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病毒性出血病 病原体 由呼吸弧病毒引起,病毒的个体极小,呈颗粒状。 基本症状为:器官或组织充血和出血。从外表症状上看,病鱼的口腔、上下颌、头顶部、眼眶周围、鳃盖、鳃及鳍条基部充血,有时眼球突出;剥除鱼的皮肤,可见肌肉呈点状或块状充血、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肠道充血呈鲜红色,肠内无食物,鳔、胆囊、肝、脾、肾也有出血点或布满血丝,个别情况,鳔及胆囊呈紫红色,或有局部出血。  相似文献   

2.
《内陆水产》2001,26(10):33-33
根据广东、福建、江苏等地养殖户反映2001年是鳜鱼出血病爆发流行,危害严重的一年。发病早期的病鱼,目观症状,可见病鱼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眶、鳍基部及体表两侧轻度充血。严重时病鱼体表两侧严重充血或出血,眼眶周围严重充血,肛门红肿。有的鱼腹部膨大,眼球突出,少数病鱼出现竖鳞、鳃丝末端腐烂的现象。解剖后发现鳃颜色较淡,有的鳃丝边缘有轻度腐烂现象。脾、胃肿大、色淡、胆囊膨大、贫血,肠道充血发炎,常有大量粘液,一般没有食欲,有的肠腔内积水或有气泡。肠系膜及肝脏有分散的出血斑点,鳔壁充血。有的严重的病鱼腹…  相似文献   

3.
《内陆水产》2001,26(6):30-30
鱼类暴发性出血病是鱼类细菌性疾病,也称暴发病、出血病。1 病原目前经初步鉴定,病原体共分3个类型:(1)鲁克氏耶尔森氏菌;(2)气单胞菌;(3)河孤菌。其中气单胞菌为主要致病菌。2 症状患病早期,从外观观察,病鱼的口腔、腹部、鳃部、眼眶、鳍及鱼体两则呈充血症状。剖开腹部,肠道内尚见少量食物。随着病情的发展,上述体表充血现象加剧,出血症状明显。此外常伴有眼眶周围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红肿等症状。腹部明显可见内脏器官(如肝、脾、肾等)肿大受到损害,腹腔内积有黄色或红色腹水,肠道充血,充气且贫血症状,有时呈…  相似文献   

4.
杨翠平 《内陆水产》2003,28(9):31-32
1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败血病症状主要症状为病鱼口腔、头部、眼眶、鳃盖表皮和鳍条基部充血,鱼体两侧肌肉亦轻度充血,鳃丝苍白等。随着病情的发展,体表各部位充血症状加剧,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解剖病鱼,可见鳃灰白,有时紫色,严重时鳃丝末端腐烂。腹腔内有黄色或红色腹水,肝、脾、肾肿大。肠壁充血,肠管内无食物。发病规律该病流行季节4~11月份,流行呈暴发性,来势猛,流行范围广。主要危害鲫、团头鲂、鲢、鳙、鲤、草鱼、青鱼等鱼类。发病鱼为1龄以上鱼种和2龄鱼。死亡率为20%~80%。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彻底消塘消毒,池底淤泥过深的…  相似文献   

5.
吕纪增 《齐鲁渔业》2009,26(3):56-56
1 肠道病感官鉴别 1.1 出血病 肌肉、口腔、各种鳍条的基部充血,尤以臀鳍为甚。剥去皮肤可见肌肉点状出血,严重病鱼肌肉全部发红。有时可见鱼体发红,不用剥开,就可判断。有时鳃盖、大颚、眼圈、肠道也有充血现象,鳃失去鲜红色或呈苍白色。  相似文献   

6.
症状:病鱼体表出现溃疡为该病的典型特征。发病初期体表有瘀点、淤斑、不规则红斑,多见于腹部及尾部。严重时下颌出血、溃疡,鳍基充血发红,鳍条缺损,尾柄肌肉腐烂,形成出血性溃疡。肝、脾、肾、肠均充血,肝脏肿大呈土黄色,肠道内有淡黄色粘液。镜检病灶处组织可见微弯曲的细菌。  相似文献   

7.
条纹鲈巴斯德氏菌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实施条纹鲈引种及池塘养殖期间,鱼病暴发,由于对该鱼尚处于探索试养阶段,无成熟技术规程可循,虽经多方试验均不见疗效。后经查证,其为巴斯德氏菌病,病原体为巴斯德氏菌(Pasteurellapisicida)。采用口服氯霉素并辅以漂白粉遍洒,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鱼病症状及病原体特性1.1症状病鱼离群、独游无力、反应迟钝,取病鱼观察,可见其颈部、颅顶、眼眶、鳍基、尾柄等处均有不同程度充血,严重者全身肌肉充血,呈微浅红色,解剖可见肝、脾、肾充血甚至糜烂,肠道微充血发红。1.2病原体特性该病病…  相似文献   

8.
一、病况观察 1.症状对24尾病鱼的观察,病鱼侧线上方及背部鳞片粗糙,失去光泽,颜色较白,易脱落,有时有丝状物(藻类或真菌待查)附着;眼眶下方常有明显小血斑点,上颌、口腔内两颊部及下颏充血,严重者腹面两胸鳍间有一较大出血斑或灰褐色斑块,腹、臀、尾鳍基部充血,尾鳍及背鳍末端常腐蚀残缺。鳃充血或失血成白鳃,但不腐败;发病初期部份鱼肛门见有红肿。剥去皮鳞,尾柄和背鳍前侧线上方肌肉常呈片状出血,严重者两侧肌肉有紫色血斑、该处肌肉有的开始腐烂,出血症状典型;体腔内腹水兼有血水严重,肠道充塞度  相似文献   

9.
草鱼出血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严重鱼病。这种病的症状是体色暗黑,微带红色,肌肉显现点状或块状充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部分病鱼的口腔、下腭、头顶、眼眶周围、鳃盖、鳍条充血。有的鳃丝  相似文献   

10.
草鱼出血病是一种危害性大。流行时间长。影响面积广的病毒性鱼病。其主妻症状是病鱼体表充血。口腔。下颚。头顶部或脑眶周围充血发红。并可根据病鱼的症状表现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红肌肉”型。病鱼体表无明显充血症状。但肌肉明显充血。与此同时鳃瓣则往往严重失血出现“白鳃”。  相似文献   

11.
鳗鱼爱德华氏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德华氏病又称肝肾病,是我国鳗鱼生产中的常见病,也是鳗病中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直接影响着养鳗单位的经济效益,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症状与诊断]病鱼一般潜伏在他的浅水区或让水面无力漂游,根据细菌侵害部位所表现的症状可分一为肝脏型、肾脏型、混合型。l、肝脏型病鱼初期外表无明显症状,解剖可见肝脏有一个或数个病灶,肝脏部分坏死,组织切片下,病灶区可见许多细菌菌落;肝区腹剖肌肉呈明显的炎症反应,严重的肌肉坏死造成溃疡穿孔,肝脏暴露在外,溃疡孔周围出现红色炎症带,体表常见点状出血,络部充血,消化管膜充血发红…  相似文献   

12.
马得 《内陆水产》2003,28(7):25-26
1弧菌病症状依感染弧菌的种类不同,弧菌病大致可分为黄肝型、肠尖型和溃疡型3种,病鱼表现为游动无力,体色发黑,眼球突出,表皮出血,严重时深入肌肉层,鳃盖内表、鳍基部及吻端瘀血继而溃疡,肛门红肿,鳃色浅淡,病鱼肝脏肿大,有的全部退色呈土黄色,有的局部退色、充血,病鱼肝脏出现充满血水的泡状物,胆囊肿大,囊内充满橙黄色或褐绿色的胆汁;肾脏无弹性,部分病鱼肾脏肿大或出现一些白色块状物,有时积存透明腹水。患弧菌病的香鱼一般都有其它病原的混合感染,但是患急性症的小鱼可能没有症状就已经死亡。流行与危害弧菌病一般发生于每年1~9月份,弧…  相似文献   

13.
1症状 弧菌病的典型症状是体表形成溃疡。因此。又称为细菌性溃疡病。其症状随病鱼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较为共同的症状是:发病初期体表部分褪色。随后充血或出血(其中鳍基部和鳍膜最为明显),鳞片脱落,形成溃疡;有的肛门红肿,眼球突出。眼内出血或眼球变白混浊。患病牙鲆肠道白浊。腹部膨胀。解剖病鱼,肝、脾、肾等内脏充血、肿大;肠道发炎、充血。肠粘膜组织腐烂脱落,肠内有黄色粘液。  相似文献   

14.
《海洋与渔业》2009,(10):42-42
病名:罗非鱼链球菌病 病原:海豚链球菌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游动比较缓慢、离群,眼球突出或混浊发白,眼眶充血,腹部点状出血,鳃盖内侧出血等;解剖病鱼时,腹内有腹水,肛门周围发红等,严重则造成病鱼心外膜炎、腹膜炎等症状出现。  相似文献   

15.
鲤鱼出血病是近年来北方地区高密度集约化养鲤的一种危害严重、死亡率高的常见病,它和魄、缩、纺出血病非常相似,但又有本质的不同。症状:没病早期,病鱼颌部、口腔、眼眶、鳃盖、鳍的基部及鱼体腹部和体两侧有轻度充血。严重时则充血并出血现象加剧,由点状出血斑演变成斑块状或全身出血,看上去鱼体呈红色,用手顺鳞片触摸,则有血液渗出,肌肉失去弹性,水肿。鳃出血呈浅红色,或鳃淤血呈深紫红色,鳃小片囊肿,甚至鳃丝末端腐烂坏死。腹部膨大,有的肛门红肿,凸眼。懈剖检查:腹腔积水,腹水呈透明的浅黄色或半透明的浅红色,内有大…  相似文献   

16.
<正> 草鱼出血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严重鱼病。这种病的症状是体色暗黑、微带红色、肌肉显现点状或块状血斑,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部分病鱼的口腔、下颚、头顶、眼眶周围、鳃盖、鳍条充血。有的鳃丝苍白,肠道发炎。每年5~9月,这种病在各地流行,  相似文献   

17.
鲤鱼出血性败血症是近年来严重威胁鲤鱼高产养殖的传染性疾病。据调查统计,目前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广泛流行。 鲤鱼出血性败血症,症状可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初期食欲减退,剖后多见内脏出血,中期表现为肠炎,后期彻底废食,并见体表出血初期病鱼外观与健康鱼基本一样,但用剪刀从肛门沿腹部剖剪,打开体腔,则见体腔内有血液渗积,两鳔室背部充满红色血丝。中期多见肛门红肿,皿周皮肤充血发红,剖后可见肠管充血。后期可见鳍基充血发红,鳃盖出现红色血丝,体表两侧及腹部,出现点状或片状红斑,鳃丝肿胀,附有粘液;肛门红肿外突;重者眼球肿大外突犹如金鱼。病鱼死前有的可见到游动缓慢,失去平衡,或侧翻滚动,或伏于池底,或头钻于污泥中。如将这种病鱼刮去鳞片,则可见体表红斑出血处皮肤充血发红。揭去皮肤则可见肌肉成片状弥漫性出血,鲜红犹如浸染色素。  相似文献   

18.
彭书练 《内陆水产》2001,26(7):37-37
近年来,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每到夏季气温升高,就开始出现死鱼现象。当气温达到35℃以上时便出现死鱼高峰(主要危害鲢、鳙等),严重时,麦穗鱼都可感染。1 流行情况该病流行广、周期长、死亡率高,是一种急性传染病。1997~1998年长沙市郊50%的精养池塘遭受损失。2 病原及病症暴发性出血病的病原是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 hydrophila),该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37℃,最适pH值为5.5~9.0。病鱼体表多数呈弥散性充血,尤其是腹部、鳃盖和眼眶周围充血特别明显;病情严重时,鱼眼球突出、肛门红肿,腹部膨大,将鱼皮剥开,肌肉明显充血,腹…  相似文献   

19.
一、弧菌病 1、病原:主要是鳗弧菌。 2、发病症状:依感染弧菌的种类不同,大致可分为黄肝型、肠尖型和溃疡型三种,病鱼游动无力,体色发黑,眼球突出,表皮出血,严重时深入肌肉层,鳃盖内表、鳍基部及吻端淤血继而溃疡, 肛门红肿,鳃色浅淡,病鱼肝脏肿大,有的全部退色呈土黄色,有的局部退色、充血,病鱼肝脏出现充满血水的泡状物,胆囊肿大,囊内充满橙黄色或褐绿色的胆汁;肾脏无弹性,部分病鱼肾脏肿大或出现一些白色块状物,有时积存透明腹水。患弧菌病的香鱼一般都有其它病原的混合感染,但是患急性型的小鱼可能没有症状就已经死亡。 3、预防与治疗:(1)不要投喂氧化变质的饲料,应喂优质全价配合饲料,并注意投喂次数和投喂方法,注意保持水质清洁,杜绝病菌繁殖;(2)用0.2ppm-0.5ppm二氧化  相似文献   

20.
顾宏兵 《内陆水产》2001,26(6):36-36
暴发性出血病,是近年来异育银鲫人工养殖中一种广为流行、危害较大的一种传染病。现已证实,该病的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1 临床症状患病鱼体上浮独游,活力较差,受惊时反应迟钝,摄食量下降或停食;病鱼的口腔、上下颌、眼眶、鳃盖、鳍条皆有不同程度的充血,病灶部位呈红色或浅紫色斑状(系组织间内出血);病情严重时,病鱼肛门红肿,鳃丝水肿,苍白(贫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解剖可见肠道充血,肝、胆等脏器肿大,并伴有腹腔积水。2 发生特点该病危害对象主要是1龄以上鱼体,流行季节一般为4~10月,其中6~9月为发病盛期。在高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