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福建省1997-2019 年农业与旅游业发展的有关数据,构建VAR 模型,采用协整检验、Granger 因果检验、方差分解等方法对福建省农业与旅游业的互动融合发展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旅游业与农业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正向变动关系;福建省国内旅游收入和农业增加值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Granger 因果关系,但入境旅游收入与国内旅游收入、农业增加值不存在显著的双向Granger 因果关系;福建省国内旅游收入的波动和农业增加值的波动彼此相互影响较大,入境旅游收入的波动对国内旅游收入和农业增加值的波动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乡村旅游对农牧渔业总值的影响,利用Eviews 6.0软件对山东省1995~2016年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旅游人次和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之间有双向因果关系,旅游人次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对旅游人次的影响效果较小。为此,应当做好农业转型升级,实行农业综合发展;加强休闲农业建设,带动乡村旅游发展;鼓励开展乡村旅游,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作为推动城市化的动力,旅游已成为多元城市化道路的一种新模式。研究不同地区旅游城市化的特征及机制,总结我国旅游城市化的规律,已成为业界研究的重点。本文以蓟县为例,在实地考察、收集数据的基础上,分别从城市性质和功能、空间结构、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等几个方面总结了其旅游城市化的特征,并分析了蓟县旅游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指出优质的资源、政府的推动、民营经济的参与,以及旅游消费是推动蓟县旅游城市化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4.
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关系理论,对湘鄂渝黔边区1988~200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与旅游收入的关系的分析表明:两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和单向因果关系,旅游产业发展每增加1%,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约0.26%.  相似文献   

5.
林业经济发展与气候因素的因果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从数理关系角度定量分析了林业经济发展与平均气温、降水量、湿度、日照时数等气候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林业生产总值与降水量、气温、湿度之间,具有单向因果关系;林业生产总值与日照时数之间,因果关系不明显。降水量与湿度之间、湿度与气温之间,具有单向因果关系;气温与日照时数之间,具有双向因果关系;降水量与气温之间、降水量与日照时数之间、湿度与日照时数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6.
基于1990—2015年英国旅游业和农业相关数据,构建了VAR模型,实证分析了产业融合视角下英国旅游业与农业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英国的旅游业与农业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农业增加值每增长1%,旅游收入将增长0.672 1%;入境游客每增长1%,旅游收入将增长1.025 6%;英国的旅游总收入与农业增加值之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并且入境游客数量是旅游总收入和农业增加值的Granger原因,但是旅游总收入和农业增加值不是入境游客数量的Granger原因;英国旅游总收入的波动主要来源于入境旅游和自身波动的影响,农业增加值的波动受到入境旅游、农业自身和旅游收入的综合影响,说明英国的旅游业和农业已经实现了深度融合,两者之间的关联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该文介绍了乡村旅游、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分析了乡村旅游与乡村经济的关系,总结了美、法、日乡村旅游与城镇化的关系发展历程,以及国内外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关系的研究现状。认为今后我国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关系研究考虑重点应在: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下带给乡村居民的"虚假城市化"和"再贫困";政府引导的乡村旅游发展形成的自上而下的城市化模式产生的新问题;丘陵山地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对新型城镇化推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郑玉 《宁夏农林科技》2011,52(10):60-61
投资问题是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重要着力点。以河南省为例,采用1989--2009年河南省GDP和Inv数据,通过ADF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实证分析了投资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投资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9.
城乡平衡发展是新时代下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要求,乡村旅游是增进城乡平衡的主要路径.本研究从满足城乡双向需求的新视角下,构建了"大城市-小村镇"乡村旅游发展的演化博弈模型,探究了乡村旅游提质扩容的新路径.研究发现:城乡平衡发展是提升乡村旅游质量的关键,满足"大城市"与"小乡镇"双向需求是保障演化朝向均衡点的最优情景;引入...  相似文献   

10.
吴通宜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22):123-127
作为多元城市化模式之一的旅游城市化近年来已被证实是我国乡村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质性研究的方法,对边贫地区民族旅游村寨西江千户苗寨的旅游城市化特征及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发现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城市化呈现如下特征:①寨内软硬基础设施及服务配套建设基本实现城市化;②农户生计由传统的农业经济转向旅游经济,生计方式完全实现旅游化;③村民消费结构和居住条件等生活方式已经呈现市民化;④村民的商业意识、教育观念等思想观念现代化转向十分明显。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禀赋、政府的强力推动、村民的积极参与、强劲的游客搬运等是诱发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城市化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龚健勇  欧名豪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341-17343,17346
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检验了安徽省城乡统筹发展度与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滞后1期和2期,安徽省城乡统筹发展与农村土地集约利用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这表明,城乡统筹发展促进了安徽省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同时,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也加快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步伐,提升了城乡统筹发展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基于我国1979~2012年的经济数据,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分析了城市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城市化水平对农村居民消费有较大影响,城市化水平和农村居民消费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从长期来看,城市化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居民消费的增加。城市化率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城市化率是农村居民消费率的格兰杰原因。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新疆地区的支柱性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已逐步成为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动力。本文选取2002~2011年间新疆地区的主要统计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分别对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1)2002~2011年间新疆旅游总收入与GDP、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65、0.961,灰色关联度分别为0.912 2、0.851 7,呈现极高度正相关,并且新疆旅游总收入与GDP的关联度高于其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关联度;(2)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2002~2011年,新疆旅游总收入对GDP、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极其显著,并且新疆旅游总收入对带动经济增长的贡献强于对农民增收的效应,与(1)结论一致。(3)进一步做变量间的Granger因果检验,得出新疆旅游总收入与GDP、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变量间有较为明显的互动效应,体现新疆旅游业的大力发展会对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极大推动作用,同时,经济的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又会反过来也推进旅游产业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4.
碳排放是旅游业产生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旅游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旅游业作为海南省的重要支柱产业,研究旅游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联性对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海南省1986-2018年的数据,尝试进行单个地区的特定产业的EKC假说验证。针对碳排放与旅游经济增长的关联性,实证结果表明碳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未得到支持;VAR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旅游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二者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具有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与先决条件,客观上是一种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旅游发展模式.但其发展过程中,由于不自觉的"城市化倾向",乡村旅游又具有诸多"高碳化"特点.从食、住、行等方面,分析了乡村旅游低碳化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相应对策,指出将低碳理念贯穿乡村旅游各环节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16.
大都市近郊是城市与乡村的过渡地带,面临城市和乡村的双重问题,探究此类地区城乡统筹与现代农业发展之间的联系与机理,并得到相关启示,对中国新时期城乡建设与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梳理了城乡统筹和现代农业的相关理论和研究,然后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构建相关指标体系,探讨了大都市近郊城乡统筹和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并验证了二者之间是否保持长期稳定的动态协整关系以及因果关系。案例研究发现:(1)2002年以来,渝北区城乡统筹程度不断提高。(2)渝北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逐年提升。(3)渝北区作为重庆大都市区的重要组成,其城乡发展模式主要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协调,渝北区城乡统筹发展与现代农业发展具有稳定的协整关系和单向的因果关系。新时期大都市郊区应该进一步重视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统筹融合,推进三产融合,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着力推进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经济产业化,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7.
建设用地供应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不仅仅是土地本身的问题,同时还与人口、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紧密相关。合理的建设用地供应不但能够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保护耕地,而且能够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基于此认识,根据长沙市1995~2013年统计数据,运用Eviews6.0软件,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探讨建设用地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间的相关关系,重点探讨建设用地与GDP、城市化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建设用地供应与GDP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而与城市化率之间只有单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构造一个具有金融发展特征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从一个新的角度论证了帕特里克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供给引导"和"需求跟随"双向因果关系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
在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间存在非线性结构的条件下,由于传统的线性格兰氏因果关系检验对其非线性因果关系甄别能力弱,因而无法准确判断它们之间的真实关系。本文以上海期货交易所合约铜与现货铜为研究时象,采用修正的Baek-Brock检验方法对我国铜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的非线性因果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铜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存在双向的非线性因果关系,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领先与滞后关系。鉴于价格序列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可能由于信息流引起,因此,采用EGARCH模型分别对铜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序列进行波动率过滤,结果发现经过调整后的价格序列之间仍存在双向的非线性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已成为新时期促进旅游业整体发展及带动农民致富、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转型的新兴产业。对于具有一定旅游资源优势与管理经验的贵定县音寨村而言,一是通过乡村旅游政策导向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二是立足本县乡村特色旅游发展资源,加强旅游产业与民族文化的双向保护,全力打造文化旅游基地综合体,促进旅游产业多元化发展;三是以科学规划为前提,统筹城乡发展,鼓励扶持投资企业与农户结合,制定全域景区组织规范,打造全域乡村旅游新典范、新格局,建立和完善乡村旅游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