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松针小卷蛾防治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2014年松针小卷蛾Epinotia rubiginosana Herrich-Schaffermuller在承德地区首次大面积较严重发生,且有扩散和蔓延趋势。作者采用破坏其越冬场所,不同发育时期施用不同药剂进行防治松针小卷蛾试验。结果表明:在树冠投影范围内用铁耙松土降低其羽化率,其危害率降低75%左右。不同发育时期分别喷施4.5%高效氯氰菊酯EC、3%苯氧威EC、1%甲维盐EC、25%甲维灭幼脲SC、40%氧化乐果EC,松针小卷蛾的危害率均降低80.0%~88.1%。在单叶危害期选用1%甲维盐EC或25%甲维灭幼脲SC与柴油混合喷烟防治,其危害率降低80.1%以上。采用40%氧化乐果EC 1倍液干基注射防治松针小卷蛾幼虫,防治效果100%。3%苯氧威EC、1%甲维盐EC和25%甲维灭幼脲EC属无公害药剂,有利于森林和环境健康,可大力提倡应用。  相似文献   

2.
子午岭林区油松主要害虫有微红梢斑螟、纵坑切梢小蠹、松大蚜、松针小卷蛾、松幽天牛、松六齿小蠹、油松球果小卷蛾、果梢斑螟8种。经过5年的观察,掌握了其发生发育规律。并通过不同方法对比试验,筛选出了最佳防治方案,其中:黑光灯、强光灯诱杀对微红梢斑螟、果梢斑螟效果较好;烟雾剂熏蒸法对微红梢斑螟和球果小卷蛾较有效;40%氧化乐果乳油防治松针小卷蛾、松幽天牛效果最好,杀虫率均在90%以上,但对环境污染严重,应控制使用。  相似文献   

3.
护林神3号和川保1号粉剂防治松针小卷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松针小卷蛾(Epinotia rubiginosana Herrich-Schaffer)是一种危害很大的食叶害虫,分布于陕西、河北、北京、河南及云南。在云南省,松针小卷蛾危害华山松严重,而华山松又是云南省重要树种之一,占全省森林面积近40%。根据松针小卷蛾的发生发展规律,发生特点,找出防治的新型无公害农药剂型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桥山林区松针小卷蛾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初报周秦钟(延安地区桥北林业局,陕西富县727501)松针小卷蛾(Epinotiarubiginosana)在桥北林业局发生面积较大,且有继续扩展蔓延之势,对油松人工幼林的正常生长已构成严重威胁。这在桥山林区大...  相似文献   

5.
泰山属温带夏绿阔叶林带,生物结构复杂,昆虫种类繁多,泰山昆虫区系具有华北区鲁中南山地区系的特点。表现在小蛾类方面,如油松巢蛾、白头松针巢蛾、松实小卷蛾、侧柏银蛾等都曾先后比较严重的发生过。为此,有计划的对泰山小蛾类进行系统的区系调查,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近年来,我省林虫普查为此项工作奠定了初步基础。今年以来,我们对泰山局部地区进行了小蛾类调查,收集到不少标本。现将其中小卷蛾科鉴定的17种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松针小卷蛾是为害油松的严重害虫之一。为我省新发现的虫种。为了落实毛主席“绿化祖国”的伟大指示,及时防治虫害,确保油松茁壮成材,我们于1972年在平顺县打虎岭林场蹲点,与当地群众组成“三结合”科研小组,对该虫进行了观察和防治试验。现报导初步结果,供生产和研究参考。一、名称、分布及为害根据初步鉴定,松针小卷蛾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拉丁名待定)。分布我省平顺、壶关两县。为害油松人工纯林,为害面积2万亩,尤以打虎岭林场受害严重,被害油松当  相似文献   

7.
应用菊酯油烟剂喷烟防治杉木种子园害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1994年在洋口林场应用3Y-25型脉冲式烟雾机喷施0.05%溴氰菊酯油烟剂防治杉木种子园害虫的试验。结果表明:菊酯油烟剂喷烟可同时防治杉木球果麦蛾、杉木蝙长蝽及杉梢小卷蛾的成虫和幼虫。二次处理区球果虫害率比对照下降45.6%。  相似文献   

8.
槐小卷蛾性诱剂的合成与林间诱蛾活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宪佐  李维维 《林业科学》1996,32(2):150-153
槐小巷蛾(CydiatradiasMeyrik)性诱剂的主要成分为(反、反)-8,10-十二碳双烯-1-醇(简式ESE10-12:OH)。从两个易得的C6原料出发,通过Grignard偶联反应合成了这种性诱剂。林间诱蛾试验结果表明,ESE10-12:OH对槐小卷蛾具有强烈的引诱作用,诱蛾量的变化能及时而准确地反映林间槐小卷蛾的发生与消长情况,从而为进行适时而有效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杉梢小卷蛾在5-10年生杉木人工幼林中危害严重,5、6月或9月喷苗粉一次,僵死率达75%以上,与烟剂或其他化学防治相比,每亩可节约费用7.36元。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对核桃举肢蛾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本试验选择48%毒死蜱乳油、18%阿维灭幼脲悬浮剂2种农药作为试验药剂进行试验。试验结果显示,供试的2种农药的不同剂量处理对核桃举肢蛾分别表现出一定的防效。其中,48%毒死蜱乳油以800倍液处理对核桃举肢蛾的防效较好,为81.5%。阿维灭幼脲不同剂量处理对核桃举肢蛾的防效偏低。建议在核桃举肢蛾成虫发生的高峰期,使用48%毒死蜱乳油800倍液进行防治核桃举肢蛾。  相似文献   

11.
杂种落叶松家系苗期高生长变异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林口县青山林场落叶松杂种苗与各优良种源苗(2年生)进行变异分析的结果表明,各种源间存在丰富变异,变异系数在26.8%~46.9%之间,平均为32.8%;各种源间苗高生长量差异极显著,青山种源杂种苗高生长最快,为49.21cm,小北湖优良种源苗高生长最慢,为22.6cm,青山种源高生长比小北湖种源高生长快117.7%;23个落叶松各家系间苗高差异极显著,生长最快的黑龙江青山Q6号家系(58.04cm)比生长最慢的小北湖家系(22.6cm)快156.8%.各家系内苗高存在丰富变异,变异系数在17.5%~46.9%之间,平均为26.3%.种源内家系间苗高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2.
利用正交实验设计的方法对核桃楸种仁可溶性多糖的热水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核桃楸种仁可溶性多糖热水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2.5h、料液比1∶30,此时的多糖得率为6.134%;多糖提取以2次为宜。  相似文献   

13.
1.林木育种数据库的功能就在于为育种研究工作提供准确、详实、全面、及时的数据及情报。2.在全省范围内建立育种数据库将成为实现数据的统一性、共享性及安全性的有效工具,并对科研调查等所得到的数据起到良好规范的管理及利用。  相似文献   

14.
以杉松新鲜花粉为材料,测定在含有不同质量分数蔗糖固体培养基上萌发率,结果表明:花粉培养24 h之内形态基本无变化,培养至48 h时有花粉开始启动萌发,48 h后,花粉大量萌发,适宜培养时间为72 h。在蔗糖质量分数为5%培养基上花粉萌发率高于其他质量分数,萌发率均值为90.9%,最高值为95.1%。当质量分数为20%时,萌发率均值仅为51.4%。高质量分数蔗糖会抑制花粉萌发及花粉管伸长。  相似文献   

15.
选取金叶风箱果休眠枝条水培嫩茎为外植体,筛选适宜的初步诱导、继代增殖和生根培养基,研究建立金叶风箱果科学合理的快繁体系,结果表明:初代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培养基,诱导率为73%;继代增殖培养以添加激素6-BA0.1 mg·L~(-1)的效果最佳,增殖倍率可达6.02倍;生根最佳培养基为1/2MS+NAA0.1 mg·L~(-1),每芽平均生根数为5条,根平均长度为2.5 cm,生根率为70.3%。  相似文献   

16.
以长春市建植小叶女贞庭院绿篱为研究材料,观测群体花期、单株花期、单花序与单花花期,收集5月份有关气温数据,分析其对花期性状表现是否构成影响及程度。结果表明:2014—2016年小叶女贞开花时间为6月2日至25日之间,3 a群体花期平均为21.3 d,各年度相差在1 d之内,盛花期为12~13 d;单株开花时间最短植株为16 d,最长者为19 d,平均为17.5 d;单花序为8~12 d,单花为4~5 d。小叶女贞为夏初开花树种,此时气温等气象因子稳定,花期基本不受天气微小变化影响,开花时间亦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7.
分析福安市滨海湿地的概况及存在的问题:湿地生态保护的法制不健全,临海工业发展与湿地保护的矛盾日益尖锐,互花米草、大米草等外来物种对湿地生态的影响,湿地污染加剧,生物资源过度利用。并提出保护利用对策:建立完善湿地保护法律体系、建立滨海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完善湿地管理机构,强化部门间的协调、制定滨海湿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加强滨海湿地的环境治理、建立滨海湿地监测系统、提高公众对湿地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以京桃不同植株种子为材料,研究其出种率和种子重量差异,结果表明:各植株出种率均值为34.7%,变化范围在31.22%~38.46%之间,出种率高低排序依次为5号树3号树2号树1号树4号树。各植株种子重量值变化范围在2 585.0~4 852.5 g之间,平均值为3 650.9 g,最高为最低的1.9倍,种子重量大小排序依次为2号树5号树3号树1号树4号树;经方差分析和F检验,株间种子重量差异极显著(F0.01=2 659**),立地环境与气候条件基本一致,株间遗传性不同是差异产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树种枝叶微观结构对树种燃烧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选择具有不同抗火能力的亚热带树种来研究树叶和树枝的微观组织结构与燃烧性的关系,分别测定木荷、茶树、油茶、苦槠、女贞、石楠、日本珊瑚树、枇杷、杉木和马尾松等10个树种叶片、叶脉和树枝的组织比,并利用锥形量热仪测定样品的阻火性。结果发现,树叶构造对燃烧性有影响,阔叶树种的树叶结构有利于水分的传输与蒸散,叶脉中木质部比重越大,越有利于水分的传输;海绵组织,栅栏组织与火发生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茶树、木荷的海绵组织,栅栏组织比值高,抗火能力强。树枝的燃烧性与其结构密切相关。特别是树枝的抗火性与其导管所占比例正相关,木荷、日本珊瑚树的导管比重大,传输水分的能力强,抗火烧能力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1年生马尾松苗木为研究对象,从马尾松体内氮、磷代谢酶活性及其积累量的角度研究苗木对施肥的响应机制。【方法】设置不同的磷肥及钾肥随机区组试验,分析不同处理下对马尾松苗木叶绿素、氮磷转化酶(NR、ACP)活性以及针叶内氮、磷素的动态变化。【结果】1)马尾松苗木叶绿素、NR及ACP活性随季节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动态变化:施磷肥处理叶绿素在7月时最高,施钾肥时滞后,8月最高;NR活性则正好相反,呈现先降低后逐渐增加的趋势;ACP活性呈现明显单峰型,8月时活性最高,而后逐渐降低到最先的水平。2)施磷肥增加马尾松针叶中NR及ACP活性,促进了植物中氮元素的分解及代谢,针叶内NR活性及氮素含量均高于对照(P0),施钾肥则表现为前期NR、ACP活性及氮素含量高于对照(K_0),叶绿素a含量高于对照,叶绿素b含量低于对照,叶绿素wa/wb明显高于对照,后期则相反,针叶内氮、磷素积累量表现一致;3)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及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不明显。【结论】马尾松苗木叶绿素、NR及ACP活性呈季节性变化,施磷肥促进氮、磷代谢酶活性,施钾肥仅在生长前期促进苗木体内氮、磷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