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梅赤衣病是近年来新发现为害杨梅枝干的病害 ,过去很少报道。该病在杨梅主产区浙江丽水、青田等地普遍发生 ,发病率达 50 %以上 ,并有进一步扩展蔓延之势。1 症状  该病为害杨梅枝干 ,以主枝、侧枝发病较多 ,一般多从分枝处发生。发病后明显的特征是被害处覆盖一层薄的粉红色霉层 ,故称赤衣病。发病初期在枝干背光面树皮上可见很薄的粉红色脓疱状物 ,次年 3月下旬开始在病斑边缘及枝干向光面出现橙红色痘疮状小疱 ,散生或彼此相连成病斑 ,可布满整个主干主枝向光面。约 50天后 ,整个病斑上覆盖粉红色霉层 ,干燥时到处飘散。2 病原及发…  相似文献   

2.
荔枝溃疡病又叫干癌病,是荔枝园一种常见病害。发病初期,枝皮无光泽,色暗,以后逐渐皱缩,树皮粗糙龟裂,随着龟裂扩大加深,部分皮层翘起、剥落。严重时病害延及木质部,当病斑扩展环绕枝条时,使患部以上枝条叶片变黄逐渐脱落,致使树势衰退,甚至整株枯死。发病先从主干开始,蔓延到主枝,扩展到两年生以上大枝,一年生枝条出现这种病状较少。荔枝溃疡病病源不明。高温多湿是发病有利条件,在浦北县每年5~8月是发病较严重的时期。在地势低洼,果园荫蔽,管理粗放,树势衰弱,树皮有伤口的情况下,常使病情加重。黑叶荔枝感病较重。…  相似文献   

3.
1 扶干正树 ,补枝圆冠 主干或中心干歪斜的树 ,用插支柱缚枝或“顶干”方法扶正。主枝不齐的 ,用腹接法补枝。主枝延伸方位不合理 ,造成枝条分布不匀的 ,用拉枝或“背枝”调整。2 疏缩开角 ,扩张树冠 当大枝多、角度小时 ,对于向中心干抱合的骨干枝和辅养枝 ,视枝条疏密情况和着生部位 ,按标准树形 (多主枝疏层形、疏散分层形、自然半圆头形等 )的树体构架选定好永久性骨干枝 (中心干、主枝、侧枝 )后 ,疏除无延伸空间的多余大枝 ,重回缩有小空间发展的多余大枝 ,让其发枝后培养成大型或中型结果枝组。用撑、拉、背、坠等方法开张主枝角…  相似文献   

4.
1 冬春芽前修剪 当前冬春芽前修剪推广大枝修剪法。大枝修剪是一种剪大枝辅以细部修剪的方法,实质上是将树形改造成自然开心凹凸形树冠,改善内膛光照条件,以促进内膛结果。 大枝修剪的要点是:a.首先采取吊、拉、缚、撑等技术,开张树冠,尽量改善内膛光照条件。b.锯掉中心直立枝,打开“天窗”降低树高至2~2.5m。c.疏除直立或分枝角度小的大枝。留下的主枝和副主枝的分枝角度大于45°,以达到树冠开张和形成凹凸树冠。d.疏散过密枝、交叉枝和轮生大枝,只留下3~4个主枝,每个主枝留1~2个副主枝,使树冠层次分明,通风透光。回缩大枝,如果树冠内膛空虚,留桩10~15cm,促进隐芽萌发内膛结果枝  相似文献   

5.
金花梨是中国目前推广的优质梨树品种之一,已在四川几个市县建立生产基地,种植近2000万株。近年来在汉源金花梨基地县发生一种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过的金花梨疮斑病,面积达数十公顷,并有逐年扩展、加重为害的趋势。危害症状:病树整个主干、主枝和侧枝的皮孔较正常皮孔呈明显疱疹状膨大,随后皮孔木栓组织呈纵向唇状开裂、坏死。病态皮孔形状为圆形、椭圆形和长梭形,单生或纵向首尾相连成条状,纵横径04~0.7mmX0.3-3.0mm,大小表现为主干>主枝>侧枝。病态皮孔米黄色,遍及整个枝干呈“麻子”状,故称为癌斑病。病枝干表皮呈红褐…  相似文献   

6.
1 细菌性穿孔病1 1 症状与发病规律 桃穿孔病是桃树上的常见病害 ,在叶片、新梢和果实上均能发病 ,以叶片受害最重。叶片发病初期为水渍状小圆斑 ,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 ,病斑直径 2~ 5mm ,褐色 ,边缘有黄绿色晕环 ,以后病斑干枯、脱落、穿孔 ,故称“穿孔病”。严重时整个病斑相连 ,造成叶片脱落。果实受害初为淡褐色水渍状小圆斑 ,稍凹陷 ,以后病斑稍扩大 ,天气干燥时病斑开裂 ,果实失去商品价值。病原细菌主要在病梢上越冬 ,当桃树展叶抽梢时 ,从溃疡斑内溢出菌脓 ,经叶片气孔和枝梢皮孔侵染。温度高、湿度大时有利于该病的发…  相似文献   

7.
板栗疫病发生情况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浙中地区武义县,近10年板粟已发展到2 667hm2,其中 25%的板栗连年遭受板栗疫病(又名板栗干枯病)为害。该病为害树干、主枝和小枝,受害枝干皮孔异常突起,发病枝比正常枝发芽展叶晚,叶小而黄,严重时叶缘焦枯,不抽新梢或抽梢很短。枝干病斑初期呈红褐色,近长形,病组织松软稍隆起,刮破病树皮,病组织溃烂、水渍状,有很浓的酒糟味,随着病情发展,病部逐渐失水,病枝干上部干枯死亡,最后整株枯死。 通过病苗、带病接穗传播病害。土质瘠薄、根浅树弱、管理粗放的栗园发病重;处于风口或有积水的栗园发病重;嫁接…  相似文献   

8.
春季是桃树流胶病的发生盛期,该病属生理性病害,各地均有发生。轻则影响品质和产量,重则可造成毁园。因此,要抓住春季关键时期进行防治,减少病害发生。1 主要症状 桃树流胶病主要发生在主干和主枝分杈处,果实和枝条也有发生。枝干发病时,树皮裂口处流出淡黄色柔软透明的树脂。树脂凝结后,变成红褐色。病部稍肿大,皮层和木质部变为褐色,严重时,枝干枯死。病株树势衰弱,叶色黄而薄,叶片细而小。果实发病,由核内分泌并溢出黄色胶汁,病部硬化或破裂,不能食用。2 发病原因 发病原因十分复杂。但主要有:一是果园管理粗放。土壤板结,排水不良,…  相似文献   

9.
谢风  水清 《广西蚕业》2006,43(2):51-52
桑树烂头病又称桑树细菌性黑枯病、桑疫病,是桑树重要病害之一.病斑有两种类型:一种由叶片气孔侵染引起,发病初期呈油渍状圆形或不规则形半透明斑点,后扩大转变为黄色至黄褐色病斑,周围叶色稍褪绿,气候干燥时中央会串孔;另一种是通过叶柄、叶脉从维管束感染引起的,病叶叶脉变褐,由叶脉限制形成多数细小的多角形病斑,在叶脉、叶柄上产生暗黑色稍凹陷的细长条斑,严重时叶片皱缩,大部分发黄脱落.病菌侵入嫩梢时,嫩梢和芽叶变黑腐烂,形成烂头.病害蔓延到枝条时,病枝上出现粗细不等的点线状棕褐色斑,斑点上常溢出淡黄色的珠状菌脓,严重时病斑可深入枝条深层组织.  相似文献   

10.
多干银杏指同一株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主干,各主干间胸径差异不大。为充分利用主干,可保留胸径较大的主干2~3个,结合培养疏层形树形,采用分层嫁接法,可快速成形,提早结果,达到果材兼收的目的。嫁接时期以“清明”前15天至节后10天为宜,方法为插皮接。各主于上无可留用的主枝(或去除全部主枝)时,各主干均“落头”嫁接。干径较小者在距地约0.8m处嫁接,于径稍大者在2.2m处嫁接,于径最大者在3.5m处嫁接。嫁接顺序由上而下,待各接穗成活后,每主干培养一层主枝,将来形成低、中、高3层主枝,第一层3~4个主枝…  相似文献   

11.
1 病害1 1 炭疽病 主要为害当年新梢和果实。新梢一般在 6月上旬开始发病 ,持续时间长达 60天以上 ,果实在 6月下旬至 7月上中旬发病。发病初期新梢和果面出现小黑点 ,逐渐扩大呈圆形和椭圆形 ,被害枝条表皮呈黑褐色 ,病斑凹陷开裂 ,根部营养和果实发育受阻 ,造成病斑上部枝条枯死 ,被害果实容易硬化脱落。1 2 黑星病 主要为害柿树幼叶、幼枝及幼果。一般 4~ 5月份开始 ,5~ 6月份停止。发病时在叶片上形成深黑色星点病斑 ,四周有黄色晕圈 ,后期病斑硬化成疮痂状 ,感病植株生长不良 ,树势变弱 ,容易落叶 ,病果提前脱落 ,苗木发病较成…  相似文献   

12.
流胶病是为害甜樱桃的重要病害,多发生于主干及主枝上,发病初期病部膨胀,随后陆续分泌出透明、软的树胶,并逐渐变成褐色、晶莹和软的胶块,最后变成茶褐色硬质胶块。发病后轻者树势减弱,重者导致死亡。1996年进行防治试验,试验地在四川省中江县中兴乡,土壤为紫色土,甜樱桃品种为红灯,3年生,流脏病发病率70.5%,病情指数为36.2。5月9日先用利刀刮净流胶病斑的受害组织,然后涂上药剂,于5月25日再涂一次药剂。药剂有:止胶愈合粉(四川省仁寿县农药化学研究所生产)100倍液,足光粉(成都中医学院制药厂生产,“国光”牌),兽用…  相似文献   

13.
1症状主干和主枝受害时,初期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椭圆形瘤突,直径0.25-0.5 cm,中央呈扁圆形开裂。病健部交界处产生裂纹,病皮易脱落而留下凹陷,未脱落的病皮则连接成片,呈鳞片状翘起,病  相似文献   

14.
《山东饲料》2007,(2):23-23
一、病害特征 该病可危害番茄的叶片、叶柄、嫩茎和果实。多由下部叶片先发病,从叶尖、叶缘开始,病斑初为暗绿色水渍状,渐变为暗绿色,潮湿时在病处长出稀疏的白色霉层;茎部受害,病斑由水渍状变暗褐色不规则形或条状病斑,稍凹陷,组织变软;嫩茎被害可造成缢缩枯死,潮湿时亦长出白色霉层。果实发病多在未着色前,果皮出现暗褐色不规则形病斑,逐渐向四周下端扩展呈云纹状,周缘没有明显界限,果皮表面粗糙,颜色加深呈暗棕褐色,潮湿时亦长出白色霉层。  相似文献   

15.
柑桔爆皮虫是闽西柑桔产区分布广、为害较重的害虫之一 ,以幼虫蛀害主干或主枝 ,在皮下造成许多虫道 ,被害部位树皮整片爆裂 ,造成大枝枯死 ,严重时整株枯死。1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 6~ 9mm ,古铜色 ,有金属光泽。卵扁椭圆形 ,长 0 7~ 0 9mm ,初产时乳白色 ,后渐变为土黄色 ,孵化前呈淡褐色。幼虫体扁平细长 ,乳白色或淡黄色 ,老熟幼虫体长 12~ 2 0mm。蛹扁圆锥形 ,体长 8~ 10mm ,初为乳白色 ,渐转淡黄色 ,后期变蓝黑色 ,有金属光泽。2 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 1代 ,以不同龄期的幼虫在树干内越冬。闽西地区 3月上中旬开始化蛹…  相似文献   

16.
《山东饲料》2005,(12):20-20
一.症状 主要侵浸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红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展成为圆形病斑,或不规则的多角形病斑,黑褐色,直径1~5毫米。后期,病斑中央组织变为灰白色。发病严重时,病斑相互连接,导致叶片枯黄,早落。在潮湿环境条件下,叶斑下面着生许多褐色的小霉点,即病产原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  相似文献   

17.
<正>1.黄瓜霜霉病霜霉病是黄瓜上发生最普遍也是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发生后对黄瓜造成的损失很大,能减产20%~30%,严重时减产一半以上。在温度16℃~24℃,湿度80%以上时,较适宜霜霉病的发生。低于10℃或高于28℃,较难发病;低于5℃或高于30℃,基本不发病。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多在开花结果后发生,从下部老叶开始发病。发病初期,叶片背面出现水渍状、浅绿色斑点,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病斑颜色变化为绿色、黄色,最后变为褐色,潮湿情况下叶片背面病斑上长  相似文献   

18.
病害是造成牧草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某些病害侵蚀的牧草饲喂家畜时还可能引起家畜的疾病 ,因此必须做好牧草栽培时病害的防治工作。苜蓿主要的真菌性病害有褐斑病、锈病、霜霉病、白粉病、黄萎病、黄斑病、菌核病及丝菌核病等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1 苜蓿褐斑病苜蓿褐斑病又称普通叶斑病 ,初次种植当年苗期发病较少。发病初期叶片出现点状浅色褪绿斑 ,后逐渐扩大 ,多呈圆形 ,常在叶片正面的病斑中部有一深色突起 ,即病原菌的子座和子囊盘。病斑大小为 0 5~ 5毫米 ,病斑一般自植株下部叶片发生 ,逐渐向上蔓延。叶片上从…  相似文献   

19.
柑桔油斑病又叫油胞病、干疤病、虎斑病、熟印病 ,属于非侵染性病害。 2 0 0 2年 10月建水县在未成熟的柑果实上发现该病。油斑病不仅影响果实外观 ,在果实采摘、贮藏期还会引起其他病菌侵入 ,造成果实腐烂。1 症状 油斑病发生在采收前接近成熟的柑果实上 ,病斑油胞间隙下陷 ,油胞突出、病斑大小不规则 ,黄绿相间。后期病斑为黄褐色 ,油胞萎缩。2 发病规律 首先是气候变化无常引起。如采收前雨水过多 ,遇有大风等不良环境条件 ,果实易发病。其次是油胞破裂、芳香油外溢 ,使表皮遭受腐蚀发病。第三是机械损伤引起。3 防治方法 当…  相似文献   

20.
一、幼树修剪 板栗的树形主要有自然开心形和主干疏层形2种. 1.自然开心形:此形无中心干,只有3~4个主枝,自然干向外斜生,树冠矮小开张,利于通风透光,适于密植,是目前应用最好的树形.其整形要求一般是:干高80~100cm,选留主干周围分布均匀的3个主枝,要求主枝必须向外斜生,开张角度50~60°.以后从各主枝上发出分枝中,选留有一定间距离、生长强健的2~3个分枝培养成副主枝,使树冠稀疏开张,通风透光,立体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