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蚕桑茶叶通讯》2015,(1):19-19
<正>"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创办于1994年,至今已成功举办10届,共计4 876个茶样参与评比,是我国茶界历史最悠久的评比品牌。为进一步引导名优茶生产向标准化、清洁化、机械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为企业搭建平台,培育品牌,扩大宣传渠道,提高茶叶生产水平,提升市场竞争力;为消费者把关茶叶质量,鉴别茶叶品质,倡导绿色健康消费理念,中国茶叶学会决定举办第十一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活动。本届活动  相似文献   

2.
《蚕桑茶叶通讯》2015,(3):33-33
<正>"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创办于1994年,至今已成功举办10届,共计4 876个茶样参与评比,是我国茶界历史最悠久的评比品牌。为进一步引导名优茶生产向标准化、清洁化、机械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为企业搭建平台,培育品牌,扩大宣传渠道,提高茶叶生产水平,提升市场竞争力;为消费者把关茶叶质量,鉴别茶叶品质,倡导绿色健康消费理念,中国茶叶学会决定举办第十一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活动。本届活动  相似文献   

3.
《蚕桑茶叶通讯》2011,(1):39-39
为了进一步促进名优茶的发展,引导名优茶生产向标准化、清洁化、机械化、连续化方向发展;为企业搭建创品牌的平台,培育茶叶品牌,帮助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中国茶叶学会决定举办第九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活动。自1994年以来,  相似文献   

4.
《蚕桑茶叶通讯》2004,(2):22-22
同志们: 这次全省名优茶评比会是我省茶叶生产上的一次盛会.刚才,我看了各地选送来的60个茶样,每个茶样工艺迥异,各显风采,令人振奋.如此丰富的花色品种、如此精湛的制作工艺、如此优良的品质特征,这充分说明我省的名优茶总体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经作局举办这次名优茶评比活动,为茶叶企业和生产大户搭建了一个展示实力、交流信息的平台,对于整体提升我省名优茶的市场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专家认真、科学的评比和公证人员全过程的公证,金、银、铜奖已是名花有主了.在此,我代表农业厅向获奖的茶叶生产单位和企业以及产茶大户表示热烈的祝贺!下面,我就今后我省的茶叶生产讲三点意见:  相似文献   

5.
坚持发展名茶和大宗茶“两条腿”走路,是我国现阶段茶产业发展的方向,为了提高大宗茶的品质,为企业搭建一个打造大宗茶品牌的平台,使普通百姓能够喝得起茶,喝得到好茶,促进茶叶的健康消费,推动大宗茶的发展,我会决定举办第二届“国饮杯”全国茶叶评比活动。  相似文献   

6.
《蚕桑茶叶通讯》2004,(1):36-36
为更好地宣传推广江西有机茶、无公害良种名优茶 ,提高江西茶叶的内在质量 ,实施江西茶业名牌战略 ,省农业厅决定拟在今年 5月中旬举办全省名优茶评比展销活动。各地茶业企业正积极准备参加本次全省茶业界的盛事活动。江西省名优茶评比展销活动拟在5月中旬进行  相似文献   

7.
《蚕桑茶叶通讯》2004,(2):23-24
今天召开全省名优茶评比会非常必要,非常及时.时隔四年之久,省里重新开展此项工作,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扩大我省名优茶的知名度,打造江西茶叶优势品牌,提高茶叶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促进茶产业增效、茶农增收.这次评比活动,既是对近几年我省茶叶生产和经营工作的一次综合性检阅,也是宣传江西茶叶品牌、提高茶叶生产技术水平和效益的一次很好机会,更为我省茶叶生产单位和经营企业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遇.  相似文献   

8.
在2006年的江砥省名优茶评比中,崇义县阳岭云华茶业公司生产的“阳岭云片茶”、赤水仙茶厂生产的“赤水仙岩眉茶”、均获银奖;在赣州市名优茶评比中,赤水仙茶厂生产的“赤水仙岩眉”、“赤水仙岩剑”、乐洞茶场生产的“龙珠云眉”均获金奖,崇义县阳岭绿谷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馨阳岭毛尖”、“馨阳岭剑绿”获银奖。这是崇义县实施茶叶品牌战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9.
由江西省农业厅主办的江西省2000年良种名优茶评比活动于2000年5月30~31日在省蚕桑茶叶研究所举行。省农业厅刘极灿副厅长亲临并组织活动的开展。这次参评的名优茶经来自生产、流通、科研、教育等部门组成的专家组认真评审,共有20个茶样榜上有名。在此次名优茶评比活动期间,省电视台、江西日报社等多家新闻单位现场采访报道了活动实况江西省2000年良种名优茶评比活动在昌举行@雷光明@陈年生  相似文献   

10.
1名优茶的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国内茶叶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其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至80年代末,茶叶生产以追求产量为主。这阶段产量持续增加,总产量由1950年的6.5万吨上升到1990年的54万吨左右;80年代末至今,是大宗茶向名优茶转变。由于前一段产量大幅增加,大宗茶效益下滑,于是名优茶火爆起来,产量逐渐增加,特别是近年来,名优茶生产发展很快。据资料表明,2007年全国仅名优茶产量达到30万t,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名优茶开发生产掀起热潮以来,外形好、品质优的绿茶类名优产品已成为茶叶生产的主体和消费市场的主流.名优绿茶生产中要立足于改善茶树生态条件,紧紧抓住一个"早"字,推广和应用早发技术,更大程度地提高茶叶生产经济效益.现就茶芽早发技术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2.
<正>茶叶是浮梁农业发展的特色主导产业,其发展直接影响着浮梁社会经济及农民收入的稳定和增长。近年来,景德镇市委、市政府和浮梁县委、县政府把浮梁茶叶产业的发展列入了重要的工作议程。2014年浮梁茶首次与陶瓷作为景德镇的"一瓷二茶"特色举办了"一路一带"瓷茶文化展,第一次实现了瓷茶同台展秀。如何促进浮梁茶产品改过去名优茶以礼品、展品为主,大宗茶以提供原料为主向商品化过渡,拓展销售市场,提高浮梁茶的市场占有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1月,在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举办的第四届"万里茶道"与城市发展中蒙俄市长峰会暨茶产品旅游商品博览会上,由遂川县龙峰茶叶专业合作社选送的狗牯脑绿茶荣获"河红杯"名优茶品鉴评比活动金奖。据悉,此次峰会由中华文化促进会、万里茶道(国际)协作体、江西省农业厅、江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上饶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来自"万里茶道"沿线蒙古、俄罗斯9个节点城市、7个国际组织、国内9个省43个节  相似文献   

14.
赣南气候独特,罗霄、武夷、五岭山脉环抱,适宜优质茶生长,产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唐宋时期就有文字记载,北宋是在全国十三大茶叶产区中,就享有"虔州居首,芥茶香味第一"的美誉;名优茶不断涌现,产值比重越来越大,品牌意识逐渐增强;宣传已走出国门,订单有来自日本、加拿大等地;赣南版土面积39379.64km2,山林面积占77.30%,茶叶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发展茶产业和茶饮业是促进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也是我市农产品迎接入世挑战的重大举措,推动赣南茶叶的稳步发展,2002年我市的茶叶生产主要是,外抓宣传,内抓品质,营造良好的茶叶消费氛围.  相似文献   

15.
茶叶是我国传统的经济作物,也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农产品之一。中国是茶的故乡,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种植面积和位居第一的产量,全国有20个省、市、自治区生产茶叶。据统计,全国有一亿人口直接、间接从事茶叶生产、销售,年农业产值百亿元以上。我国茶叶资源丰富,目前有近千个茶叶品牌,茶类产品多,茶叶产量大。这是我国茶产业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茶叶市场的变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名优茶日益走俏,需求量呈趋长之势。在此形势下,我国各地名茶开发和生产如雨后春笋焕发出一片生机。据统计,1991年全国名优茶产量2.88万吨。占茶叶总产最的5.4%,产值7亿  相似文献   

17.
为充分发挥茶叶经济优势,大力发展好茶产业,更好地为茶农、茶企服务,多年来景德镇市茶科所、市茶叶技术推广站深入各茶区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指导。尤其是2014年入春以来,景德镇市茶叶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先后奔赴浮梁县福安茶叶有限公司、鹅湖镇、勒功乡、臧湾乡、瑶里镇罗源、江村乡等茶场开办名优茶培训班,讲解有机绿茶与有机红茶的加工工艺、名优茶相关知识和有机茶园的管理。在培训班上重点讲解了整合“浮梁茶”品牌,推进“浮梁茶”整体升级的重要意义。浮梁茶品牌以“崖玉,浮瑶仙芝”等五大产品商标为基础,形成了以“浮梁茶”证明商标为核心的品牌发展模式。围绕“千年品牌、百年金奖”与“江西浮梁、千年茶都”进行深层讲解。茶技站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到茶园,手把手地给学员们传授名优茶的采摘以及茶树科学施肥、防病灭虫技术。并在桃源公司有机茶制茶车间给学员们现场演示了浮瑶仙芝的手工制作和机器加工名优茶的工艺流程。精心指导学员掌握摊晾、萎凋、发酵、烘制等浮梁工夫红茶制作技术。近一个月来,市茶科所开办的名优茶培训班学员共计8300人次,共发技术资料3.5万份。  相似文献   

18.
4月28日,全省名优茶评比活动在南昌鄱阳湖大酒店拉开帷幕,经过二天的专家评审,从60个茶样中评出了金奖2名,银奖5名,铜奖8名和优质茶奖15名,特制奖1名.活动期间,省农业厅萧茂普书记、毛惠忠厅长和刘极灿副厅长分别到会讲话和看望参加活动的代表,并给获奖单位颁发了证书和奖杯.  相似文献   

19.
香山云尖茶     
香山云尖茶刘金根(安徽省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香山云尖茶是1989年由安徽省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研制的一只新名茶,1991年工艺定型,1992年获池州地区名茶称号,并获优质农产品证书;1994年又在“中茶杯”首届名优茶评比中获一等奖。该茶品质独特...  相似文献   

20.
<正>为充分发挥经济增长优势,大力发展茶产业,更好地为茶农服务,浮梁饮韵堂茶业有限公司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12月8日至14日举办了2014年第三期农函大培训。培训采取了集中授课、交流研讨、现场观摩相结合的方式。集中授课邀请了景德镇市茶技站的专家就茶业发展现状及态势、茶叶无公害生产和高效茶园标准化管理、无公害茶叶病虫草害控制与科学施药技术、茶园土壤管理与肥料使用、有机茶生产技术与管理、茶叶深加工及茶叶营销等内容开展了专题讲座。专家给学员们讲解了有机绿茶与有机红茶的加工工艺,以及名优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