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MaxEnt的麦田恶性杂草节节麦的潜在分布区预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节节麦是麦田恶性杂草,明确节节麦在全球及中国的潜在分布对有效控制其扩散蔓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对节节麦在全球及中国的潜在分布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西亚、中东、欧洲东南部和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是节节麦在全球的主要适生区;节节麦在我国的适生区主要分布在冬小麦主产区河南、河北、山东、山西西南部、陕西关中平原、宁夏中南部、甘肃东南部、湖北、江苏和安徽北部。节节麦在全球的潜在分布区主要分布于北纬30°~45°的冬小麦主产区。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温室气体在A1b排放情景下,到2050年,节节麦的潜在分布范围将有扩大趋势;A2a和B2a排放情景下,节节麦低风险区和中风险区则有缩减趋势,但高风险区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王宁  袁美丽  王磊  陈浩  李真真 《草地学报》2018,26(6):1428-1434
设置节节麦和小麦单种及混种2种模式,以NH4NO3为外加氮源,研究N0、N5、N10及N15(分别为0、5、10、15 g·m-2·a-1)4个梯度氮沉降量对节节麦表型可塑性及竞争能力的影响,为氮沉降背景下节节麦的入侵风险预测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无竞争条件下,节节麦形态指标(株高、叶面积及分蘖数)和生物量指标(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及总生物量)均随氮沉降量的增加而增加,表明氮沉降促进了节节麦生长。此外,节节麦形态及生物量指标的可塑性指数均值明显高于小麦;竞争条件下,至N15处理时节节麦生物量的各指标较CK增幅均明显高于小麦,表明节节麦较高的氮利率。基于生物量变化的竞争效应及竞争响应结果显示,氮沉降量的增加对节节麦竞争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其对小麦的竞争效应上。综上所述,氮沉降量的增加促进了节节麦竞争能力的提升,加剧了其入侵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3.
以节节麦幼苗为试材,采用盆栽称重控水法,进行了28 d干旱及7 d复水处理,研究干旱胁迫及复水对节节麦幼苗叶、根生物量比等形态参数、保护酶活性等生理参数的影响。旨在探讨节节麦形态和生理特征可塑性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特性,为其耐旱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过程中,叶片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均呈持续增加的变化趋势;叶绿素含量呈先升后降变化趋势;轻度及中度干旱胁迫下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持续增加,而重度干旱胁迫中则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2)干旱胁迫致使节节麦幼苗叶生物量比、比叶面积下降,根生物量比及根冠比增加;3)复水后,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等多数指标均能迅速恢复至正常水平,表明节节麦对干旱胁迫造成的损伤具有较高的修复能力。节节麦通过一系列形态及生理特征的可塑性变化适应土壤干旱生境,从而表现出较强的耐旱性。此外,生理参数可塑性指数的均值明显大于形态参数,说明节节麦主要通过调整生理代谢以适应短期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运用于农业的首要原则是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节电、节油、节柴(节煤)、节粮、减人。  相似文献   

5.
当归植株茎不同节位种子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不同节位当归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种子形态特征、千粒重、发芽试验、种子生活力等方面的研究,对不同节位当归种子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第1节位至顶穗,种子呈现从褐色到淡黄色变化规律,颜色由深及浅,大小呈递增趋势;第4节位种子千粒重最大,为1.79 g,顶穗、第2和第5节位次之,分别为1.61、1.35、1.42 g;顶穗种子发芽率最高,为94.3%,第4和第6节位次之,分别为78%、82%;顶穗种子发芽势与其他节位存在显著差异,发芽势明显高于其他节位种子;所有节位种子生活力均在81%以上,种子生活力整体较高。在生产实际中,当归种子留种宜选用在千粒重、发芽率、种子生活力上均有相对优势的第2、3、4、5、6节位和顶穗种子。  相似文献   

6.
<正> 暴猎蝽 Agriosphodrus dohrni(Signoret)属半翅目、猎蝽科。是树木上的一种捕食性昆虫。国内主要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安徽、四川、上海、福建、广东、云南,国外分布于印度、越南及日本。 一、形态特征 成虫体黑色,具黑褐色刚毛。初羽化时棕红色。体长19—23毫米。喙三节,各节长2.0、3.2、0.7毫米。触角丝状,4节,第一节最长,第三节最短,各节长5.0、2.1、1.5、4.9毫米。股节近端部有缢缩,呈轻微结节状,跗节3节,第一节极短,第3节最长。前翅超过腹部末端,腹部侧缘薄片状、  相似文献   

7.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土壤含水量在75%~80%(CK)、55%~60%(MD)和45%~50%(SD)土壤田间持水量条件下对入侵植物节节麦植株表型可塑性及化感作用的影响,探讨节节麦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机理,为其入侵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节节麦植株总生物量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呈下降变化,至SD时,较CK减少21.19%。此外,叶生物量比、平均叶面积、相对生长速率及净同化效率均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减小,而根、穗生物量比、根冠比及水分利用效率则呈逐渐增大变化。化感效应指数显示,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节节麦不同部位水浸提液的化感作用整体呈先升后降的变化。研究表明,节节麦通过生物量分配模式及对化感物质投入的改变对土壤水分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王宁  陈浩  董莹莹  袁美丽 《草地学报》2018,26(2):402-408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土壤含水量在75%~80%(CK)、55%~60%(MD)和45%~50%(SD)土壤田间持水量条件下对入侵植物节节麦植株表型可塑性及化感作用的影响,探讨节节麦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机理,为其入侵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节节麦植株总生物量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呈下降变化,至SD时,较CK减少21.19 %。此外,叶生物量比、平均叶面积、相对生长速率及净同化效率均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减小,而根、穗生物量比、根冠比及水分利用效率则呈逐渐增大变化。化感效应指数显示,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节节麦不同部位水浸提液的化感作用整体呈先升后降的变化。研究表明,节节麦通过生物量分配模式及对化感物质投入的改变对土壤水分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缩节胺对紫花苜蓿生育期、株高、种子产量构成因子、主茎节长、节粗及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时适量喷施缩节胺(DPC)可有效抑制紫花苜蓿的株高、节数/枝、花序数/枝,增加了螺旋数/荚果、荚果数/花序和种子粒数/荚,DPC处理龙牧801、803、806种子产量显著高于对照龙牧806种子产量;DPC可使紫花苜蓿主茎节长缩短、主茎节增粗,对预防紫花苜蓿田间倒伏,提高种子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结缕草属植物部分外部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2份外部性状存在差异的结缕草(‘J36’)和中华结缕草(Z039)相互杂交,获得正反交F1分离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F1群体的密度、草层高度、叶长、叶宽、叶长/叶宽、节间长度、节间直径和节间长度/节间直径进行遗传分析,以初步明确这些性状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1) 在调查的8个性状中,正反交杂交后代中每一个性状的变异范围均超出了双亲的变异范围,不同性状变异系数差异较大,密度的变异系数最大,其次为节间长度/直径、节间长度、叶长/叶宽、草层高度、节间直径、叶长和叶宽。2) 草层高度、叶长、叶宽、叶长/叶宽、节间直径和节间长度/直径的正反交后代的表型值存在显著差异,可能有母体遗传效应,密度和节间长度正反交后代间无显著差异。3) 密度的最佳遗传模型正反交均为B-1模型,即2对主基因的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正交的主基因遗传率为93.67%,反交的主基因遗传率为63.22%。草层高度、叶长、叶宽、叶长/叶宽和节间长度正反交后代群体的最佳遗传模型均为A-0模型,即无主基因模型。节间直径的正交为1对主基因的遗传模型,反交为无主基因模型,节间长度的正交为无主基因模型,反交为1对主基因模型。  相似文献   

11.
养蜂问答     
这种小蜜蜂又叫“苍蝇蜂”,是因为它的工蜂与寄生在狗身上的“狗苍蝇”极为相似而得名。这种小蜜蜂的蜂群由1只蜂王,5000~8000只工蜂和100~200只雄蜂组成。工蜂个体很小,身长9.85mm,胸围6.28mm,吻长3.25mm,翅展16.51mm,触角长2.01mm,大翅面积8.75mm2。体色分两种:第一种,共有6个腹节,其中第一、二腹节为棕色,第三、五腹节为银灰色,第四、六腹节为黑色;第二种,共有7个腹节,其中第一腹节为棕色,第二、四、六腹节为银灰色,第三、五、七腹节为黑色。小蜜蜂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的热带坝子(即盆地)内。在云南禄丰县罗川坝子内,生活着许多小蜜…  相似文献   

12.
研究扩展莫尼茨绦虫(Moniezia expansa)wnt基因家族wnt1、wnt2、wnt4、wnt5和wnt11B5个基因在虫体不同发育体节的差异表达及组织分布规律,为进一步揭示Wnt信号通路在扩展莫尼茨绦虫发育中的作用奠定基础。作者采用SYBR GreenⅠqRT-PCR方法分析了wnt1、wnt2、wnt4、wnt5和wnt11B在虫体头颈节、幼节、成节和孕节的mRNA相对转录情况;采用核酸原位杂交方法分析上述5个基因在虫体头颈节、幼节、成节和孕节的mRNA分布情况。结果显示,wnt基因家族成员在虫体各发育体节均有表达,wnt1、wnt4、wnt5和wnt11B基因在虫体头颈节的mRNA转录水平相对较高,而在虫体孕节的mRNA转录水平最低;与之相反,wnt2基因在虫体头颈节的mRNA转录水平最低,而在虫体幼节的转录水平较高。原位杂交的结果表明,在虫体的头颈节,wnt基因主要表达于虫体的吸盘部位;在幼节和孕节,主要表达于虫体的节间腺,而在成节,wnt基因在虫体的雌雄生殖系统(如卵巢、睾丸)均有表达,并且在虫体的节间腺以及表皮也有一定的表达。综上,扩展莫尼茨绦虫5个wnt基因在虫体头颈节以及幼节的mRNA转录水平较高,且在虫体的吸盘、节间腺以及雌雄生殖细胞均有分布,因此初步推测Wnt信号通路可能参与扩展莫尼茨绦虫体节以及生殖细胞的发育过程,当然这一假说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3.
以节节麦幼苗为试材,采用盆栽称重控水法,进行了28d干旱及7d复水处理,研究干旱胁迫及复水对节节麦幼苗叶、根生物量比等形态参数、保护酶活性等生理参数的影响。旨在探讨节节麦形态和生理特征可塑性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特性,为其耐旱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过程中,叶片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均呈持续增加的变化趋势;叶绿素含量呈先升后降变化趋势;轻度及中度干旱胁迫下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持续增加,而重度干旱胁迫中则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2)干旱胁迫致使节节麦幼苗叶生物量比、比叶面积下降,根生物量比及根冠比增加;3)复水后,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等多数指标均能迅速恢复至正常水平,表明节节麦对干旱胁迫造成的损伤具有较高的修复能力。节节麦通过一系列形态及生理特征的可塑性变化适应土壤干旱生境,从而表现出较强的耐旱性。此外,生理参数可塑性指数的均值明显大于形态参数,说明节节麦主要通过调整生理代谢以适应短期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14.
麦田恶性杂草节节麦在中国的发生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节节麦是世界恶性杂草,目前在我国冬小麦部分种植区成为危害最重的杂草之一,发生面积正在迅速扩大,给我国小麦生产和贸易带来严重影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本文结合多年实地调查研究,从命名、分类、形态特征、分布与传播、生物生态学、育种应用、危害影响和防除等8个方面对节节麦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多年生饲草玉米‘玉草6号’为分蘖多、生物量高、适口性好的C4丛生型高大禾草,仅能通过营养体无性繁殖。越冬返青幼苗(分株苗)和上年茎节成苗(茎节苗)是其潜在繁殖体,但其茎节苗的田间表现和茎节田间育苗潜能未知。田间建植分株苗和茎节苗,调查繁殖体类型对植株形态和生物量的影响;田间播种茎节,调查茎节播期、位置和茎段大小对茎节育苗的影响。茎节苗建植成功率(97.5%)高于分株苗(87.5%),两种繁殖体类型均可安全越冬(越冬率100%)。建植当年,分蘖期茎节苗植株茎径显著高于分株苗;此外,茎节苗植株的株高、草长、茎径、基部周长和分蘖均有微弱优势,但繁殖体类型间无显著差异;生物量在繁殖体类型间也无显著差异。次年,植株形态、生物量在繁殖体类型间也无显著差异。茎叶比年际间无显著差异,茎径次年显著降低,其他形态和产量性状均显著高于建植第1年。茎节播期和位置对茎节成活率、扩繁系数和种苗大小有极显著影响,而茎段大小对上述育苗参数无显著影响。在各组合中,抽雄期中、下部长茎段育苗表现最佳。茎节繁殖能拓宽多年生饲草玉米的繁殖体类型,并能提高建植成功率且不影响饲草生产性能。采用抽雄期中、下部长茎段育苗是释放多年生饲草玉米茎节扩繁潜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姚雪 《养殖技术顾问》2014,(10):279-279
1茎的生长 单子叶作物的茎(禾谷类作物)。禾谷类作物地上部节间主要靠每个节间基部的居间分生组织的细胞进行分裂和伸长,使每个节间伸长而逐渐长高,其节间伸长方式为居间生长。各节间的伸长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重叠性,即当基部第一节间伸长接近固定时,第二节间加快伸长,当第二节间伸长接近固定时,第三节间加快伸长,依此类推,节间伸长自下而上呈波浪式推进。在作物生产上,当基部第一节间伸长达1-2厘米时称为拔节。  相似文献   

17.
对湖北荆州市西郊乡土狗牙根茎节进行的扦插、撒播试验结果表明,茎节在3种不同质量分数的ABT1溶液处理下,其扦插生根率显著增加,均与蒸馏水对照存在极显著差异,其成坪速度加快;茎节撒播试验显示,其生根率和成坪速率与茎节的木质化程度、节间长短等相关.  相似文献   

18.
茧丝纤维上的疵点称为茧丝的颣节。颣节从技术角度讲分为块颣、环颣、小糠颣、毛羽颣、微茸颣。颣节的多少及其轻重对缫丝和染织工业均有较大影响。蚕茧缫丝过程中的掉缫现象主要是由茧丝颏节引起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丝厂已经把茧丝颣节的多少和轻重作为衡量蚕茧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减少茧丝颏节,对于提高蚕茧质量,促进蚕茧销售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节节草是一种野生草,属木賊科。适应于沙质土壤,耐碱力强。生长的多而又异常旺盛。因之,每当夏初、秋末群众都大量收割晒干貯存,作为牲畜冬季飼草。一九六○年碭山县菜园場发生牲畜的节节草中毒,不少馬騾因中毒死亡。自此节节草中毒問題才引起人們的注意。笔者今年夏季治疗了三十多头牛的节节草中毒。簡略如下: (一)症状: 患畜是年龄不同,大小不一的黄牛。病初食欲、反刍逐漸减少,病重时不食,反刍停止。精神萎  相似文献   

20.
4种蕨类草本植物对Cu的吸收和耐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李影  王友保 《草业学报》2010,19(3):191-197
采用野外调查分析和温室营养液砂培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铜尾矿区附近生长的4种蕨类植物对重金属Cu的耐性和吸收积累特性。结果表明,节节草和蜈蚣草对Cu的耐性较大叶井口边草和金星蕨高。Cu污染条件下,前两者的根系耐性指数较高,其中,节节草根系耐性指数相对最高,平均为1.24,蜈蚣草次之,为0.69,大叶井口边草相对最低,不足0.50。各植物对Cu均以地下部积累为主,且积累量随Cu处理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地上部Cu含量相对较低,与Cu处理浓度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植物对Cu的吸收和积累能力因植物种类而不同,其大小顺序为蜈蚣草>节节草>大叶井口边草>金星蕨。由于蜈蚣草生物量明显大于节节草,各处理浓度下,蜈蚣草地上部迁移总量均较高。在20mg/LCu污染下,蜈蚣草地上部迁移总量为55.87mg,节节草仅为5.74mg。总之,节节草和蜈蚣草对铜具有较高的耐性和积累作用,可作为先锋植物去修复铜污染土壤。其中,当进行铜污染土壤的植物稳定和植被恢复时,可选择耐性强、覆盖快的节节草;若要对污染土壤进行生物净化,可选择生物量较大的蜈蚣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