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选择山乌桕速生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以丰富其育种资源。[方法]对福建省及江西省天然林中的10个山乌桕优树进行子代测定,分析其树高和胸径在家系间的遗传变异,开展速生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的选择。[结果]6年生山乌桕胸径和树高平均值分别为11.48 cm和9.25 m,年均生长量分别为1.91 cm和1.54 m。树高、胸径家系间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2.26%、3.14%;广义遗传力为0.790 1、0.617 6;狭义遗传力为0.222 5、0.081 7。选择树高和胸径均有正向遗传增益的3个速生优良家系:NP05、JX01和JX02,其平均树高和胸径为9.54 m和12.12 cm,遗传增益分别为0.70%和0.46%。共筛选出20株优良单株,其平均树高和胸径分别为11.35 m和15.0 cm,遗传增益分别是5.04%、2.50%。根据基因型值选择出4株无性繁殖原株,平均树高和胸径分别为13.03 m和16.7 cm,遗传增益分别为32.25%、29.08%。[结论]根据遗传增益结果,今后生产应用中应推广山乌桕优良单株繁育的无性系,以获得更高的生长增益。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淹水胁迫对山乌桕(Sapium discolor)生理特性的影响,该文以乌桕(Sapium sebiferum)为对照,通过人工模拟淹水环境,对山乌桕和乌桕的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歧化酶(POD)活性、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山乌桕、乌桕的叶绿素含量下降;两者细胞膜透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电导率上升;SOD活性增强,POD活性下降,其中,山乌桕的SOD、POD活性均低于乌桕;两者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但乌桕的上升幅度显著高于山乌桕。表明山乌桕有一定的耐涝性,但其耐涝性不如乌桕。  相似文献   

3.
【目的】山乌桕(Triadica cochinchinensis)是江西省最主要蜜源植物之一。山乌桕蜂蜜在江西省年产量最多,但由于目前生产的山乌桕蜂蜜含水量高,易发酵变质,且容易出现结晶分层现象,导致山乌桕蜂蜜售价较低,甚至滞销。研究拟从养蜂生产源头上,通过饲养多箱体强群生产优质山乌桕蜂蜜,同时分析山乌桕蜂蜜成分,旨在提高山乌桕蜂蜜的质量和销量。【方法】在山乌桕流蜜期,以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为试验材料,利用智能蜂箱饲养两箱体和多箱体蜂群,记录蜂群日均增重、温度和相对湿度,统计两箱体和多箱体蜂群的山乌桕蜂蜜总产量、波美度和含水量;测定于两箱体和多箱体蜂群取的24 h水蜜、正在封盖蜂蜜和封盖大于15 d蜂蜜3个不同成熟度的山乌桕蜂蜜基本成分;对山乌桕蜂蜜、油菜蜂蜜、枣花蜂蜜等10种蜂蜜进行基本成分测定;对山乌桕蜂蜜、洋槐蜂蜜、荆条蜂蜜等12种蜂蜜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多箱体蜂群日均增重显著高于两箱体蜂群(P<0.05),但两者的日均温度、相对湿度都无显著差异(P>0.05);多箱体蜂群的蜂蜜群产量比两箱体蜂群提高160%(P<0.05),但两...  相似文献   

4.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法(GC-MS)分析圆叶乌桕、乌桕和山乌桕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三者根的化学成分差异较大,圆叶乌桕中化学成分多样性相对较高,富含萜烯类化合物;乌桕以吡喃环类化合物为主;而山乌桕中β-谷甾醇的含量较高.三者根的化学成分差异与其生长基质和环境适应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山乌桕的特征特性及育苗造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山乌桕的特征特性、育苗和造林技术,以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乌桕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及经济价值,分析了信阳市浅山丘陵区发展乌桕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思路,以推动乌桕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福建省宁化国有林场开展了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幼林改造试验,在1年生和5年生马尾松林内补植枫香(LiquidambaFormosana)、木荷(Schimasuperba)、香樟(Cinnamomumcamphora)和山乌桕(Sapiumdiscolor),构建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造林7年后的结果表明,山乌桕、枫香和香樟保存率超过80%,而木荷仅为75%。总体上,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内,香樟的长势最好,其次为山乌桕和枫香,木荷生长相对缓慢。5生马尾松林分内的枫香、香樟、木荷和山乌桕的蓄积量分别是1年生林分的1.36、1.93、2.05和1.33倍。  相似文献   

8.
石灰岩特有植物圆叶乌桕土壤与叶片化学元素含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石灰岩特有植物圆叶乌桕与同属的乌桕、山乌桕叶片及其生长地土壤化学元素进行测定,比较三者化学成分特征,分析了圆叶乌桕在广东石灰岩地区的环境适应特点.结果表明:圆叶乌桕生长地的有机质、全N及全P含量均高于乌桕、山乌桕生长地,N素和P素有效率较低,速效N仅占全N含量的6.88%,速效P仅占全P的4.77%,全K含量偏低,但圆叶乌桕生长地速效K含量(151.8 mg· kg-1)达到土壤速效K含量对应的适量K(125~155 mg·kg-)水平等级,属适量K型土壤,交换性Ca及交换性Mg含量均高于乌桕、山乌桕生长地,微量元素含量排序为Mn> Pb >Cr> Zn> Ni> Fe> Cd> Cu,全Pb、全Zn及全Cu含量均未超过国家规定的3级标准.圆叶乌桕叶片Ca含量(25.24 g·kg-1)、Cd含量(0.45 mg· kg-1)高于乌桕、山乌相.土壤中植物营养元素含量较低的元素如K、Fe和Cu在圆叶乌桕叶片中的生物吸收系数较高,而土壤中含量较高的元素如N、Ca、P、Mg、Mn和Zn在其叶片中生物吸收系数较低.在高温干旱的胁迫下,圆叶乌桕叶片会吸收一定量的Ca,提高抗逆性.圆叶乌桕的化学元素特征反映了它对石灰岩生境的适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9.
牛腿脚骨折后,可用红乌桕树(又名山乌桕、接骨灵)根皮砸碎进行接骨治疗。其方法如下:采红乌桕树根若干节,洗干净表面的泥沙后,取其根皮放在木板上砸碎。把包扎用的布条摊开并垫上洋芋叶或者菜叶,把砸碎的乌桕树根皮拌入1/3的酒糟并用干净的铁锅文火炒热(手感有点烫即可)后铲入准备好的乌桕叶子上面,趁热连同叶子一起敷在牛骨折的部位,然后将布条沿牛腿卷几层并扎牢。在接骨治疗期间,最好圈养或者单独放牧,这样康复的效果更好。每5~7天换一次药。7~8个疗程后就可痊愈。用此法治疗马腿脚骨折同样有效。(广西罗城县乡镇企业公司韦治刚邮编:5464…  相似文献   

10.
乌桕雾插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乌桕是重要的油料经济树种。采用扦插网盛夏全光雾插乌桕,插条保留顶梢,用生根粉ABT1100ppm处理2小时。生根率100%,2月生苗,平均根数14条,平均根长22cm。移栽成活率100%,当年新梢生长量14cm。  相似文献   

11.
不同处理对山乌桕发芽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桂莲 《安徽农学通报》2013,19(5):9-10,110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山乌桕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所采取的食用碱、肥皂水、生石灰水、草木灰及砂擦等5种措施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山乌桕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力,处理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以食用碱预处理方法最好。  相似文献   

12.
乌桕不同密度播种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2013年期间采用株行距10cm×10cm、10cm×15cm、15cm×20cm等3种密度进行了乌桕播种育苗生长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乌桕一年生播种苗的最适密度为株行距10 cm×15 cm,生长量最高,平均苗高达137.7 cm,平均地径达1.81 cm,平均主根长度达60.5 cm,≥5 cm长Ⅰ级侧根平均条数达26.3条。  相似文献   

13.
4种阔叶树CTMP制浆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火力楠、拟赤杨、米槠、山乌桕等 4种阔叶树进行 CTMP制浆、打浆强度分析、漂白工艺研究、与硫酸盐木浆配抄强度比较及黑液分析 ,结果表明 ,拟赤杨、米槠、山乌桕等 3种阔叶木具有较好的制浆适应性 .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寻求适合乌桕生长与生根的最佳培养基组分,以提高乌桕组培苗的成活率。[方法]以中国原产乌桕试管苗为材料,WPM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激素(IAAI、BA、NAA、6-BA、KT),组配成11种不同组分的培养基,比较研究不同培养基组分对乌桕植株生长与生根的影响。[结果]在11种培养基中,以附加10 g/L蔗糖8、g/L琼脂、Vc 5 mg/LI、AA 0.3 mg/LI、BA 0.5 mg/L、NAA 0.2 mg/L组分的培养基效果最佳,其组培苗的成活率为95.00%,生根率55.36%,株高(13.17±1.52)cm,根数目(14.01±0.52)根,侧根数目(13.01±0.51)根,主根长度(5.83±0.19)cm,是本研究中乌桕组培苗植株健壮生长与根生长最快的培养基。[结论]附加0.2%活性炭不利于乌桕的组培苗植株生长和根发育。  相似文献   

15.
正6.2池塘栽培6.2.1选地与准备栽培莼菜宜选择土肥、水清的池塘。糊泥层20~30cm,水位可在20~60cm间自由调节的活水池塘。宜选三面环山、四季不断水的山弄浅水池或山弄冷水田,这种田不宜种粮,但最宜种植莼菜。莼菜1次种植,采收多年,所以栽植前要精细整地,耕深约20cm,耕耙2~3次,填平塘底,除去杂草及食草鱼类,称为"清塘"。施足基肥,施入腐熟的人粪尿3 000~4 000kg/hm2,或腐熟的猪、羊厩  相似文献   

16.
煤矸石堆存过程中会通过雨水淋溶和扬尘等途径造成周边农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因此研究煤矸山下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对于指导矿区污染农田因地制宜、合理进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以山西省霍州市曹村煤矿煤矸山下农田为研究对象,分析铅(Pb)、铜(Cu)、铬(Cr)、锌(Zn)4种重金属在水平方向(距煤矸山0~100 m范围)、垂直方向(0~100 cm土层)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4种重金属元素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煤矸山下农田中4种污染元素在垂向分布上表现为Cu、Cr在距煤矸山0~100 m范围内的0~100 cm各土层中的含量分别约比山西省土壤背景值高1.4、1.1倍;Pb在0~20、20~40、80~100 cm土层的含量也超出背景值;Zn在0~100 cm土层的含量均未超出背景值。在水平方向上:Cu、Cr在0~100 m范围内分别约比背景值高1.45、1.03倍;Pb在距煤矸山0~50 m处土壤中含量也超过背景值;Zn在0~100 m范围均未超过背景值。单因子生态风险评价表明,距煤矸山0 m处Cr污染最严重,属重度污染水平,距煤矸山20~100 m处的Cu污染最严重,属中度污染水平;Pb(0 m处除外)、Zn在整体上处于清洁水平。从综合污染指数来看,Pb、Cu、Cr、Zn 4种元素综合污染状况表现为距煤矸山愈远,污染程度愈轻的趋势,但是即使在距煤矸石100 m处仍基本属于轻度污染;垂直方向上表现出较深土层(40~100 cm)的污染程度高于表层(0~40 cm)土壤。  相似文献   

17.
乌桕又叫木蜡树、木油树,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能源树种,其种子油可提炼出石油替代品即生物柴油.其应用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价值很高.栽培乌桕以往多采用种子育苗造林.但实生繁殖的后代变异大,品种的优良特性难以保持,不一定能达到高产.有些地方改用嫁接方法,虽能达到增产目的,但操作比较细致,要求技术比较熟练,要花很多人力物力.为了寻找简易有效的乌桕良种繁育新方法,我们自2007年开始,进行了乌桕扦插繁殖实验.通过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加快乌桕良种的繁育找到了一条新途径.现将扦插繁殖技术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8.
乌桕是宣城的乡土树种,也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经济类林木,其栽培历史悠久、用途广泛。本文阐述了乌桕的生物学特性和综合利用价值,根据宣城地区乌桕栽植的实际情况,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总结了乌桕育苗技术和营造林技术,以供林业经营主体从事乌桕栽培时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是煤矸山复垦地植被恢复的重要障碍因素。因此,查明煤矸山复垦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对指导煤矸山植被复垦具有重要作用。【方法】以山西省长治王庄煤矸山复垦6年的林地(SL)和草地(GL)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种植被类型煤矸山土壤重金属Hg、As、Pb、Cd和Ni污染的生态风险。【结果】(1)从2种复垦地重金属含量的差异来看,在20~40 cm土层,复垦林地(SL)和复垦草地(GL)Pb、Hg、As和Ni不同程度偏高,其中Pb最明显,但在0~20 cm土层,2种复垦地土壤重金属含量低于CK样地。(2)从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单个污染要素看,复垦煤矸山土壤中Hg和Cd是主要的污染元素,其中Hg属于极强的生态危害,Cd属于中等生态危害;在0~20 cm土层,GL样地和SL样地污染状况差异较小,但在20~40 cm土层污染程度差异较大;从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综合指数来看,0~20 cm土层危害程度表现为GLSL;20~40 cm土层为SLGL。【结论】可见,2种复垦样地20~40 cm土层重金属含量高于普通灌草林地,并且Hg和Cd是复垦样地中主要的污染元素;2种复垦样地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在0~20 cm土层表现为复垦草地高于复垦林地,但在20~40 cm土层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20.
乌桕为大戟科乌桕属落叶大乔木,是我国特产的工业油料树种,栽培历史悠久.广泛分布于秦岭至黄河以南各省(区),全国现种植面积46.7万公顷,约2.8亿株,年产干籽10万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