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中华金叶榆的繁殖方法及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金叶榆为榆科榆属乔木,系白榆的变种。叶片金黄色,有自然光泽,色泽艳丽;叶脉清晰,质感好;叶卵圆形,平均长3-5cm、宽2-3cm,比普通白榆叶片稍短;叶缘具锯齿,叶尖渐尖,互生于枝条上。金叶榆的枝条萌生力很强,当枝条上长出十几个叶片时,腋芽便萌发长出新枝,因此金叶榆的枝条比普通白榆更密集,树冠更丰满,造型更丰富。  相似文献   

2.
<正>以白榆为砧木,在砧木定植当年和翌年,采用切腹接技术分别在砧木的基部、50cm和70cm处分三种不同高度进行嫁接,调查金叶榆的成活率和生长量,以期获得最适宜的金叶榆嫁接高度和嫁接时期,为我省西北部地区金叶榆的繁殖生产提供依据和指导。中华金叶榆(拉丁文名Ulmus pumila cv.jinye.)也叫金叶榆,系榆科榆属的白榆变种,是河北省林科院培育出的彩色植物新品种,目前在我国北方14省的500多个城市得到了广泛应用[1]。  相似文献   

3.
彩叶乔木树种“金叶榆”的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金叶榆(由河北林业科学院从家榆实生苗中新选育出的品种)的抗寒性,为其在北方地区种植适应范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金叶榆和家榆的枝条经梯度冷冻处理,用其枝条的相对电导率、K+相对外渗率直接推测其半致死温度的范围,再结合Logis-tic方程建立回归方程,确定其半致死温度点(LT50)。[结果]金叶榆和家榆枝条相对电导率和K+相对外渗率均大体呈S型曲线变化;家榆半致死温度范围为-33.1~-33.7℃,金叶榆半致死温度范围为-30.3~-31.2℃,与枝条生长恢复观测结果相符。[结论]金叶榆的抗寒能力比家榆略低,推广应用时,应给予适当注意。  相似文献   

4.
常林 《农村科技》2009,(7):92-92
金叶榆为榆科榆属白榆的变种,生长迅速,枝条密集,耐强度修剪,是优良的彩叶观赏树木。 一、形态特征 金叶榆叶片金黄,有自然光泽;叶脉清晰;叶卵圆形,平均长3-5厘米,宽2-3厘米,比普通白榆叶片稍短;叶缘具锯齿,叶尖渐尖,互生于枝条上。花期3-4月,果期4-5月。  相似文献   

5.
中华金叶榆繁殖方法及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金叶榆为榆科榆属乔木,系白榆的变种.叶片金黄色,有自然光泽,色泽艳丽;叶脉清晰,质感好;叶卵圆形,平均长3~5cm、宽2~3cm,比普通白榆叶片稍短;叶缘具锯齿,叶尖渐尖,互生于枝条上.  相似文献   

6.
家榆和金叶榆光合·蒸腾及荧光参数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家榆和金叶榆抗旱能力的差异。[方法]设置4个土壤水分梯度,用2年生家榆和金叶榆幼苗进行盆栽控水试验,利用GFS-3000便携式光合作用荧光测量系统测定试验苗的光合、蒸腾和荧光参数。[结果]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家榆和金叶榆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气孔导度均呈下降趋势;水分胁迫程度越高,金叶榆光合速率比家榆下降的幅度越小;在重度水分胁迫条件下,金叶榆的蒸腾速率、非光化学猝灭明显低于家榆,叶片气孔导度、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化学猝灭则明显高于家榆。[结论]在干旱条件下,金叶榆的抗干旱能力、自我调节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家榆更强,适应重度干旱环境的潜力更大。  相似文献   

7.
以金叶榆嫁接繁育试验,探讨不同砧木处理、嫁接时间、嫁接方式对金叶榆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筛选出金叶榆嫁接繁殖最佳技术体系,结果表明:白榆、灰榆均可作为金叶榆嫁接砧木;采用插皮接嫁接繁育金叶榆,成活率最高,达97.3%.3月上中旬生长量最大,可进行金叶榆嫁接种苗的繁育生产.  相似文献   

8.
金叶榆常见的虫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叶榆是北方应用广泛的彩叶树种,文中对金叶榆培育生长中常见虫害飞虱、蚜虫、黑绒金龟、桃红颈天牛、榆毒蛾、榆绿毛萤叶甲的危害特点和防治措施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正>通过盆栽实验研究宁夏银川地区嫁接时间和接穗粗度对金叶榆嫁接成活率的影响。该实验在日光温室中进行,以一年生白榆作为砧木,设置不同嫁接时间(3次)和接穗粗度(3个)共9个处理。结果表明:在银川地区金叶榆嫁接最佳时间为2月10日前后,且嫁接成活率随接穗粗度增加而显著升高。金叶榆又叫中华金叶榆,为榆科榆属的彩叶植物新品种,系白榆变种,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彩叶苗木,金叶榆的培植成功是我国苗木工作者心血的结晶,填补了国际上此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10.
金叶榆是属于榆科榆属白榆的一种变种树木,具有生长快,枝条相对较密的特点,而且比较耐修剪,所以在园林绿化中常用作风景树,在绿篱、色带、拼图、造型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有很强的观赏性。另外金叶榆的根系特别发达,对一般相对贫瘠的地块也能生长,具有良好的保持水土的特性,在山体景观生态保护方面有很好的作用。本文主要对金叶榆的栽培管理技术进行分析,希望对金叶榆的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园林绿化新树种——中华金叶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丰荷 《新农业》2009,(5):23-23
中华金叶榆是我国培育成功的彩叶植物新品种。为榆科榆属乔灌木。叶片金黄色,色泽艳丽。叶型为卵圆形,叶长3~5厘米,宽2~3厘米,叶缘具锯齿,渐尖,互生。枝条比普通白榆密集,树冠丰满,造型容易。中华金叶榆对寒冷干旱气候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园艺和绿化工作中,金叶榆因色彩艳丽、极具观赏性而被人们喜爱。金叶榆又被称为美人榆,是近年来在我国园林绿化中发展起来的树种。嫩芽呈嫩绿色,夏初叶片为金黄色,后期部分叶片转绿,整株树呈现黄绿相间的形态。金叶榆的繁殖是用白榆做砧木,再嫁接而成。本文从砧木的选地和整地、播种、幼苗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几个方面对金叶榆的繁育技术进行了简单叙述。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园艺和绿化工作中,金叶榆因色彩艳丽、极具观赏性而被人们喜爱。金叶榆又被称为美人榆,是近年来在我国园林绿化中发展起来的树种。嫩芽呈嫩绿色,夏初叶片为金黄色,后期部分叶片转绿,整株树呈现黄绿相间的形态。金叶榆的繁殖是用白榆做砧木,再嫁接而成。本文从砧木的选地和整地、播种、幼苗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几个方面对金叶榆的繁育技术进行了简单叙述。  相似文献   

14.
榆树是城乡较为重要的绿化树种之一,在生产中常以嫁接方法繁殖苗木,培育绿化用树。本文以金叶榆、倒榆和大叶榆为例,简要论述了榆树硬枝嫁接繁殖的基本技术,并对其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了简单总结。  相似文献   

15.
<正>金叶榆,别名中华金叶榆,榆科,榆属。其生长迅速,枝条密集,耐强度修剪,造型丰富。既可做为行道树,还可培育成黄色及高桩金球,用于色篱、模纹花坛、景观片林等。除用于城市绿化外,还可用于营造景观生态林和风景林。1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25m,胸径1m。枝条开展,树  相似文献   

16.
课题组选用北京中科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的主材和技术,以地径3 cm金叶榆灌木苗为供试种苗,以大田地栽生产模式为对照,共设5个处理,在型号K4050和K5060的控根容器中装入复合型基质种植供试种苗,实施控根栽培,并在金叶榆生长过程中按照几何形体的结构规律进行艺术造型,制作出单体式金叶榆半球造型,并将其应用到园林绿地中,综合分析种植成活率、接口处直径和叶片盖度,筛选出适合北京地区的金叶榆半球体造型最佳培育模式为A2,为规模化生产高端绿化种苗提供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中华金叶榆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嫁接繁殖1.枝接高接以培育乔木状金叶榆为目的。嫁接时间在3月上中旬,以砧木苗尚未发芽前树液将开始流动时最为适宜。选取胸径3厘米以上的主干通直白榆苗做砧木,入冬后或刚开春后选用中华金叶榆当年生健壮枝条做接穗,剪取枝条中段长6 ̄8厘米,放进90 ̄95℃的溶蜡中速蘸,使表皮蘸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适宜在中重度盐碱地上生长的彩叶树品种,以天津市滨海新区5个地区的6个彩叶树品种为试材,通过测量其胸径、基径、株高、冠幅等指标,研究其生长特性和耐盐性。结果显示:金叶槐年均株高最高(96.9 cm),紫叶矮樱(27.9 cm)最小;金叶榆年均冠幅最大(84.6 cm),紫叶矮樱(27.3 cm)最小;金叶榆(1.774 cm)、金叶槐(1.768 cm)、红叶碧桃(1.766 cm)的年均基茎最大;紫叶矮樱(1.026 cm)和紫叶李(1.015 cm)最小。金叶槐(2.602 cm)和金叶榆(2.386 cm)的年均胸径最大,紫叶矮樱(1.201 cm)的最小。综合分析显示:在中重度盐碱地上6种彩叶植物的生长由强到弱排序依次为:金叶榆与金叶槐、红叶碧桃与红叶臭椿、紫叶李、紫叶矮樱。  相似文献   

19.
本次试验以3年生的白榆为砧木,嫁接6种不同砧穗组合的嫁接树作为试材,研究6种砧穗组合的不同榆属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浓度的变化,并对叶片叶绿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白榆砧木嫁接不同榆属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浓度的差异明显。从总体上看,盐山一号(unum aggeris)的净光合速率水平最高,金叶榆(inauratum ulmo)光合的水平最低。不同砧穗组合同一砧木的叶片叶绿素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盐山一号的单位叶面积的叶绿素a、叶绿素总量最高,光合速率最高。金叶榆的单位叶面积的叶绿素a、叶绿素总量最低,光合速率最低。  相似文献   

20.
主要对金叶榆彩叶树种进行套袋嫁接试验。结果表明,以套袋、砧木接口处直径4~8 cm的嫁接方法的金叶榆成活率最高,均达到90%以上。在嫁接过程中,采用塑料套袋嫁接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成活率,还可以使苗木生长健壮。因此,该技术值得在当地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