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 Do we need to teach pronunciation?语音教学开展是必要的吗?语音是最开放的语言特征。大多数英语教师现在明确语音教学是语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语音的信心,学习者与母语者之间的互动,是学习语言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不良的发音掩盖了其他良好的语言技能,阻碍了学习者在社会,学术和工作上取得的进步。学习者不太可能获得一种像本地人一样的发音,但是通过有效的语音教学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理解程度;因此教师提升语音教学的重要性不容置疑。  相似文献   

2.
就哲学渊源而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包括行为论、认知论和交互论等。文中简要分析这些主要的二语习得理论及其局限之后,运用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对二语习得重新进行阐释,认为二语习得是学习者自身心智发展、目的语的社会文化环境、教育者及理论家的协助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借用博弈论对二语习得诸多因素间的作用关系进行了简要分析之后,认为二语习得是在这些因素互相博弈的过程中产生发展的。由此在社会文化理论和博弈逻辑思维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二语习得的互动博弈假说。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字形和字音对不同水平二语者词汇通达的影响,采用发音抑制和同声词替换范式研究44名英语专业大二学生在正常阅读、发音抑制,低相似词、高相似词上语音和字形加工的特点。结果表明:发音抑制和词汇类型都对句子判断正确数有影响;不同水平的二语者都存在语音加工和字形加工,但二者受影响的程度并不相同;水平较高的二语者受语音影响更大,水平较低的二语者受字形影响更大;双通道假设更符合汉语母语二语者的加工方式。研究结果提示由于母语与第二语言的不同特点,学生如以母语方式学习第二语言效果并不如意,教学中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4.
第二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在世界全球化趋势下日益显著,而口语交际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信息传递方式,其重要性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更是不言而喻。影响第二语言学习者口语交际的除了语言因素外,还有非语言因素,如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口语交际的顺利与否。本文从个人情感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两个方面探讨了非语言因素是如何影响第二语言学习者口语交际的,我们又该如何克服不利因素,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相似文献   

5.
汉语逻辑词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影响留学生习得逻辑词的因素不仅包括母语背景、汉语水平,还与逻辑思维系统相关。众多语言研究已经证明人脑中存在一个内在逻辑系统,这个系统在儿童语言习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如此,通过实验证明,内在逻辑在成人的第二语言习得中依然存在,并与母语背景、汉语水平等因素相结合,共同影响着第二语言学习者的逻辑词习得效果。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大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缺失这一现象,对"输入假说"、"输出假说"和"互动假说"的利弊进行了分析,并采用问卷法对英语专业和生物专业学生的口语习得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孤立看待其中任何一个理论都是错误的,习得者需要把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恰当的结合在一起,并在与别人的交流互动中习得外语。  相似文献   

7.
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和结果不仅受到学习者的年龄、心理态势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也受母语的作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表明,母语迁移是目的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最为显著的因素。母语迁移的作用不可忽视,正迁移促进第二语言的学习,负迁移则妨碍第二语言的学习。受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许多学者认为母语表达习惯和母语思维对第二语言习得有很大的阻碍作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就是逐渐克服母语干扰,养成目的语表达和思维习惯的过程。但是,也有不少人认为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有很大促进作用。本文将重点探讨母语的正迁移,即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大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缺失这一现象,对"输入假说"、"输出假说"和"互动假说"的利弊进行了分析,并采用问卷法对英语专业和生物专业学生的口语习得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孤立看待其中任何一个理论都是错误的,习得者需要把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恰当的结合在一起,并在与别人的交流互动中习得外语。  相似文献   

9.
在语言习得中包含着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本文所说的第一语言指的是母语或本族语,第二语言指的是学习者在获得母语后学习的另一种语言。二者在习得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通过对比研究,在这些差异中得到启示,提出几点更好的推进成人第二语言习得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在第二语言习得的相关研究中,学者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学习者的第二语言学习动机。针对学习动机与学习成果的相互关系,语言学家们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次研究旨在对上海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英语相关教学提供有益借鉴。1文献回顾根据Ortega(2009)的定义,第二语言学习动机通常指其最初的学习欲望及为维持这一欲望所付出的努力。我们平日里常说有些学习者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有些只有微弱的甚至没有学习动机,因此简单来  相似文献   

11.
当今已经进入了网络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的社会,网络课堂越来越普及。传统的网络课堂在教学组织方面缺乏互动环节的设计,容易使学习者对网络课堂失去兴趣。通过对网络课堂现状的研究,笔者提出了利用计算机技术设计互动网络课堂学习平台,侧重互动课堂的功能,同时能够完成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课程管理、班级管理等常用基本功能。互动网络课堂学习平台能够实现学习者的自主性学习,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质,使学习更加科学化和人性化,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语言学习离不开语言的输入。语言学习包括输入、吸收和输出三个环节。"输入"是指在语言习得中,学习者接收到的并能体现学习现象的语言,是学习者听到看到的语言,即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材料,也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必须接触目的语的材料。由此可知输入在语言习得中的基础地位和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语言学习离不开语言的输入。语言学习包括输入、吸收和输出三个环节。“输入”是指在语言习得中,学习者接收到的并能体现学习现象的语言,是学习者听到看到的语言,即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材料,也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必须接触目的语的材料。由此可知输入在语言习得中的基础地位和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涉及语音的案件当中,犯罪分子为了掩盖身份,逃避打击,常常采用各种方法对他们的声音进行伪装,从而给案件侦破和语音鉴定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对伪装语音进行研究尤为重要。本文采集了10位发音人的正常语音以及提高基频、降低基频、加快语速、减慢语速、捏鼻伪装、咬物伪装、捂嘴伪装、嚼物伪装、耳语伪装和变更方言10种伪装方式的语音样本。另外,因为不同人对声音的敏感程度和对语音的识别依据不同,所以识别结果也就不尽相同。本文的研究结果为伪装语音等疑难案件的检验鉴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对于法庭话者鉴别技术应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公共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通过非目标语言环境中二语习得的理论依据,探讨了输入、输出假说和互动假说理论指导下的公共英语视听说课程大班型教学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通过语法填空测试题,对迫田提出的日语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对介词「に」和「で」进行区分使用时,是否采取「場所名詞+で」「位置名詞+に」这种搭配使用策略进行验证。并进一步分析了「に」和「で」出现误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英语是一门综合多个领域的实用语言学科,而且掌握好英语的语音发音是非常重要的;中国七大方言的一个分支——吴方言,在语音等方面都与英语发音有较多的不同点,对于学习英语语音发音的吴地学生来说,在这充满方言的学习环境下,会对学习第二语言—英语产生重大滞碍。因此,本文将以吴方言中的一个代表——衢州方言为例,以几个典型的字母发音作为研究着手点,研究当地方言的语音特点及做出其对英语发音的影响分析,并提出发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防灾科技学院大学生英语语音自主学习中单元音学习过程的客观记录以及语音实验分析,描述了大学生英语单元音产出的声学特征,并将其与第一语言中类似音段的声学特征作对比,分析了学习者用母语类似音段替代英语单元音音段的倾向,并从母语音段构成及认知方式的角度给予解释。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对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关于“作”和“做”的混用偏误进行统计与分析,依据二语习得理论,归纳出了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作”和“做”出现的偏误类型,分析了偏误产生的原因。最后对二者的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Krashen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和出发点是他对"习得"(acquisition)和"学得"(learning)的区分,以及两者在第二语言能力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的认识。二语(L2)习得的个体差异有许多方面,比如,年龄、动机、学习方式、性格、性别等。本文我们将讨论的是性别差异。相信大家都有这种感觉,女生在语言习得上要优于男生。通过了解性别在二语习得上的差异,我们希望可以找出一些方法,针对不同性别,在教学时采取有效的方式来帮助他们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