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小麦赤霉病的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给小麦抗赤霉病遗传改良提供参考,利用苏麦3号及5个当地推广小麦品种为亲本,按Griffing双列杂交法Ⅱ配制15个杂交组合,以赤霉病病小穗率为抗性指标,研究了小麦赤霉病抗性的遗传。结果表明,在6个小麦品种中,苏麦3号和扬麦9号赤霉病抗性的一般配合力最好,能极显著地提高杂种后代的赤霉病抗性。小麦赤霉病抗性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同时受加性和显性效应的作用,且加性效应更重要,显性程度为部分显性。控制赤霉病遗传的增效等位基因为显性,增减效等位基因频率在亲本中的分配存在显著差异。苏麦3号具有最多的控制赤霉病抗性遗传的显性基因,而宁麦8号则具有控制赤霉病抗性遗传最多的隐性基因。小麦赤霉病抗性可能受2~3对主效基因的控制,狭义遗传力较高,早代选择有效。论文最后还就小麦抗赤霉病育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小麦碱水保持力的遗传分析小麦碱水保持力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优质小麦选育提供参考依据,以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面筋强度和碱水保持力不同的6个常用优质小麦品种为亲本,按Griffing双列杂交法Ⅱ配制15个杂交组合,研究了小麦碱水保持力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碱水保持力在杂交组合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6个亲本中,宁麦9号和皖麦48的一般配合力较好,均表现为较大的负向效应,能极显著地降低杂种后代的碱水保持力,在优质软麦育种中利用价值较高.碱水保持力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同时受加性和显性效应的作用,且加性效应更重要.控制碱水保持力的减效基因为显性,亲本中增效和减效基因分布不对称.宁麦9号和皖麦48控制碱水保持力的显性基因最多.碱水保持力可能受1~2对主效基因的控制,狭义遗传力较低,早代选择不宜太严.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小黑麦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利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Ⅱ,采用加性-显性模型对6个小黑麦亲本的单株产量、单株稳数、每穗粒数、千粒重、株高、穗下节间长和穗长7个产量构成性状的基因效应、遗传组成和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千粒重的遗传由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株高由加性效应起主要作用,而单株产量、每穗粒数和穗下节间长除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控制外,还可能受上位性效应和环境效应控制.除新小黑麦4号外,其它亲本的大部分性状的显性效应预测值达到了负的极显著水平,预示着这些亲本杂种后代的产量性状将有明显的自交衰退现象.新小黑麦3号、新小黑麦4号的千粒重、株高和穗下节间长的加性效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一般配合力也较高,因此这两个品种宜作为改良产量构成性状的骨干亲本.新小黑麦5号×H03-7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在所有性状上均表现为正向效应,可作为改善产量构成性状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4.
用4×4不完全双列杂交研究了小麦对白粉病抗性的遗传。Wr/Vr和配合力分析表明,小麦对白粉病抗性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抗白粉病性以加性效应为主;平均显性度0.433,属部分显性,新春4号具有最多的显性抗白粉病基因,且一般配合力强,是较好的抗白粉病亲本,其次是87-5。  相似文献   

5.
籼粳杂交稻穗部性状的加性—显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分析了籼粳杂交稻穗部性状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7个穗部性状均以显性效应为主,正向和负向的杂种优势随杂交组合而异。IR66158-37、IR65600-85、明恢63和R669等4个亲本可以明显改良杂种后代多数穗部性状,可作为优良亲本用于育种方案中。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品种块茎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Mira等 10个马铃薯品种的 2 2个杂交组合无性一代的块茎产量等 8个块茎性状的群体遗传参数和配合力效应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淀粉含量的遗传受母本加性效应和亲本间非加性效应控制 ;单个块茎重的遗传受父本加性效应的控制 ;皮色、结薯数和块茎产量的遗传受非加性效应控制 ;薯形、肉色和块茎外观的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同等重要。两个亲本 (至少有一个 )的一般配合力高的杂交组合后代的群体表现优于双亲具有一般配合力平均值的杂交组合 ;而双亲具有一般配合力平均值的杂交组合的群体表现优于双亲一般配合力都很低的杂交组合。根据一般配合力选择亲本配制大量杂交组合 ,并从中筛选优良单株和优良TPS组合的方法非常适合于马铃薯育种  相似文献   

7.
将高度感染白粉病的小麦品种Полесская70和Алъбидум114分别与18个抗性品种杂交。从杂种后代抗性的分离情况,确定了供试抗源的抗病基因数目及其遗传特点,揭示了抗性遗传规律及亲本抑制基因和感病品种细胞质对抗性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为冬小麦抗白粉病育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来自欧洲和中国的 6个抗 (耐 )、感病品种 (系 )为材料 ,用双列杂交和火柴棒接种法研究油菜菌核病抗性的遗传属性与配合力。结果表明 ,油菜菌核病抗性主要受核基因控制 ,但存在一定的母性效应 ,核基因作用方式表现为显性和加性基因作用。油菜菌核病抗性表现为部分显性 ,不同抗 (耐 )病品种的抗性显性程度存在差异。抗病品系 0 2 0的抗性相对显性率较高 ( 2 2 .0 8% ) ,Norin9的抗性相对显性率较低 ( 6.0 1 % )。亲本0 1 8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高 ( 4.4 6) ,Cobra较低 ( -1 0 .54) ,Cobra× 0 1 8组合的特殊配合力较高并具有良好经济性状 ,为试验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9.
甜菜育种和生产实践证明,杂交优势品种是提高产糖量有效途径之一。在杂种优势育种中评价亲本的配合力,从表现型来说,是根据F_1代在全部杂交组合中的平均表现来确定,这就是通常说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是指某一特定杂交组合性状数值,在其双亲平均表现的基础上,与予期结果性状数值的偏差。从遗传型方面说,一般配合力主要是亲本的加性基因效应,而特殊配合力则主要是双亲的非加性基因效应。一般具有较大加性方差的亲本材料是改良群体性状的基础,而具有较大非加性方差亲本,通过群体间杂交或互交,可筛选出优良的基因组合和强杂交优势组合。因此掌握亲本材料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对杂交育种,特别是对杂种优势育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依据配合力选择亲本对于取得具有杂种优势的后代有很大意义。配合力这个特性是遗传传递的性状。因此,配合力高的品种杂交比配合力低的品种杂交能取得更丰产的杂种后代。一般配合力(OKC)和特殊配合力(CKC)互不相同。一般配合力反映由供试品种组成的全部杂交组合所表现杂种优势的平均值,特殊  相似文献   

11.
139份大麦种质材料苗期和成株期抗白粉病鉴定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培育大麦持续性抗白粉病品种提供有价值的抗源,利用7个大麦白粉病菌优势小种,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接种139份大麦品种(系),进行苗期抗性鉴定,同时于2009-2011年度在云南保山对参试品种(系)进行田间成株期抗性鉴定,并考查成株期抗病材料的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在苗期对7个优势小种表现出48个不同的抗性反应谱,13个大麦品种(系)能抗所有参试的优势小种,22个大麦品种(系)能抗4~6个优势小种.25个大麦品种(系)具有成株期抗病性.大麦苗期抗性与成株期抗性并不完全一致,但苗期抗优势小种数较多的材料中,成株期表现抗性的也较多,5个苗期抗所有优势小种的大麦品种(系)均表现出成株期抗性.25个成株期抗病品种(系)中18个为二棱皮大麦,7个为多棱裸大麦,它们株高、穗长、穗粒数扣千粒重的变异系数较大,二棱皮大麦株高、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0.3%、15.0%、12.0%和20.6%,多棱裸大麦分别为18.3%、26.4%、19.5%和22.8%.  相似文献   

12.
大麦抗白粉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综述了大麦白粉病病原菌(Blumeria graminisf.sp.Hordei L.)致病型鉴定及大麦抗白粉病基因的鉴定、定位与克隆的研究。同时探讨了我国大麦抗白粉病育种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3.
源自苏联的波斯小麦Cypa35-3对陕西关中地区白粉菌优势小种表现为成株期高抗白粉病。为明确Cypa35-3抗白粉病基因所在染色体位置及其抗白粉病基因的遗传规律,利用Cypa35-3与高感白粉病的加拿大二粒小麦Flavescens进行杂交,在成株期自然发病条件下对亲本及其杂交F1、F2、F2∶3群体进行白粉病抗性评价与遗传分析;选用分布于A、B染色体组14对染色体上共计601对SSR标记,利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SA)对Cypa35-3的F2群体进行多态性标记筛选。结果表明,Cypa35-3的成株期白粉病抗性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暂命名为PmCypa35-3。通过群体筛选,获得4对位于1B染色体上的SSR标记,分别为Xbarc81、Xcfd48、Xbarc61、Xbarc302,其中Xbarc81、Xcfd48位于PmCypa35-3两侧,遗传距离分别为25.2 cM、8.6 cM。由此将成株期抗白粉病基因PmCypa35-3初步定位于1B染色体。通过与1B染色体上及波斯小麦中正式命名的抗白粉病基因...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苦瓜苗期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总叶绿素响应白粉病菌侵染的遗传规律,以苦瓜高代自交系09-a与09-b为亲本构建的170个F2个单株和140个F2:3家系作为材料,利用植物数量遗传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别对2个地点的2个群体进行基于单个分离世代群体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白粉病菌胁迫下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总叶绿素含量均会降低,感病品系降低幅度显著大于抗病品系,降解量与病情指数呈正相关,且降解量在2个群体中均呈正态分布。F2和F2:3群体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降解量均由一对加性主基因决定,2个群体控制叶绿素a降解量的1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分别为0.3151、0.1670,控制叶绿素b降解量的1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分别为0.1333、0.1670。总叶绿素降解量受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2对主基因在F2群体中加性效应分别为0.2601、0.3184,显性效应为?0.3452、?0.2221,在F2:3群体加性效应分别为0.1892、0.1624,显性效应分别为?0.0465、?0.0897,2对主基因的加性和显性效应共同发挥着重要作用。3个性状的加性效应均为正值,且控制总叶绿素降解量的2对主基因均以加性效应为主。F2和F2:3群体中叶绿素a降解量主基因遗传率为76.40%、62.68%。叶绿素b降解量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2.99%、62.86%,控制叶绿素降解量的2对主基因遗传率为65.25%、95.36%,遗传率均大于60%,表明白粉菌胁迫下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的降解主要受主基因的控制,但也受部分环境的影响。在苦瓜白粉病抗性育种实践中,可将叶绿素相关性状的降低量结合病情指数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本研究为探索苦瓜白粉病抗病机理和抗病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Malt extract is one of the major traits contributing to high malting quality and thus a major objective in malting barley breeding programs. Understanding the genetic behaviour of this trait could make selection more efficient. However, the measurement of this trait is very time-consuming and cannot be done in a single plant since it needs a certain amount of grain. In this paper, 10 different varieties with different malting quality were selected to make two 6 × 6 half-diallel crosses for the purpose of studying the genetic behaviour of flour pasting properties, in particular pasting temperature which has been shown to be closely related with malt extract. The pasting properties were measured with a Rapid ViscoAnalyser. Both Australian malting varieties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er 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 for lower pasting temperature (higher malt extract). The Japanese malting variety also appeared to be a good parent for lower pasting temperature. All the other feed varieties which are used in the breeding programs for improving waterlogging tolerance or salinity tolerance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er pasting temperature. Since specific combining ability was not significant, the selection of parents when breeding for pasting temperature can be based on the pasting temperature of the parents. Combined with the fact that only a small amount of grain is needed for the measurement of pasting temperature, the selection can be made in early segregating generations. Preliminary study showed that a major QTL associated with pasting temperature was located on chromosome 7H, indicating the possibility of 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 for this trait.  相似文献   

16.
甜玉米南方锈病抗性配合力及遗传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甜玉米南方锈病抗性配合力及遗传特性进行分析,为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从6个遗传差异较大的自交系,按照GriffingⅡ双列杂交设计,通过Photoshop CS5软件进行叶片病斑识别和病斑面积分割,分别得出叶片和病斑的像素值,以穗三叶病斑叶面积比作为鉴定指标,对南方锈病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参数进行分析。应用图像分析软件识别叶片病斑可相对精确地进行玉米南方锈病抗性的鉴定与量化。6个亲本一般配合力效应存在较大的差异,大小排序为:M114-1>M3-1>M4-1>M55-1>M119-1>M5-1,不同组合间的特殊配合力也存在显著差异,结合一般配合力及效应值与其他亲本杂交后的特殊配合力遗传变量,对自交系利用价值综合评价,表明自交系M119-1能将抗南方锈病的性状稳定地遗传给所有的组合,是较为理想的抗南方锈病自交系,在育种中应对其加以有效利用。南方锈病以非加性效应为主,甜玉米南方锈病广义遗传率为89.88%,狭义遗传率为6.70%,说明抗南方锈病性状受环境的影响较小,加性效应很低,应在高代选择。本研究克服了传统抗性鉴定只能获得分级间断型数据的缺点,利用图像分析软件,可以相对连续、精确、客观地统计玉米南方锈病抗性。并对南方锈病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参数进行分析,提高育种实践的选择效果与效率。  相似文献   

17.
小麦白粉病是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小麦叶部真菌病害,显著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由于现有品种的白粉病抗性不断丧失,使得进一步挖掘新的白粉病抗源及抗病基因十分重要。本研究以硬粒小麦品种UC1113和Kofa构建的包含93个株系的F8代RIL群体为材料,利用235个多态性标记构建遗传图谱,并结合白粉病成株抗性表型数据,对4个环境下的白粉病成株抗性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在RIL群体中共定位到4个与白粉病成株抗性相关的QTL,分别位于1AL、4AL(2)和5AL染色体上。其中,来自UC1113的3个QTL( QPm.hnau-1AL QPm.hnau-4AL.1 QPm.hnau-4AL.2 )为新的白粉病成株抗性QTL。本研究为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挖掘和抗病育种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法评价72份玉米自交系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在72份自交系中高抗系18个,占25%;抗病系15个,占20.8%;中抗系12个,占16.7%。采用双列杂交方法 4的遗传交配设计,对其中11份自交系的抗病力进行配合力分析及遗传参数估算。结果表明,917-1、4F1和吉818的GCA负效应较大,昌7-2、黄早四和长3的GCA正效应较大;吉818×黄早四、917-1×黄早四、吉818×昌7-2、KD-13×昌7-2组合具有显著的负效应,黄早四×昌7-2和917-1×吉818组合具有显著正效应。玉米抗丝黑穗病基因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同时存在,加性效应占主导。选育杂交种时不仅要考虑双亲的一般配合力,也要注重其特殊配合力的作用。要选育中抗以上类型杂交种,其双亲之一必须为抗病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