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白蛾卵块及幼虫网幕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美国白蛾发生区,分别在行道树和林地中对美国白蛾卵块及幼虫网幕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白蛾卵块及幼虫网幕的空间格局为负二项分布型,呈聚集分布。对其空间分布型指数进行的计算也表明,美国白蛾卵块及幼虫网幕在行道树上和林地中均为聚集分布。在此基础上,分别计算出了行道树和林地中的卵块及幼虫网幕在不同虫口密度时的理论抽样数,为防治时调查美国白蛾数量,进而确定释放天敌的数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美国白蛾是重要林业检疫害虫,危害寄主众多,对行道树、观赏树、退耕林及果树等阔叶树种危害尤其严重。本研究应用Taylor的幂法则、Iwao m*-m回归分析法及6个聚集指标对河北省的石家庄和衡水地区美国白蛾幼虫网幕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白蛾幼虫网幕的空间格局为聚集分布,个体群是分布的基本成分,种群密度越大聚集程度越大。利用Iwao m*-m回归方程中的α和β参数值,计算出不同精度下的序贯抽样数和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3.
美国白蛾幼虫逃匿现象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美国白蛾1~3龄幼虫,在脱皮扩大网幕的过程中,有一部分能自行逃匿,自然的环境中逃匿率达10.06%。美国白蛾的幼虫逃匿性,使我们在防治检疫过程中,要采取一些相应的办法,达到控制美国白蛾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1989年9月在河北省秦皇岛市首次发现美国白蛾。1990年第二代幼虫发生严重。经调查共发现疫点28处,网幕266个;已有32种植物遭为害,主要有榆树、桑树、法桐、白腊、杨树等;渤海湾沿线是美国白蛾易发区。  相似文献   

5.
利用蒲螨控制美国白蛾的室内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寄生性天敌蒲螨室内控制美国白蛾室内试验表明,美国白蛾适合蒲螨的寄生;蒲螨喜欢对美国白蛾幼虫进行有效的固定,最快在1小时内就能导致美国白蛾1龄幼虫停止取食,在2小时内就可以导致死亡。按照1:5比例进行接种.对网幕内的幼虫都能起到很好的寄生效果。  相似文献   

6.
白蛾周氏啮小蜂是生物防治美国白蛾的有效天敌,具有不污染环境的特点。为了调查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的林间生物防治效果,该文以美国白蛾蛹期的重要寄生性天敌——白蛾周氏啮小蜂作为生防材料,在沈阳市美国白蛾发生区进行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试验,对放蜂后有虫株率、网幕密度及不同寄主树种受危害程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各试验区7月份和9月份的有虫株率分别比对照下降了32.1%和40.0%,平均网幕密度分别比对照每株降低3.5网和5.4网;9月份有虫株率和网目密度均比7月份有所减少,说明人工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能够有效地防治美国白蛾,且连续2次放蜂效果更好;对于蒙古栎、刺槐、黄波罗等树种较多的林地,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进行生物防治美国白蛾虫害是十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美国白蛾新天敌—蠋敌捕食能力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报道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的一种捕食性天敌——蠋敌Arma chinensis(Fallou),简述了蠋敌的生物学特性。在商河县,蠋敌在美国白蛾幼虫网幕枝中的分布率为2.33%~17.86%;记述了蠋敌的捕食习性和规律,经室内饲养,统计出各龄若虫和成虫的捕食量,从若虫到成虫,最大捕食量为2头3龄、7头4龄、5头5龄、23头6龄共37头白蛾幼虫;最小取食量为4头2龄、8头3龄、1头4龄、1头5龄、2头6龄共16头白蛾幼虫;分析并指出蠋敌对美国白蛾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是自然界中影响美国白蛾种群密度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8.
<正>美国白蛾是国际性检疫对象。具有繁殖速度快、食性杂、危害重、发生区无处不生、防治存在死角死面、破坏人们居住环境等特点。多年来各级政府做了大量防治工作。由于美国白蛾第1代幼虫具有发生期整齐、网幕数量少,网幕发生部位低,幼虫耐药性差的特点。全面施药存在浪费药剂、人工、能源、动力等问题。且劳动强度大、防治不彻底。  相似文献   

9.
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美国白蛾开展了地面和飞机防治的杀虫效果试验。林间试验发现供试药剂对美国白蛾3,4龄幼虫的持效性较好,杀虫效果稳定。飞机防治试验区用药1 d后,白蛾网幕内3龄幼虫出现停食、不活跃等中毒症状;药后3 d,开始出现一定量美国白蛾3,4龄幼虫的死亡,杀虫效果在60.0%以上;药后6 d,3,4龄幼虫出现大量死亡,杀虫效果在90.0%左右;药后9 d,防治效果达到100%。因此,该药系集速效、长效于一体的新型内吸性杀虫剂,且对鱼虾和环境较为安全,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有效防控美国白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在发源地北美洲分布于加拿大南部至墨西哥北部,并有黑头型和红头型之分。通过调查美国中东部13个州的美国白蛾发现:美国中东部的湿润大陆性气候区,黑头型分布占优势,在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红头型分布占优势,黑头型分布比率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趋势,红头型则正好相反;在调查所涉及的5个生态省中,大陆性气候阔叶林较适合黑头型生存,东南部混交林更适合红头型生存。基于美国白蛾黑头型和红头型在幼虫形态、网幕结构、地理分布和寄主偏好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对我国美国白蛾防控提出假设:如果美国白蛾黑头型进一步传播到我国南方省区,其危害程度可能要弱于其在我国北方的危害,如果红头型传入我国,尤其在南方地区可能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危害。应加强检疫,严格控制美国白蛾红头型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11.
Bt+灭幼脲混剂对美国白蛾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Bt+灭幼脲混剂对美国白蛾的喷雾和飞机防治试验结果发现,混剂对美国白蛾3,4龄幼虫的防治效果略高于其单剂,速效性要略快于其单剂,而且持效性均较好。混剂飞机防治后第2 d,防治效果达69.0%,且网幕中3龄虫均出现中毒症状,即不活跃;药后4 d,开始出现一定量美国白蛾3,4龄幼虫的死亡,杀虫效果在90.0%以上;药后6 d,防治效果有大幅提高,3,4龄幼虫出现大量死亡,防治效果达到100%。因此,Bt+灭幼脲混剂系集速效、长效于一体的胃毒性杀虫剂,且系仿生或生物制剂,对环境安全,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有效防控美国白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王军 《防护林科技》2013,(10):26-27,31
在台安县通过实施人工剪除网幕、围草诱蛹和不同杀虫灯诱杀试验,结果表明:人工剪除网幕能够取得明显的防治效果,一代幼虫网幕经剪除,平均防治效果为70.30%;二代幼虫网幕剪除,平均防治效果为85.95%;围草诱蛹平均防治效果达到83.01%;佳多频振式杀虫PS-15Ⅱ灯诱虫效果最好,其次是黑光灯,白炽灯的效果最差,诱捕的成虫雌雄比和美国白蛾的自然雌雄比相同,诱捕的最佳时期头代为5月13日—24日,二代为7月15—27日。  相似文献   

13.
苏北主栽树种对美国白蛾发生及幼虫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美国白蛾在江苏省北部地区近期的发生情况.选择苏北地区主要栽植行道及经济林木(杨树、泡桐、悬铃木、樱花及桑树),研究树木种类对美国白蛾幼虫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白蛾在苏北的发生及危害有加重的趋势.美国白蛾幼虫的体重、发育历期及存活率与所取食的树种有明显的相关性.悬铃木、杨树、桑树及樱花均为美国白蛾易感寄主.  相似文献   

14.
美国白蛾是一种世界性检疫害虫。通过对苦参碱防治美国白蛾原理的应用,采用4个重复5个处理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苦参碱可对寄生在核桃、京桃、辽梅和火炬树等4个树种的美国白蛾有防治效果,确定1 000~1 500倍液,防治率达到80%以上,防治前后有虫株率和虫口网幕密度分别下降29.5%和1.3个。  相似文献   

15.
美国白蛾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连云港对美国白蛾采用多种防治试验发现:在成虫期采用灯光诱杀成虫效果明显;1个性诱捕器平均诱蛾59.2头/晚;在卵高峰期、幼虫3龄前网幕期剪除卵块、网幕,防治效果95%以上;在幼虫化蛹前,于树干离地面1 m处,捆扎草把诱集老熟幼虫,防治率90%以上;在11月至翌年4月,组织人力挖蛹,大大降低翌年虫口基数;释放周氏啮小蜂,虫株减退率超50%;分别用25%灭幼脲1 500倍、2.5%高效氯氰菊酯3 000倍、2%阿维菌素2 000倍、0.2%甲维盐3 000倍、1.2%烟碱·苦参碱乳油1 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施药后48 h(灭幼脲96 h),防治效果均在97%以上,试验说明采用综合治理方法可有效控制美国白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美国白蛾的危害及化学防治药剂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保定市首次发现美国白蛾入侵危害,美国白蛾危害日趋严重,防治美国白蛾刻不容缓。本试验通过调查其主要危害的树种确定其寄主范围,室内测定几种作用机制不同化学药剂对美国白蛾致死率,为今后治理检疫美国白蛾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苏云金杆菌和菊酯类药剂防治效果最好,致死率100%;活体生物类农药中,阿维菌素对美国白蛾的防治药效较差,5 000倍液第二天致死率仅为45%;生物代谢产物苦参碱,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途,致死率100%,但幼虫死亡时间长;有机磷药物药效也较好。  相似文献   

17.
沈阳地区美国白蛾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沈阳地区2013—2014年人工摘除美国白蛾网幕、人工喷洒无公害混配农药、飞防喷洒混配农药和释放周氏啮小蜂等几种美国白蛾无公害防治技术效果的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摘除网幕2代虫口减退率为88.41%~97.03%;人工喷洒无公害混配农药平均校正死亡率为88.41%~97.03%;飞防虫口减退率为97.78%~100%;挂蜂美国白蛾蛹寄生率为56.67%~70%。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美国白蛾的习性的介绍,对其在颐和园内的发生危害的调查研究,掌握了其动态规律,总结出了防治美国白蛾的主要措施。主要包括:建立长期的美国白蛾防控监测机制和有效的人工普查监测网络;进一步加强植物检疫:采取黑光灯、诱捕器、剪除网幕、喷施药剂、树干捆草把等物理防治方法和周氏啮小蜂等生物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07年,在黑龙江省帽儿山林区,设置30块天然次生林固定标准地,获取10个阔叶树种176株解析木,总共测量3 401个活枝条的叶生物量.建立10个阔叶树种的单木模型来预测活树冠内叶量的垂直分布,用3参数Chapman-Richards方程来估计叶量在树冠内相对高度处的累积叶量分布.参数估计的结果表明:在α=0.05的置信度下,相关系数都超过0.91,白桦达到0.98;水曲柳冠内最大叶量出现在最高位置0.82 CL(冠长)处,最低的是黄菠萝,出现在0.52 CL处;其他树种分布在这个区间之内,白桦为0.66 CL,柞树为0.78 CL;天然次生林阔叶树种的叶量在树冠的上部(0.3 CL以下)所占比例很小,在树冠的中部以及中下部(0.4 CL-0.8 CL)叶量所占比例最大,几乎集中了整个树冠60% ~ 70%的叶量,其中,白桦达到72.22%,杨树达到72.55%,水曲柳最低为57.51%,而在树冠的下部(0.8 CL以下),几乎占很少的叶量,大约10%左右.本研究提出的这种累积叶量分布模型可以应用于采伐设计、合理的间伐收获方法和不同收获生产中的林分营养物质消长预估.  相似文献   

20.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系鳞翅目灯蛾科,被列为国际植物检疫害虫。通过对沈阳地区美国白蛾为害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在沈阳市美国白蛾主要为害绿化带和居民小区树木,在辽中县和新民市主要为害农田防护林和村屯绿化树木,而康平县和法库县危害较轻;美国白蛾喜食的树种主要是糖槭、红瑞木、山楂、速生杨、家榆、臭椿、李子,不喜食树种有银杏、胡桃楸和黄檗。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和社区绿化选择美国白蛾抗性树种和营林技术防治美国白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