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浮萍是鱼的好饲料,但投喂不当对养鱼生产反而有害,所以,必须做到以下“三个忌”。一忌让浮萍覆盖整个鱼池水面。向鱼池投放浮萍过多,甚至覆盖整个水面,极易造成池水严重缺氧,最好在鱼池的一边围一块水面作食场,将浮萍投在食场内,不让其满池  相似文献   

2.
春季水温逐渐回升,鱼的食欲渐趋旺盛.做好成鱼池的春季管理,是夺取全年成鱼高产的重要环节.1注意投饵施肥池塘水温上升到10℃左右时鱼开始摄食,摄食量随着水温的升高逐渐增大.根据鱼的生理特点,春季成鱼池的投饵应掌握由少到多的原则.投喂的方法是先投喂精饲料,以后逐渐投喂人工栽培的青饲料和鲜嫩草.饲料要投喂在固定的食台上,每天上午投喂1次或上、下午各投喂1次.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2001,(12)
为了能使池鱼安全越冬,在寒冷的冬季,对池鱼管理必须做到“五防”。一防池水过浅进入冬季,当鱼池的水体表层封冻后,池中的水温较低,加上气温和阳光影响,通常会出现垂直分层现象,一般在水下1米处,水温约2℃~3℃,从1米处向下,水温会逐渐升高。鱼类在冬季往往都聚集在鱼池的深水处。因此,冬季鱼池里应保持水深1.5~2米,不能过浅。要经常检查鱼池的冰下水位,发现水深低于1.5米时,就要及时向鱼池中注水。二防投料过勤冬季鱼类的生长速度降低,食欲减弱,投喂饵料也要相应减少。如果投料过勤,不仅会浪费饵料,增加饲养成本;而且会影响水质,妨碍鱼的生长。因此,在冬季,当池水的表层水温在3℃左右  相似文献   

4.
冬季鱼塘为什么会缺氧,主要有四个方面:1.池水过浅。冬春季节,鱼池水层表面温度低,鱼一般都潜入深水。因此,池水要保持在2.5米左右深度。2.投料过勤。严冬和初春,鱼的生长速度降低,食欲减少,相应投放饲料少,鱼池表层水在3℃时,每7天左右投料一次。3.结冰缺氧。鱼池水在0℃时,表  相似文献   

5.
一、主养模式 1.饵料鱼配套技术饵料鱼池与鳜鱼专养池面积配比为4∶1,用花白鲢作为鳜鱼的饵料鱼。当配套饵料鱼池夏花的存量已达到或接近池塘最大负荷时,及时将夏花分出1/3,作为鳜鱼的饵料鱼投喂。存塘夏花做鱼种培育,待小规格鱼种逐渐生长到又接近池塘最大负荷时,再次分出1/3的鱼种用于投喂,仍留2/3鱼种用于大规格鱼种培育。  相似文献   

6.
一、主养模式1.饵料鱼配套技术饵料鱼池与鳜鱼专养池面积配比为4∶1,用花白鲢作为鳜鱼的饵料鱼。当配套饵料鱼池夏花的存量已达到或接近池塘最大负荷时,及时将夏花分出1/3,作为鳜鱼的饵料鱼投喂。存塘夏花做鱼种培育,待小规格鱼种逐渐生长到又接近池塘最大负荷时,再次分出1/3的鱼种用于投喂,仍留2/3鱼种用于大规格鱼种培育。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个淡水鱼养殖户,原有鱼塘水面2001平方米,2006年又新挖鱼塘2001平方米,共投放草鱼3000尾,鲤鱼2000尾,白鲢:1000尾,1天4次投喂饲料.早晨第1次投喂时,鱼一般不肯吃,从鱼量上看,第1次投喂也就有五分之一的鱼过来吃料.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1998,(4)
1.浸泡法投放鱼种或鱼种转池时使用。先将鱼种放入配制好的药液中浸泡后,再投放入池。该法既可节省药物,又不影响鱼池中浮游生物的正常生长。2.挂袋法在鱼类未发病、初发病或病情较轻时使用,尤其在面积较大的鱼池中使用较多。先将药物装入布袋,系在竹杆上,插在食台、食场内。3.口服法适用于预防和早期鱼病治疗。先将药物混合在鱼饵中投喂,以杀灭鱼体病原体。4.遍洒法系外用药防治鱼病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先根据鱼池的面积和水深计算出药量,然后将药物  相似文献   

9.
幸奠权 《新农村》2009,(3):27-27
1.音乐养鱼法 日本许多养鱼场让鱼听音乐,以促进鱼的生长。鱼卵人工孵化以后,每次喂幼鱼饵料时播放一种音乐,使幼鱼形成听到音乐就到进食地点进食的习惯。将幼鱼放在大面积鱼池里进行饲养,每次投食,也继续播放这种音乐。  相似文献   

10.
1成鱼池套养 1.1鱼池要求 水面最好在0.67hm2以下,淤泥不深,当年能干池;否则乌鳢(乌鱼)留存塘中,影响翌年主养鱼生产. 1,2套养方法 乌鳢属肉食性凶猛鱼类,有时可吞食相当于本身体长2/3的鱼种.因此,投入乌鳢鱼种的方法很有将究.一般春节前投放好主养鱼种,以早适应环境,1~2个月后投放乌鳢鱼种,其规格应比主养鱼种小,一般为60~80g/尾的隔年鱼种,每公顷放300~450尾,在养殖过程中不另投喂饲料,以池中野杂鱼为食.  相似文献   

11.
四、饲料与投喂:应选用大厂生产、质量上乘的高能量饲料作为养殖无公害大菱鲆的饲料.从鱼苗开始养殖8个月左右,即可达到500克左右的上市规格,饲料系数0.7~1.0.鱼苗入池后应及时驯饵,使鱼形成集中上浮抢食的习惯,并使投饲区由全池向一点缩小,使鱼形成定点摄食的习惯.投喂坚持"四定"原则,鱼养殖前期日投喂3~5次,后期日投喂2次,上午、下午各1次,投喂时间为上午7~9时,下午16~18时,投喂时坚持"少-多-少"、"慢-快-慢"原则,即开始时少投慢投,以诱导鱼上浮摄食,待鱼纷纷向上层争食时,则多投快投,待70%~80%的鱼吃饱后散开或下沉时再减慢投饲节奏.  相似文献   

12.
一、苗种培育 孵化出膜的仔鱼必须经过3-5天的胚后发育才能下池培育(最好用蛋黄投喂),下池前,要对池塘消毒、培育水质.用三角鲂"鱼花"试水,观察池水毒力消失后,再投放鱼苗.  相似文献   

13.
一看吃食时间的长短投喂后在3小时内吃完为正常,2小时左右吃完表明投喂量不足,还有一部分鱼没有吃饱,应适当增加投喂量;如4小时还未吃完,而鱼群已离开食场,表明饱食有余,下次投喂可适量减少。 二看鱼类生长大小四五月份,鱼开食后食量逐渐增加,在1周的投喂计划中,要观察周初与周末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农民致富之友》2005,(6):32-32
一、投喂颗粒配合饲料。在养鱼生产中,一般直接投放磨碎的饼粕、糠麸等饲料,让鱼吃食。但这样鱼群在抢食中会搅散饲料,使不少饲料溶散在水中,不能被鱼吃到,等于做了池塘肥料,造成了饲料的浪费。因此,最好做成颗粒配合饲料,以避免这种损失,降低饲料消耗。  相似文献   

15.
<正>1缺氧原因①池水过浅。冬春季节,鱼池水层表面温度低,鱼一般都潜入深水。因此,池水要保持在2.5米左右深度。②投料过勤。产冬和初春,鱼的生长速度降低,食欲减少,相应投放饲料少  相似文献   

16.
1.培肥池水在入冬前应加强对亲鱼池施肥,一般每周每 667平方米(1亩)水面施腐熟人畜粪肥 500公斤左右(其中鲢鱼池施人粪肥约占施肥总量的 70%,畜粪肥约占 30% ; 鳙鱼池以牛粪为主,用量占 70%,人粪占 30%), 使水色转深,以达到肥水养鱼的目的.入冬后,还应少量补施肥,补施肥应遵循 “ 少量多次、不断补充 “ 的原则进行.此外,在秋季雷阵雨前后或天气闷热低压时应停止施肥,以免造成亲鱼泛池.   2.合理投饵秋季由于水温降低,草鱼摄食强度逐渐下降,青料来源相对不足,因此,应以投喂豆饼、麦麸、玉米等精料为主.同时为促进亲鱼摄食,精、青饲料应分开投喂,一般早上投喂青料,投喂量占亲鱼体重的 30% ~ 50% ; 下午投喂精料,投喂量占亲鱼体重的 2% ~ 3%.进入冬季后,精料的投喂量应减少,一般在水温较高时隔天投喂,水温低时则 3天投喂一次.青鱼以投喂蚌、蚬肉为主,辅以豆饼等精料 .……  相似文献   

17.
<正>鱼病防治过程中,外用药的用量一般根据池塘水体多少进行测算。因此,只有仔细丈量池塘面积和平均水深,才能准确算出池水体积和用药量。一、池塘面积计算的几种方法1.长方形或正方形鱼池:测量鱼池水面的长度和宽度。  相似文献   

18.
2001年1月(乙)农村百事通   1999年冬春,我地有3家农户瞄准城镇观赏鱼需求看好的前景,将普通鱼池稍加改造,转产培育观赏性金鱼,养殖成活率达90%以上,只需一年饲养,667平方米(1亩)均可出产12厘米以上大规格金鱼近万尾,收益是饲养食用鱼的2~3倍,是目前极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养殖业.   1.清淤整塘如在来年春季开始放养金鱼苗,可在秋冬起鱼后清除部分淤泥,最多只保留20厘米厚的淤泥,修筑、加固池埂,并在池塘四周用塑料窗纱扎上1米高的围墙,防止蛙、鼠、蛇入塘.养殖池大小以667~1334平方米、水深1米左右为宜,底土以保水性能好的壤土为佳,水源以无污染的河水、井水、库水为主,必须保证一年四季特别是夏季不能断水,严禁使用受污染的水.   2.鱼苗投放鱼苗下池前1个月,按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50~80公斤,加水溶解后,用灰浆全池泼洒消毒池塘;鱼苗下塘前2周,按每667平方米用100~150公斤发酵腐熟的猪、牛、鸡粪施基肥,促进水中浮游动物大量繁殖,为刚投放的鱼苗做好饵料准备;投放鱼苗时,要严格掌握放养密度,放养当年鱼苗的,应选择投放1.5~2.0厘米长的鱼苗,太小不易成活,密度以每667平方米4万~6万尾为宜.为了生产12厘米以上的大规格商品鱼苗,可投放已有5~6厘米长的1龄鱼苗,密度以每667平方米1万尾左右为宜.   需要注意的是,当年鱼苗下塘时,应特别注意孵化池水温、水质与池塘水温、水质的一致,防止温差过大导致死亡.并在下塘前挑选一次,挑出单尾和弱质金鱼.放养1龄鱼苗时,需挑选头型、鳍型、色彩、体型等方面都较好的鱼苗下塘,以利于提高金鱼品质和商品价值.在容易生长水草的鱼池,每667平方米可套养10~15尾草鱼苗,以防止水草暴长.   3.日常管理一方面,要加强饵料投放.鱼苗下塘初期以投喂天然水域内捞取的鲜活鱼虫为主,中期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鱼粉、豆饼、次粉、麸皮等)为主,后期适当增加饲料营养,增强鱼的体质,以利于金鱼越冬.投饵每天四次,上、下午各二次,投喂应沿池四周每隔2~3米设一个投饲点,以便于金鱼就近摄食.投喂量根据鱼的吃食情况而定,一般日投饵量在3%左右.另一方面,要注意水质管理.鱼苗刚下塘时,鱼体小,不宜在深水区活动,池塘水以50厘米左右为宜.随着鱼体的生长,天气变暖,应逐渐加注新水,每次5~10厘米,至盛夏时应将池水加深至1米,使金鱼能进入深水层避暑,防止发生烫尾病.入秋后水位可适当下降,以利于提高池水温度,延长金鱼生长时间.金鱼下塘后一般不需施肥.   4.敌害防治金鱼游动缓慢,极易遭受敌害生物如泥鳅、蛙、蛇、鼠、鸟等侵害,应严加防范,坚持早晚巡塘,以避免疏忽大意而造成大的损失.这是比食用鱼养殖需更加小心的地方.   ……  相似文献   

19.
1.缺氧原因(1)池水过浅冬春季节,鱼池水层表面温度较低,鱼儿一般都潜入深水。因此,池水要保持在2.5米以上深度。池水过浅,则容易引起缺氧。(2)投料过勤严冬和初春,鱼群的生长速度明显降低,食欲减少,相应投放饲料数量也应适当减少,鱼池表层水温在3℃时,每7天左右投料一次。如果投料过勤,则易引起水质过肥,造成池水过肥缺氧。  相似文献   

20.
1.鱼、虾、蟹、藕生态种养的优点①河藕塘中有许多底栖动物、水生昆虫、小型软体动物、甲壳动物以及许多浮游动物与各种水生植物,可用来发展鱼、虾、蟹养殖.②可大大减少投饵量,能降低成本,增加效益.③实行多元复合结构立体开发,不但能充分利用水面资源,同时还能使池塘环境形成自然生态状况,促使鱼、虾、蟹健康生长.一般每667平方米(1亩)可产河藕1500~1750公斤,产鱼50公斤,产成虾10公斤,产成蟹125公斤.每667平方米纯收入可达4000~6000元,是种植水稻田收入的数十倍.经济效益可观. 2.池塘基地的选择与建造①可选择水源充足,地势低洼,蓄水、排水方便,水质无污染,土质肥沃,保水性能强的田块改造而成.②也可利用原稻田养殖的田块改种田藕及放养鱼、虾、蟹等.③还可选择现有池塘进行改造利用. 下面以地势低洼的田块改作放养池塘为例:首先在选好的田块的一端开挖一个鱼塘,面积一般为333~667平方米,水深1.5米,坡比1∶3.5.然后在藕田四周开挖一个2~3米宽、水深1米的围沟.再用四周开挖的泥土建筑好田埂.田埂宽2米,高30~50厘米.然后在上面增设防护设施.防护设施可用塑料薄膜,有条件的也可用水泥板、砖头砌墙. 3.河藕种植①下足基肥:基肥种类可选用鸡粪、人畜粪,适量添施氮铵肥料.基肥数量最好占河藕全年用肥量的80%.追肥占20%.一般生产中宜一次性下足基肥,追肥应少施或不施.②适当减少藕种用量,以防荷叶过密挡住阳光.控制适当的荷叶,可有利于盛夏鱼、虾、蟹避暑.一般每667平方米用藕种300~400公斤.③栽植密度:株行距为1.6米×1.6米. 4.苗种放养可投放扣子蟹或豆蟹.若投放扣子蟹,每667平方米投放2000只左右.投放豆蟹,则每667平方米可投4000~5000只.另外,投放抱卵虾种每667平方米1公斤,鲢鳙鱼50尾.值得注意的是,投放苗种时不宜直接放入藕田,必须用5%的盐水消毒后投放,以防肥水致伤.一般要求在5月底完成苗种投放工作. 5.饵料投喂苗种下塘后,由于苗体小,觅食量也少,且池塘中的自然饵料比较丰富,一般投饵量不宜过多.投饵品种可采用小杂鱼、河蟹颗粒饵料等.中后期可投喂螺蛳,加大水草的投喂,如扁担草、浮萍等.为了节约饵料成本,还可投喂南瓜、山芋等. 6.日常管理平时要坚持巡塘,切实做好四防工作,即防疾病,防敌害,防逃走,防偷窃.在管理上要注意控制水位,水深保持在15~20厘米.汛期要严防因水位上涨而造成鱼蟹逃走.闷热雷雨天气气压低,要严防青虾缺氧沉塘.在河藕生长方面要注意观察苗情长势,如果藕苗发蔸不良,应及时做好补肥工作.至8月份可采藕上市.8月底至9月初售完河藕后,应提高池塘水位,以加速鱼、虾、蟹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