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化农业全面发展的背景下,种植技术得以不断改良优化,中草药种植产业虽然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但由于前期对中草药人工种植重视不足,以致行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人工种植水平有待提升。针对这一现状,本文简单介绍了几种常见中草药的种植方法,以期对中草药生产提供技术参考,促进中草药人工种植行业以及中草药产业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大棚菜种植的不断发展,大棚菜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一些种植大户由于对大棚菜的管理不到位,缺乏种植技术,出现了严重的亏损现象。根据这种现象,本文分析了大棚菜种植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黑麦草的种植与利用为研究视角,对黑麦草的种植和利用分别展开深入的分析。通过种植时间、种植方法、田间管理以及收割方法等方面分析了黑麦草的种植技术,通过青贮、干草等方面分析了黑麦草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楚雄南苜蓿在楚雄禄丰县种植已有60多年的历史,具有固氮能力强、产量高、品质优良、适口性好的特点。本文对楚雄南苜蓿的特征特性、营养价值和栽培技术作介绍,重点对其在楚雄州推广种植情况及效益进行分析,在楚雄2005~2014年累计推广种植2万公顷,占楚雄南苜蓿有种植历史以来种植面积的57.20%。通过推广种植,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对农民增收、社会增效、环境保护产生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平凉市牧草生态气候适生种植区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小利 《草业科学》2006,23(1):47-51
通过对平凉市牧草种植现状及不同种类牧草生长发育与气象要素关系的分析,找出适合于该市的牧草种植区划指标,对牧草种植进行气候区划,为进行生态建设及发展畜牧产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定西市引种金银花的种植现状,分析了金银花的经济效益,提出科学规范种植的系列措施,对金银花的种植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玉米是一种主要的粮食作物,尤其在我国北方,玉米的种植非常广泛,玉米的种植技术与收成有着非常大的联系,人们十分重视玉米的种植技术,本文通过对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进行研究分析,希望为农民和相关人士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以期提高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力度,促进玉米种植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猪场处理粪水和土壤的成分含量分析,结合青贮玉米的种植养分需求,测算了用粪肥灌溉种植青贮玉米的需求量,设计了3种施肥方式,进行用粪肥替代部分化肥种植青贮玉米的种植试验。结果表明,用粪肥替代部分化肥种植青贮玉米是切实可行的。并能够起到改良土壤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清楚地认识到国内苜蓿草产业存在的不足,更好地发展苜蓿种植业,本文通过对现有资料的整理及市场调研,总结了牧草行业的现状,发现了国内苜蓿行业存在的诸多不足,并提出了改善方案。通过对阿鲁科尔沁旗和永昌县苜蓿基地的实地考察,发现苜蓿种植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且苜蓿种植行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我国应该大力发展苜蓿种植业。通过对苜蓿种植技术的研究,发现了永昌县特有的覆膜种植苜蓿的模式,这种种植模式产出了"优质高产"的商品苜蓿草,其种植技术值得推广和学习。  相似文献   

10.
以6个青贮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其种植密度对植株性状和生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茎粗、单株重量影响较大,对株高影响不大,生物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种植密度增加到一定量后,生物产量呈下降趋势,表明密度与生物产量存在相关性。在西昌地区适栽青贮玉米品种为川单15号、凉单6号、先玉508,适宜种植的密度为11.1万~14.4万株/hm2,其中11.1万株/hm2为最佳种植密度,川单15号种植密度为11.1万株/hm2时的生物产量最高,达104 144.00kg/hm2。  相似文献   

11.
研究农作物比较效益,对指导农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区的果桑、葡萄、柑橘和香蕉种植生产效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是2010~2011年度果桑、葡萄、柑橘和香蕉种植效益(纯收益)依次分别为7 8000元/h㎡、135 000元/h㎡、103 035元/h㎡和108 390元/h㎡,果桑种植效益相对较低;四种水果的成本利润率依次分别为260%、154%、199%和161%,果桑种植的成本利润率最高,说明果桑种植的投入产出最高,而且果桑种植的人工成本利润率达464.28%,与葡萄相当,均处于较高水平。从种植效益、成本利润率等方面进行分析,证明我区开展果桑种植具有一定优势,通过种植果桑可以提高桑蚕业经济效益,也达到合理调整我区水果结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汶上县立足市场需求 ,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在加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同时 ,大力推广牧草种植 ,走以草养畜、农牧结合的路子 ,种植结构开始由“二元种植结构”向“三元种植结构”转变。到目前为止 ,全县共种植紫花苜蓿等高产、优质牧草 5 0 0 0多亩。种植牧草不但提高了种植业经济效益 ,同时还有效地降低了养殖成本 ,提高了养殖效益 ,促进了农牧业的有机结合。1 牧草种植情况汶上县在牧草种植上 ,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基地发展 ,连片种植 ,订单销售。抓住各大奶牛场对紫花苜蓿的需求量大 ,且收购价格好 ,种草比种粮效益高的机遇 …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对旱地宽厢宽带玉米套种紫花苜蓿种植模式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该种植模式对玉米增产差异显著,增幅8.06%,对紫花苜蓿的产量无显著影响,在增加玉米产量的同时增加旱地种植牧草的收入,提高旱地单位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4.
在甘肃天祝高寒半干旱区研究4种不同种植方式对苜蓿第二年地上和地下特征的影响,以期为高寒半干旱区科学种植苜蓿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种植第二年覆膜处理下苜蓿植株高度显著高于垄沟种植。与平膜全覆、垄沟覆膜+覆土、垄沟种植相比,垄沟覆膜种植的苜蓿株高分别提高了4.1%、21.1%和34.3%。垄沟覆膜种植的苜蓿分枝数最高,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垄沟种植的分枝数显著低于其余三种处理。三种覆膜处理苜蓿的根颈直径、返青根颈芽数显著高于垄沟种植。垄沟覆膜种植的苜蓿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次为平膜全覆种植,垄沟覆膜+覆土和垄沟种植产量较低。垄沟覆膜种植苜蓿0~40cm土层根体积最高,平膜全覆种植苜蓿0~40cm土层的根表面积最高。垄沟覆膜种植是高寒半干旱牧区成功建立苜蓿人工草地和大幅度增产最佳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5.
我国椰子的种植模式较为单一,单位面积内经济效益低,已不适应现代椰子产业发展的需要。本研究设置三角种植和对照种植两种模式,通过植株田间光照度、农艺性状指标(株高、茎围等)等的统计变化,研究三角种植模式对椰子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角种植模式对植株所受光照强度和农艺性状指标有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椰子树向外倾斜生长,除茎围外,农艺性状株高、叶片数、小叶数、叶长与对照种植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综上所述,三角种植模式可在椰子具有趋性生长特性的条件下,提高种植密度,促进单位面积产值的潜力,可合理发挥群体效应优势等。丰富了我国椰子耕作模式,为我国椰子种植模式调整及发展提供新思路及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适宜重庆开州地区种植的高产饲用甜高粱栽培方式,为当地广大饲用甜高粱种植者提供数据支撑,笔者于2018年开展了4个不同种植密度对甜高粱第1茬生产性能影响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在4个不同种植密度种植条件下第1茬收获时,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逐渐降低,倒伏率逐渐升高,对饲用甜高粱的叶茎比和第1茬干草亩产量的影响较小,对第1茬的单位面积产鲜草量及干鲜比影响较大,但并不是随着种植密度的升高其鲜草产量就持续升高。因此,可以推测,采用适宜的密度种植才能使饲用甜高粱在真正意义上高效高产。综合各项指标,初步筛选出适宜重庆开州地区种植的甜高粱高产栽培密度为33350株/667m~2。  相似文献   

17.
防虫网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蔬菜出现病虫害的概率,应用这项技术,可以提高蔬菜种植的产量以及质量。本文对防虫网技术应用在蔬菜种植中的意义进行了分析,还对防虫网技术在蔬菜种植中的具体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希望可以促进防虫网技术的推广,可以提高我国蔬菜种植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结合作者多年工作实际,对绿豆高产量种植途径进行了分析,分别从种植范围与种植目标要求、种植品种选择和绿豆护理等多方面进行论证,实践表明,通过科学的选种施肥、除害等措施,是提高绿豆高产的主要途径,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云南西南部的盈江地区不同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开展不同种植密度对新中玉801品种的生物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研究,以筛选出高产优质青贮饲料和增加种植收益的适宜种植密度,为盈江地区广大种养殖户提供科学合理耕种管理的依据。结果表明:种植密度的增加,能明显地增加穗位高(P 0.05)和供试玉米的生物产量(P 0.05),其中,以种植密度15株/平方米获得乳熟期生物产量达到55.24吨/公顷的最高产量,其次是种植密度12株/平方米,此时制作青贮可以获得较高收益的青贮饲料产量;以收获籽粒为主要用途的宜选择9株/平方米种植密度,收获的产草量和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20.
经过连续十年的对优质牧草的种植试验,所筛选出的适宜于我国养牛业的优质牧草的主要品种及其典型种植模式予以介绍,其对我国养牛业中优质牧草的科学种植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