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两性关系不仅在现实生活中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文学作品中亦如此。尤其在以男性话语为中心的社会现实中,男性作家与其塑造的女性形象之间的微妙关系成为了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学术议题。这些议题多以两性对立冲突的立场为出发点,而实际上,文学艺术中男性与女性作为人类生存的主体应该存在和谐美好的一面。在男性主权社会,男性作家在塑造女性形象的审美过程中所体现的生理、精神方面的融通更能体现这一和谐特质。  相似文献   

2.
福斯特的经典之作《印度之行》丰富的内涵和主题一直是评论界关注的焦点。小说中最重要的女性人物阿德拉的经历和处境代表了女性作为弱势群体在社会中的地位。从女性主义文体学的角度运用会话合作原则分析小说中阿德拉与男性人物的对话。对话中女性的声音首先被男性权力反复压制,最终通过自身的力量向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规则挑战,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自身主体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旨在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出发,通过对比分析《德伯家的苔丝》和《我的安东尼娅》两部著作中的女性形象,阐释两位女主人公的人生经历,挖掘女性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的深层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社会无孔不入的各种广告中不难发现:女性在其中出现的比例远远高于男性,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也从一定程度上表达了现实社会对女性的角色定位和价值规范。通过对广告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类、分析,挖掘其背后存在的“他视角”和由此体现出的现代传媒中的性别失位。  相似文献   

5.
女性的素质关乎中华民族国民素质的提高,关乎国家竞争力的提高。本文通过对老舍笔下传统女性形象德行美之根源及表现的探究,挖掘高职教育对学生的心灵完善与精神的完整建构所需要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6.
人性是人类最原始的良知,当人性在压迫下不断地被扭曲后,复仇是其最激烈的爆发形式,这种巨大的破坏性力量,夹带着复仇者所有的爱与恨,其结局要么是成功复仇后的快感与满足,要么是无尽的失望与惆怅,当然也会有人性最后的复苏。本文以《呼啸山庄》中主人公的复仇始末为研究点,探讨人性的扭曲和复苏。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的神话故事中,有许多是复仇的故事,中国神话中的复仇故事以不同的复仇方式、复仇原因、复仇结果以展现出来各个神话复仇故事的特色。从复仇主题来看,无论是哪种方式、哪种原因或什么样的结局,神话中的复仇故事体现的都是人类的某种情感方式、某种处世态度,而最终所展现的是复仇故事中所蕴含的某种精神。  相似文献   

8.
宫崎骏,日本手冢治虫之后最伟大的动画家,被称为动画界的"黑泽明",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在日本国内有极大的影响,而且也给欧美的动画产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他的画风富有流畅、飞行感,拥有值得全人类去共同关注的主题、震撼人心的情节在人们心中有了深深的烙印。在宫崎骏的动画作品中,一般都是由女性担任主角,而男性则担任配角。且女性形象都非同一般,他们没有华丽的外表,但是他们却有着一颗积极和炽热的心,他们没有强壮的身躯,却饱含着巨大的能量,他们充满这正能量,有着远的目标和天使般的心灵。她们在影片中的光辉伟大形象远远超过男性,他们有着不同的身份、地位,也有着不同的人格魅力,这些女性形象郑是宫崎骏所要创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简·奥斯汀是英国著名的女性作家之一,擅长对复杂情感的描写以及对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物的刻画。奥斯汀式理想主义爱情观和婚姻观经常出现在她的作品。她对女性地位、教育、婚姻和权力等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在奥斯汀的作品中,女主人公在其他男性角色的陪衬下,展现出独立坚强却同样也有性格弱点的女性形象。《爱玛》与《劝导》是奥斯汀女性主义的重要代表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意义。本论文从女性主义角度研究《爱玛》和《劝导》,着重对比分析两部作品的女性主义主题、女主人公形象的刻画、女主人公的反抗意识、以及这两部作品中奥斯汀式理想主义婚姻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众多女作家投入到新市民小说的创作中。这些女作家凭借其独特的新市民小说创作在大上海名噪一时,这其中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并且与女作家自身的生存状态及价值观念有很大关系。在她们的作品中有一类独特的女性形象——家庭女性。在女作家独特的女性视角观照下,在当时上海特殊的文化语境影响下,这些家庭女性在家庭身份、家庭关系、个体选择上都呈现出畸形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丁玲是我国著名的女性作家,她的创作生涯贯穿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在整个创作生涯中,她先后创作了多部优秀作品,如《莎菲女士的日记》、《我在霞村的时候》、《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塑造了诸如莎菲女士、陆萍等典型的反封建的女性形象。不同时期塑造的女性形象有着不同的精神内涵。本文将通过丁玲在不同创作阶段塑造的女性形象,浅析丁玲对"五四"启蒙传统的坚持和疏离。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在柔石《为奴隶的母亲》这部小说中引起人唏嘘的总是传统的女性形象极其悲惨的命运,似乎这种关注更能体现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批判,然而如果我们换个角度,从作品中的男性形象入手,似乎可以看到柔石对于封建专制下人性的泯灭和自由丧失的有着更为深刻的描写和理解。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文言小说《聊斋志异》为我们塑造了一大批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这些命运不同、形态各异的女性大致可以分两大类:一类是往返于幽冥仙界的花妖狐魅,精灵鬼怪;另一类则是平凡现实生活中的普通妇女形象。本文拟通过对《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的分析,帮助我们了解封建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品行、情感和愿望等,以加深对封建社会女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朱淑真和李清照是宋代两位最杰出的女词人,然而历代文论对二者的评价却差异颇大。细察词评家对她们的评价即可看出,李清照之所以颇受推崇,乃是因为其词作暗合了男性的涛风词风,其深层原因即是在男权语境下女性文学受到压抑以至在文化评判领域也受到不公之待遇。女性文学本身是有其独特魅力和独立价值的,对此,应对前人对于女性作品的评论进行再审视,恢复女性话语权,以还原女性文学的自身价值,这样才能更好更深入地研究女性文学。  相似文献   

15.
《献给埃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自从问世以来,一直是福克纳广为人知的短篇小说之一,常常被收录在高校英美文学教材中。它宛如文学大观园中的一朵玫瑰,吸引众多文学评论家和读者掩卷沉思。本文将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分析埃米丽的悲剧以及其所代表的“南方淑女”形象,诠释美国南方女性在自我建构的过程中的挣扎与无助,最终走向异化和扭曲的可悲人生,从中也可以体会到福克纳对于南方的特殊情感。  相似文献   

16.
从东到西,从古至今,各个时代以其独特的社会文化为基础对于蜜蜂的文化形象进行不断地塑造、剖析与重构。蜜蜂的文化形象伴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衍生出不同的意义,不仅展现出人类对于神秘的蜜蜂社会的幻想与探索,也表达了人类对于自身和社会的自我剖析和反省,代表了人类理性与情感的投射。东西方文化中对于蜜蜂形象的塑造,其差异始于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不同的文化体现,又在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中归于统一。  相似文献   

17.
在曹禺的剧作中,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可以说曹禺的成功得益于他对女性群像的构画与创造,如果说他的剧本的成功是美丽的花环,那么女性形象则是这花环中熠熠闪光的明珠。曹禺曾经说过,蘩漪的性格是最"雷雨"的,蘩漪是"中国的娜拉",就是因为她的反抗是"中国式"的,是由旧中国被压迫妇女独特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心态决定的,是打着旧中国封建礼教的深深烙印的。也正因为如此,它才能够区别于世界众多叛逆女性形象,以自己的独特个性立于文学的殿堂之上。  相似文献   

18.
女性哥特理论认为,女性哥特小说在情节、叙事技巧等方面,与男性哥特小说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小说的情节多围绕女主人公逐步揭开男性社会向她隐藏的秘密而展开。《吕蓓卡》中,达芙妮·杜穆里埃通过对女主人公在逐步揭开秘密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从无知少女到成熟女性的蜕变的描述,延续了女性哥特创作的传统。  相似文献   

19.
随着欣赏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宠物的形象,颜色,外观,衣著,甚至是颜色都有了较高的要求.据统计,中国宠物及用品一年的交易额已超过亿元,消费者以女性为主,宠物美容技术也不断地得到完善.本文主要是将国内外的宠物美容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与概述.  相似文献   

20.
徐晟  李文平 《警犬》2009,(5):46-47
随着欣赏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宠物的形象,颜色,外观,衣著,甚至是颜色都有了较高的要求。据统计,中国宠物及用品一年的交易额已超过亿元,消费者以女性为主,宠物美容技术也不断地得到完善。本文主要是将国内外的宠物美容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与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