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盆景,在我国盆景造型艺术中,素有岭南派之称。其造型艺术贵在不露人工痕迹,酷似自然又高于自然。它的造型,多借鉴宋元花鸟画的技法和国画笔法,效仿古树的风姿,讲究形态和意境。有单干大树型、双干式、水影式、飘斜式、悬崖式、一头多干式、附石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花卉盆景》九四年十二期30页上刊登了黄金甫先生的一件盆景作品照片《反悬崖榕树盆景》。笔者审视良久,思考再三,竟弄不清个所以然来。首先,“反悬崖”一词令人费解。众所周知,悬崖式盆景源自大自然中生长在悬崖陡壁上的树姿,配以高筒盆,即为悬崖之意。此式形象生动、符合自然之理,早有定论,这何能取“反”之?又如何反之?  相似文献   

3.
我的恩师贺淦荪先生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倡动势盆景,走树石、丛林组合多变之路,并留下了精辟的论述:“树石盆景能充分表现自然美、高度创造艺术美和意境美。一传自然之神,二传作者之神,两神于一体。融作品思想性、艺术性于一炉,既弘扬民族文化,又展现时代精神。”过去的盆景分类,忽视了树石结构的盆景类别简单地称为石上式、附石式,不是归类于树桩盆景,就是纳入山水盆景或水旱盆景。  相似文献   

4.
我比较偏爱骑石式盆景。感觉它奇特,富有观赏性、收藏性。作为一名盆景业余爱好者,在20多年的盆景创作中,我一直常怀梦想,立意创作一盆理想的骑石式盆景。照片上这盆黄金雀骑石式盆景便是我花了多年心血培养而成的。尽管还有待培养,但到目前为止,可算是我比较理想的心爱的一盆。说起这盆盆景的创作,我有三点体会:一是胸有成竹意在先。因素怀梦想,所以常有骑石式盆  相似文献   

5.
盆景分类问题,对盆景艺术的发展相当重要。唐贝同志将盆景分为三类、五型、四个亚型,若干式(三十九式——笔者)、四个号。这种分法尽管很细,仍然不能(也不可能)把盆景各种样式都包含进去。如树石盆景的附石式、贴石式、抱石式,嵌石式等,就没有归纳在内。大千世界,包罗万象,千奇百怪,错综复杂。想用中药格式的大框小格来对号入座,是根本不可能  相似文献   

6.
近期有关盆景刊物屡有文章讨论文人树盆景,表现出盆景界学术气氛的活跃和人们对盆景艺术的关注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鉴于艺友们对有的著文谈及文人树盆景造型时,要求把树桩制成“中上部呈软弯蛇曲翻卷扭动……”,以及又有的著文说要“采用多干式”等有不同意见,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也想和大家一起切磋讨论。“文人盆景”本是早期盆景的总称。因为是文人雅士早在汉代之前,从简化和缩制园林中,推出了盆栽这一“活的艺术”雏形,并历经多年使之逐步成为盆景。仍然是文人雅士约于明代偶有摹拟古诗、画的意境,创作出简约、瘦高式细桩盆景,用以象征文人节操,而成为“文人树盆景”,可视为盆景的一个分支。它又历经多年,约于清代使之逐步  相似文献   

7.
题名为《古道西风》的盆景可以说是富有意境的成功之作。成功之处在于它打破了以往在盆景作品中只用红叶、果实等来表明秋天的作法。作者大胆地采用了枯树来表现落叶后的深秋,并成功地把落叶这一自然景象用到盆景创作中去,勾出了一幅形象鲜明的秋郊夕照的立体画面。作品是有新意的,它开阔了人们欣赏盆景的视野。其实落叶不等于死亡,是树木在休眠,树木在休眠中正蕴育着一片生机。  相似文献   

8.
名作《八骏图》无疑是有口皆碑的杰作,尽管有争议,但言者无非是想使此作更趋完美。我就是其中一个。此作以平远手法,移天缩地,八马疏放山野,树、石、马、水、草比例得体;八马有立、有卧,有食、有饮,大有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天下盛平,国泰民安之感。作品反映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和平的赤子之心。  相似文献   

9.
一位朋友参观过福建泉州市盆景艺术家陈汉农家中精致的屋顶盆景园后,兴致勃勃地告诉笔者:“平时我在市场上所看到的盆景,大多注重对形式的追求而忽略对意境的营造,陈汉农的作品与众不同,他打破传统的盆景束缚,将人工培育成的树种造型与奇石、怪石经过艺术加工,巧妙地穿插为一体,创作出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附石式盆景。”近日,笔者也来到他的家中,  相似文献   

10.
梁悦美女士是享誉世界的盆景艺术家,是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共同的盆景艺术大师。她的佳作不断问世。笔者在此仅选择一件真柏盆景(见照图),加以欣赏。这件真柏盆景造型奇异壮美,尽管未作艺术题名,仍充满了诗情画意,盆中古树那如同双龙拥抱的艺术形象,似在诉说着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心声,感人至深!作品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有以下特点:一、展现动态之美,讲求重心平衡  相似文献   

11.
<正>菊花盆景古朴苍劲,高耸挺拔,古奇雅致,诗情画意,妙趣横生。盆景菊的造型形式有直干式、斜干式、悬崖式、丛林式、附石式、附桩式等,其中附桩式青蒿嫁接的小菊盆景菊,因小菊绿枝附枯桩,犹如枯木逢春,有着盆景特有的美感。附桩式小菊盆景制作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盆富有国画韵味的天然搂石式盆景。是国画家黄先生的作品,笔者请他割爱相让。盆景中的主体是一柱相当理想的石笋,笋旁长着一棵老榆,老榆用厚厚的树皮将石柱紧紧搂抱着,构成一幅奇特桩景。  相似文献   

13.
《中国花卉盆景》2014,(2):53-53
鉴赏:这是一件附石式艺瓷盆景。作者根据陶瓷花瓶上的山水画面精巧构思,按一定的曲线切割掉上部之后,镶嵌上崆峒山石和上下钻通的瓷塔,再在空心的瓷塔上栽植一株万年草。形成“佛塔托松”的圣景。瓷瓶上的问道宫隐现于云雾之间,与岩石上的多种植物构成了一幅意境幽美的自然景观。作品将瓷器与盆景完美融合,生机盎然,郁郁葱葱,收到了怡情悦目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盆景现行分为树桩盆景与山水盆景两大类,这意味着用树桩盆景去包括其他植物盆景。植物是母项,树桩是子项,怎能把母项归纳到于项里边去?是纲目颠倒,不科学不可取的。“树”是万木之总名;“桩”乃树木之残余。它表明树桩盆景应有树景与桩景之区分。更有甚者将“树桩盆景简称桩景”,这是不妥的。山水盆景,有人称山石盆景,又有人称水石盆景。其实它们之间各有着不完全相同的含义,“水石”与“山石”两词较实,比较而言,山水盆景这个名称为好,好在它能引导欣赏者联想到山水画和自然景色中的山山水水之美。以我浅见,中国盆景分类按造景材料应分为植物盆景、山水盆景和树石盆景三大类。植物盆景,即使配有拳石之类,仅属烘托、陪衬;山水盆景,也有植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传统盆景的分类,习惯以制作材料的不同,分为树桩与山水两大类。而通常我们所见到的水旱式、附石式等盆景,是以树、石两种材料组合而成的,有时在树与石的体量上很难分辨出谁主谁次。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组合所表达的审美内涵,已不再是树或石这一单体了,而是组合后的艺术客体所表现出来的新的立意、艺相和意蕴。如果此时仍把它划入山石类或树桩类,显然是不够严谨也不够科学的。在盆景艺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在多种材料,多种艺术互相妙用、互相补充的情况下,使用“树石盆景”这一新名词,无论在理念和实用上都是合理和必要的,这对科学、严谨地划分盆景类别,不仅是一种创新,也是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6.
笔者认为,在盆景制作和鉴赏标准中引进自然美、画境美、意境美的概念是符合美学原理的。由于盆景制作还特别依赖于表现技术,因此技术美也应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至于意境美,笔者认为它是一切艺术美的灵魂,也理所当然地应是盆景艺术美的灵魂。盆景艺术美如果离开了意境,就必须摘下“艺术”两字的桂冠,而不如干脆叫盆栽实在。事实上,《中国花卉盆景》刊登的盆景彩照中就有一部分作品尚只能划为盆栽的范围,因为它们在读者感受其美的时候,很难激发联想,更不用说在心灵上产生共鸣了。除了技术上的原因未能使作品达到盆景应有的形式美以外,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这些作品没有能运用盆景的  相似文献   

17.
鉴赏和评比树桩盆景,应以“形神兼备”为主要条件。树桩盆景有单株、双株、多株,有悬崖式、丛林式、合栽式、附石式等。不论哪种形式,人们在评比鉴赏时,总是首先注意观察它的姿态是否奇特,神韵造型是否优美,长势丰茂如何……。因此,姿态是树桩盆景的主要条件,没有美好的姿态,就谈不上高质量的树桩盆景。所谓“形神兼备”不是一句空话,而是需要有实际内容来体现它:  相似文献   

18.
在今年第8期上,读到一组“湛江盆景”,有些想法,供同好思考。对作品名称的看法盆景与盆栽的含义不同,盆栽的初解是盆中栽树,虽然它所要展示的美与盆景有相似之处。但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在我国“景”一般是有名称的,否则,也只可称为盆栽。因为作品的意境主要体现在作品的内容上,而名称则可称意境之心。  相似文献   

19.
受中国古代诗词、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的影响,中国盆景艺术讲究对意境美的追求。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发扬的好传统。但在这种追求中,不少作品热衷于对古老苍劲、虬枝盘曲氛围的营造,喜欢刻意表达一种历史的沧桑感。这种趋势发展过了头,就会误入歧途。这恐怕也是目前清新自然之作不多见的原因之一。翻开《中国花卉盆景》1997年第8期封三,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心中涌起一种期待已久的喜悦。带来这喜悦的,便是伍宜孙大师的3幅作品:一  相似文献   

20.
附石的树木盆景在盆景作品中是较常见的一种,成为一种模式,为广大盆景制作者和欣赏者所钟爱。对于这类盆景,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具有和谐美,即树与石的搭配要和谐。若做不到这一点,那么这件作品就是失败的。贵刊1993年第11期彩页中一盆题为《孤松盘桓》的榆附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