的子实体比较肥硕,而丁香紫丝膜菌和白丝膜菌的子实体相对较小一些,均为优质食用菌资源。摸清丝膜菌资源情况对贺兰山植被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对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内食用与药用大型真菌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保护区内拥有食用与药用菌共32科60属92种,其中食用菌26科46属72种,药用菌24科36属55种;食药双重价值类真菌18科24属35种;腐生真菌70种,菌根菌25种;该区食用与药用真菌十分丰富,具有较大的潜在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菌渣利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食用菌菌渣的开发利用受到广泛关注。详细综述了食用菌菌渣利用的研究进展,从食用菌菌渣成份到综合利用各方面,包括食用菌栽培再利用以及用作饲料、肥料、生态环境的修复材料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总结和概括,并提出菌渣利用研究中存在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食用菌菌渣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食用菌栽培后产生了大量的菌渣。但目前我国对菌渣的综合利用率还很低,大量的可再生资源菌渣被废弃,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详细综述了食用菌菌渣利用的现状,对代替原材料栽培食用菌以及用作肥料、饲料、基质、生态环境的修复材料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总结和概括,并提出菌渣利用研究中存在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从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的文心兰(Oncidium sp.)栽培基地的温室采集‘博大1号’植株发病叶片258份,分离纯化培养真菌,采用分子技术鉴定其种类,并回接验证优势真菌的致病性。共分离到119株真菌,划为39个OTU。其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占90%、毛霉菌门(Mucoromycota)占8%,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占2%。分离到的真菌中有31种对应60%以上的叶片样品真菌高通量序列。最常见的真菌有巨座壳属Muyocopron alcornii、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间作壳属Diaporthe spp.和弯孢属Curvularia spp.。所分离到的真菌主要为病原真菌和腐生真菌,在24种病原真菌中,有9种为病原—共生型真菌,5种为病原—腐生—共生型;9种为腐生型,1种为腐生—共生型。回接试验表明,分离频度最高的前10种真菌均能快速侵染文心兰幼苗,使其叶片出现坏死与腐烂;致病性较强且快的有Muyocopron alcornii、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Diaporthe miriciae等,接种后1 ~ 2 d即表现出明显的坏死症状。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菌根真菌促进草莓对矿质营养的吸收和利用、植株生长、提高品质、增强抗病性及抗逆性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对当前菌根化草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菌根化草莓真菌的分离鉴定、广谱菌株的筛选、菌剂的制备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羊肚菌营养类型进行综述和分析,目前已有的资料对羊肚菌的营养类型存在争议,认为是腐生、共生、兼性共生者都有,但从研究结果看,倾向于认为是腐生,因此,在羊肚菌人工栽培中无需使用菌根化苗。  相似文献   

17.
灵芝是一类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的腐生型真菌。本研究选取4株灵芝真菌,进行人工制种,并测定其不同阶段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Ganoderma atrum Hz2、Ganoderma lucidum Hz5、Ganoderma sinense Hz1三株灵芝真菌在制种过程中多糖含量呈递减的趋势,而菌株Ganoderma neojaponicum Wzs1二级种在制种过程中多糖含量最多为1.75%;4株菌株中Hz2制种完成后多糖含量最大为0.88%。以上结果反应了灵芝多糖的含量随着制种的进行而逐渐减少,此外黑芝Ganoderma atrum的人工栽培品种相比其它3种灵芝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云南拥有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采集和销售野生食用菌是许多农户脱贫致富的重要经济手段。通过研究发现,云南省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还存在着组织管理方面各自为政,开发利用模式陈旧,产业融合度不高;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矛盾突出,资源管理力度不够;依靠传统经验保障食用安全有风险,食品安全管理存在隐患;企业与科研院所结合不好,科研成果转化力度不够;出口竞争没有充分发挥优势等问题。如何对云南省野生食用菌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而实现这一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四川食用菌产业现状及发展方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四川食用菌近30年的发展历程,展示了品种选育、栽培、加工及副产物利用的产业现状,针对新形势下四川菌业的发展需求,就合理开发利用野生资源、重视品质选育、创新生产技术以及功能拓展、科技支撑平台建设等产业发展方向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20.
食用菌不仅有较强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而且也极具观赏性,属于农副产品中商业附加值较高的一类,随着各地"休闲游"的兴起,在系统化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强化食用菌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让旅游主题更为明确,进一步增强农业产业的多元化管理,全面提升农业资源的利用价值,使其成为农业产业商业化运作模式中的一个"明星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