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不同保水剂处理对容器苗生长及土壤水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有限水分条件下,对容器苗的生长率、存活期、叶片和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保水剂能提高土壤田间持水量;在停止供水后,有保水剂处理的土壤含水量下降缓慢,土壤含水量始终随着保水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有保水剂处理的容器苗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延迟,容器苗生长受到抑制的时间延后。  相似文献   

2.
根据保水剂在不同土壤中的施用方式,研究了保水剂的保水特征及其在自然蒸发环境中的水分损失规律。表明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全施保水剂处理的前期效果好,但是当不含保水剂的土壤表层干燥后,底层使用保水剂处理的效果更好。在自然湿润的土壤条件下,保水剂的保水效果受土壤水分含量和保水剂用量的双重影响,即相同的保水剂用量,混合的土壤增加更有利于保存更多的水分。  相似文献   

3.
不同土壤水分状况对刺槐的生长及水分利用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适宜土壤水分、中度干旱和严重干旱 3种土壤水分条件下研究了刺槐苗木生长及水分利用特征。结果表明 :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 ,刺槐叶水势、叶含水量、生长速率、光合速率及单叶水分利用效率 (WUE)均显著下降 ;在整个生长季中刺槐枝条快速生长和干物质增加主要集中在 4— 6月份 ;适宜水分下总耗水量和总生物量均为最高 ,但总水分利用效率在中度干旱时为最高 ;刺槐最高耗水月、最高耗水日和一天中最高耗水时间段在 3种土壤水分下均有差异 ,在中度干旱和严重干旱下的最高耗水日出现的时间比适宜水分下的最高耗水日滞后一个月以上。刺槐的最大耗水月在 3种土壤水分下均在 7月份 ;刺槐日耗水进程在生长季多数月份呈单峰曲线 ,7月份多呈双峰曲线。刺槐属于耐旱性强的高耗水树种。根据刺槐的生长及耗水特点 ,刺槐不适宜大面积栽植在黄土高原缺水地区 ,仅适合栽植在阴坡、沟渠等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的立地上。  相似文献   

4.
造林种子发芽率低一直是太行山干旱山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一个难题。以该地区植被恢复中典型树种侧柏、栓皮栎种子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不同保水剂包衣用量对侧柏、栓皮栎种子发芽率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盆栽用土为褐土,土壤含水率为5%时,保水剂包衣对侧柏种子发芽率及生长发育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随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以施用保水剂比例1︰3时最佳;土壤含水率为8.5%时,保水剂用量过高则促进作用不明显,出芽率随用量增加而减小,施用保水剂比例1︰1及1︰2时能较好地提高侧柏种子出芽率;土壤湿度过高时,施用保水剂反而会抑制侧柏种子生长发育。(2)盆栽用土为砂页岩,土壤含水率为12%时,保水剂包衣能增加栓皮栎种子出芽率,施用保水剂比例1︰3时最佳;土壤含水率为20%时,保水剂包衣会抑制栓皮栎种子出芽率。  相似文献   

5.
以科尔沁沙地1年生榆树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方法,设置适宜条件、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等4个水分处理梯度,研究干旱胁迫对榆树幼苗含水量、水分利用效率以及叶片面积、比叶面积和比根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增加,幼苗叶片含水量逐渐降低,茎含水量先升高后降低,根系含水量在轻度和中度胁迫下大于适宜条件;叶片面积在适宜条件和轻度胁迫下显著增加,在中度胁迫下下降;比根长和水分利用效率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增加而增加;重度干旱胁迫下幼苗无法存活。在科尔沁沙地,栽植榆树幼苗保证存活生长的最低土壤含水量为7.15%。  相似文献   

6.
为比较唐古特白刺和小果白刺在高寒干旱地区的适生性,以1年生2种白刺的盘栽苗为研究对象,对7.5%、7.6%~12.5%、12.6%~17.5%等6种土壤水分含量条件下唐古特白刺和小果白刺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等光合生理参数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青海高寒地区,唐古特白刺和小果白刺分别在21.92%和17.67%的土壤含水量时,达到最大净光合速率;在土壤含水量为17.72%和17.55%时,具有最大蒸腾速率;2种白刺能够维持较高水分利用效率的土壤含水量分别是11.85%和13.31%。说明唐古特白刺适宜在水分条件相对较高的区域生长,而小果白刺在干旱缺水的条件下生存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7.
干旱胁迫下保水剂对澳洲坚果生长及水分特征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HAES788’澳洲坚果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的方式模拟自然干旱,研究土壤干旱过程中保水剂对澳洲坚果植株生长、叶绿素及叶片水分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无论施用保水剂与否,随着水分胁迫时间延长,植株生长均受到了抑制;保水剂处理的植株,其组织密度增加,叶片饱和亏缺小,叶片相对含水量增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都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8.
采用人工控制土壤水分的方法,测定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祁连圆柏苗木的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分析祁连圆柏在不同土壤含水量和光照条件下光合生理响应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祁连圆柏的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均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光合有效辐射在400-2 000μmol/(m~2·s)范围内,祁连圆柏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率均呈现最高值。土壤水分含量在17.04%、15.54%和11.77%时,祁连圆柏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率达到最高值,土壤含水量11.7%-17.04%是祁连圆柏生长最适宜的土壤水分区间。  相似文献   

9.
土壤干旱胁迫对黄栌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土壤干旱胁迫和光照强度对黄栌光合作用性能的影响规律,应用CIRAS-2型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测定4种土壤水分(对照、轻度、中度和重度胁迫)处理下,3年生黄栌(Cotinuscoggygria var.cinerea)苗木叶片光合作用的光响应过程。结果表明:1)土壤干旱胁迫对黄栌叶片的光合性能参数具有明显影响,随着土壤水分胁迫的加剧,黄栌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光量子效率明显降低,光补偿点增高,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在轻度水分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60-65%)下的水平最高;2)黄栌叶片光合作用对强光胁迫的适应性较强,在较大幅度的强光(有效辐射强度1000-1800μmol·m^-1·s^-1)范围内,均能获得较高的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3)黄栌光舍作用对弱光的光能吸收、转换和利用效率(光合量子效率)较低,并随土壤水分胁迫加剧而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
在充分供水和限量供水2种水分处理条件下,分别对高羊茅施用不同用量的保水剂,研究其生长特性和水分利用特征.结果表明:在充分和限量供水条件下,施用保水剂可以使高羊茅保持较高的叶片水势和较高的叶片含水量,并降低叶片的蒸散量;在保水剂用量为30 g/m^2的处理方式下,株高净增长量、生物量均最大;不同处理的高羊茅根冠比在充分供水时的大小顺序为60 g/m^2〉90g/m^2〉对照〉30 g/m^2,限量供水时为30 g/m^2〉60 g/m^2〉对照〉90 g/m^2;水分利用效率在充分供水时30 g/m^2处理最高,而限量供水时水分利用效率随保水剂用量的增加而上升,90 g/m^2的处理最高,达2.17 g/kg.  相似文献   

11.
抗旱保水剂对干旱荒漠区沙棘造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5种不同类型抗旱保水剂对沙棘造林效果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5种保水剂对沙棘造林成活率、苗木生长量、造林地土壤含水率影响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不同类型的产品之间差异显著.由此可见,抗旱保水剂在干旱荒漠区造林中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保水剂在桉树栽植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不同含量的保水剂(浓度分别为0.05%、0.1%、0.2%)进行桉树栽植试验,分别测定苗木成活率、基质含水率及苗木的生长量。结果表明:使用保水剂的苗木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实验,各处理对苗木成活率的影响高度显著,保水剂含量0.1%的处理能得到较高的成活率及生长量。由于保水剂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必须有水可保,试验后未再补水,因此基质含水率变化的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3.
为了科学有效的开发利用攀西地区麻疯树资源,以287株麻疯树良种母树为材料,分别设置保水剂S、L、M和(1)共4个处理,以筛选产穗量最高的剂型。在母树萌发穗条数量上保水剂L、M处理与其它处理有显著的差异性;在母树生长量上保水剂L、(1)、M、L处理与对照有显著的差异性。施用保水剂M、L、(1)和S的母树平均萌发穗条数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33.2%、110.1%、105.3%和103.0%。施用保水剂M、L、(1)和S的母树平均新梢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6.5 cm、10.5 cm、8.9 cm和10.9 cm;保水剂处理母树的有效穗条数依次为M(1)LS。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保水剂对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及最佳使用量,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了5个梯度的保水剂浓度[0(CK)、0.10%、0.20%、0.30%、0.40%]对千里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适宜浓度的保水剂可提高千里光种子发芽率,最佳保水剂浓度为0.30%,较对照提高了7.62%。添加保水剂可以提升千里光幼苗生物量、株高与根系长度,株高随保水剂浓度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根系长度随保水剂浓度增加而增加,在0.40%浓度处理达到最大值。在采用千里光进行绿化时建议加入浓度为0.30%的保水剂,有利于提高其成活率及绿化效果。  相似文献   

15.
人工植被的土壤水分状况与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综合阐述了不同的人工植被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普遍存在着的土壤干化现象。文章着重介绍了不同的植被类型在不同的土壤剖面层次、不同的季节,土壤水分存在不同的动态变化规律,变异系数的大小,直接反映了当地土壤干化的程度和年内水分供需矛盾状况。利用人渗规律,增加水分循环的途径,使土壤干层水分得到补给,是避免人工植被土壤干化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水分条件下麻疯树幼苗的光合生理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研究干旱和复水对麻疯树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气体交换特性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基质含水量的减小,麻疯树叶片相对含水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持续下降,胞间CO2浓度先下降后上升;最大荧光产量、PSII最大光量子产量、光化学猝灭系数和PSⅡ实际量子效率均呈现下降趋势,初始荧光有小幅上升。复水后,气体交换参数和荧光参数能很快恢复,植株可以成活,表明麻疯树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对基质干旱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当基质含水量从21.91%下降到15.22%时,各参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当基质含水量从8.70%下降到6.83%时,各参数均有显著变化(P<0.05)。基质含水量为8.70%以上时,麻疯树碳同化能力降低的原因主要是气孔限制;基质含水量在8.70%以下时,光合效率的降低主要受非气孔限制。  相似文献   

17.
黄土丘陵沟壑区抗旱造林综合措施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半阴坡立地上,采用正交设计进行抗旱造林综合措施分析。结果表明,采取整地,保水剂浸根和穴施菌根菌综合措施营造油松,刺槐和侧柏,虽然增加了造林成本,但造林成活率和苗木生根数量都明显高于对照。经济有效的综合措施为:造林树种为刺槐,鱼鳞坑整地上保水剂浸根,穴施菌根菌。  相似文献   

18.
以美国白蜡2 a生实生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方式进行干旱胁迫试验,测定苗木相对含水量、水分饱和亏、叶绿素含量及细胞质膜透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从控水开始至12 d时,其叶片叶绿素含量从4.797 2 mg·g-1下降到3.693 2 mg·g-1,降低了23%;而相对电导率从39.11%上升到58.31%,上升了49.09%,相对电导率变化较大,但叶绿素含量相对稳定,膜系统未受到较严重损伤;胁迫12 d时叶片干鲜比仅比对照增加了9.73%,干旱致死临界点土壤含水量在5%以下,具有较强抗旱性。维持幼苗正常生长的临界土壤含水量为10%。  相似文献   

19.
为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水分变化特征,作者设置了常规生长水分条件(CK)、轻度干旱水分胁迫(T1)、土壤水饱和(T2)以及水淹(T3)4个不同处理组,研究池杉当年实生幼苗在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位变化条件下的光合生理生态响应机理和适应对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处理均显著影响池杉幼苗光合色素、叶片气体交换以及表观资源利用效率.池杉幼苗不仅具有耐水湿的特点,还具有一定程度的耐旱性.在消落带防护林体系建设中,池杉适宜栽植于土壤饱和水或渍水的环境中;在干旱环境条件下应注意浇水抗旱,使池杉保持正常的净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在福建省长汀县红壤严重侵蚀区以持续100%隔离降雨模拟水分亏缺环境,研究土壤含水量变化对先锋造林树种马尾松针叶水势、针叶形态的影响,评价马尾松在水分胁迫下的生态适应性及生理调节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处理组20 cm和8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持续下降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达10.93%和12.17%,表明土壤环境已出现水分亏缺;(2)处理组针叶水势(Ψd)持续下降,平均值为-3.73 MPa,显著低于对照组-2.80 MPa(P<0.05),证明处理组土壤含水量下降已对马尾松针叶水势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且通过拟合土壤含水量与针叶水势关系得出先锋造林树种马尾松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3)马尾松针叶形态相关指标分析表明,隔离降雨第2 a内对照组与处理组间叶长、叶宽、叶面积的差值均明显大于第1 a内,说明生长减缓是该地区马尾松应对土壤水分亏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