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方灌区节水农业发展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是中国的用水大户,主要消耗于灌溉,约占总用水量的90%。发展灌区节水农业是缓解农业用水紧张状况的必由之路。以山东省为例,通过对水资源短缺状况及灌溉和灌溉水利用现状的分析,指出中国北方灌区节水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北方灌区节水农业研究的重点领域:注重农艺节水技术研究;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节水型种植结构研究;设施条件下的节水理论与技术研究;非充分灌溉制度地研究确立;开展生物节水技术地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垄作节水栽培技术对制种玉米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最大的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的甘肃河西地区降水稀少,是典型的干旱内陆河灌区.近年来,因干旱缺水已对当地制种玉米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严重威胁.因此,研究开发制种玉米垄作沟灌节水栽培技术,是节约灌溉用水、提高水分利用率的一条有效途径.结果表明,制种玉米垄作栽培灌水量为4500m3/hm2时,其产量为7689.00kg/hm2,与平作、垄作栽培灌水量均为6000m3/hm2的产量水平接近,但节水1500m3/hm2,节水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加强农业高效节水工作,是缓解宁夏干旱缺水矛盾、推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耕作技术变革的重要举措,是促进传统农业向高效集约现代农业转变的根本措施,也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强化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措施。介绍了原州区农业节水所采用微灌工程的系统选择及管网布置情况。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的灌溉用水管理是实现农业高效用水的重要措施之一,它可实现灌溉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灌溉系统的优化调度,达到节水增产目的,使有限的水资源获得最大的效益。采用手工方式进行灌溉用水管理,难以及时提供水资源利用最优化方案,因此急需研制出具有网络通信功能的可视化操作界面的灌溉信息管理系统,为灌区水资源评价和利用、规划等工作奠定良好的数据基础。GIS不仅具有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功能,还具有丰富的多元地学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和直观的图形显示效果,因此利用GIS进行灌区的管理与建设将会有效提高灌区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笔者在实践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灌溉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规划及结构设计,利用MapX组件工具开发了陕西省冯家山灌区灌溉信息系统,对提高灌溉用水的管理效率进行了实例尝试,并着重对下列关键技术的运用进行了实践与思考:(1)阐述了利用可视化编程工具结合数据库管理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组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进行系统开发的过程;(2)着重介绍了基于MapX组件的空间数据库的建立与关联技术、灌溉管理信息的网络通信实现技术;(3)最后对在灌溉管理工作中运用GIS技术进行科学管理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由于我国水资源极度匮乏,再加上我国农业用水利用率低等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正常发展。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水资源利用水平显得远远不足,因此,寻求一个高质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成为解决制约我国农业发展问题的重要手段。随着国家对于农业发展的大力扶持,拥有高效、节水等优点的滴灌技术得以大面积推广应用,有效地解决了我国农业用水不足的难题,并且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了农业收益,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膜下滴灌技术作为典型微灌技术之一,具有节水、成本低的优点,适合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发展应用。  相似文献   

6.
新疆阿勒泰地区阿克达拉灌区土壤资源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新疆“沙漠绿洲灌溉农业”这一典型特点,灌区建设在北疆地区农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而灌区土壤条件作为灌区立足的根本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正确地对灌区土壤资源做出评价,才能保证灌区土壤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以新疆阿勒泰地区阿克达拉灌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灌区土壤质量现状的调查、资料收集、样品采集及室内化验分析,研究分析了灌区土壤肥力、养分、盐分和微量元素变化规律,采用新疆土壤资源分类评价系数对灌区土壤的宜农和宜牧性等综合质量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该区较适宜农业开发、最适宜牧业开发。研究结果为北疆干旱荒漠地区灌区规划、建设与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发展节水灌溉和旱地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天财 《作物杂志》1997,13(1):26-27
发展节水灌溉和旱地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郭天财(河南省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郑州450002)干旱缺水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农业是全世界的用水大户,实行节水农业和旱地农业的有效结合,是实现高效农业的必然。据联合国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全世界农业、工业和城市……  相似文献   

8.
农业节水灌溉经济效益的分析和计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干旱缺水是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农业节水灌溉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水投入,取得尽可能多农作物产品的一种农业高效用水模式;对农业节水灌溉经济效益的分析和计算从理论上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供相关人员参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垦区是荒漠、半荒漠人工垦荒绿洲灌溉农业区,缺水问题尤显突出。要使垦区农业经济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发展节水农业,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提高单方水的生产效率,节水扩灌,改善农业生产技术措施,提高粮、棉、果、牧的产量和品质;只有通过农业节水才能满足“生态维护用水”的需求,防止生态脆弱区生存环境的进一步恶化,降低各种自然灾害(大风、沙尘暴、浮尘等)发生的频率,减少农田沙化的进度。  相似文献   

9.
黑龙港属华北缺水低平原区,也是典型的中低产地区,水资源不足是限制该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充分挖掘咸水利用潜力,以咸补淡对解决华北平原水资源短缺有着重要作用。现有研究基本实现了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但在咸水的农业资源化高效利用方面还远不能满足对技术的需求,表现在咸水利用节水灌溉制度的系统性研究很少,咸水利用节水灌溉技术体系还不完善,单项技术有所突破,集成创新欠缺,影响咸水利用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效果。本文运用熵权综合评价法对"粮棉果蔬咸水高效利用的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形成的小麦咸水利用农艺节水技术集成模式进行评价,筛选出最佳的节水技术模式。从生产、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综合评价。得到的结论是:咸水直灌模式最优,旱地模式次优,淡水模式最差。  相似文献   

10.
摘要: 依靠科技,通过技术链和产业链的耦合,大力开展主产区粮食科技丰产、丘区三市现代畜牧业、季节性干旱丘陵区现代节水农业和丘陵地区现代农业机械化等区域农业的技术集成与示范。  相似文献   

11.
要闻快报     
<正>农业增产增效技术集成模式发布本刊讯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在京发布了农业增产增效技术集成模式。农科院党组书记陈萌山介绍,2015年,该集成模式研究还将开启马铃薯、棉花新计划。记者了解到,自2013年开始,农科院就组织开展了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油菜等作物增产增效技术集成生产模式研究。研究以促进粮食增产增效为重点,以"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生产生态协调"为基本要求,以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新型农业发展综合技术体系为目标,组织院内外有关单位开展了合作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黑龙港属华北缺水低平原区,水资源不足是限制该区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该区主要种植模式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小麦、玉米高产主要靠超采地下水来维持。近年来,随着小麦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粮田产量和水分效率在逐步提高,但节水高产潜力仍然巨大。特别是从周年水资源高效利用出发,建立区域特色的两熟一体化节水高效技术模式,十分必要。运用熵权综合评价法对“黑龙港及鲁北平原区小麦玉米减蒸降耗农艺节水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形成的小麦玉米农艺节水技术集成模式进行评价,筛选出最佳的节水技术模式。得到的结论是:最少水肥投入模式最优,节水省肥模式次优,传统高水肥模式最差。节水省肥是未来发展现代农业的方向。应该进一步提高农户农业节水意识,利用多种手段,促进农户采用小麦玉米节水技术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3.
段军 《中国种业》2013,(12):84-84
甘肃省旱作农业区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全国掀起了“旱作农业的一场革命”,在国内率先闯出一条旱区农业抗旱节水增收的新路子。2008年以来,金昌市农技中心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高效抑蒸、增温保墒、汇流集雨等诸多技术优势的启发下,引进该项技术在灌溉农业区不同生态区域、不同作物上开展试验示范,取得了良好的节水增产效果,为灌区农田节水探索出了一条高效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4.
黄鹏  李贞廉 《作物杂志》1994,10(3):25-27
甘肃沿黄灌区粮经复合种植不同模式的效益比较研究黄鹏,李贞廉(甘肃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工程研究所兰州730070)(甘肃白银市农技中心)甘肃沿黄灌区是西北干旱一熟区的二级区之一,海拔1270~1800米,10℃积温2500~3300℃,日照时数2688~……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清晰地把握用水户对加入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态度,以黑龙江省五常市龙凤山灌区295个用水户的调查数据为支撑,研究用水户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认知程度、加入意愿及影响因素。调查表明:灌区用水户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认知程度较低,加入意愿不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用水户身体状况、灌溉面积、灌溉支出在农业生产支出比重、对用水合作组织了解程度、水事纠纷发生频率5个因素对其加入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因此,要从规范现有农民用水户协会的运行,建立、发展新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2个方面来提高用水户加入意愿,促进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掖市中部沿山冷凉灌区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属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凉,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只有300mm左右,且蒸发量大;虽属于灌区,但十年九旱,用水矛盾突出。谷子抗旱性强,适应性广,大面积推广种植可调节用水、提高土地利用率、优化粮食产量结构、增加粮食总产,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新疆:2019年完成14万公顷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建设2019年,新疆制定《自治区退地减水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实施高效节水、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措施,进一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力争2020年全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7。2019年将加快补齐以节水为主导的现代农业灌排保障体系短板,完成14万公顷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建设,渠道防渗改造1 060公里。(新华社)  相似文献   

18.
山西是我国北方典型的旱作农业区,降雨量少、时空分布不均,严重制约现代农业的发展。针对山西省秸秆还田效果不佳、地膜的白色污染、规划不完善等问题,亟需开展旱作农业节水技术的应用。用地养地集合、推行集约高效的用水制度、加大科研力度、发展抗旱品种育种技术、创新农技集成化工程、发展绿色循环工程等方法,为解决山西省地处干旱半干旱区域旱作农业增产增收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热点聚焦     
<正>水利部: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水利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农业用水告别传统大水漫灌,由"浇地"转向"浇作物",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已达0.542,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5年来,全国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超过3亿亩。农业部:农业投融资要大力推行PPP模式——针对农业投入需求大、社会资本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农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国内农业水资源和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节水农业在发展和应用推广过程中面临的土地经营规模小、技术属地化不足、创新与管理不规范、节水农业技术"集成创新"不够等的问题,提出了在粮食主产的华北、东北和西北区,西北和华北干旱、半干旱区以及西南区通过加大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及节水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积极依托区域资源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