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对河西走廊三种盐渍化草地生物量进行定位研究的结果表明:1)海韭菜草地、小灯心草草地和芦苇+赖草草地上生物量变化均表现为单峰曲线,最大值均出现在7月上旬,其值分别为546.12g·DM/m2,268.26g/m2和140.99g.DM/m2;三个草地当年地上部净生产力分别为559.04g.DM/m2.a,226.86g.DM/m2.a,83.74g.DM/m2.a.2)海韭菜草地地下生物量呈连续增长型,其最大值为7226g.DM/m2;灯心草草地和芦苇+赖草草地地下生物量最大值于6月和7月出现,分别为4539.0g.DM/m2和1123.0g.DM/m2,三个草地的地下净初级生产力分别为3252.72g.DM/m2.a,2377.0g.DM/m2.a和370.9g,DM/m2.a.3)地上部现有量最大时,上述草地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之比值分别为12.00、16.87和7.4。根系发达,是这类草地的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对河西走廊三盐渍化草地生物量进行定位研究的结果表明:1)海韭菜草地、小灯心草地和芦苇+赖草草地上生物量变化均表现为单峰曲线,最大值均出现在7月上旬,其值分别为546、12g.DM/m^2,268.26g/m^2和140.99gDM/m^2三个草地当年地上部净生产力分别为559.04g/DM/m^2.a,226.86g.DM/m^2.a,83.74g.DM/m^2.a。2)海韭菜草地地下生物量呈连续  相似文献   

3.
果洛地区“黑土滩”中秃斑地测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黑土滩”中的秃斑地和原草地相比,毒草量增加64.8%,优良牧草明显减少;地下根量(0—10cm)减少2376.6g/m ̄2;土壤趋于碱性、旱化,肥力下降,蓄水能力下降。以上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4.
羊草+杂类草群落生物量动态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黑龙江肇州县羊草+杂类草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季节动态、地下生物量的分布以及地上生物量与降雨量、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生长季内,群落地上生物量动态模式呈单峰型,符合四次多项式模型增长,最大地上生物量出现在8月5日,其值为197.3m2而后下降;群落地下生物量分布由上至下呈负幂函数变化,其模型为:Bu=Y·(D+10)-x.其中在0-30cm土层中,群落地下生物量占总地下生物量的77%~82%.  相似文献   

5.
温室条件下,在5个盐分梯度中,盐胁迫对置换系列(replacementseries)中生长4周的碱茅地上部产量鲜重,野大麦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均有极显著影响(p<0.001),对地下总根量有极显著(P<0.001)的影响;碱茅和野大麦随各自在置换系列中播种比例的增加,其地上生物量鲜重、干重均呈增加趋势,地下总根量鲜、干重则随野大麦比例的增加而增加(P<0.001),因此,生长早期,碱茅地上部产量受盐胁迫的影响较野大麦为小,根系对盐胁迫反应敏感。生长10同时,两个种的地上部产量随盐分的增加而下降(P<0.001),盐胁迫对总根量于重无显著影响(P>0.05),此时,盐胁迫抑制两个种地上部生长,但并不抑制群落根系的生长,说明根系已具备一定耐盐能力。两个种的报系量互补,总根量不受两个种互补的播种比例影响。碱茅与野大麦彼此间的种间效应弱于替换种的种内效应,在低于0.647g/100ml的盐分胁迫中,二者对共享资源的竞争非同步,为建立混播草地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几种培育措施对河西走廊盐化草地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禹颖  李昀 《中国草地》1998,(6):7-11,20
在连续3年的定位研究中:(1)对以芦苇+海韭菜为主要的草地进行施肥、划破草皮和刈割等培育措施。结果表明,拖肥可提高草地质量,当施N量不超过300kg/hm^2时,草地产量随施N量的增加而增加;最佳的刈割时间为秋季;采用的划破草皮的方法对草地质量无显著的影响。(2)在芦苇-赖草为主的草地中,研究了3不同的灌溉频率处理对草地植被和土壤水盐含量的影响。草地土壤含盐量随灌溉次数的增加而降低;连续灌溉第3年  相似文献   

7.
河西地区碱茅属植物草地水盐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河西地区2年生、3年生、4年生碱茅属植物人工草地及撩荒地的水盐动态。试验结果表明:1)土壤水分含量从表层到底层(0~100cm)呈梯度形分布。上述四类草地分别分布在21.6%~44.2%、25.9%~44.0%、35.0~46.2%、35.5%~46.4%之间,在定期灌溉条件下,各草地20cm以下土壤水分含量在相同层之间差异不显著。2)土壤表层(0~10cm)盐分含量较高,10cm以下盐分含量急剧下降。表层盐分含量以撩荒地最高,4年生、2年生及3年生碱茅草地分别次之,平均值依次为2.46%、1.21%、0.23%、0.18%。20cm以下各层土壤盐分含量各草地均很小,不同草地的同一层及同一草地的不同层之间差异不显著。各草地在5月与9月有两个返盐期,其它各月(6月、7月、8月)盐分变化较平稳。3)土壤盐分含量与地下植物量无显著相关性,地上植物量的增大,使得草地以蒸腾为主的土壤水分散失量也大幅度增大,这揭示了碱茅草地治盐作用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8.
通过不同刈剪高度(2cm、4cm、6cm、8cm)对80%苇状羊茅+20%草早熟禾混播草坪群落结构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亚热带湿润地苇状羊茅+草地早熟禾混播草坪早期低刈剪(2cm)、成坪后高剪(8cm)有利于保持群落的稳定性。高剪(8cm)营养物质累积较多,地下10cm*10cm*30cm根重达1.9592g。随着刈剪高度降低,苇状柔叶片变窄,草地早熟禾叶片加宽。  相似文献   

9.
沙地植物根系特征及其与土壤有机碳和总氮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位于风沙活动剧烈的科尔沁沙地为研究区,通过对不同恢复阶段的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和封育草地4种生境的植物特征和土壤总有机碳(SOC)和总氮(TN)含量进行调查,分析了沙地不同恢复阶段土壤碳氮特征与植物的关系。结果表明,1)植物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变化随沙地恢复过程呈现不同的特征,地上生物量随沙地恢复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地下生物量则为指数增加的特征,封育草地植物的根冠比显著高于其他恢复阶段;2)与生物量类似,根系长度和根表面积均随沙地恢复逐渐增加,生境间差异极显著,而根体积虽存在生境间差异,但随沙地恢复梯度的规律性不明显;3)SOC和TN的含量与储量均随沙地恢复逐渐增加,0~10 cm层SOC和TN含量高于10~20 cm层,但随沙地恢复过程,10~20 cm层的增幅高于0~10 cm层;4)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均与SOC和TN储量呈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地下生物量与SOC和TN储量的回归系数均高于地上生物量;5)根系长度和根表面积与土壤碳氮的回归系数均高于生物量和体积。本研究表明,在风沙活动剧烈的沙地生境,植物根系与土壤碳氮的关系较地上部分更为紧密,根系活动可能是影响土壤碳氮积累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缘甘南碌曲草地最具代表性的披碱草-矮嵩草草地,异针茅-结叶嵩草+密生苔草草地、金露梅-嵩草草地、藏嵩草+裸果扁穗苔草划地,珠芽蓼+线叶嵩草草地,高山柳-嵩草草地,窄叶鲜卑花-嵩草草地和短柄草-密生苔草草地等8个草地类型嫩落植物量动态进行的连续3年定位监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上植物量累积动态均符合Logistic曲线,衰减动态符合y=a b/x模式,6-7月是草群地上植物量累积的盛期,产量高峰出现在8月中旬;水、热是制约草地初级生产力的主导环境因子草群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含量与生长季节密切相关,DE、NND动态与地上植物量动态相似。  相似文献   

11.
放牧绵羊主要采食行为参数与草地状况间有极其密切的关系:①当草层高度不低于6.0cm时,采食量和进食速度保持相对稳定;采食口数和采食速度随草层高度的增加而分别减少和降低;每口采食量随草层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在6.0~9.0cm之间变化幅度不大;采食时间以9.0cm左右的草层高度时最短。②当单位面积内牧草的容积不足27000cm3/m2时,采食量、进食速度和每口采食量均随其增加而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超过此值时,前二者基本保持不变,后者仍有较快的增加,但在27000~37000cm3/m2之间变化都不大;采食口数和采食速度随其增加而降低;采食时间以37000cm3/m2时为最短。③当牧草容重干物质不足1.2mg/cm3时,采食量、进食速度和每口采食量均随其增加而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当超过此值时,采食量和进食速度基本不变,每口采食量干物质在1.2mg/cm3时处于最大值,以后随其增加而趋于稳定;采食时间基本上随容重的增加而缩短;采食口数和采食速度与容重的关系正好与每口采食量和容重的关系相反。④牧草地上生物量干物质低于37g/m2时,采食量、进食速度和每口采食量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超过此值时,前二者基本保持不变,后者则有  相似文献   

12.
盐渍化土壤渗透势的电导测定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华  朱兴运 《草业学报》1994,3(3):71-75
本文介绍了用电导法测定盐渍土壤渗透势的方法,并将此法用于测定河西盐渍化土壤和碱茅(P.tenuiflora)种子萌发期半致死渗透势。结果表明:河西盐渍化土壤浸提液的渗透势(OP,MPa)与电导率(EC,dsm-1)呈指数关系,OP=-0.025EC1.19。研究区各类草地渗透势的变化特点是春、秋两季下降,夏季上升。2年生碱茅草地和撩荒地土壤0~10cm层渗透势明显高于10m以下各层,其平均值分别是:-0.34,-0.31MPa;3年生碱茅草地渗透势升高,10cm土层平均值为-0.07MPa。碱茅种子萌发期的半致死渗透势为-0.91MPa。  相似文献   

13.
李希来 《草业科学》1996,13(2):21-23
依据草地退化特征将高寒草甸草地退化产物--“黑土滩”草地划分为6个等级,研究了各级蜡地的物种多样性和植物群落特征,中度退化的“黑土滩”草地(秃斑地面积占27.6%)物种多样性和均匀性较大,为3.234和1.115.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大,秃斑地面积比例和毒杂草比例有明显增加的趋势(P〈0.01);原生植被嵩草属植物优势度和草地活根量(30cm)趋于明显减少(P〈0.01);群落产量在各级草地内变化不  相似文献   

14.
温家条件下,在5个盐分梯度中,办迫对转换系列中生长4周的碱茅地上部产量鲜重,野大麦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均有极显著影响(P<0.001),对地下总根量有极显著的影响;碱茅和野大麦随各自在转换系列中播种比较的增加,其地上生物量鲜重、干重均呈增加趋势,地下总根量鲜、干重则随野大麦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因此,生长早期,碱茅村上部产量受盐胁迫的影响较野大麦为小,根系对盐胁迫反应敏感。生长10周时,两个种的地上部产量  相似文献   

15.
放牧是草地的主要利用方式之一,适度放牧可维持草地的生产和生态功能。为探究不同放牧强度如何影响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地生物量,本研究依托2016年在山西典型农牧交错带建立的草地放牧试验平台,采用收获法监测了不同放牧强度干扰下植物群落优势种赖草生物量(Leymus secalinus Tzvel. biomass,L.s.B)、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 AGB)和地下生物量(Belowground biomass, BGB)指标。结果表明:放牧降低了该地区群落地上现存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P<0.01),提高了群落的根冠比(P<0.05);放牧影响优势种赖草生物量在群落地上生物量中的占比,与不放牧相比,轻度放牧和重度放牧对赖草生物量的影响大,而中度放牧的影响小。因此,放牧降低了群落的地上、地下生物量,但中度放牧对优势种赖草生物量的影响小,符合中度干扰假说,为农牧交错带草地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河西走廊盐渍化草地的生产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在河西盐渍荒地与盐渍草地的田间试验表明,河西走廊具有灌溉条件的盐渍地选建植为抗盐牧草地,三年后0~45cm土层全盐降低到0.43%~0.13%时改种农作物(农作物产量达中产水平)并利用牧草和农副产品饲养草食家禽,再辅以农产品的加工,形成“盐渍草地-抗盐牧草-农作物-草食家畜-产品加工,流通”的盐渍草地农业生产模式,此模式适用于全盐含量(0~10cm土层)不大于2.0%,且具灌溉条件的以硫酸盐国  相似文献   

17.
对星星草群落的闰产结构,现存量季节动态和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的研究结果表明:同化系统(AS)和非同化系统(UAS)的现在量分别集中分布于地上0-20cm和0-30cm的范围内,属典型的下繁型草地群落。其AS.UAS和地上总现存量(Y)在空间不同层次(x)的积累规律表现为变型双典线函数Y=a+b/x形式。星星草种群及其群落地上生物量增长规律符合Logistic增长模型,其地上现存量季节动态呈  相似文献   

18.
戴云山间二元线性回归方程来:胸围55cm以下者y=0.4027x1+0.0685x2-12.2;胸围56-65cm者y=0.5737x1+0.0998x2-21.5;胸围66cm以上者y=0.8876x1+0.3089x2-54.3。  相似文献   

19.
姚爱兴  王培 《中国草地》1998,(2):12-16,34
在湖南南山牧场进行了在不同放牧制度和强度下奶牛对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人工草地地下和地上生物量及其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及和土层中地下生物量均以轮牧制较高;随放牧强度增加,根系生物量呈下降趋势,而地上总生物量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不同程度退化草地生物量的分布模式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以高寒矮嵩草草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程度退化草地地下和地上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地下和地上生物量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而下降;地下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10cm的范围内,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植物根系有向表层聚集的趋势;植物群落组成中,莎草和禾草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而杂类草则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向;轻度和中度退化草地总地上生物量远低于地下生物量,重度和极度退化草地则相差较小,特别是在极度退化草地,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