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我国河蟹养殖面积已达一千万亩,其中,扣蟹养殖面积大于50万亩。扣蟹质量是影响商品蟹养殖成活率和规格的重要因素之一。优质扣蟹有良好的遗传基因,养殖的成蟹规格大,产量高。优质扣蟹在成蟹养殖中成活率高,一般超过70%,甚至能达到90%以上。质量差的扣蟹在成蟹养殖中成活率低于30%,成蟹规格小。本文从养殖实际出发,介绍大眼幼体选购、扣蟹培育、捕捉、运输的实用技术。一、池塘准备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养殖性能评价、攻毒实验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分析方法,比较了2个种群河蟹(Eriocheir sinensis)扣蟹在成蟹阶段的早期养殖性能[第1次蜕壳间隔时间、成活率(SR)和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攻毒后的死亡率和免疫性能。结果显示,(1)池塘养殖扣蟹第1次蜕壳间隔时间和SGR显著短于野生扣蟹(P0.05),而2种来源扣蟹的SR和WGR均无显著差异(P0.05);(2)野生扣蟹攻毒后的累计死亡率一直低于池塘养殖扣蟹,攻毒96 h后,野生扣蟹累计死亡率(28.3%)明显低于养殖扣蟹(50.0%);(3)比较肝胰腺组织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发现,无论雌蟹还是雄蟹,野生扣蟹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低于养殖扣蟹,野生雄蟹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和NO含量显著高于养殖雄蟹,而野生雌蟹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养殖雌蟹;(4)比较血清中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发现,野生扣蟹NO含量显著高于养殖扣蟹,而养殖扣蟹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高于野生扣蟹。此外,野生雌蟹血清中的血蓝蛋白(Hc)含量、T-AOC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R)等活性显著高于养殖雌蟹,而ALP、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活性显著低于养殖雌蟹。综上所述,2种来源蟹种各有优势,池塘养殖扣蟹具有较好的早期养殖性能,野生蟹种具有较强的免疫性能,有关其质量差异形成原因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使用6口面积均为15×667m~2的池塘进行河蟹雌雄分池单养、雌蟹与罗氏沼虾混养、雌雄蟹与罗氏沼虾同池分隔养殖和雌雄蟹同池养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蟹种的放养密度与成蟹产量成正相关关系,与成蟹的规格成负相关关系;单养雄蟹模式产量明显高于单养雌蟹模式;雌雄蟹分塘养殖与雌雄蟹混合养殖模式在产量、效益上没有明显差别;套养罗氏沼虾后,对河蟹的成活率、产量和成蟹的规格以及经济效益均有一定影响;蟹虾同池分隔养殖模式产量高于蟹虾混合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养殖性能评价、攻毒实验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分析方法,比较了2个种群河蟹(Eriocheir sinensis)扣蟹在成蟹阶段的早期养殖性能[第1次蜕壳间隔时间、成活率(SR)和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攻毒后的死亡率和免疫性能.结果显示,(1)池塘养殖扣蟹第1次蜕壳间隔时间和SGR显著短于野生扣蟹(P<0.05),而2种来源扣蟹的SR和WGR均无显著差异(P>0.05);(2)野生扣蟹攻毒后的累计死亡率一直低于池塘养殖扣蟹,攻毒96h后,野生扣蟹累计死亡率(28.3%)明显低于养殖扣蟹(50.0%);(3)比较肝胰腺组织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发现,无论雌蟹还是雄蟹,野生扣蟹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低于养殖扣蟹,野生雄蟹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和NO含量显著高于养殖雄蟹,而野生雌蟹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养殖雌蟹;(4)比较血清中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发现,野生扣蟹NO含量显著高于养殖扣蟹,而养殖扣蟹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高于野生扣蟹.此外,野生雌蟹血清中的血蓝蛋白(Hc)含量、T-AOC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R)等活性显著高于养殖雌蟹,而ALP、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活性显著低于养殖雌蟹.综上所述,2种来源蟹种各有优势,池塘养殖扣蟹具有较好的早期养殖性能,野生蟹种具有较强的免疫性能,有关其质量差异形成原因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以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的幼蟹、雌性成蟹及抱卵雌蟹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比较了野生和养殖蟹肌肉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肝胰腺中的胃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旨在揭示三疣梭子蟹不同生长阶段的消化酶和SOD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生长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幼蟹、成蟹和抱卵蟹的SOD酶均表现为野生蟹显著高于养殖蟹(P<0.05);野生成蟹的脂肪酶和胃蛋白酶活性亦显著高于养殖蟹,是养殖蟹的2.5倍以上。因此,养殖蟹的机体健康水平、免疫保护和抗应激能力不及野生蟹,尤以幼蟹阶段SOD酶活性最低,抗逆境力最差。(2)野生和养殖幼蟹的淀粉酶活性分别为(1.57±0.09)U.mg-1和(2.61±0.01)U.mg-1,显著高于成蟹和抱卵蟹(P<0.05);野生和养殖成蟹的胃蛋白酶活性分别为(5.83±0.45)U.mg-1和(2.77±0.10)U.mg-1,显著高于幼蟹和抱卵蟹(P<0.05),是幼蟹和抱卵蟹的2~3倍;脂肪酶活性以养殖抱卵蟹最高,野生成蟹次之;消化酶活性变化与蟹的生长阶段及食性转变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不同生长阶段的消化酶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生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野生和养殖三疣梭子蟹的幼蟹、雌性成蟹及抱卵雌蟹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比较了其肝胰腺中的胃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及肌肉中的SOD活性,结果表明:(1)野生和养殖幼蟹的淀粉酶活性分别为(1.57±0.09)U.mg-1和(2.61±0.01)U.mg-1,显著高于成蟹和抱卵蟹(P<0.05);野生和养殖成蟹的胃蛋白酶活性分别为(5.83±0.45)U.mg-1和(2.77±0.10)U.mg-1,显著高于幼蟹和抱卵蟹(P<0.05),是幼蟹和抱卵蟹的2~3倍;脂肪酶活性以养殖抱卵蟹最高,野生成蟹次之;消化酶活性变化与蟹的生长阶段及食性转变相关。(2)幼蟹、成蟹和抱卵蟹的SOD酶均表现为野生蟹显著高于养殖蟹(P<0.05);野生成蟹的脂肪酶和胃蛋白酶活性亦显著高于养殖成蟹,是养殖成蟹的2.5倍以上。因此,养殖蟹的机体健康水平、免疫保护和抗应激能力不及野生蟹,尤以幼蟹阶段SOD酶活性最低,抗逆境力最差。  相似文献   

7.
青蟹的池塘混养,指在养殖青蟹的池塘内,同时养殖其他经济生物品种,形成互为有利的多元化养殖生态结构,有蟹鱼混养、蟹虾混养、蟹贝混养、蟹藻混养等形式,  相似文献   

8.
北方地区河蟹养殖要适应市场变化形势,适时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在巩固发展现有大眼幼体孵化和蟹种培育(养殖)规模的基础上,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成蟹养殖生产,实现大眼幼体孵化、蟹种培育(养殖)、成蟹养殖生产按比例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北方地区稻田养殖扣蟹已有20余年历史,在水稻不减产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增加农家肥、环保农药使用,达到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水稻品质和养殖河蟹品质的目的,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为了稻田规模化养殖扣蟹,结合北方地区扣蟹养殖方式,研究密度对扣蟹生长和效益的影响,探索北方地区合理的扣蟹养殖密度,为养殖户提供理论支撑,促进稻蟹双丰收,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菱湖区淡水甲壳类养殖主要品种是青虾和河蟹,养殖模式是池塘主养青虾和虾、蟹混养两种。为了摸清菱湖区 1998年全区虾、蟹养殖情况,提高虾、蟹养殖水平,为农民增加收入提供成熟的养殖模式,于 1999年 2~ 3月进行虾、蟹养殖现状的调查,调查了新溪、千金、菱湖、下昂、和孚等重点产区养殖户 20户,池塘 122只, 513.64亩,其中池塘主养青虾面积 302亩,池塘虾、蟹混养面积 211.64亩。   一、池塘主养青虾和池塘虾、蟹混养调查结果对比   虾、蟹混养亩收益比主养青虾增收 1363.76元,增幅 66.8%。虾、蟹混养模式更具有实用性和先进…  相似文献   

11.
养殖好扣蟹,防止性早熟河蟹养殖是一新兴事业,养殖技术还不够完善,特别是扣蟹养殖,技术掌握不好,极易造成养殖个体偏大,性早熟个体多的现象,影响养殖效益。现根据自己的经验,介绍有关扣蟹养殖,特别是防止性早熟的问题,供参考。一、准备好适宜的池塘养殖扣蟹,土...  相似文献   

12.
正池塘养殖是我国河蟹养殖的主要方式,蟹种放养也以直接放养为主,即挑选肢体健全、活力较好的蟹种一次性放入池塘中用于成蟹阶段的养殖。蟹种质量参差不齐常常导致成蟹养殖早期的成活率无法控制,给饵料投喂和生产管理带来很大的盲目性,且蟹种下塘后影响伊乐藻生长,无法为河蟹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就难以保证河蟹正常快速的生长。为了克服传统养殖模式的弊端,湖北地区养殖户通过对蟹种强化培育来  相似文献   

13.
辽蟹即产于辽河水系的中华绒螯蟹,近两年来在我县的养殖发展迅速。尤其是1993年年底至1994年春,辽蟹的养殖面积增加了上千亩,幼蟹投放量在万斤以上。通过近两年来辽蟹在本地的养殖情况,我们发现它的成活率、规格、效益都是相当不错的。在当前长江水系的中华绒螯蟹(简称长江蟹)苗种紧缺且价格昂贵的条件下,养殖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山东东营地区河蟹养殖业迅速发展,形成了第一年进行蟹种培养,第二年把蟹种培育池中剩余的扣蟹养成成蟹,循环养殖的模式。在养成过程中,大部分成蟹规格小、产量低、抗病力弱,饲料成本居高不下,致使成蟹养殖效益低下。总结几年来的养殖经验,我们发现在其他条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如何降低饲料成本,提高饲料利用率,成为提高成蟹养殖经济效益的关键。1998年,水产畜牧公司淡水鱼种场进行了利用麦芽养殖成蟹的试验,在成蟹规格、产量、饲料利用率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就该试验情况作一总结。一、材料…  相似文献   

15.
谢营梁 《现代渔业信息》2010,25(5):35-35,31
2009/10年在CCMLR水域上报的今年,该县将与国内水产养殖科研院所、农业院校合作,引进推广大闸蟹养殖先进技术,开展大闸蟹养殖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在规模养殖的基础上提出“养大蟹、养特供蟹、养有机蟹、养跨季节蟹”,实施大闸蟹精品养殖,推广大闸蟹无公害养殖和生态健康高效养殖。  相似文献   

16.
成蟹养殖是指将幼蟹养成商品蟹的过程.目前我国的河蟹人工养殖发展较快,技术趋于成熟.以养殖水域的类型来划分,主要有池塘养蟹、湖白养蟹、稻田养蟹、河沟养蟹等.  相似文献   

17.
发展大规格优质商品蟹养殖已经成为当前提高河蟹养殖经济效益、促进河蟹养殖健康发展的主要途径,其关键在于要有大规格的优质蟹种,要求放养的蟹种规格为80只/kg-160只/kg。当前,在一龄蟹种培育上,最大的问题是出池的蟹种规格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稻田综合养殖的概念开始被提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稻田综合养殖模式在实践中被探索出来,而稻蟹养殖就是属于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一种创新与探索。稻蟹养殖模式在国内外均有分布,我国养殖面积和养殖产量均为世界第一,技术处于领先地位。该文对生产中稻蟹养殖的技术要点进行了回顾,对一些地方模式进行了探讨,通过对稻蟹养殖的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以期为稻蟹养殖的理论创新提供新的视角,为稻蟹养殖的推广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比较了湖泊和池塘养殖环境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组织中乳酸和活性氧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性腺、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的乳酸含量,阳澄湖、太湖养殖蟹显著低于同水系池塘养殖蟹、特级蟹显著低于个体小的等外品蟹、雄蟹低于雌蟹、性腺和肝脏低于肌肉。9—11月份,湖养蟹组织中的乳酸含量较塘养蟹更早、更加快速地降低。肌肉组织中活性氧(ROS)含量测定显示,特级蟹稳定地低于等外品雌蟹,雄蟹低于相同养殖环境中同规格雌蟹。结果表明,乳酸和ROS含量或机体抗氧化能力的指标对于阳澄湖大闸蟹的品质和呈味特色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深入研究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正>中华绒螯蟹,又名河蟹,是长江水域中名贵的甲壳类动物,其肉质鲜美,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随着河蟹养殖事业的发展,天然苗种资源已供不应求,而其种质资源存在退化趋势,幼蟹体质变弱,使得蟹的高效生态健康养殖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幼蟹质量的优劣对成蟹的产量和规格有决定性的作用,并且决定了成蟹养殖成本的高低,进而也会影响养殖生产者的经济效益。可见改善幼稚质量,对提高养殖效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