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白叶枯病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华1006S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2016,(1):6-9
华1006S是以光温敏核不育水稻C815S为轮回亲本,以携带Xa23基因的抗白叶枯病材料HBQ810为供体亲本,通过杂交、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并通过低温筛选和人工气候箱鉴定选育而成的抗白叶枯病中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具有农艺性状优良、高抗白叶枯病、育性稳定、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低等优点,配合力与C815S相当,2013年8月通过湖北省科技厅鉴定。  相似文献   

2.
姜洁锋  兰玉  牟同敏 《杂交水稻》2014,(3):13-15,19
华1015S是以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广占63-4S为轮回亲本,以携带Pi2基因的抗稻瘟病材料VE6219和携带Xa23基因的抗白叶枯病材料HBQ810为供体亲本,通过杂交、回交、复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并通过低温筛选和人工气候箱鉴定选育而成的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获得显著改良的中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具有农艺性状优良、米质较优、中感稻瘟病、抗白叶枯病、育性稳定、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低、配合力高等优点,2013年8月通过湖北省科技厅鉴定。  相似文献   

3.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株系育性鉴定保纯法原种生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两系法杂交水稻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光温敏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漂变的问题,结合多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经验和光温敏核不育系C815S原种生产实践,提出了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株系育性鉴定保纯法原种生产技术,阐述了单株选择、田块选择和季节安排、大田栽培管理、育性鉴定、冷水串灌、再生繁殖、收种等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以光身糯稻不育系双光糯S与优质、起点温度低、育性稳定的SE21S杂交,经过多年系谱选择,育成光身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光153S。光153S长光条件下不育起点温度24℃左右,中抗稻瘟病,稻米品质较优,于2005年10月通过了福建省科技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5.
红丰80S是湖南奥谱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Y58S为核不育基因供体,与自选高世代抗稻瘟病材料C117(六福B/隆抗3208)杂交选育而成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红丰80S育性稳定,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低,一般配合力强,所配组合植株较矮且茎秆粗壮、耐肥抗倒、产量高、米质优,2017年4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6.
海南波莲科技有限公司采用日本粳稻品种秋光为母本,以引自美国的籼稻品种Jefferson为父本进行杂交,再用温敏核不育系C815S为母本进行杂交、隔代回交,于2017年育成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秋杰S。该不育系不育性稳定,不育起点温度低,异交习性好,株叶形态优良,具广亲和性,米质达部标2级优质标准,于2020年8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技术鉴定,与抗稻瘟病恢复系莲恢1616配制的杂交中稻组合秋两优1616于2022年7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7.
L39S是以高柱头外露率的粳稻光温敏核不育系DS为母本,以含稻瘟病抗性基因Pib的优质粳稻品系L39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粳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表现育性稳定,株叶形态好,米质优、抗性较强、配合力高等特点,2011年9月通过天津市种子管理站现场鉴定。  相似文献   

8.
秝S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RGD-7S为母本与保持系福农B杂交育成的籼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具有茎秆粗壮、穗大粒多、中抗稻瘟病、育性转换起点温度低等特点,2021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2017,(6):5-11
华1201S是以广占63-4S为受体亲本、以携带Pi2基因的抗稻瘟病株系VE6219为供体亲本,通过1次杂交、3次回交、多次自交,每个世代用分子标记对目标基因Pi2进行跟踪检测,同时通过表型选择和抗性鉴定培育而成的中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2013和2014年在湖北恩施州两河村稻瘟病重发区自然鉴定,华1201S的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1.3~2.3级,穗颈瘟损失率均为1级,2 a表现均为抗稻瘟病。2015年在广东省农科院苗期抗谱鉴定,人工接种33个稻瘟病菌株,华1201S的抗性频率96.97%,而广占63-4S的抗性频率仅为12.12%。华1201S育性转换临界温度23℃,在武汉稳定不育期64 d,海南冬繁自然结实率70%以上。2015年8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  相似文献   

10.
低温处理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筛选核心单株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2016,(1):18-20
用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安农810S、P88S、C815S生产用种作为试验材料,连续2 a用相对稳定低温处理处于幼穗分化雌雄蕊形成期的不育系群体,分析低温处理后群体的育性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根据光温敏核不育系鉴定时育性起点温度设定处理温度,不同不育系的群体育性分布频率不同;用接近鉴定时的育性起点温度的低温处理时,群体育性分布表现为偏向于完全不育和半不育的左截尾正态分布;用显著低于鉴定时的育性起点温度的低温处理时,群体育性分布表现为偏向于育性恢复的右截尾正态分布;第2年,用相对稳定低温处理核心株群体,3个不育系群体育性分布趋于一致,完全不育株占大多数,但仍存在一定比例的半不育株和育性恢复50%以上的单株。因此,用低温处理生产用种来筛选核心单株时,需要用相对稳定的接近不育系鉴定起点温度的适宜低温连续筛选多年,才能得到比较理想的核心种子或者原原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