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红金银花当年生幼嫩茎段为试材,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红金银花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培养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6-BA、KT促进了愈伤组织的诱导,提高了出愈率;当NAA、KT分别为0.4、1.0mg·L~(-1)时最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增殖培养。不同季节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效果不同,春季采集的当年生的幼嫩茎段更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MS培养基中添加6.5mg·L~(-1)琼脂比较适宜;红金银花愈伤组织诱导最适宜的培养基为MS+KT 1.0mg·L~(-1)+NAA 0.2mg·L~(-1)+6-BA 1.5mg·L~(-1);愈伤组织增殖培养最适宜的培养基为MS+6-BA 1.5mg·L~(-1)+NAA 0.4mg·L~(-1)+KT 0.1mg·L~(-1)。  相似文献   

2.
以太行菊叶片、叶柄、茎尖和茎段为试材,采用MS培养基,在其中添加不同的激素对太行菊的不同外植体进行培养,研究了濒临灭绝的太行菊再生植株的方法。结果表明:太行菊的叶片、叶柄作为外植体诱导出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分别为44.44%和44.11%,所需时间较长,而茎尖、茎段作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48.44%和68.75%,培养时间较短。茎段最适合作为诱导愈伤组织的繁殖材料。为了使茎段能更好的诱导出愈伤组织,课题组又对诱导茎段愈伤组织的激素浓度组合进行了研究,A组:MS+6-BA 1.0 mg·L~(-1)+NAA 0.5 mg·L~(-1)+2,4-D 0.1 mg·L~(-1),B组:MS+6-BA 1.0 mg·L~(-1)+NAA 1.0 mg·L~(-1)+2,4-D 0.1 mg·L~(-1),C组:MS+6-BA 2.0 mg·L~(-1)+NAA 0.5 mg·L~(-1)+2,4-D 0.1 mg·L~(-1),D组:MS+6-BA 2.0 mg·L~(-1)+NAA 1.0 mg·L~(-1)+2,4-D 0.1 mg·L~(-1)。试验表明,C组激素浓度组合最适合太行菊茎段的愈伤组织诱导。35 d后愈伤组织不再增加后进行继代培养,45 d后将植株转移至生根培养基1/2MS+NAA 0.12 mg·L~(-1)中进行生根培养。  相似文献   

3.
以毛桃品种"春美"当年生枝的茎段以及嫩叶为外植体,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研究了在不同消毒方法下接种的2种外植体的污染率和愈伤组织形成率,以及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配比下2种外植体的愈伤组织形成率,以期为建立毛桃再生体系以及毛桃的遗传转化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毛桃茎段的表面消毒以75%酒精30s+2.5%NaClO 10min为佳;适合茎段的最佳初代培养基为MS+6-BA 1.0mg·L~(-1)+IBA 0.5mg·L~(-1)+GA30.5mg·L~(-1),毛桃叶片的表面消毒以75%酒精30s+2.5%NaClO 6min+0.5%NaClO10min最佳,适合叶片的最佳初代培养基为1/2MS+TDZ 1.5mg·L~(-1)+NAA 0.1mg·L~(-1)。  相似文献   

4.
古玉  许强  李龙  GU Yu  XU Qiang  LI Long 《北方园艺》2011,(9):130-134
对石海椒幼嫩叶片和茎段进行了愈伤组织的诱导增殖研究,以期探寻其诱导和增殖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石海椒的叶片和茎段都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但最佳外植体为叶片,叶片和茎段在0.1%升汞中适合消毒时间为6 min和10 min。叶片最适诱导培养基为B5+0.6 mg/L6-BA+2.0 mg/L NAA,增殖培养基为B5+0.6 mg/L 6-BA+1.25 mg/L NAA。基本培养基和生长调节剂对愈伤诱导的影响是NAA>6-BA>基本培养基。  相似文献   

5.
《中国瓜菜》2019,(5):22-27
为了建立高频的苦瓜离体再生体系,为苦瓜遗传转化提供技术基础,筛选了最适消毒方法和外植体类型。以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激素组合,筛选最适于苦瓜不定芽诱导、伸长和生根的培养基。最佳的消毒方法为:用水浸泡去壳的种子15 min,在超净工作台中用75%酒精浸泡30 s后再用4%NaClO浸泡6 min,用无菌水冲洗4~5遍,污染率为0,发芽率为98%;最佳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2.5 mg·L~(-1)6-BA+0.01 mg·L~(-1)IBA,愈伤组织密度为0.79 g·cm~(-3),不定芽的分化率为39%,最佳外植体为下胚轴(12 d),诱导率为41%;最佳的增殖培养基为MS+1.0 mg·L~(-1)6-BA+0.005 mg·L~(-1)IBA;最佳的生根培养基为MS+0.1 mg·L~(-1)IBA,移栽存活率为74%。初步建立了苦瓜离体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6.
走马胎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走马胎幼嫩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培养基对走马胎叶片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增殖及生根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在MS+6-BA 1.0mg·L~(-1)+NAA 1.0mg·L~(-1)培养基上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最适合用于进行分化和增殖;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2.0mg·L~(-1)+NAA 0.1mg·L~(-1),分化率高达88.9%;壮苗培养基为MS+6-BA0.5mg·L~(-1)+NAA 0.1mg·L~(-1)+10%椰子水(CW);最适的生根培养基为MS+NAA0.1mg·L~(-1)+IBA 1.0mg·L~(-1),生根率达100%,根系发达,植株生长健壮。经生根培养及练苗,走马胎的假植成活率达85%。  相似文献   

7.
以八棱海棠子叶为外植体,比较了不同浓度植物激素、不同激素组合、不同暗培养时间及不同浓度潮霉素对八棱海棠再生体系的影响,建立了八棱海棠高效再生体系,筛选并分析了潮霉素在八棱海棠遗传转化中的适宜浓度。结果表明:诱导子叶愈伤的最佳培养基为Sc+2.0 mg·L~(-1) TDZ+0.2 mg·L~(-1) NAA+0.5 mg·L~(-1) GA_3,芽再生的最佳培养基为Sc+2.0 mg·L~(-1) TDZ+0.2 mg·L~(-1) NAA,暗培养最佳时间为10 d,生根最佳培养基为1/2MS+0.25 mg·L~(-1) IBA。八棱海棠在整个再生过程中均对潮霉素敏感,在潮霉素浓度为2.0 mg·L~(-1)的愈伤诱导培养基上,外植体的愈伤诱导率仅为23.33%,分化率仅为9.88%;当潮霉素浓度为4.0 mg·L~(-1)时,愈伤诱导率下降为13.00%,而且愈伤不分化,随着培养时间延长,愈伤组织变得更加致密,之后变褐死亡。在诱导生根培养基上添加3.0 mg·L~(-1)潮霉素,生根率仅为3.52%,大部分外植体再生芽底部只会诱导出愈伤组织,没有根原基形成。八棱海棠子叶愈伤诱导及分化的潮霉素筛选临界浓度为2.0~4.0 mg·L~(-1),生根时潮霉素筛选浓度为2.0~3.0 mg·L~(-1)。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野生种枇杷茎段愈伤组织诱导植株再生的离体培养技术体系。【方法】以枇杷属植物的2个野生种、1个属间杂交后代为试材,采用茎段为外植体,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组合配比培养条件下,开展野生枇杷茎段诱导愈伤组织以及愈伤组织诱导出不定芽的植株再生研究。【结果】最适合野生种枇杷茎段愈伤组织诱导植株再生的培养基配方为:MS+6-BA 1.0 mg·L~(-1)+TDZ 0.1 mg·L~(-1)+NAA 0.1 mg·L~(-1),如栎叶枇杷茎段愈伤组织诱导植株再生,其愈伤率、丛芽率和成苗率均达到100%,不定芽数最多可达38.75个;但对于属间杂交后代的石斑木×台湾枇杷最适合茎段愈伤组织诱导植株再生的培养基配方为:MS+6-BA 1.0 mg·L~(-1)+NAA 0.1 mg·L~(-1),其丛芽率和芽苗数量分别为100%和48个,成苗率也为100%;在众多的生长调节剂中,TDZ对野生枇杷的愈伤组织诱导再分化或脱分化是比较敏感的,高浓度的TDZ虽有利于愈伤组织诱导再分化不定芽,但不利于成苗。【结论】研究得出枇杷属植物以及属间杂交后代茎段愈伤诱导植株再生的共性规律和种间的差异性,建立起枇杷属植物野生种离体再生系统,简化植株再生诱导的步骤和缩短植株再生诱导的时间,能在短时间内产生一定数量的组培苗,为枇杷属种质资源研究积累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以印度南瓜"北观"幼苗的下胚轴、子叶、真叶、茎段为外植体,采用离体再生方法,研究了不同种类激素对愈伤组织发育及离体再生的影响,以期为建立高效的南瓜再生体系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以印度南瓜幼苗的下胚轴、子叶、真叶、茎段为外植体均可诱导出愈伤组织,其中子叶和茎段较易诱导出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在MS+1.0mg·L~(-1) 6-BA(或2.0mg·L~(-1) KT)+0.2mg·L~(-1) NAA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培养效果较好,可获得质量较好的愈伤组织;在诱导愈伤组织再生培养中,通过不同激素配比处理外植体均未分化出不定芽,仅部分分化出不定根。  相似文献   

10.
花叶络石愈伤组织培养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多年生花叶络石幼嫩茎段和叶片为外植体,探讨了不同消毒方式、不同外植体类型以及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75%的酒精处理30 s+0.1%HgCl2处理10 min,最适合幼嫩茎段的消毒;75%的酒精处理30 s+0.1%HgCl2处理6 min,最适合幼嫩叶片的消毒;其较理想的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2,4-D 1.0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