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马铃薯是武山县第二大支柱产业,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加剧了武山县水资源供需矛盾。交替灌溉作为一种有效的节水灌溉技术,不仅可以提高马铃薯灌溉水利用效率,而且在武山县马铃薯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研究概述了武山县马铃薯生产及灌溉现状,分析发展节水灌溉的重要性,提出交替灌溉技术在武山县马铃薯生产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根区交替灌溉对马铃薯叶片超微结构及生理性状的影响。[方法]以马铃薯早熟品种费乌瑞它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根交替灌溉对马铃薯叶片细胞超微结构、植株农艺性状、生理性状的影响。[结果]分根交替灌溉处理在受到干旱胁迫时马铃薯植株叶片较常规灌溉处理气孔器密度低、闭合程度大,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受损程度小,叶片细胞保证了细胞器的功能,使马铃薯植株表现较强抗旱性。氧化酶活性变化规律,在不同灌溉条件下随着含水量降低,分根交替灌溉处理较对照处理更能增强细胞抗氧化活性。分根交替灌溉处理的SOD、POD、CAT活性在各含水量时期均高于CK处理,随土壤含水量降低植株抗氧化能力更强;MDA活性较对照处理低,因此,受氧化胁迫轻。分根交替灌溉能有效促进马铃薯植株整体生长势。控水灌溉复水后,植株整体变化和累积速率高于CK处理,保证马铃薯产量。以上结果表明,分根交替灌溉诱导马铃薯植株的细胞超微结构和生理酶活性的正向调节,增强了马铃薯对于干旱刺激的应激反应能力,提高马铃薯植株的抗旱能力。[结论]该研究为非充分灌溉下的马铃薯高效抗旱节水栽培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于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技术配合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技术配合缓释肥处理可显著提高马铃薯的肥料利用率,对马铃薯的产量构成、土壤养分运移均有一定影响;膜下滴灌技术配合缓释肥处理的马铃薯产量比常规灌溉施肥提高12.07%,在马铃薯关键时期土壤养分运移发挥重要作用,速效磷、速效氮分别比常规灌溉施肥提高11.5%、15.5%。膜下滴灌技术配合缓释肥不仅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还可节约水资源,并降低肥料量过大造成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4.
一、灌溉参数 灌溉方式为加压滴灌,滴头间距0.3米,毛管间距0.45米,滴头流量3.2升/小时,667米2滴水定额400~500米3,滴水8~12次,灌溉周期4.5~6.5天,每次667米2滴水15~20米3。轮灌组数1组,每轮灌组工作时间3~4小时,日工作20小时。按照水量平衡原则根据不同流量机型确定灌溉面积。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淀粉加工汁水灌溉对土壤养分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淀粉加工汁水资源化利用问题,通过盆栽种植玉米试验,研究马铃薯淀粉加工汁水灌溉对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淀粉加工汁水静置24 h后,除COD和BOD外,重金属含量显著降低;利用马铃薯淀粉加工汁水原液和静置24 h后汁水分别灌溉土壤,与清水灌溉相比,土壤氮、磷、钾、有机质含量均明显提高,尤其土壤速效钾含量在玉米收获后提高了7倍以上,而马铃薯淀粉加工汁水无论是原液还是静置24 h后灌溉土壤,均没有对土壤造成重金属污染,且在玉米收获后土壤中COD基本降解。因此,利用马铃薯淀粉加工汁水灌溉,在合理的灌溉量范围内不会对土壤环境质量造成影响,对区域农业产业发展和减施化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水资源的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作物产量的高低,对于干旱缺水地区,如何合理的利用水资源、打破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成为非常重要的课题,水资源关系农业的发展,是经济社会的命脉,对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合理的灌溉模式不仅能够确保作为稳产还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本试验于2021年4-10月在景电灌区开展不同生育期调亏灌溉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尽管苗期调亏灌溉产量较CK略微将低,但降幅仅5.05%,而水分利用效率和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CK显著提高15.39%和23.86%。因此,在马铃薯苗期进行轻度调亏灌溉,而在其他生育期进行充分灌水是灌溉景电灌区马铃薯种植最佳灌溉策略。  相似文献   

7.
对北方农牧交错带朔州市马铃薯栽培中的4种不同灌溉方式进行比较试验,分析对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田间病害、氮肥使用率等因素.结果表明,起垄滴灌灌溉方式对马铃薯增产增效和品质提升效果十分显著,为最佳节水灌溉模式,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以确定马铃薯滴灌最佳灌溉方案为目标,通过不同灌水处理试验,对马铃薯高垄滴灌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育期降水量为102.9mm时,与试验田相同地力和施肥条件,灌溉定额达到212.6m3/667m2,马铃薯产量达到峰值;马铃薯合理灌溉定额为120m3/667m2;当灌溉定额为120m3/667m2时,马铃薯生育期最佳灌水次数为8~10次。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是我国第4大粮食作物,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而我国淡水资源较为紧缺,因此探寻马铃薯节水高产的栽培技术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本文主要就近年马铃薯需水规律的研究成果、马铃薯节水灌溉技术以及节水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总结。通过分析马铃薯不同生长阶段水分对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规律,从而为马铃薯的节水灌溉技术提供理论支撑。目前,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节水灌溉技术包括控制性根区交替灌溉和调亏灌溉技术,已经在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马铃薯:冬种马铃薯加强结薯期管理,中耕除草、培土、防病防虫;视苗情追肥,以人畜粪为主;遇干旱应进行灌溉;早春马铃薯加强苗期管理;晚春马铃薯要提高整地质量,起垄垒厢,采取适当深播、厚盖土措施,确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泽普县马铃薯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6.7千米2左右。根据核桃间作马铃薯不同生育时期需水情况,采用常规灌溉、滴灌方式对马铃薯进行灌水试验,探讨不同灌溉方式对马铃薯株高、块茎等的影响,尝试缓解泽普县农林间作模式下不同作物灌溉用水矛盾。一、试验时间试验于2013年11月~2014年6月,在泽普县波斯喀木乡13村核桃间作马铃薯田进行,核桃行距12米,种植年限14年。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水分需求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分在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决定马铃薯块茎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多,但必须供给适量才能满足其正常生长需要。研究和了解马铃薯水分需求特性,是马铃薯生产科学合理灌溉补水的前提和基础。综合相关文献资料,归纳马铃薯生长发育期间的水分需求规律和适宜土壤水分指标,并概述干旱或灌溉补水对马铃薯生理代谢、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提出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期为马铃薯水分需求特性的进一步研究和合理灌溉补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水肥一体化技术有机结合了灌溉与施肥技术,可以精准供给水分与养分,提高水资源和肥料的利用率,有助于马铃薯生产节能增效.该文阐述了马铃薯水肥一体化的技术优势,逐一介绍了选地与整地、种薯处理、播种管理、中耕除草、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种植要点,以期创新马铃薯生产模式,提高马铃薯的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4.
冬马铃薯单垄双行微喷灌节水技术的推广,为红河州赤红壤山地冬季种植马铃薯建立了配套的技术模式,既满足了冬马铃薯种植灌溉的需要,微喷技术达到了节水、省工、省时的效果,又提高了栽培效果,实现了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5.
水肥一体化技术有机结合了灌溉与施肥技术,可以精准供给水分与养分,提高水资源和肥料的利用率,有助于马铃薯生产节能增效.该文阐述了马铃薯水肥一体化的技术优势,逐一介绍了选地与整地、种薯处理、播种管理、中耕除草、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种植要点,以期创新马铃薯生产模式,提高马铃薯的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机械化作业是提高大面积种植马铃薯生产效率的根本措施,为更好地将农业技术融合于农机作业,文章总结机械化种植马铃薯过程中的整地、播种、中耕、植保、施肥、灌溉、收获等作业的农艺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马铃薯属于基本粮食之一,在很多地区广泛种植。现阶段,马铃薯栽培技术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水肥一体化技术是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栽培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二者相结合,不仅能够减少灌溉量,节约水资源,同时还能节省大量人力,减少后期田间管理工作。另外,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实施,能够精准的把握马铃薯各个生长周期所需要的水分及养分,及时进行供给,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马铃薯生长,提高马铃薯的产量。  相似文献   

18.
为了改变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靖远县大力推广以垄膜沟灌和垄作沟灌技术为主的农田节水灌溉技术,降低农田灌水成本,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探讨干旱、半干旱高原性气候明显的靖远灌溉区马铃薯最佳起垄高度,通过试验设置5个不同处理(10 cm、15 cm、20 cm、25 cm、30 cm)研究其对马铃薯单株结薯、商品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垄高的增加单株结薯、商品率、产量及品质逐渐提高,垄高25 cm时能极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品质和商品率。  相似文献   

19.
榆林是陕西马铃薯的主要产区,但生产中存在灌溉不合理、水分利用效率低的问题。通过研究不同灌溉频率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为集成榆林北部合理的马铃薯灌溉技术方案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16年5-10月在榆林市榆阳区牛家梁镇现代农业园区内进行,设置了3个灌溉频率处理:处理1(4 d一灌)、处理2(8 d一灌)、处理3(12 d一灌),研究了总灌水量为195 mm条件下,不同灌溉频率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2植株株高(153.3 cm)、单株块茎重(2.11 kg)、平均产量(60 150 kg·hm~(-2))和水分利用效率(160.66kg·mm~(-1))最高,虽与处理1差异不显著,但与处理3差异显著。充分考虑到增产、节水、省工及效益提高等综合因素,中度灌溉频率处理(8 d一灌)是适合于榆林及毛乌素沙地的最佳灌溉频率。  相似文献   

20.
<正>一、试验目的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灰漠土为试验土壤,研究常规沟灌、滴灌和简便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对春茬马铃薯生长、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探索适合当地实际生产情况的灌溉方式及相关参数,为马铃薯高效节水栽培制定适合的灌溉制度提供依据,为该地区马铃薯增产、增收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