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养蚕是农村创收方式之一。本文总结了提高单张蚕种产茧量的措施,包括选择抗病性强的蚕品种、做好消毒工作、防止蚕期中毒、做好大小蚕饲育管理、做好上簇和簇中管理、做好采茧和售茧工作等,以期为养蚕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特殊用途桑蚕品种渝黔绿茧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加快特殊种质资源的利用,按桑蚕普通种品种区试设计要求,对绿茧品种进行室内品比与生产区域试验.品比结果表明,蚕种孵化整齐,蚕儿发育整齐度高,健康性好,壮蚕食桑快,食桑活泼,踏桑少,老熟整齐,营茧快,茧型整齐匀正,茧色内外层一致,淡绿色,茧丝长1 100 m左右,解舒率80%左右,出丝率16.5%,解舒丝长900 m左右;蚕丝淡绿色,整根丝深浅一致.生产区试结果表明,蚕种孵化整齐,蚁蚕体色黑色,小蚕共育蚕儿发育整齐,健康性好,抗逆性强,张种产茧量较高,适应贵州中海拔以下蚕区的养蚕环境.  相似文献   

3.
桑蚕普种生产成本主要由种茧成本、种子费用(即原种费)、房屋设备折旧费、用工成本、生产直接物耗成本、蚕种检验检疫冷藏费等构成。其中单张蚕种检验、检疫冷藏费是不变的,单张蚕种房屋设备折旧费、用工成本随着生产总量的增加而降低,以凉山州蚕种场每年繁育普种40万张为例:kg茧制种系数为13.0-4.5张范围内每提高0.5张分别可节约种茧成本:;2万元、24万元、19万元;单张原制种量由40张提高到50张可节约原种费18万元,单张原种制种量由50张提高到60张可节约原种费12万元。  相似文献   

4.
1.湘彩黄1号 四元杂交夏秋用天然黄色茧家蚕品种,登记编号为XPD008-2016.该品种体质强健、产茧量高、茧色稳定、茧丝优良、蚕种易繁.蚕种孵化齐一,蚁蚕体色呈黑褐色;各龄蚕食桑快,行动活泼,发育整齐,体质健壮,素斑,体色青白;老熟时体色偏黄.  相似文献   

5.
<正> 我省柞蚕通常是一年放养两季,春放种秋放丝;部分一化地区,则种、丝茧均系春放.春季正是柞树萌发生长期,因产叶量少,产茧量低,工效差.春季干旱多风,柞叶老化快,移蚕次数多,既浪费饲料摧残柞树生长,又影响亩柞产茧量.因此,改放一季秋蚕是养柞增茧,提高柞蚕经济效益,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河南省近几年养蚕成绩较好,克蚁收茧量可达到4.5 kg,但千克制种量偏低。造成制种量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后期死蛹发生较多,死蛹主要有细菌性败血蛹和僵病死蛹两种。后期死蛹通常占蚕蛹总数的10%左右,严重时甚至更多可造成蚕种生产失败。因此,制种量降低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是蚕种生产的重要任务之一。一、发生死蛹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解放初,广东省研究确定了蚕业恢复发展和蚕业科学技术研究的方向是:从增产桑叶、提高养蚕技术、改良蚕种三个方面不断革新、创造与推广应用科技成果。三十年间大幅度提高了亩桑产茧量、产丝量和丝的质量,成绩显著。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的蚕业生产已经40余年了,在生产中采用的蚕种,基本上都是采取纯种生产,纯种生产除了使品种的纯度更加提高,茧质比较一致以外,它的主要缺点是,由于多年近亲交配,血缘相近,幼虫的生活力显著下降,发病率高,产茧量低。而一代杂交种,不但有很强的适应性,而且在生活力、抗逆力、产茧量等方面都比纯种生产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河南省蚕种主要是由种场技术员指导原蚕点农民饲养原蚕,而后收茧制造的。蚕种场经济效益的好坏,取决于克蚁制种量。克蚁制种量则等于克蚁收茧量与斤茧制种量的乘积。从现有的情况看,一般蚕种场的克蚁制种量偏低。造成制种量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常规技术处理未能达到要求外,还有部分技术人员素质差、原蚕点环境恶劣、桑园管理不好和原蚕茧处理不善等方面的问题。一、克蚁制种量低的原因(一)部分技术人员素质差  相似文献   

10.
<正>锦·绣×潇·湘(XPD020-2013,见第24页图5)由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和苏州大学联合选育。该品种为夏秋用家蚕品种,具有体质强健、好饲养、产茧量高、茧丝质优良、蚕种易繁等特点,适合在长江流域的夏秋季推广,也可在推行"秋种春养"的区域春季饲养。蚕种孵化齐一,蚁蚕体色呈黑褐色。蚕儿各龄食桑较快,行动较为活泼,发育整齐,体质健壮,壮蚕食桑快、量大,粗壮结实,花蚕为雌,白蚕为雄。老熟齐一,营茧快,多结中上层茧,茧粒大,茧形长椭圆,大小匀正,茧色洁白,  相似文献   

11.
<正>蚕种生产单位在自有桑园不足或没有种茧桑园的情况下,选择条件适宜的农村饲育原蚕生产蚕种,满足市场需要,多年来一直如此。但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大批劳动力转移,原蚕基地出现了桑园面积萎缩、蚕农养蚕积极性不高、种茧质量下滑、斤茧制种量和克蚁收茧量下降等诸多不利因素,制约了河南省家蚕良种的繁  相似文献   

12.
如何提高柞蚕杂交种的孵化率和产茧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柞蚕一代杂交种以生命力强、发育快齐、遗失蚕少、老熟齐、适应性广、茧大、产量高等优良生产性能深受养蚕群众的欢迎。但在大批量制种生产中,由于操作不当,往往会出现孵化率偏低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蚕农的蚕卵蚕产茧量和柞蚕制种场的经济效益。现将制种期技术处理不当对柞蚕卵孵化率的影响,分析、总结如下:一、种茧的选择和保护(一)选好对交品种的种茧选茧是提高蚕卵质量和蚕茧产量的重要环节,俗话说"好种出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屏边县新现乡养蚕张数出现大幅下滑,经调查,养蚕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蚕农饲养家蚕在上蔟前血液型脓病大量爆发,蚕茧产量较低,平均每张蚕种产茧量只有30kg左右,茧质较差,黄斑茧、柴印茧较多,死笼率较高,造成蚕农收入大幅下降所导致。为弄清血液型脓病的发生规律,找到有效的防治方法,对洗马塘村、底咪村的养蚕过程进行调查,经调查,发现血液型脓病的爆发是由于小蚕饲养密度过大、小蚕温湿度控制不过关、蚕室蚕具消毒不过关、大蚕蚕座消毒、蚕室通风不良所造成。  相似文献   

14.
2016年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冷泉镇所本底村委会补机白村、多依村、腊卡村夏蚕出现一种排念珠状蚕粪的蚕病,夏蚕单产由每张45~50 kg下滑到35.1 kg,严重影响蚕农收入和从事养蚕劳动的信心。通过不同季节、不同地点、不同方式进行小蚕共育,把共育的小蚕分到同一村中,对比观察大蚕的长势及健康状况并记录单张蚕种产茧量,调查引起排念珠状蚕粪的蚕病发生原因,发现该蚕病是蚕采食了感染细菌性桑疫病的桑叶所导致,属于细菌性蚕病。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对柞蚕需求的不断增加,强调柞蚕蚕场管理与软化病防治等措施,能有效解决如何提高良种繁育中的选择培育,降低种茧蛹期病毒率,防止品种退化、病害等影响柞蚕蚕种质量的问题。一、柞蚕场的管理目前柞树缺株少墩现象相当普遍,需坚持补植柞树,借以逐年提高柞蚕场资源的利用和单位蚕场面积产茧量,同  相似文献   

16.
秀丽的秦巴山区,汉江河畔有一颗难灿的蚕桑明珠—石泉.这里气候宜人,交通便利,阳安铁路、汉白公路、西万公路由此交错而过,是全国有名的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在省地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石泉人民奋发图强,蚕桑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养蚕十J种维丝织绸系列化开发格局,挣一举成为石泉经济的夫访严业.其人均产茧量、亩桑产茧量、人均产值均名列西北地区前列.石泉蚕业的今日辉煌,首先得益于石泉壶种场生产的“天虹牌”优质蚕种.  相似文献   

17.
蚕种生产单位在自有桑园不足或没有种茧桑园的情况下,选择条件适宜的农村饲育原蚕生产蚕种,满足市场需要,多年来-直如此.但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大批劳动力转移,原蚕基地出现了桑园面积萎缩、蚕农养蚕积极性不高、种茧质量下滑、斤茧制种量和克蚁收茧量下降等诸多不利因素,制约了河南省家蚕良种的繁育与推广.为此,笔者对河南省桑蚕原蚕区生产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李巨绘 《吉林农业》2011,(8):132-133
蚕种生产是整个蚕业生产的基础工程,蚕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蚕业的发展。而原蚕饲养更是蚕种生产的源头,是蚕种生产中最重要的一道工序。纵现我国众多蚕种生产单位目前普遍面临的困境如蚕种质量不稳定,蚕种繁育系数偏低,原蚕基地不好找,蚕微柱子病不好控制等,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根源都在于生产源头即原蚕饲养出了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须从小蚕饲养管理上抓起。笔者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浅谈一种较为科学的小蚕饲养形式,即小蚕共育在蚕种生产上应用的效果,着重分析了小蚕共育在实践生产中的优势、容易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措施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赵咏 《北京农业》2013,(15):153
笔者长期从事蚕种生产技术工作,对各季节的蚕种情况十分熟悉。本文结合蚕种生产实践,详细阐述了改进饲育、采茧、运茧、削茧、鉴蛹等关键环节的技术措施,实现蚕种生产"秋超春"的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0.
一、问題的提出与经过优良蚕种必須具备絲量多、絲质好、抗逆性强、龄期短、发育整齐、飽养容易、茧形匀整、茧色洁白等性状。目前我省农村大面积生产的春用种是沄汗×华九(正反交)一代杂种,这个品种产茧量比較稳定,但缺点是出絲率較低、茧絲纖度較粗、丝質不够理想,而且单位用桑量又多。1958年起,花了三年时間,試图換用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培育的鎮_1×鎮_2、鎮_5×鎮_8(及其反交)、苏_(16)×苏_(17)等一代杂种,这些品种虽然茧层率高,但产茧量不及沄汗×华九(正反交),同时对我省各地的自然条件适应性不强,飼养技术要求又高,在农民一般技术飼养条件下,优良特性不能充分发揮,产量是不稳定的。因此,从当前大面积生产水平出发,选育出优于現有品种、适于本省自然条件和农村一般技术水平的新品种,是蚕业研究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