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栽培甜菜和白花甜菜种间杂交后代无融合生殖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栽培甜菜和白花甜菜杂交获得的F_1代以栽培甜菜连续回交产生了B_1F_2代和B_2F_3代 ̄[4].在B_2F_3代中,2n=27的植株达30.19%,推测其中大多数染色体组仍为VVC。具有VVC染色体组的核型中,含9个白花甜菜校长的染色体和18个较短的栽培甜菜染色体,差别明显,易于区分。我们通过对B_1F_2(B14,2n=27)和B_2F-3(2n=27)植株间形态特征相似性比较、两个世代植株有丝分裂特异核型比较、两类植株减粉分裂行为比较、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酶谱相似性比较,有力地证明了栽培甜菜和白花甜菜种间杂交后代中,从B_1F_2(B14)到B_2F_3之间传递上存在着无融合生殖现象。  相似文献   

2.
栽培甜菜和白花甜菜及其杂种后代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栽培甜菜、白花甜菜及其种间杂交获得的VVCC、VVC、VCC后代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进行了染色体组型分析。描述了栽培甜菜、白花甜菜两个物种染色体的着丝点位置、绝对长度和相对长度,构成了它们的核型模式图。试验说明杂种细胞中各物种的染色体是稳定的,能相互比较,可以做为鉴定染色体的重要基础。尽管如此,由于甜菜染色体较小且相互相似,也存在排列顺序颠倒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栽培甜菜(B.vulgarisL.,PT6、2n=19)与白花甜菜(B.corollifloraZoss.,2n=36)杂交获得VC88~1杂种F_1,其染色体组为VVCC,2n=36.VC88─1类似于异源多倍体,减数分裂基本正常,以其为母本与栽培甜菜(2n=18)回交,或与其它物种如B.maritinaL.杂交,皆获大量后代(B10,B14等),其染色体组为VMC、VVC等,2n=27.以B10~B14(B_1F_2)为母本与栽培甜菜(2n=18)回交,产生许多形态变异及各种染色体分布的后代(B_2F_3),其中以2n=18染色体的植株最多达41.58%,推测它们当中可能含有代换系及易位系;2n=27的个体出现频率高达30.19%,预示存在着无融合生殖现象;2n=18+1的植株以10.39%的频率出现,它们是带有白花甜菜染色体的单体附加系;附加2~8个染色体的植株频率为5.的%,低于前人报道数字;嵌合体频率达8.93%,表现不稳定;极少数为2n=36、2n=45个体.  相似文献   

4.
异源三倍体甜菜(VVC)无融合生殖传递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栽培甜菜( B.vulgaris L.) 与白花甜菜( B.corolliflora Zoss .) 种间杂交及回交, 人工合成了异源三倍体甜菜(VVC,2n= 27) ,它具有来自白花甜菜的无融合生殖能力,可以稳定传递后代。异源三倍体甜菜具有兼性无融合生殖能力。经过3 年观察, 异源三倍体甜菜的平均无融合生殖传递率为24.86% ~27 .08% ,其中累计有9 个株系传递率达到80% 以上(83.33% ~86 .66% ) 。根据传递后代染色体分布,将异源三倍体甜菜后代分成两种类型,即无融合生殖型及减数分裂型传递。利用植物生长激素在具有无融合生殖基因背景下,试图提高其传递率的努力未获成功  相似文献   

5.
栽培甜菜带有白花甜菜染色体的单体附加系系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栽培甜菜与白花甜菜种间杂交获真实杂种VC88-1(VVCC,2n=36),周栽培甜菜回交产生异源三倍体甜菜(VVC,2n=27),进一步用栽培甜菜回交,后代分离出带有白花甜菜染色全的栽培甜菜单体附加系完整系列(VV 1~9,2n=19)。从形态上将9种单体附加系区分为莴苣型、匍匐型、大叶型、多叶型、小叶抽薹型、长叶型、玻璃型、卷叶型及栽培型。细胞学上构成单体附加系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核型,测量出外加染色体长度与栽培甜菜最长染色体长度的比值(简称染色体比值),用以鉴别单体附加系类型,此比例变化在1.224~0.96之间,白花甜菜染色体是比较长的。将形态学鉴定和细胞学上的染色体鉴定结合起来,构成带有白花甜菜染色体的宝整的栽培甜菜单体附加系系列。  相似文献   

6.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甜菜属3个不同组的5个野生种和两个栽培种进行酯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分析,并计算了野生种与栽培种的同工酶相似值,初步确定了其进化上的亲缘关系。给果表明:1.碗状花甜菜组与普通甜菜组的亲缘关系较远,白花甜菜组介于上述两组之间;2.普通甜菜组中B.patu.与B.mari.相比,前者与栽培甜菜的亲缘关系较远;3.组间物种差别大于组内物种差别。  相似文献   

7.
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株系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宁夏各病区采集的典型甜菜丛根病标样经单斑转接后,在番杏上稳定表现同心轮纹斑(CR)、黄斑(YS)和坏死斑(NS)3种症状;3种症状病叶经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试均与NYVV抗血清呈阳性反应;回接甜菜根部,均对甜菜表现出致病性。试验初步确定了BNYVV在宁存在CR、YS和NS3个株系。  相似文献   

8.
李勇  许庆兰 《中国糖料》1997,(2):6-9,T001
本文了栽培甜菜与白花甜菜杂交及回交后代B4F5无融合生殖株系的共同形态、生化特征以及其变异情况。结果显示,无融合生殖株系间及株系内都存在着明显的变异,株系间的变异大于株系内的变异,同时讨论了不同变异产生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9.
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控制着生物体的遗传性状,因此研究染色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甜菜染色体常规镜检技术在甜菜育种程序中用途广范,无论是诱变四倍体材料的鉴定,还是杂交种杂交率的检验等,以染色体镜检计数最为可靠。通过大量试验,我们掌握了染色体常规镜检技...  相似文献   

10.
甜菜抗丛根病品系及杂交组合的选育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甜菜抗丛根病品系及杂交组合的选育初报姚元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甜菜丛根病(Rhizomania)是以多粘菌(Polymyxabetae)为传播媒介,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为病源的土传病毒病。此病自1950年首次在意大利北部发现,...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甜菜属Vugares组中B.patula Ait.、B.cicla L.Tyrkey、B.cicla L.China、B.vulgaris L.三个物种间三个组合杂交后代的分离情况。三个组合间F_2、F_3具有相似的分离情况,说明B.Patula及B.cicla正反交中核构成是一致的,染色体基本上是同源的。一年生生长习性及野生种根型表现为显性,F_2服从孟德尔分离,但有的表现偏离。三个组合F_2、F_3的花粉育性、株型等表现具有广泛的方离,从中可分离出极少量高糖、高抗病等各种有益材料。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啤酒厂废弃污泥(简称BFS)与土壤分别以0、10、20、40、80和160t/hm^2的比例混合,在糖用甜菜栽培上利用的可能性。研究表明:BFS对甜菜叶和根产量都有影响,对叶的影响比根要大,最高的产质量处理是BFS 10t/hm^2,甜菜根的质量参数随BFS量的增加而降低,这表明矿物态氮与甜菜根的质量参数负相关。另外,由于BFS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氮需要矿化分解,应孵化6~7个月后再施用。  相似文献   

13.
生长抑制剂对甜菜种质试管保存的影响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小兰  李同祥 《中国糖料》2005,(4):23-25,31
试验了不同浓度的多效唑(PP333)、比久(B9)、矮壮素(CCC)3种生长抑制剂(延缓剂)对甜菜试管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mg/L的PP硒能有效地抑制甜菜试管苗的生长,使叶柄极度缩短,叶片缩小增厚,生长速度降低。而且,经PP333处理的甜菜试管苗其恢复生长与对照接近,抑制后效作用弱,可很快用于生产再繁殖。B9和CCC对甜菜试管苗生长的抑制效果均不明显。不宜用于甜菜种质试管常温保存中。  相似文献   

14.
甜菜野生资源抗丛根病和根腐病性的评估与筛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研究对65份甜菜野生种质资源的抗丛根病和根腐病性进行了初步的鉴定与评估。结果表明:.maritima、B.vulgaris、B.corolliflora及B.intermedia均具有一定的抗丛根病性;B.maritima和B.vulgaris对丝核菌和镰刀菌根腐病具有一定的耐性。由此我们筛选出12份抗丛根病及6份耐根腐病性突出的野生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5.
本文观察了岔根甜菜(Beta Patula Ait)、叶用甜菜(B.cicla)及普通甜菜(B.vulgaris)三种间杂种的F_1、F_2及F_3的减数分裂行为。各代减数分裂终变期,染色体联会成9个二价体。中期Ⅰ有棒状结合,也有环状结合。F_1、F_2、F_3各代中期出现单价体频率分别为0.23、0.18、1.13。后期Ⅰ出现染色体桥、落后等异常现象,各代频率分别为0.93、2.2和3.26。后期Ⅱ各代异常频率为0.41、0.75和0.32。异常四分体频率各代分别为0.16、0.13和0.66。异常频率有随世代增长而增加的趋势。结果表明,B.patula、B.cicla及B.vulgaris三个种的染色体组基本上是同源的。本文还讨论了杂种减数分裂稳定性及遗传育种上利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优良甜菜新品种Beta866的引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eta866是美国BetaSeed公司选育,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引进的甜菜二倍体单胚雄不育杂交种。该品种丰产性好,块根含糖较高,属标准偏丰产型品种;抗丛根病和褐斑病,耐根腐病;块根形状整齐,品质好,出糖率高,产质量稳定,适应性广。在2010—2011年的国家甜菜品种区域试验中,全国三大甜菜产区两年42个试验点次平均根产量72506.8kg/hm2,比对照品种提高25.4%;平均含糖率16.4%,比对照品种低0.4度;平均产糖量11867.8 kg/hm2,比对照品种提高23.2%;对丛根病的抗性明显优于对照品种,对褐斑病、根腐病、黄化毒病和白粉病的抗性与对照品种相当。在2009—20011年的黑龙江省区域试验中,Beta866两年15个点次平均根产量55565.3 kg/hm2,比对照品种提高9.8%;平均含糖率16.0%,比对照品种高0.2度;平均产糖量8910.1kg/hm2,比对照品种提高11.8%。该品种适宜在黑龙江的绥化、齐齐哈尔、哈尔滨、佳木斯、黑河、牡丹江,河北的张北,内蒙古的包头,新疆的伊犁、昌吉等地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7.
甜菜丛根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Ⅰ.品种区域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蓉  刘浩  李锋 《中国糖料》2000,(2):10-13
采用多项栽培措施等合理配套综合防治技术,对引进品种进行2年的区域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引进品种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1997年平均公顷产量近60t,含糖率平均为15.5%;1998年平均公顷产量高达75t以上,含糖率在12%左右。筛选出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的2个引进品种Beta4006和Beta40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