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利用ISSR(内部简单重复序列)技术对感病品种Thatcher及20个以Thatcher为轮回亲本的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进行分析,找到1个与Lr37基因连锁的ISSR标记。经过多次重复发现,在一套ISSR引物中,引物UBC812在小麦抗叶锈基因Lr37近等基因系间表现多态性。当用这个引物对已知含Lr37基因的3个抗病材料及其它不含Lr37基因的感病材料进行检测时,多态性标记UBC812-1200可以从3个含Lr37基因的抗病材料中检测到1条1200bp的多态性带,而在其它感病材料中均未出现。  相似文献   

2.
簇毛麦抗白粉病基因的RAPD及RFLP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来自前苏联簇毛麦及其抗病衍生系的抗白粉病基因对不同生理小种的抗性反应。用120个随机引物对6D/6V代换系Pm930640进行RAPD分析,检测到5个引物OPAN03、OPAI01、OPAL03、OPAD07和OPAG15,分别在大约1 700、700、750、480和580 bp处有区别于小麦亲本的多态性条带。对Chancellor×Pm930640 F2群体进行OPAN03、OPAI01和OPAL03等3个RAPD标记与抗白粉病基因的连锁分析,表明这些标记同簇毛麦的抗白粉病基因是连锁的。对大部分分别含有Pm1-Pm20的已知抗病基因、含有簇毛麦抗病基因及其相关亲本的29个小麦品系进行RAPD标记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标记不仅可以鉴定簇毛麦的抗病基因,而且可以判断其遗传背景。OPAL03750仅出现在含有前苏联簇毛麦6VS染色体的抗病材料中,可作为区别于Pm21的分子标记。RFLP标记的结果也表明两个不同簇毛麦的6VS染色体有明显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3.
植物种质库通常有携带抗病基因的植物材料,通过育种的方法将这些抗病基因导入植物是保护植物免于病虫害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当前研究表明,抗病基因分子标记将有利于高效筛选含抗病基因的植物材料。该文简要概述了分子标记的特点,重点分析了其在植物抗病育种研究中的应用,主要在辅助选育多基因聚合体,构建抗病基因相关的遗传图谱,抗病基因定位及克隆,遗传多样性分析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其发展趋势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4.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6的RAPD标记和SCAR标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用 1 8 1条 1 0碱基随机引物扩增感病亲本豫麦 1 3号和含Pm6基因的抗病亲本Tim galen ,有 37条引物在Timgalen中检测到多态性片断 ,经多次重复和F2 验证 ,引物S1 38仍能在Timgalen中扩增出稳定的多态性片断 ,对该多态性片断进行回收、克隆和测序 ,根据其序列合成 1对特异引物 ,成功地将RAPD标记转化成稳定的SCAR标记 ,并用此引物对豫麦 1 3号和Timgalen的杂交F2 单株检测 ,计算出该标记与抗病基因之间的遗传距离为 2 7.1cM。并对含不同抗白粉病基因的载体品种进行了SCAR分析。  相似文献   

5.
以甜瓜抗白粉病品种'PMR5'、感病品种'黄河蜜3号'及其杂交的F2代群体为材料,采用SSR标记和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SA)对抗病基因进行DNA分子标记.结果表明:引物CSAT425在抗、感亲本间和F2代抗、感基因池间能扩增出1条大小约为98 bp的多态性片段.经F2代180个单株验证后,该多态性条带与'PMR5'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多基因聚合对水稻稻瘟病抗性的效应,并开发Pb1基因功能标记,为江苏省培育持久抗稻瘟病品种及提高其育种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开发Pb1基因的功能标记,并结合Pita、Pib、Pi54、Pikm和Pizt功能标记检测2015─2017年参加江苏省预试的703份常规粳稻材料的抗病基因,分析其聚合方式与稻瘟病抗性的相关性.[结果]在Pb1基因编码区上游926~1085 bp设计1个存在/缺失标记M1,其引物可扩增获得160 bp的片段.703份供试材料中,Pita、Pib和Pi54基因频率高于Pikm、Pb1和Pizt,虽然抗病频率(稻瘟病综合指数≤5.0的材料所占比例)在2015─2017年呈逐年快速升高趋势,但3年间达中抗及以上等级的材料所占比例均较低.不含抗病基因的材料11份,综合指数≤5.0的材料4份,抗病频率为36.36%;当所含抗病基因数≤3个时,随着含抗病基因数的增加,对应的材料数量、出现频率和综合指数≤5.0的材料数量均明显增加,当所含抗病基因数≥4个时,随着含抗病基因数的增加,对应的材料数量、出现频率和综合指数≤5.0的材料数量均明显降低.抗病基因数越多,抗病频率越高,当抗病基因数达6个时,抗病频率达100.00%,说明聚合的抗病基因数与抗病频率呈正相关.3个抗病基因聚合的最佳方式为:Pi54+Pib+Pb1或Pita+Pib+Pikm.4个抗病基因聚合的最佳方式为Pita+Pib+Pikm+Pizt或Pita+Pi54+Pib+Pb1.[结论]开发的Pb1基因功能标记可应用于水稻稻瘟病抗性育种,以提高选择效率.多基因聚合能提高水稻稻瘟病抗性,但抗性强弱取决于抗性基因间的互作效应,并不是简单的累加效应.  相似文献   

7.
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ISSR和SSLP标记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以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珍汕 97A与其强恢复系 IR2 4配组 ,构建由 2 1 0株组成的F2 代极端不育群体作为恢复基因定位群体。用 ISSR引物 UBC- 835对两个亲本进行扩增 ,发现PCR指纹在两个亲本间具多态性 ,再用此引物对恢复基因定位群体进行连锁分析表明 ,UBC-835与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紧密连锁 ,交换率为 3.57%,转换成图距为 3.58c M。经对 1 50多对微卫星引物进行扫描 ,在第 1、第 7染色体和第 1 0染色体上均发现多个微卫星座位在两个亲本间具有多态性 ;性状连锁分析结果未发现第 1染色体和第 7染色体上的多态性微卫星座位与恢复基因座位间具有连锁关系 ,而用 ISSR引物扩增产生的多态性片段转换成的 SSLP标记 OSR33对相同群体扩增时 ,获得与 ISSR标记相同的结果 ,第 1 0染色体长臂上的OSR33标记距恢复基因座位 3.58c M。因此 ,ISSR和 SSLP标记有助于对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的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8.
以珍汕97A/明恢63的F2群体为材料,应用SSR标记对水稻野败型恢复基因Rf3进行定位。该试验从F2分离群体中筛选出119个极端不育单株组成隐性基因定位群体。针对水稻第1染色体短臂Rf3所在染色体的可能区间,应用37个SSR标记检测亲本,从16个多态性标记中挑选出9个检测定位群体。结果表明物理位置连续排列的SSR标记RM10353、RM1195和RM3746各有8个单株与Rf3基因发生了单交换,且重组子数表现为最少,据此可将Rf3定位于这3个标记的两侧标记内。因此最终将Rf3定位在相距679.9kb的SSR标记RM10338和RM10376之间。  相似文献   

9.
的定位     
 以珍汕97A/明恢63的F2群体为材料,应用SSR标记对水稻野败型恢复基因Rf3进行定位。该试验从F2分离群体中筛选出119个极端不育单株组成隐性基因定位群体。针对水稻第1染色体短臂Rf3所在染色体的可能区间,应用37个SSR标记检测亲本,从16个多态性标记中挑选出9个检测定位群体。结果表明物理位置连续排列的SSR标记RM10353、RM1195和RM3746各有8个单株与Rf3基因发生了单交换,且重组子数表现为最少,据此可将Rf3定位于这3个标记的两侧标记内。因此最终将Rf3定位在相距679.9 kb的SSR标记RM10338和RM10376之间。  相似文献   

10.
茄子抗青枯病基因RAPD标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RPAD方法,首次对茄子抗青枯病材料WCGR112-8进行了抗性基因标记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引物OPL12扩增的多态性片断OPL12-400只在抗性亲本WCGR112-8和F2代抗病池中出现,感病亲本和F2代感病池中不存在。这一标记很可能是有用的抗病基因标记。但要进一步确定其与抗性基因的紧密连锁关系,尚需对F2群体进行单株RAPD分析后方能明确。  相似文献   

11.
一个谷子新抗锈基因的AFLP标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谷子抗源的抗锈遗传规律,寻找和定位与谷子抗锈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为谷子抗锈病基因的定位、克隆和抗病育种等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谷子锈菌单胞菌系93-5接种十里香和豫谷1号及杂交后代F1、F2进行抗锈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构建抗、感基因池;利用AFLP技术筛选128对EcoRⅠ/MseⅠ引物组合,从中寻找和定位与谷子抗锈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根据AFLP分析结果进行抗锈基因连锁分析并进行SCAR标记转化。【结果】根据十里香×豫谷1号杂交后代F2群体(131株)抗感谷锈病分离比例,确定十里香抗锈性由显性单基因控制。筛选获得3个与谷子抗锈基因Rusi1(暂命名)连锁的AFLP分子标记,经计算标记与该抗锈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7.4、9.2和27.4cM。将3个标记片段回收、克隆和测序,成功地将AFLP标记E+CTT/M+TAC-256转化为SCAR标记。初步构建了谷子抗锈基因Rusi1的遗传连锁图谱。【结论】谷子十里香抗锈性由显性单基因控制,Rusi1是一个新发现的谷子抗锈基因。  相似文献   

12.
分子标记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橡胶树研究及选育种提供了新途径。本文综述了RAPD、AFLP、SSR、EST—SSR、ILP等分子标记在橡胶树遗传多样性、种质资源鉴定、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和QTLs定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两个中国小麦品种中抗叶锈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悦  吴娱  李星  李在峰  刘大群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6):3273-2380
【目的】确定来自四川的两个小麦品种绵阳351-15和SW8588所携带的抗叶锈基因,为选育持久抗锈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苗期用15个叶锈菌生理小种接种小麦品种绵阳351-15、SW8588和30个含有已知抗叶锈基因的近等基因系,推导2个材料中所含有的抗叶锈病基因,同时以小麦抗叶锈品种绵阳351-15和SW8588分别同感病品种郑州5389杂交获得F1和F2代群体,用叶锈菌小种FHTT接种各亲本及其杂交后代,进行抗叶锈遗传分析,并利用SSR和STS标记进行抗叶锈病基因的分子定位。【结果】经苗期基因推导发现SW8588中含有未知基因不同于已知抗叶锈病基因Lr1,绵阳351-15中可能含有已知抗叶锈病基因Lr1。用叶锈菌小种FHTT接种各F1和F2代群体,2个F2代群体抗感单株分离比例均符合3﹕1的理论分离比例,表明2个亲本对小种FHTT的抗病性均由1个显性基因控制。经过分子标记分析,在小麦材料绵阳351-15中发现该抗叶锈基因与位于5DL的SSR标记barc144和wmc765连锁,其遗传距离分别为8.9和20.8 cM,并同Lr1的STS标记WR003共分离,确定在小麦材料绵阳351-15中对小种FHTT的抗病性由抗叶锈基因Lr1提供;经分子标记检测SW8588中含有1对显性的抗叶锈病基因,暂命名为LrSW85,该基因位于5DL染色体上与Lr1的STS标记WR003共分离,该抗叶锈基因可能是Lr1的等位基因或紧密连锁基因。【结论】通过基因推导、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等手段,确定小麦材料绵阳351-15中含有抗叶锈基因Lr1;小麦材料SW8588中含有抗叶锈基因LrSW85,该基因可能为Lr1的等位基因或紧密连锁基因。  相似文献   

14.
遗传标记在植物上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详细地介绍了遗传标记的发展历程 ,并就分子标记的主要类型做一简单叙述 ,并比较了常用分子标记之间的优缺点 ,为更好地利用分子标记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还增加了新兴的分子标记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单核苷酸多态性 ) ,和 ACGM标记 (Amplified ConsensusSequence Genetic Marker,扩增共有遗传标记 )。最后 ,对分子标记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蔡之军  姚海根  姚坚  殷跃军  李守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401-19403,19407
[目的]设计和筛选新的SSR引物,以用于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改良的回交育种中。[方法]以高抗条纹叶枯病晚粳品种502,高感条纹叶枯病晚粳品种秀水09等常规晚粳品种及其衍生株系为材料,在利用SSR和SARP标记对高抗条纹叶枯病RSV1基因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3对(M-11-1,M-11-2,M-11-3)SSR标记。通过筛选和分析,选择M-11-3作为检测RSV1基因的标记基因用于追踪RSV1基因,从而实现将RSV1基因导入秀水09等晚粳品种的回交育种中,鉴定各个株系的抗性表现。[结果]改良系的条纹叶枯病抗性明显高于秀水09,绝大部分的抗性接近供体水平,而且在不同年份间抗性表现稳定,因此试验中利用的RSV1基因抗性效应十分明显,与RSV1基因连锁标记M-11-3辅助选择准确。[结论]研究证明了分子标记用于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改良的可行性,同时也表明,优化和发展新的标记基因能够有效提高标记辅助选择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从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Coss.)Schmal)Y189和Y176杂交F2材料鉴定出1个抗小麦白粉病基因,暂时定名PmAeY2.遗传分析表明,PmAeY2是一个显性基因.应用分离群体分组法(BSA)筛选微卫星标记,并用相应的F2分离群体进行连锁分析,发现4个标记Xgwm583、Xgwm174、Xgwm182和Xgwm271与PmAeY2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25.7、16.7、9.1和7cM.根据连锁标记所在小麦微卫星图谱的位置.PmAeY2 被定位在5DL染色体.根据基因所在染色体的位置、抗病性特征以及连锁标记扩增的特异性,可以认为PmAeY2是个新的抗白粉病基因,并且可以应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7.
分子标记聚合育种在作物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子标记的应用途径主要包括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基因定位、遗传多样性与种质鉴定、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3个方面。分子标记在基因聚合育种中应用的可行性已经得到证实,并在水稻白叶枯病抗性育种上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还有可能将与产量、品质或抗性等相关的不同基因或QTL聚合到一个品种之中,使品种在多个方面同时得到改良。  相似文献   

18.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及标记辅助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介绍了DNA分子标记的主要种类及优缺点,综述了该项技术在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分子标记中的鉴定、基因定位、遗传图谱的构建,以及作为辅助选择手段在小麦抗白粉病育种中的应用进展,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以26个不同抗性的小麦品种及12个野生近缘物种为材料,检测了抗性基因分子标记yr24-1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22个抗性材料中有10个能扩增出特异性目标条带;4个感病材料中有2个能扩增出特异性目标条带;野生近缘材料中3种硬粒小麦均能扩增出特异件目标条带,暗示了这些材料中可能含有Yr24目标基因.  相似文献   

20.
The leaf mould resistance gene Cf-10 on tomato confered resistant or immune to all prevalent physiological races of Cladosporium fulvum presented in three northeastern provinces of China in inocu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