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棉花膜下滴灌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膜下滴灌试验的结果表明:棉花膜下滴灌较常规的沟灌节水57.6%,肥料利用率提高20%,土地利用3%,减少化控1次,籽棉666.7m^2(即旧制1亩,下同)产量提高25.7%,扣除成本后666.7m^2新增效益196.42元。  相似文献   

2.
<正>农八师一四八团于2009年率先在国内大面积种植膜下滴灌大豆,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产量提高,节水效果明显。全团种植滴灌大豆0.14万hm2,平均单产280 kg/667 m2,国内专家现场验收14.9hm2,大豆连片平均单产364 kg/667 m2,其中有0.08  相似文献   

3.
现有的有压滴灌系统均采用人工控制球阀进行灌溉,受长期沟灌传统思维影响,种植户不能严格按照设计进行灌溉,而是经常人为延长灌溉时间、轮灌周期得不到有效控制,最终造成棉花滴灌系统运行不正常,很难达到预期的节水增产目的。2006年,十三团推广应用智能化滴灌控制系统1467hm2,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膜下滴灌水稻增产幅度大,节水效益显著,目前发展很快。本文简要介绍了膜下滴灌水稻播种机的开发背景,并根据农艺与农机相结合的要求,提出膜下滴灌水稻播种机的相关技术要求。通过大面积的试验示范表明,采用膜下滴灌水稻播种机作业,播种质量好,作业效率高,出苗整齐。其主要技术指标:空穴率≤3%;穴粒数6~12粒/穴;穴粒数合格率≥85%;膜孔覆土率≥95%;播种穴数31 000~33 000穴/667 m2。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农七师一二五团使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有膜下加压滴灌、自压滴灌、深层渗灌3种,其中膜下自压灌使用最广。在提高棉花产量的同时,由于节水灌溉改变了棉田生态环境,滴灌棉田害虫的发生也有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该技术具有节水、生肥、省地、省工、增产、病虫害轻等优点,比常规方法增产900kg/hm2左右,节水3000~4500m3/hm2,提高土地利用率3%~5%。2011年我局在水泉乡水泉村进行花生膜下滴灌节水种植试验示范,花生平均产量7050kg/hm2。1品种选择选用高产、稳产、商品性状好、株型紧凑、结荚集中、较抗叶斑病的优良品种,如阜花12号、唐油4号、铁花1号、铁花2号等。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垦区降水少,气候干旱,主要种植棉花,完全依赖灌溉。在灌排方式下,土壤盐渍化问题突出。随着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的逐渐推广,节水增产效果愈来愈受到重视。在此条件下带来的危害报道很少。本文针对滴灌条件下棉田土壤盐分、水分、养分的变化进行了试验研究,为滴灌土壤脱盐技术提供改良依据。1试验方法1.1试验地情况2003年在农一师农科所滴灌棉花试验地,选土质不同的3个点取土调查。第1点土质为中壤,第2点为中壤夹有粘土隔离层,第3点为粘土。试验地播前每667m2(旧制1亩,下同)施基肥油渣86Kg、尿素26kg、二胺16kg;6月12日追施尿素10kg/667m…  相似文献   

8.
连续9年通过对普通小麦基因型石4185(T.aestivum)与硬粒小麦基因型4184(T.durum)种间杂交后代回交、顶交及辐射处理,选育出节水、高产小麦新种质衡562。近红外技术测定,抗旱指数为1.2。2008~2009年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作水、旱处理,水地产量442.39 kg/667 m2,比对照石4185(400.26 kg/667 m2)增产10.53%;旱地产量366.39kg/667 m2,比对照石4185(334.53 kg/667 m2)增产9.52%。2009~2010年在河北省区域试验节水组预备试验中,平均产量394.97 kg/667 m2,比对照增产9.06%,名列24个参试品种第1名。衡562的育成,为小麦节水、抗旱育种提供了具有应用价值的新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9.
为验证双龙腐植酸钾-I型原料滴灌肥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查验该肥料在棉花上的施用效果,特在棉花上进行了不同用量的喷施试验,结果表明,(1)滴出苗水时随水施入腐植酸精钾-Ⅰ原料滴灌肥,可提高棉花出苗率,以施入腐植酸精钾-Ⅰ原料滴灌肥3 kg/667 m^2的棉田棉花出苗率较高,出苗率较对照增加3.6%;(2)对各处理的棉花生长发育及籽棉单产情况进行分析,以施入腐植酸精钾-Ⅰ原料滴灌肥3kg/667m^2的棉田棉花生长发育较好,籽棉增产效果较明显,因此,适当的增加腐植酸精钾-Ⅰ原料滴灌肥可提高籽棉单产。  相似文献   

10.
《种业导刊》2010,(3):42-42
2009年,黑龙江省建设5个玉米膜下滴灌试验项目区,项目区总面积300hm^2。从试验效果看,玉米膜下滴灌增产效果显著。相对于喷灌技术,玉米膜下滴灌可节水50%~80%,与大面积种植地块相比可增产100%,每667m^2增收454元至675元。  相似文献   

11.
1 膜下滴灌棉田的灌溉技术 1.1 膜下滴灌棉田水分变化特点 不同质地的土壤条件下,滴灌形成的湿润峰也不相同.据石河子大学新疆作物高产研究中心及农六师芳草湖总场试验结果,当滴水由10m3/667m2(旧制1亩,下同)上升到40m3/667m2时,粘土地和壤土地渗透宽度始终大于渗透深度,湿润峰的形状形成一个横向的半椭球体,而沙壤土由10 m3/667m2滴到20 m3/667m2时,渗透宽度大于渗透深度,当滴水量继续增加到30 m3/667m2以上时,渗透宽度小于渗透深度,湿润峰形状形成一个垂向的半椭球体.同时,经测定,当667m2滴水量小于20m3时,粘土、壤土和沙壤土的水分渗透宽度平均在38~42cm.由于一管二棉花行间距离宽度为0.9m,使大行所占的面积始终处于干旱状态,膜下小行则始终处于湿润状态,因棉花根系的向水性,决定了根系大都分布在膜下小行内.  相似文献   

12.
棉花膜下滴灌肥料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通过轻壤、中壤和重壤棉田的肥料效应试 验,对不同施肥处理的棉花产量结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三种土壤类型的适宜施肥水平和合理的氮磷钾比例。 同时获得膜下滴灌棉田氮肥利用率为42.2%~58.8%,磷肥利 用率为24.7%-29.1%。最佳施氮水平为55.4kg/667m2(旧制1 亩,下同),最佳施磷水平为13.2kg/667m2,棉花最高产量为 445.5 kg/667m2。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是在60 cm等行距的种植方式下,对郑单958制种玉米3种不同灌溉方式(膜下滴灌、开沟滴灌和开沟沟灌)的高产群体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以沟灌的群体指标最好,经济产量为744.23 kg/667 m2,干物质积累总量为1 429.57 kg/667 m2,总光合势为246 441.8m2/667 m2,平均净同化率为5.46 g/(m2·d)。  相似文献   

14.
随着精准农业和滴灌技术的广泛应用,新疆超高产棉田不断涌现,2006年,三团安排了中棉所35皮棉单产200kg/667m2以上试验与示范,并达到了  相似文献   

15.
滴灌作为一种新型节水灌溉技术,在缺水地区显示出前所未有的节水能力。截至2005年,全疆已推行棉花膜下滴灌333 333hm2以上,其推广速度之快、面积之大,在国内外都是前所未有的。目前,现有的滴灌系统基本上采用人工控制球阀进行灌溉,由于受传统沟灌思维影响,种植户不能严格按照设计的灌溉时间、周期、次序进行灌溉,而是经常人为增加轮灌面积,延长灌溉时间,造成轮灌周期得不到有效执行,最终造成棉花滴灌系统运行不正常,棉由因灌水不均匀而整体减产,很难达到预期的节水增产目的。  相似文献   

16.
新疆兵团农五师八十九团坚持走“科技兴团、科技兴农”之路,大力推行农业节水技术。2004年该团投入500万元,发展节水农业,在3万亩滴灌的基础上,新增自压软管滴灌2万余亩,单产籽棉创历史新高。种植9.2亩棉花皮棉单产153.36kg,籽棉总产3818万千克,其中十四连李振旗种植了42亩棉花,运用了软管滴灌新技术,皮棉单产217kg,刷新了北疆片区皮棉单产最高记录。  相似文献   

17.
节水灌溉及节水农业的实施,尤其是膜下滴灌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达到了节水、增产的目的,给职工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膜下滴灌技术既能节水又能高产,是目前推广面积最大、最成熟的技术。近年,农五师八十一团大面积实现了滴灌棉田皮棉200kg以上的高产纪录。本文以北疆超高产滴灌棉田为对象,对其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及灌溉技术研究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覆膜和滴灌对北疆密植玉米产量、田间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和经济效益等因素的影响,于2017-2018年在新疆奇台农场设置膜下滴灌、露地滴灌、覆膜沟灌和露地沟灌4种灌溉方式开展技术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式处理玉米产量、IWUE和经济效益均表现为膜下滴灌>露地滴灌>覆膜沟灌>露地沟灌。2017年,膜下滴灌、露地滴灌、覆膜沟灌与露地沟灌相比分别增产36.8%、27.8%和16.8%;2018年,在600mm灌溉量下膜下滴灌、露地滴灌、覆膜沟灌与露地沟灌相比分别增产31.7%、22.4%和11.1%;在900mm灌溉量下,各处理产量比露地沟灌分别提高了20.7%、14.2%和7.3%。2017-2018年,滴灌处理的IWUE比沟灌提高16.9%~22.1%,经济效益提高了24.5%~35.3%;覆膜处理的IWUE比露地提高了7.8%~11.3%,经济效益提高了7.3%~13.0%。因此,在干旱灌溉区域密植结合膜下滴灌技术有利于获得高的产量、IWUE和经济效益,膜下滴灌是使得该区域春玉米高产、高效的最佳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20.
甘蓝不同节水灌溉模式下水氮利用及氮素运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甘蓝过量灌溉和施肥问题,试验通过设置甘蓝不同节水灌溉模式、灌溉量和施氮量等因素,从水氮运移及其利用效率出发,探讨垄膜沟灌和膜下滴灌水肥利用规律。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模式下施纯氮300 kg/hm2时产量最高,达到57135 kg/hm2。膜下滴灌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垄膜沟灌处理,其中施300 kg/hm2纯氮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膜下滴灌模式的氮肥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垄膜沟灌模式。垄膜沟灌模式矿质态氮向下运移的深度和数量明显要大于膜下滴灌模式。收获后,整个200 cm土层矿质态氮含量均表现为垄膜沟灌高于膜下滴灌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