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对虾是舟山地区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目前养殖对虾大都是加工成无头速冻对虾出口的,加工成品率一般只有60%左右。把养殖对虾加工成有头速冻虾出口,是一项值得重视的课题。对此,我们在1981年底做了初步试验。把585公斤养殖对虾加工成每包1.5公斤小包装有头速冻对虾357包,计535.5公斤。成品率达到91.54%,经商检部门检验,全部符合出口标准,冷藏三个月后已运到日本。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已跻身于世界五大虾类出口国,日本是主销市场。对日销对虾主要有冷藏和速冻两种。据日商认为,中国应利用廉价劳力的优势,改变加工方法,提高销售价格。日商建议,首先挑出个体匀称、新鲜的对虾,摘去头部,剥去外壳,在背部划上一刀,然后速冻。包装宜分成2、4、6或8只一金,空运日本。其销售价格可比普通方法提高40%。  相似文献   

3.
我国对日本出口的对虾,主要有冷藏和速冻两种。大阪菜市场海产品本部长认为,中国应充分利用劳动力便宜的优势,改变加工方法,提高售价。他建议,首先挑选出个体匀称,质好新鲜的对虾,摘去头部,剥去外壳,再在背部划上一刀,然后速冻,包装成2只、4只、6只或8只一盒,快运日本超级市场。这样给日本家庭主妇和餐馆提供方便,既可在烤箱中烘烤,也可用面粉调和后油炸,  相似文献   

4.
食品速冻技术是以食品中水份快速结晶为基础,采取迅速降低食品温度的加工技术。本文对单体无头速冻对虾的加工工艺流程中各环节加以叙述,旨在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水产养殖》2014,(10):53-54
<正>天津市滨海新区具有养殖南美白对虾的独特技术,一望无际的滩涂为生产对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特别是每年的九、十月份,鲜虾大量上市,由于鲜虾出水后要求及时进行加工处理,否则就会导致变质。以前速冻鲜虾主要依靠冷库贮存,但冷库毕竟有限,不能完全消化集中上市的鲜虾。为此,滨海新区的冷冻厂积极探索对虾集中上市后在短时间内进行加工速冻的新技术,从技术手法上改变只用  相似文献   

6.
浙江水产学院采用食物天然成份的植酸与维生素E为保护剂,将新鲜对虾浸渍在PA和VE水溶液中,经速冻后在-18℃贮藏,使有头对虾可保藏6个月以上不变质,达到防黑、保鲜此特效。经卫生防疫及商检部门检测,其感观和理化指标均能达到国家标准。采用此法,1吨18厘米以上的对虾比加工成0.62吨的去头对虾,可多创汇4000美元;平均长12厘米的对虾,每吨可多创汇2500美元。  相似文献   

7.
科技撷零     
《渔业现代化》2006,(3):55-56
OPR无毒对虾养殖技术;中国载人航天着手建立太空实验室;新型养鱼设施 预测风暴来临;解除超高压速冻技术;“天下第一爆”进行“驱鱼作业”;象山:小杂鱼做成调味品;圆形水泥池高密度养殖罗非鱼;我国第一艘深水贝类采捕船下水试航;水色对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影响;用大豆蛋白替代鱼粉的最佳含量;  相似文献   

8.
纵观全球养殖对虾产业现状分析我国对虾产业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介绍了当前世界养殖对虾的概况,我国对虾养殖业回顾及发展经验,我国对虾养殖业进入调整阶段和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应对措施;客观分析了对我国虾产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合理性建议,对我国对虾养殖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由于篇幅较长,本刊将分两期进行连载。本期主要介绍世界养殖对虾概况及我国对虾养殖业回顾。  相似文献   

9.
我国对虾主要养殖种类的耐盐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对虾养殖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养殖面积每年以50%递增,养殖产量1990年已达15万吨,养殖种类也越来越多。我国对虾的主要养殖种类有中国对虾、墨吉对虾、长毛对虾、日本对虾、斑节对虾和刀额新对虾。1991年全国对虾养殖产量中,中国对虾约占70%,墨吉对虾约占15%,长毛对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沿海各地来料加工鳕鱼冻块的需要,福州市渔业机械厂推出最新产品——鳕鱼对虾多用途平板速冻机。由于此机型既可用于鳕鱼片急冻,又可用于对虾速冻加工,还可用于冷冻其他鱼、肉、禽产品,用途广泛,所以深受用户青睐。如上海市水产供销公司就成批订购了8台套。(机型代号:DBL—1050x) 此机型的结构特点:保温外壳采用喷塑,美观大方,内壁为不锈钢板,经久耐用。整机含铝  相似文献   

11.
中国对虾产业现状及相关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对虾产业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地位,但近年来中国对虾出口形势面临从未有过的巨大挑战,因此,了解我国对虾产品、产业的现状,加大我国对虾产品与产业的研究,对我国对虾产业增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刊上一期详细介绍了当前世界养殖对虾的概况,我国对虾养殖业回顾及发展经验,本期将继续介绍我国对虾养殖业进入调整阶段和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应对措施;分析了对我国虾产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合理性建议,对我国对虾养殖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对虾养殖业快速发展,对发展我国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起着重大作用,但我国对虾养殖形势也很严峻,其最主要问题是发病严重,给对虾养殖产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环境的恶化和底质污染是对虾发病最主要原因之一,为此,特谈谈改良底质在对虾养殖中的意义和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虾在我国众多的出口水产品中名列前茅,每年为国家创汇十几亿美元。为此,分析影响对虾出口的关键因素,抓好对虾出口贸易,对支持对虾养殖、捕捞生产,对水产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试图通过浅论对虾出口三要素,来说明对虾的收购、加工和出口贸易三者密切相关的联系。以促进对虾出口贸易工作。  相似文献   

15.
最近,全国对虾养殖专家顾问组的部分专家对我国对虾养殖业进行了专门调查,他们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虾养殖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但是,近期对虾养殖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成本不  相似文献   

16.
对虾白斑综合征(WSS)和桃拉综合征(TS)是危害我国对虾养殖业的两大病毒病。1993年起我国养殖的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斑节对虾中先后暴发白斑综合征,造成重大损失,为恢复对虾养殖产业,我国引进并推广了对白斑综合征有较强抗性的南美白对虾,1998年后该虾在我国逐步形成规模养殖,产量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17.
对虾养殖业是我国海水养殖的支柱性产业,也是亚洲和美洲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支柱性海洋产业。我国的对虾养殖产量和养殖规模曾在19881992年居于世界首位,年产量达20多万吨,年产值近百亿元,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沿海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1993年养殖对虾病害的暴发性流行,导致了整个对虾养殖产业的严重滑坡,不仅对虾养殖业本身经济损失巨大,而且相关的对虾加工和出口等行业也受到严重影响,我国由对虾出口国变为进口国。近几年来,我国加强了对虾病害防治和养殖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同时也积极引进凡纳对虾(俗称南美白对虾)和细角对虾(俗称蓝对虾)等新的虾种进行养殖,特别是我国华南地区采用高位池和过滤海水防病养虾系统等高新技术进行凡纳对虾和斑节对虾养殖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促进了我国对虾养殖产量的迅速回升,对虾养殖业又开始出现增产增收的良好局面。2000年华南地区养殖对虾产量增长迅速,达到12万多吨,其中约5万吨是凡纳对虾;仅广东省就达到7.5万多吨.超过全国产量的1/3。采用新的集约化防病养殖技术,凡纳对虾单造产量普遍达到510吨,公顷,高的年产量已达到20吨,公顷,在江苏、山东等地进行小规模养殖也取得了成功,其养殖成功率和效益优于我国原有的斑节对虾和中国对虾,华南地区现已成为我国养殖对虾的主产区。2000年我国华南地区引进细角对虾进行试养取得成功,个别地区单造产量达到610吨,公顷,成为我国南方对虾养殖中又一个新的种类。但是,国内对于细角对虾的研究刚刚开始,缺乏专门介绍该虾的资料,广大虾农对此虾也了解不多。作者在此对细角对虾的养殖技术作一简单介绍,并与凡纳对虾等其他滨对虾属种类进行比较,提供给有关科研人员和养虾业者参考,希望对我国细角对虾养殖技术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据悉,当前国际市场对虾供不应求,我国对虾出口应抓住这一良机扩展市场规模。 目前全球对虾年需求量约120万吨,贸易额70多亿美元,并已形成日本、美国、欧盟、东南亚4大市场。中国对虾与墨西哥棕虾、圭亚那白虾并称“世界3大名虾”,是我国60至80年代水产品出口换汇的主力军。 当前我国对虾养殖业和出口商应抓住的几个关键是: 1.拓展国际市场。日本目前是我国对虾出口的最大市场,去年占我对虾出口总额的76%,但目前我国对虾出口至欧美市场很少,所占比重不到15%。因此,扩大对欧美市场出口规模,是我国对虾出口的当…  相似文献   

19.
朱耀先 《海洋渔业》1988,10(6):279-279
<正> 江苏省启东县浅海养殖场试用新鲜糠虾作为对虾仔虾期饲料获得成功,从而大大节省了来源紧张、价格昂贵的卤虫卵的使用量。投喂对虾仔虾的糠虾,要求用淡水或过滤海水将糠虾在纱网袋中洗净,拣去杂质即可投喂。日投喂量,每100万尾仔虾约投新鲜、干净糠虾4~45公斤,分3次投喂。由于糠虾极易腐烂变质,未投完的糠虾应速冻保存,随用随取,用水解冻后便可投喂。  相似文献   

20.
正凡纳滨对虾是世界第一养殖虾类,约占全球养殖对虾产量70%,占我国对虾养殖产量80%~90%。随着我国凡纳滨对虾养殖地域和规模的扩大,养殖产业对优质种苗的需求量持续增加,目前我国凡纳滨对虾的种苗生产量已超过7000亿尾。凡纳滨对虾"正金阳1号"(品种登记号:G S-0 1-0 0 6-2017)是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