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地流转是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农业经营的重要措施,但实践中存在农地"非粮化""非农化"、农地流转过度集中、农地被迫流转等风险。因此,需通过加强集体经济组织对农地流转用途和规模的监督、构建农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制度、完善农地流转合理定价机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方式完善"三权分置"下农地流转风险防范体系。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农业"这一产业模式的创新,助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猛,但在思想认识、发展规模、融资、土地流转、通信基础设施和利益协调等方面仍存在着亟需解决的问题。需要在"互联网+农业"顶层设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智能农业、农产品电商平台的打造、土地流转制度的完善、农村金融保险制度的创新、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龙头企业的壮大和多元服务主体的发展等方面采取针对性地措施。  相似文献   

3.
秦涛  蒋逸飞  朱然 《世界农业》2023,(5):116-124
实现农地有序流转与高效利用是建设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但目前中国仍面临农地资源难以收储、优质资产难以提升、社会化资本难以引进等问题,创新发展农地流转模式是亟须突破的核心问题。对此,本文以浙江衢州“两山合作社”为例,通过深入分析其总体架构与运行模式,发现其实现了土地流转的规范化操作,明晰了土地流转权属。通过地力综合提升、创新生产轮作模式、招大引强主体、创造再就业机会等价值增值路径,农地流转价值实现了最大化。浙江衢州“两山合作社”农地流转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耕地主体农地流转的顾虑,形成了防止农地“非粮化”和“非农化”的市场化手段,创新了农地流转绿色金融产品,拓展了多元融资渠道,通过多重利益分配机制激发了流转意愿,有效解决了传统农地流转存在的顽疾,为中国充分挖掘土地流转在乡村共同富裕建设中的最大功效提供了模式借鉴。  相似文献   

4.
农地流转是实现农业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加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农地流转中"去粮化"行为对国家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本文通过对国内农地流转政策演变、基本态势以及流转中出现的"去粮化"行为动因分析发现:农地流转中"去粮化"行为对我国粮食产量、耕地质量以及农民种粮积极性影响较大。为规避农地流转中"去粮化"行为发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建议农地优先流转给种粮大户和粮食加工企业、建立农地流转费用指导标准、规避农地流转政府强制行为、加强对农地使用用途监管和完善流转农地种粮低收益补贴等。  相似文献   

5.
资本主导型农地流转模式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途径。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户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流转流向规模经营农户明显加快,以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资本主导型农地流转模式已日渐成为我国一些地区农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的主体形式和现代农业经营的重要模式选择。事实证明,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但是也出现了比如非农化、非粮化等新问题。对资本主导型农地流转模式的定义、动因、环境、特征与效应进行梳理及归纳,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城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农村地区土地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的生产经营,农地流转工作也自然成为了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对于处于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偏远农村地区,农地流转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起步晚、水平低,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生搬硬套农地流转模式的现象也普遍存在。采用访谈、问卷等方法对洞口县农地流转模式取得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对现有农地流转模式进行改革,在"农户+经济组织"的形式中增加"专业服务机构"这一主体,为今后洞口县农地流转模式提供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技服务》2016,(7):15-17
当前中国农业与农村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我国农业生产的比较利益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与此同时,非农产业发展较快,收益较高,吸引了大量农业青壮年劳动力流入第二、三产业,导致了弃耕、撂荒等农地问题,且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越来越分散,我国农村土地面临着严峻形势。互联网的发展则推动了土地流转电商化,也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以阿里巴巴"聚土地"项目为例,深入探究土地流转电商化的作用及其内在机理,分析其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8.
郑许佳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24):252-254+261
农地流转是扩大农地经营规模、提高农业生产收益,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种有效方式。从主体利益视角考察农地流转的行为决策形成机制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和推进农地流转工作。结合实地调研并通过交易费用理论和农户行为决策理论分析得知,理论意义上,农地转出户和转入户基于经济利益最大化考量做出农地流转行为决策;在实际农村当中,亲戚朋友之间往往是自发流转,农户的农地流转行为决策的结果不仅考虑经济利益,还需考量人情社会关系;政府介入有利于降低交易费用,促进农地规模流转并抬高地租。  相似文献   

9.
推进农用地流转有助于土地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利用,是解决当前家庭承包土地制度带来的农地产权分散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尚存在着承包产权制度不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流转保障措施不健全等问题,导致流转各方主体利益难以协调,土地流转处于低级自发阶段。本文通对不同利益主体(农户、政府、经济组织)的流转诉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最关心的是流转的土地收益、经济补偿和自身的社会保障度,流转的方式倾向于保留承包权出租使用权;经济组织认为农地流转有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增加收入,但需要面临较大的风险;政府部门认为农地流转可以提高农地利用率,但政府在推进农地流转政策过程中会遇到农户对政策不了解和对自身利益担忧的实施阻力。最后从三个利益主体在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制衡关系出发,从完善农地产权政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土地市场培育等方面提出了推进农地流转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政府一直以来鼓励和促进农地流转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保障了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增加。近年来,农地流转在城镇化的影响下,呈现了速度加快、规模扩大、模式不断创新、地域扩展的趋势。尤其是推行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政策体系,又进一步推动了土地流转,提升了农业的专业化、现代化水平,但农地流转还没有普及,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在农地经营权流转与规模经营已成为农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的背景下,探析新时期农地流转的现状,以及在强制农地流转,农户利益受侵害,返乡务农的农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经营规模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中国农地流转机制四项基本原则、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农地流转的现状、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河南省农地流转表现出规模扩大、速度加快、流转方式多样、组织化程度提高、土地用途基本合理、流转收益不足等特点。农业兼业经营替代农地流转、地方政府对农地流转市场管理缺位、缺少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整合农地流转市场结果的综合性政策,造成河南省农地流转市场的困境。促进农地流转市场发育,须做实农民土地用益物权,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地方政府对农地流转市场的监管,建立农地流转中介服务体系,健全对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和农民工社会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2.
基于农地流转这一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相关门户网站数据为基础,采取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的方法,从农地流转的大环境角度对区内土地流转存在的流转规模较小、经营主体准入标准低,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不完善等问题进行分析,结合"互联网+"及智慧农业的不断进步,从清晰产权、增强制度弹性、提高准入标准、采用新型"互联网+"农地流转平台等方面引导农民对农地流转的新认知,同时创造性地提出契合高校"教改"进程,重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建议,以更加现代化的方式促进自治区农地规范流转,优化农地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大量农村劳动力快速流入城镇,以及在2008年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的背景下,农地流转加快了小农生产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农地流转模式也以最初以农户间流转为主,逐渐向以其他主体(企业、大户、合作社)流转为主的资本主导型流转模式转变。农地经营权与资本对接的资本主导型农地流转模式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通过梳理有关研究文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农村土地制度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也是农地承包经营权不断推进土地资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土地流转O2O模式存在土地确权不明、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以及监督评估机制不完善等法律风险,得出健全土地流转O2O模式的法律制度需要解决农地流转规模化与农业产业结构之间的矛盾,以及农地流转的趋利性与农村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并提出化解土地流转O2O模式的法律风险应在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下通过回应电商交易的趋利性本质,完善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制度,健全电商交易程序以及创新第三方监督评价机制,充分发挥互联网激活土地流转市场的作用,提高农村土地流转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增进农民福祉。  相似文献   

15.
建立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可以引导工商资本有序进入农业,推动农业现代化,还可以规避损害农民利益和耕地"非粮化""非农化"的问题,保障土地有序流转和规模经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宏  郑天佑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3):224-228,235
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分析了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现状和问题,重点指出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三方面问题,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面临过度规模化的问题,农民合作社内部治理和收益分配的问题,农业企业存在离农化和损害农民利益的问题.总结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困境,如高昂的粮食生产成本、超额的农地流转租金、"非粮化"诱惑、金融支持困境和政策困境.针对这些现状和困境,给出4点对策,严控过度规模经营,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二次补贴,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全面推行贴保贴息政策.  相似文献   

17.
介绍并分析美国农地抵押融资运行模式、日本农地抵押融资运行模式、德国合作金融模式等国外典型农地流转模式与甘肃省永登县反租倒包模式、宁夏平罗县农地流转中介模式、江西省安义县“三位一体”农地流转模式、安徽省绩溪县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农地流转模式、宁夏同心县农地抵押贷款模式、重庆九龙坡区“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会保障”模式等国内典型农地流转模式,结合我国农村土地国情,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建立规范的农地流转中介制度、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有效利用电商平台、制定违规和违约处理制度及建立供应网链结构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以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北湾镇的7个村为决策单元,以该区域农地流转方式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对评价单元从内生型流转和外生型流转2个角度进行农地利用效率评价.结果表明:现阶段中堡村和古城村的农地流转,不论是内生型还是外生型流转,其农地利用效率已经达到最佳水平;金山村、天字村和北湾村在不同的流转模式下,其农地利用效率均没有达到最佳水平,其投入和产出有待进一步优化;太安村现阶段在外生型流转模式下其农地利用效率已达到最佳水平,而在内生性流转模式下其投入规模过大而产出效率对太小,有待进一步优化;通过对内生型和外生型2种农地流转模式的利用效率比较研究发现外生型流转更有助于提高农业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日本脱离农地零碎化实践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从农地零碎化经营向规模化经营的转变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动了农业规模化发展。同样,作为过去以小农经营为主的传统农业国家,日本正处于从传统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中,并取得了一定效果,其脱离农地零碎化经营的经验可为中国农业规模化发展提供有益借鉴。中国在农业规模化发展过程中可充分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通过放宽农地流转限制,建立农地流转服务机构,颁布农地规模化经营相关扶持政策,重点扶持有发展潜力的农地经营主体,明确农业规模化经营阶段目标来促进农地流转,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实现农业的规模化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0.
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电商平台、"互联网+"等概念相继被提出,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着信息化手段逐渐渗透农业领域,农业产业掀起新一轮的变革。专业性涉农电商平台实现土地流转模式和农产品产销模式双创新,形成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信息化背景下土地流转新模式可以优化土地流转流程,降低经营风险,使得农村土地流入户和流出户收入均有所增长。在农产品产销环节,以新型电商平台为主导的农产品产销新模式压缩了流通中间环节,实现了农产品产销链条的扁平化,可以降低流通成本,使得农民实现收入增长。未来信息化手段的成熟运用将大规模实现农业生产订单化,农产品质量监管远程智能化,农业生产管理精细化,形成农民可持续增收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