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倍蚜寄主植物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五倍子系倍蚜形成的一类虫瘿。倍蚜靠取食它们的夏、冬寄主植物而维持生命活动和繁衍后代。这些寄主植物过去系统报道不多,而误传、误刊者不少。经笔者调查、订正,截至目前为止,全国已记录倍蚜夏寄主5种,均为漆树科(Anacardiaceae)盐肤木属(Rhus)  相似文献   

2.
五倍子系倍蚜形成的一类虫疾。倍蚜靠取食它们的夏、冬寄主植物而维持生命活动和繁衍后代。全国已记录14种信蚜,5种夏寄主,45种冬寄主。我省主要倍蚜种类有角倍、倍蛋、园角倍、倍花、红倍花五种,优良的寄主植物是:1、角倍:夏寄主为盐肤木。冬寄主优良寄主是湿地匐灯藓、侧枝匐灯藓、侧枝匐灯藓凹顶变种;其次是偏叶提灯藓、展叶立灯藓、湿地匐灯藓全缘变种、寒地匐灯藓、全缘匐灯藓、日本匐灯藓、钝叶匐灯藓、大叶匐灯藓、国叶匐灯藓。2、倍蛋:夏寄主为盐肤木。冬寄主优良寄主是湿地匐灯藓、侧枝匐灯藓;其次是全缘匐灯藓、大叶匐灯…  相似文献   

3.
五倍子蚜虫寄主植物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五倍子和倍蚜虫冬、夏寄主植物及其林地土壤样品的P、K、Ca等8种矿质营养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寄主植物对土壤矿质营养的吸收难以适应和满足倍瘿(蚜)对其营养利用的需求。如欲维持和协调五倍子产结体系中矿质营养的合理比例与供需平衡,则应采取适当的人为措施向该体系中补施一定的营养元素。  相似文献   

4.
角倍蚜及其寄主数量与角倍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倍林中倍蚜及其冬、夏寄主在数量如何配置才能获得倍子高产,是倍子生产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本文首次报道了三者数量与倍了产量的关系,也首次提出了依雏倍数估测倍子产量的方法。文章指出,在夏寄主充足的前提下,每亩倍林植侧枝匐灯藓(含原有藓)25-30m^2,每m^2接种秋迁蚜6-8万头,让倍蚜自然繁衍,即可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5.
五倍子蚜虫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昆虫之一。该蚜虫一生必需在夏寄主即(结倍寄主和冬寄主)上转换寄生才能完成全部生活周期。而在冬寄主上繁殖生存的数量是确定倍子产结量的基础,是倍林增产的关键因素。目前已知夏寄主盐肤木、红肤杨、青肤杨的13种倍蚜虫中只报导了角倍蚜的冬寄主为7种提灯藓,肚倍蚜为佃技赤齿藓。进一步弄清各种倍蚜的冬寄主种类在倍蚜虫繁殖生产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82—1984年我们在四川主要产倍林区采集多种倍蚜和带虫越冬藓类,通过接种试验和不同寄主上产生性母成蚜的形态鉴定,新确定了14种藓类为6种倍蚜虫的冬寄主,其中钝叶提灯藓和大叶提灯藓为角倍蚜的新寄主,其余12种为其他五倍子蚜虫首次肯定的冬寄主这些倍蚜虫及其冬寄主种类是:  相似文献   

6.
肚倍蚜过夏越冬若蚜人工培育技术平利县肚倍课题组(陕西平利,725500)在每年4~5月.将美灰藓(Eurohypnumleptothallum)以3cm×3cm的小块,每块间隔3cm植于石砾含量为30%左右的石渣土基质上,用山竹或木板制作藓盘,以利通...  相似文献   

7.
<正> 目前,我国的五倍子蚜中的角倍蚜冬寄主植物主要是提灯藓科的一些种,而这些提灯藓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因此生长受到了限制,影响了五倍子的发展。为了加快五倍子生产的发展,我们认为有寻找新的冬寄主植物的必要,于是对本县的一些倍林山地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发现,本县金星乡前光村一片倍林的林下只有大羽藓、尖叶藓和MX-1藓,无提灯藓生长。据林主回忆,从1982—1984年林内  相似文献   

8.
蛋肚倍蚜虫生物学特性及繁育利用*何晓华粟永树孙龙先(四川省南充市林科所蛋肚倍蚜虫是青麸杨上的一种致瘿蚜,以性母若蚜在藓类植物上越冬,完成一个世代有六种虫型,需两类不同的寄主植物,属异寄主全周期型蚜虫。优势冬寄主为齿叶麻羽藓和密叶尖喙藓;采用断枝撒播法...  相似文献   

9.
选择和创造有利于角倍蚜与夏、冬寄主生长发育的环境,使三者合理搭配,是提高倍林五倍子产量的有效方法。本文系统总结了角倍栽培过程中冬、夏寄主繁殖栽培,角倍蚜的散放、收集和保存,蚜虫袋的挂放及五倍子的采收加工等丰产技术要点,为山区五倍子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0.
角倍蚜春季迁飞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倍子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产中国。其中,由角倍蚜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Bell)所致的角倍分布最广,产量约占五倍子总量的80%。每年春,角倍蚜从冬寄主迁飞到夏寄主(结倍寄主)上。夏寄主上春迁蚜(性母)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角倍产量。日本高木五六氏和我国唐觉教授等曾对春迁蚜的迁飞进行过观察,并指出:自然迁飞发生在晴天,对迁飞时的气候状况也作过记载。为对其迁飞规律有所认识,笔者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角倍蚜、角倍与寄主盐肤木协同生长过程中游离氨基酸变化的营养关系。[方法]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Biochrom30+检测角倍发育初、中、后期的角倍蚜、角倍、有倍叶、无倍叶及无角倍盐肤木叶片(CK)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分析不同时期各试样游离氨基酸总量(FAA)、昆虫必需氨基酸总量(EAA)、昆虫必需氨基酸总量与检出物质总量比值(EAA/TAA)及几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各试样均检出32种游离氨基酸(包括17种蛋白氨基酸和15种非蛋白氨基酸),2种其他组分(不含氨),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角倍蚜(5.569)角倍(2.122)有倍叶(0.560)无倍叶(0.537)CK(-0.114)。从角倍生长初期至后期,角倍蚜体内必需氨基酸总量呈递增变化,而其他材料EAA/TAA变化幅度从大到小依次为CK(1.73%)有倍叶(0.52%)=无倍叶(0.52%)角倍(0.43%)角倍蚜(0.02%),但角倍蚜EAA/TAA稳定为(27.91±0.01)%,角倍蚜对寄主盐肤木叶片EAA/TAA的变化幅度有显著减缓影响。在角倍生长发育期间,角倍蚜体内精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均增加2.93倍;而寄主植物组织中脯氨酸含量发生变化,增幅大小为角倍(0.028)有倍叶(0.003)无倍叶(-0.001)CK(-0.018)。[结论]角倍蚜取食盐肤木不会改变寄主盐肤木叶片中游离氨基酸组分,但可使其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在角倍生长过程中,盐肤木植株游离氨基酸总量与角倍蚜个体数量和角倍体积的增加趋势基本一致,反映了角倍蚜取食与盐肤木防御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正>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很早就开展了资源昆虫的研究工作。在角倍研究方面,上世纪九十年代经过多年的系统研究,掌握了角倍蚜的生物学特性、倍蚜及冬、夏寄主的生态学规律,探索出一整套角倍高产的综合技术措施。该项成果"角倍子高产栽培技术"获1992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在肚倍研究中,分析了非生物因子(气候因子、光因子)和生物因子(寄主:青麸杨和美灰藓)对肚倍蚜种群数量及行为的影响,为改善肚倍蚜人工培育条件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无土植藓养蚜技术和五倍子蚜迁飞条件与收集装置,模拟和创造倍蚜越冬最佳人工成长环境,有效调控蚜虫迁飞机制,提高迁飞成功率,为提高倍蚜人工培育技术提供有力  相似文献   

13.
1倍种采集与接种 1.1采倍留种 在自然野生倍林区域,冬寄主及越冬蚜虫能够自然生长及越冬,为提高冬寄主上越冬蚜数量,生产上通常采取“采倍留种,自然迁飞”措施提高翌年产量。采倍时每株树留2~5个成熟度不同的倍子作种倍,待自然爆裂,秋(夏)迁蚜全部飞出后再采收。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五倍子研究现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五倍子单宁及其应用概况,倍蚜及其冬夏寄主种类、倍蚜生物生态学习性等研究现状,提出保护、发展五倍子资源和加强五倍子新产品、新用途开发利用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秦巴山区青麸杨病虫害调查初报段均团(陕西省汉中农校723001)青杨RhuspotaniniiMaxim.是肚倍蚜的夏寄主,也是秦岭、巴山区系的主要产倍植物深受当地倍农的重视,但在倍树生长过程中,病虫为害十分严重,已成为发展五倍子生产的制约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肚倍是我国14种五倍子中单产较高、质量优良的种类之一,过去多为野生,单产很低.肚倍的致瘿蚜、冬、夏寄主分别为肚倍蚜、美灰藓、青麸杨.本文侧重论述肚倍蚜的生活周期、繁殖、迁飞、种群数量变化、适生气候条件等生物生态学特性;对肚倍生产中有关基地规划、宜倍地选择、造林密度、植藓方法、夏迁蚜的收集与散放、青麸杨的修剪与病虫害防治等问题提出了看法和建议;介绍了肚倍丰产技术推广应用后产生的增产效果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张有鹏 《甘肃林业科技》1995,20(4):37-37,36
盐肤木育苗技术张有鹏(正宁县林业局正宁745300)五倍子是由倍蚜寄生于夏寄主叶上,刺激叶组织细胞增生膨大而形成的虫瘿总称。五倍子以药用为主,是我国传统的林副特产之一,出口量大、货缺,吨价由80年代初0.6万元上升到目前3.3万元。五倍子寄主树盐肤木...  相似文献   

18.
对五倍子和倍芽虫冬、夏寄主植物及其林地土壤样品的P、K、Ca等8种矿质营养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寄主植物对土壤矿质营养的吸收难以适应和满足倍瘿对其营养利用的需求。如欲维持和协调五倍子产结体系中矿质营养的合理比例与供需平衡,则应采取适当的人为措施向该体系中补施一定的营养元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唾液是蚜虫与寄主植物相互作用的重要媒介,是诱导植物形成虫瘿的关键因子,对瘿蚜唾液成分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虫瘿形成机理,还可为刺吸式昆虫与寄主植物的协同进化研究提供依据。由于蚜虫唾液的提取和浓缩难度很大,到目前为止仅对少数种类进行过研究。[方法]以五倍子蚜的重要种类肚倍蚜指名亚种在青麸杨上形成的虫瘿为材料,根据虫瘿组织的结构特点,建立了从虫瘿组织中提取、浓缩、液质联用分析鉴定唾液蛋白的方法。[结果]应用超滤膜浓缩法和冷冻干燥法处理样品,经LC-MS/MS分析,真空冷冻干燥法浓缩样品的质谱图上有蛋白质峰,成功鉴定出肚倍蚜注入虫瘿组织中的部分唾液蛋白,分子量介于30.9~157.6 kDa,匹配的肽段数为1~4条,编码氨基酸长度为277~1 421。以豌豆蚜蛋白数据库为参考鉴定出5种蛋白(ACYPI 002474、ACYPI 006969、ACYPI 006711、ACYPI 007671、ACYPI 003311),分别为松脂蛋白、肌动蛋白、延伸因子蛋白、组蛋白和黏合连接蛋白。以拟南芥蛋白数据库为参考鉴定出7种蛋白(Q9FJY0、Q56Y48、P19366、P21238、Q9FFR3、Q9LTX9、O03042),分别为跨膜蛋白、ATP合成蛋白、伴侣蛋白、热激蛋白和磷酸羧化酶蛋白等。[结论]本研究应用LC-MS/MS方法从虫瘿组织中鉴定出12种蛋白,其中编号为ACYPI 006711的为延伸因子蛋白,在角倍蚜的唾液和唾液腺中被鉴定到;编号为ACYPI006969的为Actin蛋白,在角倍蚜唾液腺中也被鉴定到。由此可以判断,从肚倍蚜虫瘿组织中鉴定的蛋白有很大的可能来自于肚倍蚜唾液,这也为进一步研究虫瘿内唾液蛋白的功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肚倍人工挂蚜技术向阳挂蚜是人为改善不利于倍蚜羽化飞迁的自然条件,人为控制倍子生产的一种方法。其做法是:将寄生在苔藓上的倍蚜连同苔藓一起采集下来,清点寄生在苔藓上的蚜虫数目,然后连同苔薛装入纸袋或信封内,口不要封死(让蚜虫向外爬),在封口处系一细绳,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