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甘肃省发展冬油菜优势、存在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冬油菜是甘肃省主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白菜型冬油菜具有抗冻耐旱、丰产早熟和适应性广等特点,成为甘肃省冬油菜区主栽类型,已在本省中东部等地大面积推广种植,年种植面积近15万hm2.随着新品种的选育研究及栽培技术的成功,冬油菜继续向西北、向东扩展,在甘肃河西、山西、河北、辽宁、新疆和西藏等省、市示范种植成功.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地处西北极端干旱区脆弱气候带的甘肃金塔种植业结构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利用金塔气象站1971—2012 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温度距平时间序列及线性趋势拟合等方法,对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10℃积温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2 年来金塔县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均呈波动上升趋势,≥10℃积温呈明显的增加趋势;金塔县种植业结构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明显:20 世纪70 年代中期—90 年代中期,当地主栽农作物以粮食作物为主,1998年粮食、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进入21 世纪以来,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布局顺序改变为棉花等经济作物、粮食。由此可得:气候变暖对金塔种植业结构改变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大趋势,是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结果,也必然会给人类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从我国的整体情况来看,北方地区的气候变暖现象比较明显,对农业种植产生了一定影响。黑龙江省是重要的农业大省,玉米作为该区域重点发展的四大作物之一,不但种植分布广,而且种植面积庞大。以黑龙江地区的玉米种植为例,研究气候变暖对其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云南省保山市油菜种植面积已突破3.33万hm2,主要以种植冬油菜为主,冬油菜占全年种植面积的95%以上。2010年以来,冬季油菜生产受冬、春干旱影响较重。为促进油菜产量的稳步增长,在油菜栽培上集成了玉米套种油菜、烤烟套种油菜、稻田油菜免耕栽培等技术的推广,为油菜产量的稳步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玉米套种油菜栽培该技术突出"早和套",在玉米收获前15~20d,  相似文献   

5.
付忠 《中国种业》2007,(5):61-62
我国油菜按照播种季节不同大体分为两类:冬油菜和春油菜。冬油菜在原产地的夏季,由于受当地高温气候条件的影响.不能完成一个生长发育周期.而春油菜区夏季气候凉爽.冬油菜在春油菜区夏季种植能正常成熟:春油菜在原产地的冬季.因寒冷气候不能完成一个生长发育周期.而在冬油菜区的某些地区种植能正常成熟。冬油菜夏季到春油菜区种植称为夏繁或北繁.春油菜冬季到冬油菜区种植称为冬繁或南繁.这样一年可种植两代.加速育种进程。异地种植的目的主要有2个:材料鉴定和材料加代。  相似文献   

6.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年播种面积0.07亿hm^2,产量1100万~1300万t,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的30%左右,其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杂交优质化的普及率较高。白菜型冬油菜具有抗旱耐冻、丰产稳产、抗病性强和适应性广等特点.在西北地区。尤其在干旱山区大面积推广种植,成为甘肃省最主要的油料作物。目前,冬油菜区推广品种主要以常规品种为主.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及水稻耐高温遗传改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不断升高的地球表面气温正对水稻生产产生深远的影响。从气候变暖对中国水稻种植区域和产量的影响,高温热害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水稻耐高温遗传改良等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分析。分析表明:气候变暖使水稻生长的活动积温增加,水稻生长季节延长,水稻种植区域不断向北扩展,有利于水稻种植面积的增加;气候变暖也使水稻高温胁迫频发,水稻孕穗期和开花期遭遇高温热害会给水稻造成严重的生理伤害,导致颖花育性下降;籽粒充实期高温胁迫会造成籽粒充实不正常,导致减产和稻米品质下降;通过高温筛选已经鉴定出一批耐高温的水稻种质资源,对这些资源的遗传分析鉴定出了几十个控制水稻耐高温性状的QTLs;种植耐高温水稻新品种是减少水稻高温危害的有效途径,利用耐高温水稻种质作亲本,结合适当的高温筛选鉴定技术,通过杂交育种可以选育出耐高温的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粮食单产大幅度提高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挖掘黑龙江省粮食增产潜力,实现生产可持续发展,将影响粮食单产提高的原因划分为国家政策、生产条件、技术进步和气候变暖4个因素。并选择高产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单位面积农机总动力和化肥施用量,以及≥10℃活动积温分别代表四方面指标,采用分时段处理数据方法,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研究不同因素对黑龙江省农村改革以来粮食单产大幅度提高的贡献力。结果表明: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引导高产作物种植面积增加是粮食单产大幅度提高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生产条件改善和技术进步的作用,而气候变暖的影响较小。在此基础上,针对黑龙江省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确保国家粮食收购政策稳定、加快粮食产业化、重视防灾减灾、建设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体系、建立合理轮作体系和走提高单产保总产等加快粮食生产发展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9.
强冬性甘蓝型单低杂交油菜02N杂2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甘肃省陇东南、渭河流域、泾河流域是白菜型冬油菜和甘蓝型冬油菜交替种植地带,白菜型油菜具有较强的抗寒性,但是品质差、产量低;而甘蓝型油菜具有优质高产的特点,但抗寒性较差;因此选育强冬性的甘蓝型油菜对于增强甘肃省菜子供应能力,提高油菜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陇东南、渭河流域、泾河流域是白菜型冬油菜和甘蓝型冬油菜交替种植地带,白菜型油菜具有较强的抗寒性,但是品质差、产量低;而甘蓝型油菜具有优质高产的特点,但抗寒性较差;因此选育强冬性的甘蓝型油菜对于增强甘肃省菜子供应能力,提高油菜油用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冬油菜区和春油菜区2地甘蓝型油菜的光合作用差异,以甘蓝型油菜杂交种‘秦杂油3号’为材料,比较了不同光强、CO2浓度和温度条件下2个生态区净光合速率的差别。结果显示:不同生态区甘蓝型油菜净光合速率随光强、CO2浓度和温度变化规律基本相同;春油菜区叶片的光饱和点和光量子效率高于冬油菜区,而光补偿点、光呼吸速率和饱和光强下净光合速率比冬油菜区低;春油菜区叶片的羧化效率比冬油菜区高,而CO2饱和点和饱和CO2浓度下净光合速率则比冬油菜区低,两者的CO2补偿点无显著差异;春油菜区进行光合反应的适合温度范围比冬油菜区宽,在最佳温度下春油菜区的净光合速率低于冬油菜区。结果表明春油菜区叶片的光合能力要强于冬油菜区,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关键气象灾害对环洞庭湖区作物及种植模式的危害情况,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994—2013年岳阳站、常德站、益阳站的农业气象资料和《湖南农村统计年鉴》环洞庭湖区各作物的产量,对该地区农业气象灾害的灾情指数、作物产量进行分析,并对灾情指数和作物产量及种植模式产量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环洞庭湖区气象灾害主要是高温、干旱、低温和洪涝。环洞庭湖区各地区出现灾年的时间是不完全相同的,还是存在地区差异性。灰色关联分析表明:高温对常德和益阳地区的作物产量影响最大,而轻度干旱对岳阳地区的作物产量影响最大。对双季稻+冬闲、一季稻+油菜、油菜+棉花和油菜+玉米4种种植模式来说,高温和轻度干旱对其影响最大,其次还有倒春寒、轻度洪涝、中度干旱、轻度寒露风和4月低温等灾害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春油菜生态区里春性和半冬性油菜光合性状的差异,本实验在甘肃张掖春油菜区分别测定了春性和半冬性甘蓝型油菜的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片叶绿素含量、绿叶面积、光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等光合性状。结果表明:半冬性油菜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和水分利用效率高于春性油菜,而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则低于春性油菜;春性油菜的绿叶面积明显高于冬性油菜,而叶绿素浓度则低于半冬性油菜;半冬性油菜对光的利用和转化能力优于春性油菜,在低光强和高光强下的净光合速率均高于春性油菜;春性油菜的CO2的羧化效率高于半冬性油菜,而冬性油菜的在高CO2浓度下的光合作用要明显高于春性油菜。本研究为春油菜区油菜种质资源扩充和高光效育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早熟与常规熟期冬油菜品种养分吸收规律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明南方三熟区早熟与常规熟期冬油菜品种在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方面的规律差异,为稻-稻-油三熟制油菜施肥提供依据。于2017年冬季至2018年春季在湖南衡阳布置田间小区试验,供试品种为早熟品种湘油420和湘油642、常规熟期品种湘油1035和湘杂油710×1035,间隔10~15d取样,监测4个油菜品种的干物质积累动态,氮、磷、钾元素吸收的时空特征及产量。早熟冬油菜品种与常规熟期冬油菜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收获指数无显著差异,早熟冬油菜品种的干物质、磷在花期-角果期积累比例最大,分别为79.9%~80.0%、69.3%~79.5%,氮、钾积累量在花期的比例最大,分别为46.8%~47.7%、39.9%~52.3%;常规熟期冬油菜品种的干物质、磷、钾在花期积累比例最大,分别为37.1%~38.6%、44.1%~49.3%、32.8%~36.2%,氮在苗期的积累比例最大(48.6%~73.9%)。相较于常规熟期冬油菜品种,早熟冬油菜品种对干物质及养分的吸收高峰推迟,干物质和磷、钾养分累积多集中在花期-角果期。冬油菜的养分积累量随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大而提高。早熟冬油菜品种生育期185d,较常规熟期冬油菜品种短15d,能缓解稻油轮作时茬口矛盾;收获期早熟冬油菜品种氮、磷积累量明显高于常规熟期冬油菜品种,氮、磷、钾累积特性适用于缓控释肥养分释放速率慢、周期长的释肥特性。早熟冬油菜品种生育期短且养分积累量高,在南方三熟区存在季节优势和养分积累优势,适宜在南方三熟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气候变化对我国油菜生产带来的可能影响,选取江苏省地区52个气象站1961—2012年日气温资料及冬油菜产量逐年数据,采用M-K趋势检验探求冬春季节8种低温指数的变化趋势,并依托一阶差分法探讨低温指数与产量的数量关系。结果表明:(1)1961-2012年间省内大部分地区冬春季节低温事件的总天数、连续低温事件的场次、强度及持续性呈现出显著的减弱趋势;(2)不同类型低温指数中,FI1(越冬期日最低气温<-5℃的总天数)与CI4(蕾薹期连续日最低气温<0℃天气的最长持续时间)对冬油菜产量的负效应最为显著;(3)各站点产量对FI1及CI4敏感性分析表明江苏省北部地区冬油菜种植对低温灾害事件更为敏感;(4)1961-2012年间江苏大部分地区FI1及CI4的减少趋势给研究区冬油菜产量带来了一定幅度的增产。  相似文献   

16.
及时、准确地获取冬小麦种植面积、长势、收割进度等信息对冬小麦产量预报和农田精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HJ-1A/B CCD1/CCD2影像,结合S-G滤波算法、波段最大化的光谱角目标探测器、阈值分割等方法进行新乡市冬小麦种植面积、小麦长势和收割进度等遥感监测。结果表明:(1)利用HJ卫星NDVI时间序列数据结合波段最大化的光谱角度目标探测器方法,可以进行冬小麦种植面积提取,各县市冬小麦种植面积提取相对误差在10%以内;(2)单景影像NDVI值阈值分割可以反映冬小麦长势在时空差异;(3)冬小麦达到抽穗期的时间不一致,NDVI值在4月15日和21日附近达到最大值;(4)利用成熟期和收割期不同时间的NDVI影像,可监测各县市冬小麦收割进度的时空差异。各县市冬小麦在6月4日前开始收割与6月15日左右完成收割工作。HJ卫星时间序列遥感数据可以进行冬小麦种植面积、长势、收割进度等遥感监测。  相似文献   

17.
杨文敏  何明  邬备 《中国农学通报》2019,35(31):129-133
为了解决收割冬油菜与栽插早稻的季节矛盾,提前腾地抢插早稻,设计了一种油菜打捆装置,将该装置配置在4SY-2.2型卧式油菜割晒机割台的左侧,组成油菜割捆机。该打捆装置主要由机架、集禾压缩机构、送绳机构、打结器、捆结离合器、推出机构等组成,通过对送绳机构、集禾机构、放捆机构进行设计计算,确定了打捆装置的主要参数。虚拟样机运动仿真分析表明送线机构、打结器、放捆机构动作配合协调,8.95s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利用打捆装置样机进行打捆试验,结果表明装置成捆率为95%,油菜捆平均直径为382mm,油菜秆含水率67.5%时每捆平均重量为5.08kg。本研究为油菜的分段收获提供一种新的方案和配套机具。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不同种植方式下寒地冬小麦土壤水分效应对根系形态及产量形成的影响,试验采用垄沟播种和传统平播,对黑龙江省冬小麦的土壤水分及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生育中后期沟播土壤水分显著高于平播,分蘖初期20~30cm、30~40cm、40~50cm沟播下土壤体积含水率显著高于平播种植方式,分别提高9.87%、7.82%、4.17%;沟播塑造了较优的根系形态,提高了土壤水分的利用状态,灌浆中后期灌浆速率增加,显著提高粒重,较平播产量提高14.10%,产量增加553kg/hm2。沟播是寒地冬麦区较为安全理想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烟田油菜免耕适宜密度,以行距为固定的烟垄行、穴距为33.33 cm,穴定植留苗2株、3株、4株、5株4种不同定植密度,进行了烟田油菜免耕直播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烟田油菜免耕直播最佳密度,在现有施肥水平和管理条件下,以穴定植3株,定植密度6000株/667m2最佳.  相似文献   

20.
冬前积温对河北省中南部麦区冬小麦适宜播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黄淮冬麦区的邯郸、石家庄、衡水和北部冬麦区的保定1997—2006年期间的小麦冬前积温为依据,采用积温指标法对冬小麦的适宜播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邯郸市冬小麦的适宜播期为10月9日—18日;石家庄市冬小麦的适宜播期为10月6日—15日;衡水市冬小麦的适宜播期为10月3日—12日;保定市冬小麦的适宜播期为10月2日—11日。初步认为,在选择适宜品种的基础上,黄淮冬麦区北部冬小麦适宜播期为10月3日—18日,北部冬麦区南部冬小麦适宜播期为10月2日—11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