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启英 《林业科技情报》2021,53(1):36-37,40
不论是在人工林还是天然林管理中,抚育间伐都是一种极为常见的育林手段,在林木生长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量实践证明,抚育间伐不仅能提高林木生长质量还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基于此,立足抚育间伐概念解析,分析了抚育间伐对柳杉生长和稳定性的影响,阐述了现阶段我国抚育间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抚育间伐建议,以期能够为林木经营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姚凯 《中国林业》2011,(17):50-50
抚育间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林分的生长量和林木质量。随着树龄的增大以及林木的生长,原有的营养空间已不能满足林木的要求,生长受到抑制,生长量下降,尤其是胸径生长量明显下降时,就应该进行首次抚育采伐。抚育间伐起始期的确定,是抚育采伐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抚育间伐起始期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立地条件、林分密度、林木的生长状况等因素。抚育间伐起始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抚育间伐是培育森林的一项重要措施。很早曾被公认过,通过抚育间伐可以加速林木生长、缩短工艺成材期、改善森林卫生状况、提高林木质量和单位面积木材产量,增强林木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获得间伐材,减少木材损失,并能提前获得经济收益。因此,抚育间伐问题,日益  相似文献   

4.
天然幼壮林的抚育间伐,是促进林木加速生长,缩短森林培育期,提高林木质量的重要的经营措施。抚育后的林分能否达到速生丰产,是衡量抚育间伐作业质量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成林抚育间伐为森林经营中的重要一环,它的主要目的是及时地合理调整林木密度,改善林木生长的营养条件和林分卫生状况,提高林分质量和出材量,实现速生优质丰产。通过抚育间伐,还可提供一定的间伐材。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抚育间伐对落桦混交林生长过程的影响,选择塞罕坝机械林场的落桦混交林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林木的生长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落桦混交林经过3次抚育间伐后一定时间内林分的生长率都是增加的,白桦的生长率最高的为第1次抚育间伐后,为20.7%,而华北落叶松生长率最高的为第2次抚育间伐后,为13.5%;林分的3次抚育间伐后生长率都是先增加后减小,并且呈正态曲线变化。抚育间伐后生长空间增大,林分生长速度增加;经过一段时间后生长空间增幅变小,生长速度也随之减小。  相似文献   

7.
森林抚育间伐又称抚育采伐,简称间伐。抚育采伐是在未成熟的森林中,定期的重复伐去部分林木,为保留的林木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促进其生长发育。同时,通过抚育间伐还能获得部分木材。由于这个原因,也称中间利用采伐。森林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多种作用,因此,林种不同,抚育间伐的目的也不同。总的来说是:1.促进保留木生长。通过抚育间伐,增强保留木的生长空间和营养面积,改变林下的光照、温度和湿度条件,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强微生物的活动,从而促进保留木的快速生长,缩短培育期限。如乔山林业局腰  相似文献   

8.
根据不同培育目标,对辽东山区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次生林进行抚育间伐试验。结果表明:2013年蒙古栎林中度区林分平均胸径总生长量和平均生长率最大。抚育间伐对蒙古栎林蓄积生长作用明显,抚育间伐能提高蒙古栎林分蓄积总生长量、平均生长率和林分收获量,各指标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中度间伐效果最好。随着间伐强度的加大,蒙古栎林分小径木蓄积比例逐渐减少,中、大径材蓄积比例逐渐增大(弱度间伐除外);抚育间伐能有效的减少林木枯损量,改善林木的生长环境,促进林木的生长。中度间伐最有利于提高林分生产力,可培育小径材,既林分径阶为14cm,林木保留密度以972株/hm~2左右为宜。若想培育中、大径材,可加大间伐强度,极强度间伐效果最好,既林分径阶为18cm,林木保留密度以670株/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9.
间伐,即抚育采伐,又称抚育间伐。间伐的目的是要在林分郁闭后直至主伐期间,对未成熟林分定期而重复地砍去部分林木,为留存林木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促进留存林木生长发育,并使采伐木得到利用。这就是说,间伐具有双重意义:培育林木与利用中、小径木和薪材。既然间伐的主要目的在于培育生长好,形质好的主伐木(终伐木),为此,间伐就必须遵循“三砍三留”的选木基本原则,即砍劣留优,砍密留稀,砍小留大。  相似文献   

10.
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来确定抚育间伐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抚育间伐开始期、间隔期、结束期和抚育间伐强度以及采伐木的确定.调查结果表明:落叶松人工林的首次问伐在15 a时最佳;经初次间伐后.再次间伐的间隔期适宜时间为5 a;树龄达到35 a时应停止抚育间伐;林木的不同生长阶段应采取不同的阃伐强度;利用三角形选树法可使林木对土地和空间的利用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1.
根据汤山林场现有松树、杉木林分的实际情况,经常运用林分的下层抚育间伐、上层抚育间伐、综合抚育间伐和机械抚育间伐等4种方法,伐后加强管理,较好地促进了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杉木是我国特有的用材树种,该树种具有生长速度快、产量高和材性好等优势,应用非常广泛,通过抚育间伐可以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分质量。因此,对杉木的抚育间伐技术进行了探讨,期望为后续的杉木抚育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抚育间伐是指在未成熟的森林中,定期而重复地伐去部分林木,为留存的经济价值较高的林木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使其更能符合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的要求。一、抚育间伐的目的因为森林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多重作用,因此,树种不同,抚育的目的也不一样。在用材林中,抚育间伐应以取得的数量多、质量好的经济用材为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4.
人工诱导异龄复层阔叶红松林上层抚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诱导的异龄复层阔叶红松林,通过适时上层抚育间伐,能使林分垂直结构合理,针阔比例适宜,促进各层林木生长,提高林地生产力。文章提出了首次上层抚育间伐时间、间伐方法(皆伐上层林木、择伐上层林木)、间伐季节、间伐间隔期等。对20年生林分上层抚育间伐8a后,择伐区红松胸径、树高平均生长量分别为对照区的140.6%、140.0%,皆伐区红松胸径、树高平均生长量为对照区的153.1%、170.0%。通过抚育间伐可获纯收入5921.18~7145.57元·hm-2。  相似文献   

15.
间伐抚育是森林经营工作中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合理进行抚育采伐;对改善林分卫生状况、减少病虫危害、增加林木抗性等都有好处。同时,通过间伐还能获得部分用材。所以如何结合生产的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间伐抚育的技术措施,也是当前林业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一、间伐抚育和各因子的关系1、连年生长量、造林密度、立地条件、林木分化程度、经济效益和间伐的关系幼龄阶段,林木胸径的连年生长量开始下降时期,往往是由于单位面积立木株数过密,林分内林木生长受到抑制。因此,用胸径连年生长量下降时期只能做为间伐抚育的  相似文献   

16.
松山区育林单位确定油松抚育间伐年龄有一定的随意性。本文依实际调查取得的数据 ,应用随机区间落影的模糊统计隶属频率的稳定性作依据 ,选择了油松抚育间伐年龄 ,为适时开展抚育间伐 ,促进林木生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和杉木生长过程经营密度研究范小红,徐东(忠县林业局)马尾松和杉木是忠县人工营造的主要树种,其林木资源比重大、分布区域范围广,现已大面积进入中、近熟龄生长抚育阶段。为了科学合理地开展抚育间伐工作,把握好抚育间伐的各项技术标准,使抚育间伐真正起到促...  相似文献   

18.
据第五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我区现有用材林中,中幼林面积比重占69%,亟待抚育间伐的面积达45万公顷。尤其是乡村集体林场的林木大都处于中幼龄阶段,部分林木由于得不到及时间伐,生长受到严重抑制,成林不成材。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更好地促进集体中幼林的抚育间伐工作开展,是我区林业生产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自前年集体中幼林抚育间伐归口营林部门管理以来,全区抚育间伐工作得到加强,步伐加快。首先是健全了组织管理机构,由营林部门负责抚育间伐的组织、督促、检  相似文献   

19.
森林抚育间伐研究现状简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抚育间伐是培育现有森林的一项重要措施。基于近年来国内外森林经营研究的主要成果,从林木分级、抚育间伐方法和间伐强度三个方面进行综述和评价,认为森林抚育间伐不是单纯的生物学问题,更重要的是一种经济活动。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述。1林木分级林木是培育森林的主要对象,对每株林木做出全面评价是实现蓄积目标和选择抚育措施的基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林木分级方法达30多种,应用最普遍的是克拉夫特的林木生长分级法(1884)。它将同龄纯林中的林木按生长的优劣分为五级。这种分级法简便易行,且可作为控制间伐强度的依据,但其…  相似文献   

20.
飞播造林是模拟林木天然下种更新的一种大规模机械化造林方式。由于受机械设备、气候、立地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飞播林较人工林树种单纯,林木稀稠不匀,生长差异显著,林地生产力低。适时适量适法地开展抚育间伐较人工林更为重要,是飞播林速生丰产的关键措施。我省从1979年开始飞播造林,目前已成林163万亩,约有三分之一需要抚育间伐,怎样才能搞好飞播林的抚育间伐呢?主要应掌握抚育间伐的开始期、强度、间隔期以及间伐方法等技术关键。一、确定适宜的抚育间伐开始期。抚育间伐的开始年龄与经营目的、树种生物学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