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根据五星牧场河曲马保种群占有草场面积和畜牧学育种原理,建立了保种群的最优畜群结构。结果表明,最优马群结构的群体有效含量不小于100匹;种公马20匹,成年公母马性别比例为1∶10;后备幼驹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形,并且幼驹从出生到3.5~4岁开始繁殖期间选择强度大,公驹为2.050,母驹为0.798;适龄繁殖母马数量占整个畜群的49.79%。以上结果,适宜于河曲马保种选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正> 继在我国广西、云南发现矮马之后,西南民族学院畜牧兽医系讲师黄怀昭于八三年夏季,在著名建昌马产区的安宁河谷发现一小批矮马。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在甘、青、川三省河曲马保种选育协作会议期间和民院农牧场,省内外有关养马专家、教授亲自对四匹矮马作了测定和观察。认为此发现和研究,将为研究西南马的进化和起源提供重要的资料;丰富中  相似文献   

3.
甘、川、青三省河曲马保种选育第二届协作会议于1983年9月25—29日在四川省峨眉县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三省的教学、科研和生产部门的代表37人;会议特邀全国马匹育种委员会顾向和委员、三省协作委员会委员、甘  相似文献   

4.
<正>1953年鄂伦春马的保有量为千匹以上,到1992年普查时存栏700多匹,2008年前后,鄂伦春马核心区存栏196匹,基础母马不足100匹,其数量显著下降。为最大限度做好鄂伦春马的保种工作,黑河市爱辉区畜牧兽医局联合黑龙江省家畜繁育指导站在2008年对鄂伦春马种群现状进行调查,并实施鄂伦春马保种选配项目。结合黑河市爱辉区新生乡的实际情况和爱辉区新生乡鄂伦春马保护区的现有基础  相似文献   

5.
1953年鄂伦春马的保有量为千匹以上,到1992年普查时存栏700多匹,2008年前后,鄂伦春马核心区存栏196匹,基础母马不足100匹,其数量显著下降。为最大限度做好鄂伦春马的保种工作,黑河市爱辉区畜牧兽医局联合黑龙江省家畜繁育指导站在2008年对鄂伦春马种群现状进行调查,并实施鄂伦春马保种选配项目。结合黑河市爱辉区新生乡的实际情况和爱辉区新生乡鄂伦春马保护区的现有基础条件,制定了鄂伦春马种质资源保护方案。  相似文献   

6.
<正> 河曲马是我国优良马种之一,主产于黄河源头的甘肃、青海、四川三省交界处。为认真贯彻《关于种畜场种马保种问题的联合通知》的精神,三省有关畜牧行政、科研院校和场、站于八一年在兰州成立了协作委员会,各地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开展了联合保种选育工作。会议是在养马生产和销售方面有了新的转机的形势下召开的。参加会议的有行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麦洼牦牛、藏系绵羊、藏山羊、河曲马、麦洼马、阿坝驴、藏猪、藏鸡、三江黄牛、板角山羊、阿坝蜜蜂等11个品种和2个新种群(昂科牦牛和贾洛绵羊)的数量分布、生产性能纵横向的比较研究,掌握了各品种的数量消长及性能变化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各品种的保种选育、开发利用规划及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河曲马亦称乔科马,原产中国甘肃、青海、四川3省交界处,黄河上游第一河曲处,故名。河曲马与新疆伊犁马、内蒙古三河马并称为中国三大名马。本人在卓尼县大峪种畜场对75匹4~11岁配种15~80d的河曲母马进行早期妊娠诊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诊断方法将被检验的河曲母马保定于六柱栏,固定尾巴于一侧,  相似文献   

9.
河曲马体质结实、体型匀称、体格高大,是我国优良的地方马种。经济类型以挽乘兼用型为主,通过选育方向的分析表明:河曲马具有骑乘型和肉、乳型的选择优势。  相似文献   

10.
河曲马水肿消瘦病病理形态学观察肖西海,杨志强,鲁晓成朱秀琴,赵晋军(甘肃省玛曲县曼尔玛畜牧兽医站)(甘肃农业大学兽医系)玛曲县位于甘肃、青海和四川三省的交界之处,是河曲马中心产区,共有马43000多匹。马水肿消瘦病是本地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在冬春枯草...  相似文献   

11.
河曲马品种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曲马是我国优良的地方马种之一,存栏总数13.96万匹,约有50%分布于黄河首曲草原,为挽乘兼用型马种,体格高大、强壮,性格活泼,合群性强,生产性能优良。终年放牧,耐粗饲、无棚圈设施、无补饲条件,对高寒的自然环境有很强的适应力,其生态类型属于高原森林草原生态型,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经济资源,我们对河曲马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德保矮马是一种世界稀有的、中国微型马的代表品种,与英国的雪特兰矮马并称为世界两大矮马源流。由于多年来在德保矮马主产区,农户都是以传统方式进行饲养管理,条件差,技术落后不规范,对德保矮马的资源保护与发展极为不利。2006年主产区的德保矮马群体数量不足1 000匹,保种选育工作任重道远。笔者在近几年来结合实施《德保矮马种质资源保护技术研究项目》中,总结出德保矮马饲养管理技术并在主产区推广应用,取得良好效果。2011年末,主产区德保矮马群体规模达2 056匹,建立了德保矮马核心群,培育出后代成年体高75cm~80cm的德保矮马2匹,81cm~90cm的有26匹,群体质量得到进一步优化,为德保矮马种质资源保护、种群发展和地方旅游特色产业开发打下了坚实基础。本文对德保矮马的主要特性、饲养管理技术要点、推广主要措施和效果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利川马是湖北省地方马种,在产区饲养有近600年的历史,属西南型,驮、乘、挽兼用,1959年家畜良种调查时定为本名,被国家《家畜品种志》收录。近年来由于交通运输工具快速发展,马作为一种畜力资源已经几乎没有用武之地了,只是少数边远地方还在作为运输工具。根据畜禽资源调查,中心产区的利川马的存栏量仅为1200匹,属于濒危物种。因此,面对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的新形势,本文浅谈明确保种的指导思想,制定保种目标,突出保种重点,采取必要的组织和技术措施,开展行之有效的保种工作,无疑对利川马的持续利用以及保持良性的生态平衡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甘南州草原辽阔,草畜资源得天独厚。独特的甘南牦牛、藏羊、河曲马、河曲藏獒等畜种资源是长期以来在甘南草原特定的生态条件下,经过当地藏族群众辛勤选育和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适应高寒严酷条件的地方优良  相似文献   

15.
研究建昌马的数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发展凉山养马业、科学开展建昌马的保种选育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乌兰察布市11个旗县市区马匹存栏总数39554匹,其中蒙古马34081匹,占全市马匹总数的86%,主要分布在四子王旗、察右中旗和察右后旗。四子王旗马匹存栏总数25872匹,占全市马匹总数的65%,为中心产区。成年公马和母马平均身高和体重分别为134.8厘米、130.9厘米和331.1公斤、329.5公斤。蒙古马具有极强的耐力和抗逆性,很少有内科疾病发生。目前,蒙古马主要用途是旅游区休闲娱乐骑乘、体育竞赛和活畜出售,马特色产品和生物制药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蒙古马要保种和开发利用并举,并考虑到草原生态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7.
海北地区某牧场1—2岁的放牧幼驹群中爆发了马腺疫。病驹发热,上呼吸道粘膜发炎,颔下淋巴急性肿胀、化脓。疫情从三月下旬开始,直至五月上旬结束。在3—8岁的马匹中,也有少数发病。幼驹的品种主要为阿尔登和奥尔洛夫杂种。土种驹中以河曲为主,浩门次之。此次四个病驹群的552匹幼驹中,发病517匹,发病率93.7%,死亡7匹,致死率为1.3%。  相似文献   

18.
我省是全国重要养马基地之一,养马历史悠久,大通马、河曲马享有盛名,广销西北、中原地区。解放初,我省仅有马18.7万匹,1975年发展到41.9万匹。当时,“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国内出现了“下马风”,我省养马业也受到了波及,马匹滞销,1978年马数又猛增到46.6万匹。在全省各类牲畜数量同时发展的情况下,有人片面认为马数上升,造成草原紧张,“农业机械化了,国家不要马了”、“马是铡草机”、“农民养不起”等等,有关方面听之任之,基层单位采取了限制措施,养马生产遭到摧残,群众和国家受到损失。  相似文献   

19.
结合建昌马生态成因分析,初步确定了建昌马最适宜区和适宜区的气候特征表现,提出了在最适宜区开展本品种选育进行保种和引进外血杂交改良培育旅行用马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09年12月4日,20匹德保矮马及一批德保黑猪被成功引进广西畜牧研究所保种场。德保矮马是世界稀有优良马种,是世界两大矮马源流之一,主要分布于广西德保、靖西等县,身高100cm左右,最矮的仅有85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