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该文通过紫色丘陵区响水滩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坡度和坡长、不同地貌部位土壤剖面中137Cs含量的测定与分析,对其侵蚀空间分布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表明:该流域137Cs含量的背景值为1870 Bq/m2;流域内坡耕地、林地的年平均侵蚀强度分别为4468、1759 t/(km2·a);土壤侵蚀量与坡长、坡度均指数相关;丘顶、丘坡和鞍部的年平均侵蚀强度分别为2125、4676、3625 t/(km2·a).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坡长和坡度、地貌部位对土壤侵蚀量影响很大,坡耕地是该流域泥沙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
南浦溪为闽江源头地之一,其水环境已呈逐年恶化,严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危及下游生态环境。文章评价了南浦溪水质环境现状,分析了水质恶化的原因,提出加大宣传与执法力度;搞好水土保持,保护源头生态大环境;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严格企业达标排放;从严控制新污染源等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闽江上游主要由富屯溪、建溪、沙溪三条河流汇集而成,自2003年入秋以来,受历史罕见干旱气候的影响,3条主要河流来水量锐减,加之工业污染、畜牧业污染、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给闽江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针对富屯溪河水污染的现状,应组建综合执法大队、实行河道管理责任制、加快城镇排污工程体系建设、强化污染企业的管理和治理、推广畜牧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加快生态公益林建设步伐等几项治理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采用野外监测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枯水期闽江下游7个断面水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枯水期闽江下游水体浊度为10.6~330NTU,透明度为0.12~2.22m;悬浮颗粒物含量为2.15~330.2mg/L,其中2μm、2~20μm和20μm分别占5.2%~35.85%、23.2%~76.5%和9.65%~62.6%;溶解氧为3.61~7.78mg/L,叶绿素含量为0.05~3.5μg/L,电导率为152.9~183μs/cm。水体浑浊大体呈现河口高于上游,城区段高于郊区段,感潮段高于非感潮段的空间变化特征。枯水期闽江下游水体浑浊与上游下泄流量减少、潮汐周期性影响、闽江北港段特殊水流形态特征及生活污水排放和局部水土流失等因素有关。研究结果可为闽江下游水质的改善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闽江是福建省的第一大江,总长2877km,主干流长572km.闽江流域拥有全省 1/2的国土、1/3的人口,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45%以上,农业总产值占36%,国民生产总值占全省的40%以上,粮食产量约占全省的43%.闽江流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闽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已恶化,水土流失已经威胁到流域人民的生活条件和流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松花江水系是我国重要地表水系之一,该流域占吉林省总土地面积的71.8%,而其第二松花江的源头区正处于吉林省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河道长255.7km,集水面积18724km。,整个江段位于长白山山地,生态环境很脆弱,恶化趋势仍未遏制,给第二松花江源头区水源地污染带来了重大影响;区内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趋于严重;特别是长白山北坡,垃圾、污水、粪便等,已使“三江之源”的天池和松花江上游二道白河造成污染。从第二松花江的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入手,初步探讨了第二松花江源头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策,为江河水源地保护和治理提出了初步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延安市燕沟流域水系分形与地貌侵蚀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验证分形维数法与传统地貌法判断地貌侵蚀发育阶段是否一致,基于DEM数据提取陕西省延安市燕沟流域水系结构图,利用网格法计算燕沟流域水系分形维数,利用高程面积曲线法刻画了该流域的地貌侵蚀发育阶段。结果显示:燕沟流域水系长度为61.6 km,水系密度为1.29 km/km2,水系数量为109条,燕沟流域水系的分形维值为0.98,高程曲线下面积为0.497。由此可以得出,燕沟流域地貌处于侵蚀发育的壮年期,需要加强该地区水土流失治理; 分形维数阈值判断方法忽略了面蚀在地貌侵蚀过程中的作用,它将低估该地区地貌发育程度,因此利用水系分维值推断地貌侵蚀发育阶段的阈值需要更改。  相似文献   

8.
变质岩地区土层深厚、半风化层极为发育,一旦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程度将大大加剧。研究该类地区的土壤侵蚀环境,准确量化复杂的流域地貌特征,对变质岩地区土壤侵蚀预测评价及水土保持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省雷山县作为变质岩地区的典型代表,从不同级别水道数目、平均长度、长度比、频度、密度及分支比等方面研究了该类地区的水系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变质岩地区水道密度达6.80 km/km2,水道频度达21.19条/km2,水道平均分支比为4.373,水道平均长度比为2.053,水道分形维数为2.051。与喀斯特地区相比,变质岩地区水系具有水道密集、长度较短,分支能力较强、结构复杂,水系成熟、完善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闽江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是探究径流演变机制及水土流失防控的关键之一.采用Trendfree prewhitening MK检验法分析闽江干流及3大子流域1960-2010年径流和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并将经验判别法和气候弹性系数法相结合,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闽江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闽江流域的年径流、降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潜在蒸发量则为下降趋势,且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生突变;闽江干流和3大子流域的气候变化导致径流增加,其中降雨量的增加和潜在蒸发量的减少是主要原因,而人类活动主要起减流的作用;干流和3大子流域气候变化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高于人类活动,仅21世纪初建溪流域和沙溪流域除外.可见,气候变化是闽江流域径流增加的主要原因,但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不合理的人为活动是侵蚀产沙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江西省信丰县崇墩沟小流域内由于稀土矿产的无序开发,导致河流泥沙严重淤积。通过实测河流淤积泥沙断面,计算出在7 500 m长的河道共淤积泥沙30 193 t,考虑到输移比,整个流域内土壤流失量可达3 500 t/km2,平均侵蚀模数也高达1 150 t/(km2.a)以上,属于中等强度的土壤侵蚀。调查结果发现,河流中淤积的泥沙主要来源于稀土矿开发的尾矿流失;土壤流失量高到99 730 t/km2,年平均侵蚀模数为34 000 t/(km2.a)以上,属于极强度的水土流失。治理水土流失,须加强对稀土矿开发的管理,防止形成新的水土流失;将已废弃的稀土尾矿作为治理的重中之重,可有效地降低流域内土壤侵蚀的强度。  相似文献   

11.
生态格网生物护岸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格网”工艺科学地发展了都江堰使用的“竹笼”、“羊圈”工艺。在福建首先被试,占’应用到同青溪山口河段的治理当中,和传统的净而不美的“渠化”、“硬化”工程手段形成对比。从传统工程措施到回归自然河道的治理措施,建设生态格网生物护岸工程,其经济和生态优势将为其在福建拓展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了寿宁县开展水土保持生态环境规范化试点工作的实践经验,指出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搞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范化工作的思路和建议,对搞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范化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Water, Air, &; Soil Pollution -  相似文献   

14.
建设生态强省是省委、省政府在新世纪之初作出的新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福安市于2000年12月被国家水利部、财政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市)”,本主要总结了福安市从1996年以来开展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取得的显的成绩及经验、做法。  相似文献   

15.
山地锥栗开发水土保持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锥栗是闽北山区特产,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在开发过程中缺乏水土保持意识,致使果园水土流失严重,破坏了林区生态平衡。本从果园规划、建设、生草法栽培管理等方面阐述水土保持技术措施。生草法栽培管理是一种省工省本效益好,有利于水土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果园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6.
辽宁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实践与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就辽宁省城市水土保持工作,通过城市水土保持技术体系课题研究,探索出城市水土保持的思路,通过各级政府制定政策和试点实践,总结经验,着重分析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取得的成效,提出了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思路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18.
生态修复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深化和发展。能源开发是巩固生态修复、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建设成果的支撑和保障。长期以来,农村能源问题一直是造成森林砍伐、植被破坏、生态恶化的主要成因之一。近年来,安义县着力探索通过发展小水电,推广沼气池、节柴灶和液化气等,开源节能,解决了群众的烧柴替代问题,保证了“封山不封灶、封山不减收”,为大面积封育保护,保持水土,维持生态平衡,实现生态自我修复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和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9.
长汀县在2000年以来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过程中,根据坡面径流调控理论,创新采用坡面工程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等高草灌带造林技术,并作为关键技术运用在强度侵蚀区的治理实践中。与对照坡地相比,等高草灌带治理区植被盖度由28%上升为91%,侵蚀模数由4836t/km2.a下降为438t/km2.a,径流系数由0.52减少为0.27,有效地削减了坡面径流泥沙,控制了水土流失,促进植被快速生长覆盖地表,从而使退化生态系统得到较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从畜禽产业的经营方式的变化出发,引出畜禽养殖产业化经营中的规模经济。介绍了规模经济与适度规模的判定标准,用经济学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畜禽养殖产业中适度规模与最优品质的一致性,并揭示出现实中规模经济与产品品质的矛盾。最后提出了通过转变观念、健全市场机制、建立信息网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发展绿色畜禽业等解决规模经济与产品品质矛盾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