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北美规格材目测分等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测分等方法是北美一种很重要的锯材分等体系, 即依据目测分等规则通过肉眼观测方式测定木材的缺陷状况进而确定规格材的材质等级。因此, 对木材缺陷与材质等级之间关系的正确把握以及对分等规则的正确应用, 是对规格材进行科学、正确分等的基本要求。合理地依据目测分等规则划分规格材等级, 不仅可以使规格材生产厂家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而且有利于规格材产品使用性能的充分、合理发挥。经过目测分等的规格材具有客观的力学性质以及外观质量等级, 可以为其作为结构用材使用时提供科学的依据。直到今天, 目测分等方法依然是北美进行规格材分等的主要分等方法和基础。文中介绍了北美目测分等方法的发展、原理、意义以及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目测分等标准, 并对中国目测分等标准与北美目测分等规则进行了比较, 希望对完善我国的目测分等规则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北美规格材机械分等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规格材的机械分等方法是北美一种很重要的分等体系, 即采用机械应力测定设备对木材进行非破坏性试验, 按测定的木材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确定木材的材质等级。用于机械分等规格材的分选参数可以因不同工厂机械的具体情况而进行调整, 较目测分等更能适应现代化木材工业的发展要求。文中从分等方法的诞生、机械分等与目测分等相互关系、机械分等方法和标准、分等机构设置等方面介绍了北美规格材机械分等,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规格材分等的现状并对中国规格材分等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栽植密度对沙枣幼苗的苗高、地径以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栽植密度下,沙枣幼苗的苗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的积累在不同生长季表现出明显的差别:(1)在栽植密度为1 m×1.5 m时2年生沙枣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积累都高于其他密度,在密度为2 m×2 m时的苗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生物量最低。(2)不同密度下沙枣苗的含水率依次是1.5 m×2 m〉1 m×1.5 m〉1.5 m×1.5 m〉2 m×2 m〉1 m×1 m;根冠比依次是1 m×1 m〉1.5 m×1.5 m〉2 m×2 m〉1 m×1.5 m〉1.5 m×2 m。(3)不同密度下各营养器官的分配存在差异。总体而言,单株苗木各营养器官所占百分率的平均值依次为叶〉干〉根〉枝。  相似文献   

4.
对木材等级的划分,单纯靠目测方法存在许多弊端,也是不科学的。机械划分木材等级既避免目测方法的缺陷,又减少木材浪费。目前,机械划分木材等级分两种方式;加荷式和非加荷式。针对我国木材工业的状史,采用加荷式木材分等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田林县3个不同林龄的马尾松人工林分中设置标准样地并进行每木调查,以D—H曲线进行平均木选择,分径阶伐倒平均木获得生物量数据。以幂指数模型和线性函数为基础对马尾松人工林的单株生物量模型进行了模拟,得到树干、树叶、树皮、树枝、树根和总生物量的回归模型分别为:W=166.0860×(DOH)-2.0497、W=9.1446×(DOH)+2.1403、W=10.1717×(D^2H)^0.5959、W=0.0035×D^2.9702、W=32.7589×(D^2H)^0.8546、W=258.2048×(D^2H)+2.0278。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分平均木生物量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大,各器官的生物量所占总生物量的百分比出现明显的变化;各器官的生物量均以树干为最高,并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升高;树枝、树叶和树根的比例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出现下降。  相似文献   

6.
落叶松锯材外观分等与机械应力分等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林  王欣  赵丹  闫超  时兰翠 《林业科技》2009,34(6):50-51
根据中国、日本、美国三国的外观分等标准,对落叶松试材进行了以强度为基础的外观分等;采用机械应力分等机对落叶松试材进行了应力分等试验,并分析比较了三国不同的外观分等结果与机械应力分等检测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以广西全州县成水林场种子园81^#、91^#、104^#、143^#和250^#五个杉木优树作为杂交亲本,按照5×5完全双列交配设计进行控制授粉,得到25个杂交组合。1998年在广西苍梧县白南林场进行育苗试验,测定苗期性状,估算亲本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及遗传力等遗传参数,根据子代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在25个杂交组合中初选出91×81、250×104、91×250、143×104、143×81、81×250组合为最佳杂交组合,为杉木第二代强化种子园的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湖南马尾松毛虫发生地采集的马尾松毛虫为试验材料,选用CPV、Bt 2种微生物复配后对其进行室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Bt对越冬代松毛虫前12d死亡率的影响显著,死亡率与Bt浓度呈正比,Bt浓度为6×10^7个芽孢/mL时,死亡率可达70.36%;Bt使用浓度为5×10^6芽孢/mL时,第一代松毛虫(群体饲养)处理6d平均死亡率可达70.41%,Bt使用浓度为1×10^7芽孢/mL时,平均死亡率可达75.09%;CPV对越冬代松毛虫处理12d后残留种群带毒率影响显著,带毒率与CPV浓度呈正比,当CPV浓度为2×10^5个多角体/mL时,其带毒率可达53.68%;复配药荆按其对第一代松毛虫(单虫饲养)的药效(前6d死亡率)可分为5类,其平均药效(死亡率)最高达100%,最低的仅为43.12%;CPV-Bt复配药刺防治马尾松毛虫的越冬代和第一代,若只需达到70%杀虫率和50%残留种群带毒率水平,越冬代宜选用2×10^5个多角体/mL+6×10^7个芽孢/mL,第一代宜选用5×10^4个多角体/mL+1×10^7个芽孢/mL。  相似文献   

9.
采用能量为30Kev/10mA的不同N^+注入剂量(1、2、3、4、5、6、7、8,9、10×10^16ions·cm^-2)处理光皮桦种子,研究了N^+离子束注入光皮桦种子后对光皮桦幼苗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剂量在7×10^16ions·cm^-2时,光皮桦幼苗体内保护酶POD、CAT活性达到峰值,MDA含量最低。说明适宜剂量的氮离子注入能激活合成自由基清除酶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种子脂质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桂东丘陵区森林小气候效应,选择苍梧县具代表性的几种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林内外的小气候进行观测。结果表明,荷木湿地松(Schima superba×Pinus elliotti)混交林内的气温、大气相对湿度与林外的差值较大;湿地松大叶栎(Pinus elliotti×Castanopsis fissa)混交林光合有效辐射最大,达1663.8μmol/(m^2·s),与光合有效辐射最低的竹林相差97.4%。初步认为,林分类型和结构对林分小气候及森林防火、防虫等生态效应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