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史芳芳  张清安 《中国农业科学》2019,52(17):3034-3048
【目的】探究超声耦合不同pH柠檬酸溶液脱苦对苦杏仁颜色等品质特性的影响;利用相关性分析明确各指标间的关系,以简化脱苦酸溶液对苦杏仁品质的评价指标;运用多元数据处理对不同酸度脱苦溶液进行分类,为科学合理选择脱苦溶液从而减少苦杏仁营养及感官品质损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苦杏仁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光光度计、质构仪等仪器对苦杏仁的质构、β-葡萄糖苷酶活性、苦杏仁苷和水分含量等进行测定,并评定脱苦后杏仁的感官特性。同时,测定脱苦溶液中总酚、蛋白质、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对测定结果进行显著性和相关性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PCA)、聚类分析(CA)等多元数据处理方法,对6种不同酸度脱苦液中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与未脱苦杏仁相比,6种不同酸度脱苦溶液处理后,脱苦杏仁的颜色、硬度、脆性、咀嚼性、回复性、胶着性及感官评价结果均存在显著差异,且脱苦杏仁中水分含量增多,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显著。当脱苦柠檬酸溶液pH为5时,苦杏仁脱苦所需时间最短,仅需90 min,且苦杏仁中各营养物质损失较少、口感也较好。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各指标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CA、CA的分析结果一致,即二者均可将6种脱苦溶液分为3大类,且同一大类中各脱苦溶液之间的相关理化指标差异不显著。【结论】综合分析,pH为5的柠檬酸溶液可以作为超声快速脱除苦杏仁苦味的较优脱苦溶液,这样既可以加速苦杏仁脱苦,又能减少苦杏仁中营养物质的流失,最大程度保持苦杏仁固有的口感特性,可为苦杏仁的产业化快速脱苦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
基于TPA法评价枣果实质地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植  王振磊 《新疆农业科学》2019,56(10):1860-1868
【目的】研究基于TPA法评价枣果质地及聚类分析,准确客观描述枣果实质地,建立标准化、统一化的鲜枣果实质地,评价方法。【方法】以56个枣品种为材料,采用质构仪质地多面分析试验法,对比分析果实口感评价对果实采后质地。【结果】果实硬度与果实弹性和咀嚼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咀嚼性与弹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弹性与凝聚性呈显著负相关。品种间果实粘附性差异不大,硬度和凝聚性差异较大。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0个指标(质构仪参数和果实口感指标)组合形成适口性、凝聚性、口感粘附、果肉紧实、果肉粗细和用途,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90.30%。供试56个品种中,赞2果实硬度最大,东陵无核小枣凝聚性最高,京枣39凝聚性最低;哈八、赞2、京枣39、晋赞大枣4个品种弹性和咀嚼性好。用聚类分析方法将56个品种分为中间类群、低弹软质群和高弹硬质群3类。【结论】枣品种间口感差异较大,质构仪质地多面分析法测得的力学参数可以用于枣质地评价,聚类分析与口感评价对比发现低弹软质群的品质优于其他两个类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 筛选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好、高产优质的棉花品种(系),为新疆棉花生产提供品种支撑。【方法】 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法,对参试20份棉花材料的19个性状连续2年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受气象因子影响,不同年份间参试品种(系)生育期变化差异较大;从20个材料的19个性状的主成分分析中提取到6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在两年间分别达到了78.154%、82.839%。2017年综合因子得分最高的是J170634(0.517),2018年综合因子得分最高的是J170647(0.609)。【结论】 20份材料中,J170640、J170647、J170650三份综合性状2年表现均较好,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J170644、J170645、J170646等2年适应性表现差异较大,稳定性较差; J170633、J170632在该地区的生态适应性较差。稳定性是棉花适应性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新疆梭梭种子活力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筛选影响其活力的主导因子。【方法】以新疆梭梭种子为材料,通过理化分析检测土壤因子(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应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度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梭梭种子鲜重、干重、幼苗高、发芽势和发芽率与种子活力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性,不同地区种子幼苗性状及种子活力的比较发现托克逊县种源发芽势与发芽率优于其他种子来源地;不同地区梭梭土壤养分含量和ph均存在一定差异。【结论】不同种源种子幼苗性状及种子活力的比较发现托克逊县种源发芽势与发芽率优于其他种子来源地。2)土壤因子中的pH对种子鲜重、干重、发芽率、活力指数Ⅰ、活力指数Ⅱ和活力指数Ⅲ的关联度系数相对较高,同时也是影响活力指数Ⅲ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不同添加物配方对棉秸秆腐熟过程中相关指标和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方法】 以棉秸秆为原料,设置不同的添加物配方,进行棉秸秆堆肥腐熟发酵。对其发酵相关指标(温度、pH、电导率、速效氮、磷、钾浓度)及主要微生物变化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3种处理的温度、pH、电导率、速效氮磷钾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相对含量不同,不同处理下的微生物数量也均不同。【结论】 处理3(基础配方+磷酸二氢钾2%)堆肥发酵效果最优,pH值为8.59~8.89,EC值为4 ms/cm左右,更适宜堆肥发酵。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国新疆吐鲁番、和田,以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州葡萄干的产地溯源,建立基于矿物元素含量的产地识别方法,为在中国新疆特色果品产地溯源及地理标志性农产品保护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定了3个产区69份葡萄干样品中的50种矿物元素含量,对所得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Li、Sc、Co、Y、Mo、Mn、Cu、Na和K共9种矿物元素指标建立葡萄干产地判别模型。使用筛选出的9个元素含量作为变量,对模型外3个产区的9个样品进行验证,判别准确率达到了100%。使用从9种矿物元素含量中提取的3个主成分对3个产地葡萄干样品进行聚类分析,聚类效果明显。【结论】利用矿物元素可对来源于3个产区的葡萄干进行有效判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新疆中亚生态群杏品种果实和叶片的形态特性及相关性,为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隶属于该生态群的80个新疆杏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在果实成熟期的叶面积、叶片长、叶片宽、叶周长、单果重、果实纵横侧径,分析这些指标的分布特性和彼此间的相关性。【结果】80个新疆中亚生态群杏品种中,77.5%的杏品种叶面积分布在19.8~30.3 cm2,最大叶面积为44.18 cm2,最小叶面积为12.82 cm2,叶面积整体偏小;86.3%杏品种叶周长分布在16.7~22.7 cm,最大叶周长为24.44 cm,最小叶周长为13.66 cm;63.8%杏品种单果重分布在16.1~32.1 g FW,最大单果重为48.07 g FW,最小单果重为12.13 g FW,果实整体偏小。叶面积与叶片宽之间相关性最高(0.910**),叶周长与叶片长之间相关性最高(0.870**),单果重与果实横径之间相关性最高(0.913**)。【结论】叶面积和叶周长与果实的单果重之间极显著正相关,可作为预测果实单果重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新疆厚皮甜瓜中的“老汉瓜”类型(软肉质地)甜瓜表型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进行分析,为研究该类甜瓜品种资源的评价、分类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51份新疆栽培甜瓜(其中45份厚皮甜瓜,6份薄皮甜瓜为参照)为研究对象,对其17个质量性状和16个数量性状进行频率分布统计、多样性分析、变异统计、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结果】 供试甜瓜品种的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平均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06和1.91,果实的数量性状具有更丰富的多样性;33个表型性状可归纳为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4.01%;R语言软件聚类分析可将参试品种分为Ⅲ大类,类群Ⅰ主要为薄皮甜瓜类型,类群Ⅱ和Ⅲ均为厚皮甜瓜类型,但类群Ⅲ果型较大。【结论】 新疆“老汉瓜”类甜瓜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以果实的数量性状最为突出,可分为大果形和小果形2种类型,果肉颜色、外观形状等质量性状多样性也较为丰富,具有新品种选育和改良的充分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鉴定引起新疆石河子地区石竹叶斑病的病原,为石竹叶斑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集典型石竹叶斑病发病叶片利用常规组织法分离和纯化,选取8个代表性菌株,采用菌丝块贴接法和喷雾法测定致病性;应用病菌形态学和rDNA-ITS区、组蛋白3和β-微管蛋白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建立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树,确定病原菌的分类地位。【结果】 经形态学鉴定其分生孢子与Alternaria nobilis相似;供试菌株rDNA-ITS区和β-微管蛋白序列与已报道的石竹链格孢(A. nobilis)同源性高达99.0%以上,rDNA-ITS区和β-微管蛋白序列联合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8个代表菌株均与A. dianthi处于同一分支上,与其它链格孢亲缘关系较远。【结论】 引起石河子地区石竹叶斑病的病原菌为石竹链格孢Alternaria nobilis。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的羊肉掺伪快速鉴别的新方法,为羊肉及其制品的品质评价和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以市售新鲜羊肉、猪肉及鸡肉为试材,以空气作为空白样,以纯羊肉、猪肉及鸡肉作为样本对照,分别将猪肉、鸡肉按照5%、10%、15%、20%、25%、30%及40%的质量百分比模拟羊肉掺伪,采用GC-IMS直接对其特征成分进行检测,通过设备自带的LAV(Laboratory Analytical Viewer)分析软件中Reporter和Gallery插件程序构建挥发性有机物的差异图谱,并运用dynamic PCA plug-ins插件程序进行PCA处理。【结果】当羊肉中掺入猪肉比例大于5%时,芝麻酚、2-乙基-1-己醇、2-戊酮等5种特征风味含量的减少和正己醇、2,3-丁二酮、羟基丙酮等39种特征风味含量的增加均可用于羊肉中掺入猪肉的鉴别;当羊肉中鸡肉掺入比例达到10%时,3-甲硫基丙醛、正己醇、反-2-辛烯醛等46种特征风味物质含量的减少和丙醛等16种特征风味的增加均可用于羊肉中掺入鸡肉的鉴别。PCA主成分分析可明显区分羊肉中掺入不同比例的猪肉和鸡肉样本,且不同掺入比例组有其明显的归属区域。【结论】气相离子迁移谱检测方法可以对不同掺伪羊肉特征成分进行检测分析,该方法无需复杂前处理,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适用于羊肉掺伪的快速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杏品种花器官表型特征及花粉微观特征差异,分析新疆杏品种遗传多样性及品种间亲缘关系,为新疆杏资源的评价、鉴定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定3个亚群(喀什亚群、和田亚群、库车亚群)中41个杏品种花器官表型特征,用扫描电镜观测花粉微观形态特征.计算21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普通馕品质和小麦品质特性之间的关系,分析对普通馕品质影响较大的品质指标,为馕专用小麦选育和馕加工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1份新疆冬小麦主栽品种为材料,测试其籽粒性状、面粉特性、粉质仪参数、拉伸仪参数和揉混仪参数,对11个品种的小麦粉进行普通馕制作和感官评价。【结果】新疆冬小麦主栽品种主要品质指标均值,除稳定时间外,其他指标均达到中强筋品质类型;南北疆主栽小麦品质的差异主要是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和弱化度等指标差异较大造成的。新冬18号、新冬22号、新冬53号、新冬60号4个品种适合用作优质普通馕的制作。面筋指数、稳定时间、弱化度、粉质质量指数,拉伸面积、最大拉伸阻力、拉伸比例、最大拉伸比例,峰值时间 、峰后斜率12项品质指标与普通馕品质的关系均呈极显著相关。【结论】面筋指数、粉质仪参数和拉伸仪参数是判断普通馕品质的重要品质特性,这些指标既是普通馕的综合质量预测和评价的有效手段,也是普通馕专用小麦品质改良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也木勒白羊公羊体尺指标对体重的影响力进行关联性分析,为也木勒白羊公羊的选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测量50只2周岁也木勒白羊公羊的体重及体尺指标,将数据录入Excel表格整理,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所有指标中脂臀厚变异系数最大,为13.32%。体高、体长、胸围、胸宽、胸深、脂臀长、脂臀宽、脂臀厚均与体重呈极显著相关性,管围与体重呈显著相关性。胸围与体重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886,管围与体重的相关系数最小,为0.336。胸围对体重的直接影响作用最大,为0.34,胸深对体重的间接作用最大,为0.751。胸围、胸宽对也木勒白羊体重的影响既有较强的直接作用,又有较强的间接作用。筛选出影响也木勒白羊体重较主要的四个体尺指标为胸围、胸宽、体长、脂臀宽;【结论】也木勒白羊体重与体尺最优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65.113+0.647x3(胸围)+0.518x8(脂臀宽)+1.248x1(胸宽)+0.378x2(体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树上干杏开花坐果期3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内源激素对树上干杏开花、落花及坐果的调控机制,为树上干杏内源激素在花期调控,提高杏坐果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10年生树上干杏植株为材料,分别于花期、坐果期,采集花芽、花朵或幼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其内源激素赤霉素(GA3)、油菜素内酯(BR)和脱落酸(ABA)的含量。【结果】内源激素GA3含量194.12 ~511.17 pg/mL范围内,对花芽的发育起促进作用,幼果的发育需要较高水平的GA3;内源激素BR(125.8~153.65 ng/L)对花芽发育以及成花具有促进作用,坐果期初期较高含量的BR可能利于幼果的发育;低含量(72.71 ~105.12 μg/L)的ABA可能利于花芽萌动,激素间相关性分析显示ABA与BR含量、ABA与GA3含量、BR与GA3含量极显著相关。【结论】花芽膨大期初期GA3含量最低,盛花期末期达到峰值,之后呈下降趋势;内源激素BR含量在露萼期和盛花期出现峰值,从盛花末期开始下降;花芽膨大期ABA含量处于低水平状态,之后总体为上升趋势,盛花末期ABA含量达到峰值后下降。高含量的ABA可能会促进杏花开放衰老,低水平的ABA可能利于幼果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海岛棉种质资源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综合评价海岛棉的抗旱性,挖掘抗旱性强的种质资源。【方法】以203份海岛棉资源为材料,在大田对棉花花铃期进行干旱胁迫,研究与抗旱性相关的农艺性状,以抗旱系数和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相结合,对海岛棉品种的抗旱水平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在两个点上,203份材料在农艺性状上存在一定的差异。203份材料农艺性状指标的综合抗旱系数和抗旱性量度值(D 值) 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D值聚类分析203份海岛棉资源材料分为5大类。【结论】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抗旱系数评价分析,单株产量、单铃重和株高3个抗旱性评价指标,能直观、简单和可靠的评价棉花花铃期种质资源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质地对土壤纵向弥散系数和弥散度的影响.[方法]根据土壤物理学及水动力弥散理论,以新疆北疆较为常见的典型砂壤土、粉壤土、壤土为例,NaCI为示踪剂,采用室内一维土柱垂直入渗试验测定纵向弥散系数.[结果]不同土壤质地,渗流速度越小弥散系数越小,渗流流速越大,达到土壤溶质浓度峰值的时间越短,且峰值浓度越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辣椒资源各调查性状间的相关性和聚类分群,为适宜新疆制干辣椒品种选育步改良奠定一定的基础。【方法】以24份辣椒高代自交系为材料,通过果实主要性状、果肉细胞主要结构特征和损耗75%水分需要的耗时调查,对所调查性状进行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各调查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或极显著正负相关,相关系数介于-0.625**~0.976**。利用欧式距离,类平均法可将24份辣椒资源分为五大类,第Ⅰ大类包含8份材料,第Ⅱ大类包含6份,第Ⅲ大类包含3份,第Ⅳ大类均仅包含6份材料,第Ⅴ大类仅包含1份材料,这份材料具独特性。【结论】辣椒遗传多样性丰富,沥干时间(损耗75%水分需要的耗时)仅与腔室面积占比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改良措施下沙质土壤质地变化,为沙化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疆南疆典型沙化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5种不同改良措施(种植燕麦(A1)、种植油菜+燕麦(A2)、种植燕麦+油菜秸秆翻耕+生物菌肥(A3)、种植燕麦+农家肥(A4)、种植燕麦+农家肥+生物菌肥(A5)),采用田间试验,分析不同改良措施对沙化土壤颗粒组成分形的影响。【结果】不同改良措施下土壤分形维数D值介于2.35~2.49,与对照相比,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的细颗粒物质的分形维数值呈增加趋势;土壤颗粒分形维数D值与黏粒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细粉粒呈显著正相关,与砂粒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农家肥或绿肥与生物菌肥配合施用,可有效改善沙化土壤的理化性状。  相似文献   

19.
张婷  陈雨晖  邹淑萍  潘俨  张谦 《新疆农业科学》2020,57(12):2270-2279
【目的】 获得Q弹切糕的最佳配方,为切糕新产品的研发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法】 以核桃、葡萄干等为主要制作原料,辅以低筋粉、玉米淀粉、可可粉、鸡蛋、细砂糖等,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通过质构和感官品质分析,研究Q弹切糕的最佳配方。【结果】 影响Q弹切糕弹性和感官评分的主次因素依次为可可粉添加量>低筋粉与玉米淀粉配比>糖添加量>干坚果添加量。最佳配方为低筋粉和玉米淀粉适宜比例为7∶3,可可粉添加量为15 g,糖添加量均为40 g,干坚果添加量为150 g,制作的Q弹切糕感官评分最高。【结论】 Q弹切糕与市售传统切糕相比,具有质地柔软、弹性十足、含糖量低、口感独特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更加便捷高效的鉴定技术,提高叶蝉鉴定的速率,为帕米尔高原南麓部分地区叶蝉的鉴定及防治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利用DNA条形码技术,选择mtDNA COI、CytbITS2基因,运用通用引物PCR扩增并直接测序,借助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比分析目的基因序列的相似性,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遗传进化关系,获取叶蝉DNA条形码。【结果】 获得了19条mtDNACO1、CytbITS2基因序列,COI基因6条、Cytb基因7条、ITS2基因6条,可作为叶蝉的DNA条形码,包括其中1条COI新序列,5条Cytb和6条ITS2序列。【结论】 获得19条叶蝉的DNA条形码,实现了帕米尔高原南麓部分地区农田4种叶蝉的快速准确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