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3 毫秒
1.
以豇豆幼苗为材料,低温胁迫处理前分别采用0.0、0.5、1.5、3.0、5.0 mmol/L水杨酸(SA)喷施豇豆幼苗叶面,研究不同SA浓度对低温胁迫豇豆幼苗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及对其缓解效应。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喷施外源SA,可使豇豆幼苗的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总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豇豆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豇豆幼苗过氧化氢酶活性、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降低;喷施0.5 mmol/L SA处理的豇豆幼苗,其生物量、相对含水量、光合色素含量、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相对最高,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比对照未喷施SA的增加208.11%、59.64%,而相对电导率相对最低,比对照降低74.42%。因此,SA预处理能缓解低温对豇豆幼苗的胁迫,以0.5 mmol/L外源SA效果相对最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不同质量浓度水杨酸(SA)处理玉米幼苗,研究了SA对废电池溶液胁迫下玉米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废电池胁迫下,SOD和POD活性比对照分别降低了47.05%和59.38%,丙二醛(MDA)含量、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升高,分别较对照高17.62%、17.62%、32.58%,显示出毒害效应;25~100 mg/L的外源SA处理,能使废电池溶液胁迫下玉米幼苗SOD及POD活性升高,MDA、电导率及脯氨酸含量下降,说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外施SA可以缓解废电池对玉米幼苗生长所造成的胁迫,且以SA质量浓度为100 mg/L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外源水杨酸缓解西葫芦幼苗低温胁迫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四叶一心期西葫芦幼苗为试材,研究了外源水杨酸(SA)对低温(15℃和5℃)胁迫下西葫芦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自由水/束缚水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西葫芦幼苗喷施150,250和350 mg·L-1 SA后,叶片相对电导率和自由水/束缚水比值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和CAT活性升高,外源SA能缓解低温对西葫芦幼苗的胁迫.5℃低温下,以250 mg· L-1 SA效果最好,而15℃低温下,以350 mg·L-1 SA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外源水杨酸(SA)对低温胁迫下香樟幼苗抗寒性的影响,为香樟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引种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一年生盆栽香樟幼苗为试材,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SA后,再进行低温胁迫处理,测定其电导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保护酶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外源施用SA能够抑制香樟幼苗叶片中叶绿素的降解、提高光合速率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MDA含量和植物组织电导率;2mmol/L的SA处理对香樟幼苗施用效果最好;而5 mmol/L的SA对香樟叶片的正常生长发育可能存在抑制作用.[结论]适宜浓度的外源SA能够减弱低温对香樟正常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外源水杨酸(SA)对烤烟在低温胁迫下的缓解作用,运用人工气候培养箱模拟4℃低温,设置SA(质量浓度10、25、50、100、150 mg/L)对盆栽K326烟草幼苗进行连续3 d根灌预处理,随后再进行连续4 d的低温处理,以常温(25℃)作为正向对照(CK),以4℃低温且未施用外源SA处理为负向对照(CK0),测定烟草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非酶抗氧化剂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4℃胁迫前根施3 d SA预处理下的烟草幼苗,在随后持续4 d的低温胁迫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显著提高,这3种保护酶分别在50、10、25 mg/L SA处理下活性最高;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增强,其中GR和APX活性分别在根施100 mg/L和50 mg/L SA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低温胁迫下烟草幼苗可溶性糖(SS)含量在10 mg/L SA处理下较CK0提高了17.46%,可溶性蛋白(SP)、脯氨酸(Pro)、抗坏血酸(ASA)在50 mg/L SA处理下含量均达到最高,较CK0分别提升了30.35%、316.44%和31.21%,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在25 mg/L SA处理下较CK0显著提高了51.38%,这些指标的提升,缓解了REC和MDA含量在低温胁迫下的上升。抗寒性隶属函数分析表明,50 mg/L的SA预处理对4℃低温胁迫下的K326具有最大缓解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喷施不同剂量的外源物质对番茄幼苗抗寒性的影响。【方法】在幼苗处于四叶一心时期喷施不同剂量的外源水杨酸或脱落酸或赤霉素,以喷水处理为对照,进行4℃的低温处理。观察幼苗表观性状,并测定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等与低温胁迫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外源水杨酸、脱落酸、赤霉素在适宜的范围内,可以有效缓解低温胁迫带来的伤害。处理效果随外源物质处理剂量而变化。水杨酸、脱落酸、赤霉素三种外源物质剂量分别为70.00 mg/L、0.10 mmol/L和75.00 mg/L,促进番茄幼苗抵抗低温伤害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番茄为材料研究喷施外源ABA、SA、CaCl2处理对低温胁迫番茄幼苗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10mg.L-1ABA、1400mg.L-1CaCl2、300mg.L-1SA能够明显地降低相对电导率,抑制膜脂过氧化作用,提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从而减轻了低温胁迫对番茄幼苗的伤害,降低幼苗的膜脂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外源水杨酸(SA)对低温胁迫下香樟幼苗抗寒性的影响,为香樟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引种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一年生盆栽香樟幼苗为试材,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SA后,再进行低温胁迫处理,测定其电导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保护酶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外源施用SA能够抑制香樟幼苗叶片中叶绿素的降解、提高光合速率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MDA含量和植物组织电导率;2 mmol/L的SA处理对香樟幼苗施用效果最好;而5 mmol/L的SA对香樟叶片的正常生长发育可能存在抑制作用。【结论】适宜浓度的外源SA能够减弱低温对香樟正常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西农优1号为材料,用0.5 mmol/L外源水杨酸(SA)对水稻幼苗进行叶面喷施和灌根预处理。结果表明,用0.5 mmol/L SA预处理使水稻幼苗叶片在低温胁迫下总叶绿素含量增加,气孔导度及胞间CO2含量下降,净光合速率增加,电解质渗漏率和丙二醛(MDA)含量降低。说明SA可能为低温胁迫下水稻幼苗的光合器官提供保护作用,从而减轻低温胁迫对水稻幼苗的伤害,提高水稻幼苗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水杨酸对低温下棉花耐寒性的影响,采用水杨酸浸种和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低温胁迫下外源施加水杨酸对中棉所36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0.25 mmol/L和0.5 mmol/L水杨酸浸种处理可以提高中棉所36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浸种浓度大于0.5 mmol/L时反而不利于低温种子萌发。叶面喷施水杨酸后,棉花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随水杨酸浓度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水杨酸喷施浓度为0.5 mmol/L时,叶片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最低,同时SOD活性、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可见,采用0.5 mmol/L水杨酸处理棉花种子和幼苗,最有利于促进种子低温萌发,减轻低温下叶片细胞膜损伤,抑制叶片MDA含量的增加,提高SOD、POD活性,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不同种类外源多胺缓解大豆盐胁迫伤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盐碱地中大豆的产量,以大豆品种晋豆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NaCl胁迫下不同质量浓度精胺(Spm)、亚精胺(Spd)和腐胺(Put)对大豆幼苗生长性状、质膜透性以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mmol/L的NaCl胁迫下,大豆幼苗的株高和主根长相对生长率、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降低,电解质相对电导率升高。喷施外源多胺可以缓解盐胁迫对大豆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其中100mg/L Spd、150mg/L Spm和150mg/L Put作用效果较佳。100mg/L Spd对主根长相对生长率的提高效果最好,比单纯NaCl胁迫提高了650.00%;150mg/L Spm对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提高作用最明显,分别比NaCl胁迫下高出39.66%和57.94%;150mg/L Put处理后,株高相对生长率比NaCl胁迫下提高了42.86%,同时电解质相对电导率降低35.23%。外源多胺在适宜质量浓度范围内对盐胁迫下大豆幼苗表现出的毒害性状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外源水杨酸对番茄耐盐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源水杨酸(SA)对番茄耐盐性的影响,为SA在番茄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盐胁迫条件下,对番茄喷施不同浓度(1、2、5mmol/L)的SA,测定其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相对电导率及根系活力,研究外源SA处理对番茄幼苗耐盐性的影响。[结果]外源SA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POD活性和根系活力,而降低叶片相对电导率。其中浓度2mmol/LSA对叶绿素含量、POD活性和相对电导率的影响最佳,而浓度5mmol/LSA对可溶性糖和根系活力的影响较大。[结论]外源SA能够提高番茄幼苗的耐盐性,但适宜施用浓度和施用周期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水杨酸(SA)对低温胁迫番木瓜幼苗抗寒生理指标及叶片组织结构的影响,为保障番木瓜幼苗安全越冬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台农2号番木瓜幼苗为材料,分别喷施100.0、200.0、300.0、400.0和500.0 mg/L SA,测定4℃低温胁迫后1~4d木瓜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歧化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分析SA对低温胁迫番木瓜幼苗叶片组织结构及耐寒性的影响.[结果]在4℃低温胁迫番木瓜幼苗的4d内,喷施5种质量浓度SA番木瓜幼苗叶片的SOD、POD活性均高于对照(CK),且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MDA含量低于CK,且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200.0 mg/L SA处理后进行低温胁迫的第2d,番木瓜叶片的SOD、POD活性分别为362.98U/gFW、330.00U/gFW·min,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MDA含量为3.915 μmol/gFW,低于其他处理;200.0 mg/L SA处理后进行低温胁迫的第3d,叶片表皮细胞结构仍保持完整,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减小,排列更整齐紧密,细胞间隙变小,叶片组织细胞结构紧密度减小,但变幅小于CK.[结论]喷施SA能提高番木瓜幼苗的抗寒性,其中以200.0mg/L处理的抗寒效果最佳,可在番木瓜越冬育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以1年生广东润楠(Machilus kwangtungensis Yang)实生幼苗为试材,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研究施用不同浓度水杨酸(SA)溶液对0、5℃低温条件下广东润楠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SA可提高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在0℃条件下,用1、5 mmol/L SA处理广东润楠,其叶片MDA含量较CK有显著下降(P0.05),而SA浓度为10 mmol/L时,广东润楠叶片MDA含量较CK有明显增加;低浓度(1、5 mmol/L)外源SA处理可减少低温胁迫对植株的侵害,SOD活性降低;0℃条件下,外源SA处理可使广东润楠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多,叶片相对电导率上升。通过各抗寒性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及隶属函数评价,喷施10 mmol/L SA溶液对增强广东润楠幼苗抗寒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外源水杨酸对高温胁迫下甘蓝幼苗耐热性的影响,以甘蓝品种启夏和苏甘25号为试验材料,对甘蓝叶片喷施质量浓度为7.5 mg/L和15 mg/L的水杨酸溶液,以喷施清水为对照,连续喷施4 d后置于高温(昼42℃/夜30℃)和常温(昼22℃/夜15℃)下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生长指标方面,水杨酸可显著促进甘蓝幼苗的根的生长,提高植株的根冠比和启夏的干鲜质量和G值;在生理指标方面,外源水杨酸可以显著提高因高温胁迫而降低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降低因高温而显著升高的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过氧化氢(H2O2)含量和电导率。综合来看,水杨酸可以有效地提高甘蓝幼苗的抗热性,浓度以15 mg/L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6.
以甘蓝型油菜幼苗为材料,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研究了外源水杨酸(SA)对甘蓝型油菜幼苗在干旱胁迫下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甘蓝型油菜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逐渐下降,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脯氨酸含量、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深一直呈升高趋势,经SA预处理的甘蓝型油菜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抗氧化酶活性、脯氨酸含量均高于对照,其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则低于对照。因此,在干旱胁迫下,外源水杨酸能诱导并引起甘蓝型油菜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的提高,使其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降低,从而减缓干旱胁迫对植物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水杨酸提高乌塌菜幼苗抗旱性的生理机制,以乌塌菜幼苗为材料,采用10%浓度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添加外源水杨酸(SA)后,测定抗旱性生理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相对电导率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乌塌菜幼苗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喷施适当浓度的SA能够增强乌塌菜叶片中抗氧化酶的活性,抑制MDA的积累,同时降低质膜的相对电导率,减少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从而减轻对质膜的伤害。适宜的外源SA处理可增强乌塌菜对干旱胁迫的适应能力,其中以2.0mmol·L~(-1)浓度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水杨酸在青稞幼苗抗盐胁迫中的作用,以青稞幼苗为试材,用水培法研究了1 mmol/L水杨酸(SA)预处理对200 mmol/L NaCl胁迫下青稞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RWC)、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蛋白质、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 mmol/L SA预处理的青稞幼苗RWC下降较慢,相对电导率、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上升较慢,可溶性糖、蛋白质、脯氨酸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水杨酸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青稞幼苗抗盐胁迫的能力,缓解盐胁迫对其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9.
采用叶面喷施法探讨水杨酸(SA)对不同时间段NaCl胁迫下小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幼苗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时间的延长,SA预处理的小白菜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处理;而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均低于对照处理。在整个盐胁迫过程中,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脯氨酸含量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POD活性以及S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峰值均出现在3 d。POD基因与SOD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峰值出现在3 d。分析结果表明,外源水杨酸可以通过提高叶绿素含量、相对含水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上调抗氧化酶基因的表达,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并且减轻细胞膜损伤来缓解盐胁迫对小白菜幼苗的伤害,从而提高小白菜幼苗的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20.
周丽霞  曹红星  肖勇 《南方农业学报》2017,48(11):2039-2045
[目的]研究外源水杨酸(SA)对低温胁迫下不同品种椰子幼苗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为提高椰子幼苗抗寒能力及选育抗寒椰子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年生文椰78F1、文椰2号、文椰3号和文椰4号幼苗为研究材料,分别喷施100.0、150.0、200.0和250.0 mg/L外源SA,测定分析其4℃低温胁迫1~5 d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结果]4个外源SA处理的椰子幼苗在4℃低温胁迫5 d内,叶片的SOD、CAT和POD活性及Pro含量均高于相应的清水对照(CK),且总体上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MDA含量均低于CK,且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4℃胁迫第2 d,喷施150.0 mg/L SA的文椰78F1、文椰2号、文椰3号和文椰4号幼苗叶片SOD、CAT和POD活性及Pro含量最高,均显著高于相应的CK和其他浓度处理(P<0.05,下同),MDA含量最低,均显著低于相应的CK和其他浓度处理,其中以文椰78F1幼苗的SOD、CAT和POD活性及Pro含量更高,MDA含量更低.同一低温胁迫时间不同浓度SA处理中,总体上也以150.0 mg/L SA处理各椰子品种幼苗的SOD、CAT和POD活性及Pro含量最高,MDA含量最低,在4个椰子品种中,以文椰78F1幼苗的SOD、CAT和POD活性及Pro含量更高,MDA含量更低,其次为200.0和250.0 mg/L SA处理,100.0 mg/L SA处理的5个抗寒指标变化不明显.[结论]喷施150.0 mg/L外源SA能提高椰子幼苗的抗寒性,尤其对文椰78F1幼苗的抗寒效果更佳,可在椰子抗寒育苗及抗寒椰子新品种选育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